第306章 茶商之死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A+A-


    永康軍的暴雨持續到酉時,趙明燭的官靴踏過軍衙廊下積水,水中倒映的靛藍色火星仍未熄滅。那張寫著\"七月七,焚題取士\"的西夏軍令在袖中發燙,與銅雀碎片的溫度如出一轍。
    \"大人,張綸的書吏招了。\"王舜臣甲胄上沾著血沫,遞上一卷被血浸透的賬簿,\"寶元二年靜邊寨確實用軍糧換過科題——但不是買,是抵債。\"
    賬簿的桑皮紙頁已經黏連,趙明燭用玉筆輕輕挑開,露出裏麵夾著的交子殘片——麵額處蓋的不是錢引務的朱印,而是墨池會的鳳凰紋。最末一頁記載著筆驚人的交易:\"景佑三年四月,付鬆煙墨二百斤,抵茶引八百貫,利州路轉運使周稷經手。\"
    窗外突然傳來瓦片碎裂的脆響。趙明燭劍鋒掃過窗欞時,一隻通體雪白的信鴿撲棱棱墜落,爪上銅管裏塞著半張焦黃的茶票——正是陸氏商號特有的水紋紙。
    \"茶引背麵。\"王舜臣用刀尖挑開茶票,瞳孔驟縮,\"是陸鴻漸的筆跡!\"
    潦草的墨跡記錄著更駭人的內幕:\"臘月廿三,見周世安以銀鞘模鑄茶磚,內藏...\"後麵的字被血汙浸沒,唯餘個殘缺的\"韓\"字。
    戌時的永康軍牢房陰冷刺骨。趙明燭的異色瞳在火把下映出書吏臉上的每一絲顫抖。這個枯瘦如柴的老吏正用指甲在牆上刻劃,碎屑簌簌落在盛滿水的陶碗裏。
    \"大人可知,為何茶馬司非要吐蕃鬆煙墨?\"老吏突然嘶聲笑道,\"因為契丹狼毒遇蜀茶則顯形...\"
    水麵突然浮起細密的血絲。趙明燭這才發現老吏十指早已磨爛,刻的不是文字,而是幅微縮的銀鞘模具圖——與江神廟少年交出的圖紙完全吻合,隻是多出個奇怪的漏鬥狀結構。
    \"景佑三年,周轉運使在模具裏加了夾層。\"老吏的獨眼泛起詭異的藍光,\"熔銀時先灌九成,待冷凝後從漏鬥注入混了磁砂的...\"
    牢門突然被狂風吹開。火把熄滅的刹那,老吏的咽喉多了支鳴鏑——箭杆上刻著與軍械庫相同的《孟子》章句。
    黑暗中,趙明燭的玉筆精準擊中窗外黑影。但聽一聲悶哼,那身影竟化作滿天飄散的茶票,每張背麵都印著半截銀鞘圖樣。
    亥時的陸氏商號廢墟前,趙明燭踢開焦黑的牌匾。王舜臣用佩刀撥開灰燼,突然刀尖\"錚\"地撞上硬物——是半塊未完全熔化的銀錠,邊緣還粘著翡翠扳指的碎片。
    \"陸鴻漸臨死前攥著的。\"趙明燭將銀錠殘片舉到月光下。與先前發現的銀鞘不同,這塊的夾層裏嵌著片薄如蟬翼的瓷胎,上麵用礬水畫著迷宮般的路線圖。
    王舜臣突然抽刀劈向身後的貨架。腐朽的木板坍塌後,露出藏在夾牆裏的鐵箱——箱中整齊碼放著二十餘個青瓷茶餅,每個都壓成銀鞘的形狀。
    \"不是茶...\"趙明燭捏碎其中一個,裏麵流出的黑色粉末散發著鬆煙與血腥的混合氣味,\"是墨。\"
    瓷胎地圖在驗銀水中漸漸顯形。那根本不是迷宮,而是成都府地下縱橫交錯的水道圖,其中一條暗渠直通轉運司銀庫。某個節點處標著細小的鳳凰紋,旁邊注著\"丁未科七名\"。
    子時的打更聲裏,趙明燭潛入轉運司後衙。周綸的告病折子還攤在案頭,墨跡卻透著詭異的靛藍。他用玉筆蘸了茶水輕塗,紙背浮現出西夏文字:\"七月初七,焚題於墨池\"。
    書架後的暗格虛掩著。趙明燭推開時,鐵鏽味撲麵而來——格中供奉著尊銅雀硯,硯池裏凝結的黑紅色塊狀物,分明是混著磁砂的血痂。
    \"滴血驗卷的源頭...\"他的指尖剛要觸碰,硯台突然\"哢\"地裂成兩半。
    藏在硯膛裏的不是墨錠,而是卷用皮繩捆紮的人發。發絲間纏著張名刺,上麵的名字令趙明燭呼吸一滯:\"景佑三年進士 韓似道\"。
    醜時的成都府地下暗渠回聲隆隆。趙明燭循著瓷胎地圖指引,在齊腰深的汙水裏摸到塊凸起的青磚。磚麵陰刻的銅雀紋路中,填著早已幹涸的朱砂。
    \"是銀鞘模具的標記。\"王舜臣用弩箭撬開磚塊,後方空洞裏湧出成堆的茶末。
    這些褐色粉末在驗銀水中迅速凝結成絮狀物。趙明燭突然想起府學教授胸前的刺青——將茶末撒向渠壁,潮濕的石麵上立刻顯現出幅完整的西夏軍鎮布防圖,每個要塞旁都標注著漢字姓名。
    \"寶元二年進士...\"王舜臣的刀尖在某個名字上顫抖,\"現任秦鳳路走馬承受...\"
    渠水突然湍急起來。趙明燭轉身時,看見上遊漂來無數燃燒的紙片——全是撕碎的科考試卷,火苗在陰風中竟呈現靛藍色。
    火光映亮了整條暗渠。此刻才看清,兩側石壁上密密麻麻刻滿了姓名,每個名字後麵都跟著科第年份與現任官職。最早的一批始於景佑元年,最新記錄赫然是慶曆六年的\"陸鴻漸\"。
    寅時的轉運司銀庫死寂如墓。趙明燭用銅雀碎片劃開庫門封條,黴味中混著鬆煙的氣息撲麵而來。本該存放賑災銀的架子上,整齊排列著十二具銀鞘模具——每具內壁都刻著《番漢合時掌中珠》的密碼對照表。
    \"第七具...\"王舜臣突然壓低聲音。
    標注\"丁未\"的模具旁堆著未熔化的銀塊,其中一塊還粘著翡翠碎屑。趙明燭用玉筆輕刮銀麵,露出下方陰刻的《浪淘沙》下半闕——字跡與範仲淹如出一轍。
    庫房深處突然傳來金屬摩擦聲。趙明燭劍鋒所指處,周綸的師爺鄭虔正用鐵鉗夾著塊赤紅的銀錠往模具裏灌——這具已死的軀體竟還在執行生前的命令!
    \"大人小心!\"王舜臣的弩箭貫穿鄭虔眉心時,那具屍體突然炸裂。
    飛濺的銀汁在地麵組成西夏文字:\"墨成人亡\"。趙明燭的異色瞳最後捕捉到的,是庫房屋梁上懸掛的二十七個銀鈴——每個鈴舌都是翡翠扳指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