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璿璣解密

字數:3583   加入書籤

A+A-


    林氏的手指在《璿璣錄》殘頁上微微顫抖。燭火將她的影子投在相國寺藏經閣的磚牆上,影子邊緣泛著不正常的青紫色——那是她體內殘留的墨黍毒在與古籍中的紫玉砂發生共鳴。
    \"燭影搖紅......\"她輕聲念出殘頁上模糊的標題,指尖拂過下方繪製的奇異圖案:一方硯台置於燭火前,光線透過硯池在牆上投射出放大的文字。硯池邊緣標注的小字已經褪色,但仍能辨認出\"雲母粉七分,陽燧砂三分\"的配方。
    窗外傳來打更聲。林氏突然掐滅燭火,藏經閣頓時陷入黑暗。三息之後,月光透過窗欞在地上鋪出菱形的光斑,她迅速將《璿璣錄》殘頁覆於光斑之上。紙背漸漸浮現出暗紅色的經絡——這是用嶺南血藤汁密寫的批注。
    \"凡燭光映卷,考官目眩時,文氣盛者自生光暈......\"林氏的聲音越來越低,\"原來如此。\"
    她摸出懷中的銅雀硯碎片。當日陳硯秋從真墨池帶回的殘片隻有雀首部分,但硯池的雲母層依然完好。當月光以特定角度照射時,碎片在磚地上投出的不是尋常的影子,而是一串跳動的西夏文字!
    \"啪嗒\"。
    藏經閣頂層傳來瓦片碎裂的聲響。林氏迅速將殘頁塞入佛經夾層,銅雀硯碎片則藏進發髻。她剛吹滅油燈,閣樓木梯就傳來極輕的腳步聲——不是寺中僧人,因為來者刻意模仿了沙彌的步頻,卻掩蓋不了蹀躞帶金屬扣的碰撞聲。
    \"女施主夜闖經樓,不怕佛祖降罪麽?\"
    年輕男子的聲音在背後響起。林氏轉身時,看見個穿茶褐色袈裟的\"僧人\"站在經架旁。月光照出他左手小指上的翡翠扳指——內壁刻著\"珎\"字暗記。
    \"韓家的狗也配談佛法?\"林氏冷笑。她袖中的銀針已對準來人咽喉,針尖蘸著從許慎柔處得來的啞泉解藥。
    假僧人突然掀開袈裟。內襯上密密麻麻縫著微型銀鞘,每個鞘身都刻著不同的策論題目。他抽出一柄薄如蟬翼的刀——正是謄錄院特製的雙刃刮刀。
    \"林待詔可知?\"刀尖挑起一本《金剛經》,\"當年陳明遠就是在這間藏經閣,發現了《璿璣錄》的線索......\"
    他的話戛然而止。林氏的銀針已釘入他頸側穴位,但更致命的是突然從梁上墜下的黑影——薛冰蟾的機弩抵住了假僧人後心,弩箭箭鏃閃著不自然的藍光,分明塗了嶺南蛇毒。
    \"說。\"薛冰蟾的腳尖碾碎地上掉落的銀鞘,\"韓似道在哪?\"
    假僧人嘴角滲出黑血。他翡翠扳指突然裂開,露出裏麵微型沙盤——沙粒自行流動組成雁門關的輪廓,關城上方懸浮著三百六十五粒金砂,排列成北鬥七星狀。
    \"七月七......\"假僧人斷氣前獰笑,\"血榜......現於......\"
    林氏掰開他緊握的拳頭。掌心是用桑皮紙包裹的雲母片,對著月光可見其上針孔組成的圖案:一方硯台置於燭台左側,右側是展開的試卷,兩者之間畫著道虛線標注\"光路\"。
    \"我明白了。\"林氏的聲音突然緊繃,\"所謂"燭影搖紅",是讓考官在特定光線下,隻能看清做過手腳的答卷!\"
    薛冰蟾從假僧人衣領搜出半張鹽引。票麵朱印是偽造的茶馬司關防,背麵用密寫藥水記載著更驚人的內容:\"需童女血調墨,方可顯璿璣全圖\"。
    藏經閣外突然鍾聲大作。不是相國寺的暮鼓晨鍾,而是帶著特殊顫音的青銅編鍾——與王舜臣在永康軍遭遇的西夏召喚鍾頻率一致。林氏推開北窗,看見汴河方向升起三道狼煙,煙柱扭曲成黨項文字的形態。
    \"西夏使團進城了......\"薛冰蟾的機弩轉向窗外,\"為了血榜?\"
    林氏沒有回答。她正在月光下拚湊銅雀硯碎片與雲母片。當兩者以特定角度重疊時,地上突然投出放大十倍的《璿璣錄》圖文——原來殘頁記載的\"燭影搖紅\"隻是前半部分,後半段詳細描述了如何用銅雀硯折射星光,在殿試考場上製造幻象!
    \"星光透過硯池......\"林氏的手指順著光路圖移動,\"在糊名紙上形成暗記......\"她的指尖突然僵住。圖示的星光入射角度,隻可能在七月七日的子夜時分出現。
    薛冰蟾突然拽著她撲向地麵。三支翡翠箭破窗而入,箭尾係著的蠶絲線在月光下幾乎透明。林氏滾到經架後,看見窗外立著三個戴青銅麵具的身影——中間那個手持的並非弓箭,而是謄錄院專用的\"黥紋筆\",筆尖正滴著某種黑色膠質。
    \"是來銷毀《璿璣錄》的!\"林氏抓起經卷擲向油燈。火焰騰起的刹那,藏經閣的門窗同時被撞開。
    混戰中,林氏將銅雀硯碎片按在最後一張《璿璣錄》殘頁上。火光映照下,硯池的雲母層突然開始旋轉,在牆上投射出流動的文字——這才是真正的\"燭影搖紅\"全篇!
    \"......殿試之夜,北極星映雀眼,則朱衣官所見非真卷......\"林氏在刀光箭影中艱難辨讀,\"......需以滴血驗卷術破之......\"
    薛冰蟾的弩箭射穿了最後一個麵具人的喉嚨。但更多的腳步聲正在逼近,其中夾雜著鐵甲摩擦聲——皇城司的緹騎出動了。
    \"走!\"林氏將燃燒的殘頁拋向追兵。火光照亮了她的臉,也照亮了牆上最後浮現的一行朱批:
    \"景佑三年七月七,陳明遠以血破術,故銅雀硯缺一角。\"
    兩人翻出後窗時,整座藏經閣已經陷入火海。林氏懷中的銅雀硯碎片突然發燙,雀眼射出的紅光指向北方——皇城司衙門的方向。薛冰蟾擦去嘴角的血跡,從腰間解下個皮囊:
    \"許慎柔讓我交給你的......\"
    囊中是十二根銀針,每根針尾都墜著微型翡翠鈴鐺。林氏捏起一根細看,鈴鐺內壁刻著被黜落者的名字——正是《朱衣密檔》中記載的三百六十五人裏的最後一批。
    \"西夏人用這些鈴鐺控製服過墨黍毒的舉子......\"薛冰蟾的聲音被遠處鍾聲打斷,\"就像訓練戰馬那樣。\"
    林氏將銀針收入袖中。她最後回望燃燒的藏經閣,火光中《璿璣錄》的灰燼如黑蝶紛飛。其中一片未燃盡的殘頁飄落腳邊,上麵\"滴血驗卷\"四字清晰可見,旁邊小字注明:\"唯骨肉至親之血可破幻\"。
    皇城司的追兵已至巷口。林氏突然咬破食指,將血滴在銅雀硯碎片上。血珠接觸雲母層的刹那,雀眼紅光突然大盛,在對麵牆上映出完整的汴京地圖——三百六十五個光點組成北鬥七星,天樞星的位置正是韓府祠堂!
    \"原來在那裏......\"林氏拽著薛冰蟾衝進暗巷,\"銅雀硯的另一半!\"
    更夫的梆子聲從運河方向傳來。三更天了,距離七月七的血榜現世,隻剩不到十二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