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律法與道德

字數:3441   加入書籤

A+A-


    秦明離開藏經閣的時候,臉上帶著輕鬆又滿意的笑容。
    他這次來小聖賢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說服荀夫子這位當代大儒,能夠支持大秦在天下開設書院這件事。
    就像荀夫子剛才說的,這件事所麵臨的阻力太大了。
    即便是有他和嬴政,恐怕依然無法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什麽成效。
    當然,這件事本身就不是短時間能有什麽效果的。
    但秦明想的是,趁著現在嬴政在位,把這件事的進度能多推一點兒是一點兒。
    那樣等扶蘇上位的時候壓力還能輕一點兒
    嬴政????o?o你個老六!
    扶蘇父皇您別生氣,先生他也是為了大秦著想啊!先生 ?? ? ?? ??
    當然,就像荀夫子所說,這件事的難度確實非常之大。
    開設書院最需要的就是能夠教書育人的老師。
    而目前天下的讀書人幾乎大部分都被權貴世家所掌控。
    所以秦明隻能選擇從儒家入手。
    這也是他專門來小聖賢莊拉攏已經隱退的荀夫子入夥的原因。
    荀夫子不僅是當代的絕頂大儒,更是天下儒生公認的儒家正統。
    而且荀夫子還是上一任稷下學宮的院長,教出來的門生遍布天下。
    學生教學生,學生何其多
    所以在整個學術界的影響力,荀夫子稱第二,絕對沒人敢稱第一!
    還有就是,儒家學說能夠成為當世顯學是有一定原因的。
    一個國家能夠穩定的運行,離不開法理二字。
    法自然指的是規則與律法。
    至於理則是道理與道德。
    法律是用來約束一個人行為下限的,是最後的,也是最嚴厲的手段!
    而一個國家中,大部分都是遵紀守法的普通人。
    他們一生都很難觸碰到律法的紅線。
    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道理與道德便成為法律之下,解決人與人之間矛盾最好的辦法
    正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既然要講道理,不能空口而談,道理也要有道理的規則。
    正統的儒家學說能夠很好地標榜人的三觀。
    秦明經曆過前世那種禮崩樂壞,人人以利益為重,一切都向錢看的時代
    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一個社會能夠以道德情誼為主。
    秦明想讓“你是一個好人”,這句話成為對一個人最高的讚美與肯定!
    而不是好人=傻比
    還有就是秦明之所以這麽著急開啟民智,並不隻是為了幫助皇帝製衡世家權貴。
    最主要是他覺得現在這個時代識字的人還是太少了。
    他想要發掘人才,就不能僅靠現有的讀書人。
    他想要在天下開設書院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為了開啟民智,而是想要天下人,或者說是下一代人都能夠識字。
    那樣他才能發掘更多的人才為大秦服務!
    換句話說,秦明想要的並不僅僅是讀書人,而是一群分別在各個領域頂級的人才。
    而能夠識字是基礎中的基礎。
    讀書識字也是研究學術和能夠將積累的經驗傳承下去的重要基礎。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讀書識字的人多了,也能更好地將華夏文化傳遍世界嘛
    第二天,李斯獨自一人來到了藏經閣。
    藏經閣作為小聖賢莊的重地,一般人是是不能來這裏的。
    李斯作為荀夫子的學生,雖然已經畢業,但他曾經也是藏經閣的常客。
    再加上他現在可是大秦的丞相。
    作為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任何一個在大秦統治下的勢力,哪怕是重地禁地,隻要他想,便沒有任何人任何理由能夠攔住他。
    這一切的底氣皆來自於大秦數十萬鐵騎的威懾!
    荀夫子之所以一直呆在藏經閣中,並不是在這裏麵看書,而是在這裏麵著書
    藏經閣的門外,李斯駐足片刻,臉上猶豫的神色才逐漸變得堅定。
    他彎腰公升拱手道。
    “學生李斯前來拜見老師”
    李斯本以為荀夫子或許並不想見他,然而令他出乎意料的是。
    他的話音剛落,藏經閣的門便緩緩打開了。
    李思整理了一下沒有一絲雜亂的衣服。
    剛剛鎮定的他,此時又變得有些緊張起來
    雖然他現在是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雖然他此次拜訪的目的,是為了向曾經看不起自己的老師,證明自己的能力與才學並不輸給任何人
    但此時此刻他依舊控製不住自己有些忐忑的心情。
    進入藏經閣後,李斯先是輕輕將門關上,然後輕輕踱步,穿過重重擺放的滿滿竹簡的書架後。
    李斯終於看到了依窗而坐的荀夫子。
    喜歡我在大秦長生的日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大秦長生的日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