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六州安定

字數:3802   加入書籤

A+A-


    雲州郡守府,書房。
    諸葛亮正在批閱一份關於在萊州修建大型蓄水庫的規劃草案,雖然麵色平靜,但微微蹙起的眉頭顯示他內心並非全然放鬆。引蛇出洞的計劃猶如一塊巨石,始終懸在他的心頭。
    忽然,書房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名暗組成員無聲無息地走入,身上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淡淡血腥味。他來到案前,沒有多言,隻是恭敬地行了一禮,躬身低語:“大人,城外消息,蓋聶大人和衛莊大人親自出手,林中之鼠,已盡數清除,無一人漏網。”
    諸葛亮執筆的手微微一頓,隨即緩緩將筆擱在筆山上。他抬起頭,臉上並沒有過多的驚訝,仿佛早已預料到這個結果,嘴角緩緩勾起一抹如釋重負的笑意。
    “好,甚好。”他輕輕頷首,語氣中帶著欣慰與讚賞,“蓋先生與衛先生辛苦了。諸位壯士也辛苦了。此事辦的幹淨利落,亮,在此謝過暗組諸位。”
    暗組成員連忙躬身一禮:“此乃我等分內之事,不敢當大人謝字。”話音剛落,便無聲地退了出去。
    書房重歸寧靜,諸葛亮 獨自坐在案前,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那份規劃圖,眼中的笑意久久未散。
    困擾近半月的最大隱患終於被連根拔起!大周麒麟與大楚天罰潛入六州的最後一批,也是最精銳的力量被徹底鏟除,這意味著後方真正意義上地安定下來了。他不再需要時刻擔憂糧倉被焚,官員被刺,流民被煽動。那些隱藏在陰影中的刀子,已經被帝國更鋒利的刀刃無情斬斷。
    如此一來,許多之前因安全顧慮而暫緩或無法大力推進的工程,終於可以提上日程了。他重新提起筆,在那份草案上鄭重地寫下了“準予興建,即日勘測選址,招募民夫,所需錢糧優先調撥”的批複。字跡舒展流暢,顯露他此刻極佳的心境。
    隨後,他又迅速寫了好幾道手令:
    令各州郡即日起,原有暫緩之糧倉擴建、道路修繕、工坊重建等一應工程,可視情況陸續複工。
    令戶部相關官員核算錢糧,優先保障各項工程用度。
    令各地城防軍日常巡防,不可鬆懈,保境安民,護衛工程進度順利。
    一道道命令從郡守府發出,如同注入新鮮血液的脈絡,讓整個六州之地都仿佛煥發出新的生機。
    最大的內患已除,來自黑暗中的匕首已被斬斷。接下來便是大刀闊斧建設之時,獻州的移民之策也可逐步提上日程。新占之地的潛力,將得以毫無阻礙地釋放出來,真正轉化為支撐帝國南征大業的雄厚基石。
    他會心一笑,那笑容中,有對前線將士的交代,有對帝國未來的展望,更有對自身職責得以順利履行的安然。接下來,書寫捷報,要快速的送往帝都,呈送至陛下手中。
    兩日後,帝都,皇極殿。
    早朝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然而今日,端坐於龍椅之上的秦帝蕭照淵,眉宇間卻比往日多了幾分難以掩飾的振奮之色。他手中持著一份來自雲州的加急捷報。
    “眾卿家,”蕭照淵聲音洪亮,帶著一絲愉悅,“朕剛接到諸葛愛卿自雲州發來的捷報。”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的目光瞬間集中過來,尤其是深知清剿行動內情的幾位重臣,更是屏住了呼吸。
    蕭照淵沒有賣關子,直接宣布:“經由蓋聶、衛莊二位率領暗組全力清剿,潛入我朝新占之地,意圖破壞後方的周楚餘孽,已於兩日前,在雲州郡城外被一網打盡,悉數誅滅!”
    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驚歎和欣慰之聲。
    “陛下天威!蓋先生、衛先生神勇!”武將行列中有人高聲賀道。
    “太好了!後方大患已除!諸葛丞相無憂矣!”文官們也紛紛麵露喜色。
    丞相蕭何更是長舒一口氣,拱手道:“陛下,此乃天大喜訊!新占之地能徹底安定,全賴陛下英明決策,諸葛丞相治理有方,蓋、衛二位先生及暗組壯士奮勇殺敵!”
    蕭照淵臉上帶著暢快的笑容,將捷報輕輕放在禦案上:“不錯!六州之安定乃帝國未來之根基!如今,藏於暗處的老鼠已被徹底清除,朕心甚慰!”
    他話鋒一轉:“此前,朕與房愛卿還憂心獻州移民之事,恐遷徙之民受這些宵小襲擾。如今,此慮已除!”
    他看向戶部尚書房玄齡:“房愛卿!”
    “臣在!”房玄齡立刻出列。
    “獻州移民安頓之策,即刻便可全力推行!從本土及六州人稠之地,遷徙百姓,給予優厚政策,務必要讓獻州重現生機,成為我大秦穩固之疆土,而非荒蕪之地。”
    “臣遵旨!臣即刻會同工部完善細則,盡快落實!”房玄齡聲音鏗鏘有力地應下。
    蕭照淵站起身,俯瞰著階下的文武百官,聲音充滿了強大的自信和力量:“經此一役,我大秦之後方已固若金湯!前有我朝百戰之師,後有萬民合力。新占之地必將愈發繁榮,成為帝國新的糧倉與兵源之地!前線大軍,再無後繼之憂!”
    “整個大秦,正蒸蒸日上!朕之意誌,便是帝國之方向!大秦,必將戰無不勝,無可阻擋!”
    “大秦,萬世!”
    “陛下聖明!大秦萬世!”群臣激動萬分,齊聲跪拜高呼,聲浪震徹殿宇。
    早朝結束不久,由戶部和工部聯合簽發的《獻州移民安頓令》便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各州郡縣。各地衙役們敲著鑼,大聲宣讀著政策要點:“陛下仁德,念獻州新附,地廣人稀,特頒移民之策。凡自願遷往獻州之百姓,每戶授永業五十畝,免五年賦稅,免三年徭役!官府提供路途盤纏,安家糧種,各類農具。”
    政策之下,立刻圍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人們議論紛紛,臉上表情各異。
    一些年長的老者麵露猶豫,撚著胡須搖頭:“唉...故土難離啊。祖祖輩輩都埋在這裏,哪能說走就走?那獻州聽說打了好幾場大仗,荒涼得很呐......”
    “是啊,雖說政策好,但背井離鄉的,終究心裏不踏實。”
    然而,更多的卻是青壯年和那些家中田畝稀少,生活困難的佃戶、貧民,他們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五十畝地,還免稅五年!老天爺,這夠咱們一家老小吃用不盡了!”
    “咱們陛下什麽時候虧待過咱們百姓?不如去拚一把,給兒孫掙下一份大大的家業!”
    “走了!去獻州!給陛下種糧去!咱們秦人,到哪裏都能把日子過起來!”
    很快,各州郡縣設置的移民登記點便排起了長隊。戶部小吏們忙得不可開交,登記造冊,發放路引和初步的安家費用。
    道路上,開始出現一隊隊扶老攜幼、推著獨輪車,背著行囊的移民隊伍。他們雖然背井離鄉,但臉上更多的是一種對未來的憧憬和幹勁。
    整個大秦,仿佛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機器,在帝國的意誌下高速運轉起來。萬民合力,為了帝國的擴張,也為了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種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凝聚力,正是大秦這台戰爭機器最可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