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七日燃燈

字數:4202   加入書籤

A+A-


    老巷的青石板還淌著雨水,沈星河站在自家院門口,望著一盞盞亮起的燈,喉結動了動。
    他摸出兜裏皺巴巴的筆記本,扉頁上"柴火賬本"四個字被雨水洇開,像團化開的墨。
    母親手稿裏那句"吸附周期七日為限"在腦子裏轉了三圈,他突然攥緊本子,指節發白——七日,夠不夠?
    "星河!"王嬸端著搪瓷盆從斜對門出來,盆底還滴著洗青菜的水,"我家那口子說你要開灶前會?"
    沈星河抬頭,看見王嬸鬢角沾著的濕發,突然想起小時候她總把煮好的酒釀圓子用竹籃吊在他家窗下。
    他吸了吸鼻子,笑出個溫溫的弧度"嬸子,您把東頭李奶奶也攙來,我在老灶房支了長條凳。"
    老灶房的門軸"吱呀"一聲,沈星河率先鑽進去。
    灶膛裏還留著上午沒燒完的栗炭,他蹲下身,用火鉗撥了撥,火星子"劈啪"蹦起來,映得牆上的水漬斑斑駁駁。
    上個月他帶著幾個小青年把這裏重新抹了泥,現在泥牆上還留著小毛頭用樹枝畫的歪歪扭扭的灶王爺。
    七點五十分,老灶房擠得滿滿當當。
    趙師傅的拐杖戳在青石板上"篤篤"響,李奶奶攥著王嬸的衣角,沈建國搬著條長凳從後屋出來,腰板挺得筆直——自從退休後,他總說自己是"老廢物",可這會兒往凳邊一坐,倒像當年在廠子裏開生產會的車間主任。
    "各位叔伯嬸子。"沈星河站在灶前,手撐著冰涼的灶台。
    他能聽見自己心跳聲混著窗外的雨聲,"街道說要拆明火灶,可我這兒有本賬。"他翻開"柴火賬本",第一頁是母親的字跡"1998年春,井水含氟量超標03l",後麵跟著二十三年來他偷偷做的水質記錄,"我媽當年用灶心土過濾水,試了七七四十九次。"
    他從懷裏掏出個粗陶碗,碗底沉著塊黑黢黢的土。"這是灶膛裏燒了十年的老土,能吸雜質。"他舀了勺井裏的渾水倒進去,渾濁的水在碗裏轉了兩圈,慢慢清了。
    李奶奶湊過來,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像我家老井沒發臭那會兒!"
    人群裏起了小聲的議論。
    沈建國捏著凳沿的手鬆了鬆,他記得十年前老伴兒總蹲在灶前篩土,說"灶火養的土有靈性",那會兒他嫌她折騰,現在看兒子手裏的陶碗,喉結動了動。
    "七日燃燈計劃。"沈星河提高聲音,"每晚八點,老灶亮燈一小時。
    今晚議水質,明晚議照護,後兒燃料循環"他指了指掛在梁上的紙燈籠,"議題達成共識,燈不滅。"
    第一盞燈亮起來時,林夏抱著個竹篾紮的燈籠進來。
    她的白襯衫下擺沾著泥點,發梢還滴著水,手裏的燈籠卻精致得很——竹篾編成蓮花瓣,裏麵擱著個小泥爐,"流動灶燈",她把燈籠輕輕放在李奶奶膝頭,"夜裏給臥床的老人送飯,保溫。"
    沈建國哼了聲"花裏胡哨。"可第二天清晨,他蹲在巷口修自行車,遠遠看見林夏提著燈籠往趙師傅家去。
    趙師傅偏癱三年,子女在外地,平時吃冷飯冷菜。
    這會兒他掀開燈籠裏的棉蓋,舀了勺粥,眼淚"啪嗒"掉在碗裏"熱乎的,熱乎的"
    沈建國突然站起身,自行車工具"嘩啦"掉了一地。
    他轉身往家跑,翻出床底下的鐵皮箱,最底下壓著個搪瓷缸,缸身磨得發亮,"先進生產者1985"幾個紅字有些褪了。
    他用袖口擦了擦,攥著缸往老灶房走,路過王嬸時嘴硬"這缸耐燒,給那什麽燈用。"
    第三日下午,沈星河帶著小毛頭們去城郊荒地撿枯枝。
    雨停了,孩子們舉著竹耙子跑,沈星河彎腰拾刺槐枝——刺槐含油多,燒起來火旺。
    正撿著,兩輛城管車"吱呀"停在路邊,年輕的執法員皺著眉"這兒禁止拾荒。"
    小毛頭們縮成一團。
    沈星河直起腰,從褲兜裏摸出個烤紅薯,表皮還沾著灶灰。
    他剝了皮,遞過去"嚐嚐?"執法員愣了愣,咬了口,甜香混著焦糊味在嘴裏散開。"我們"守灶人家"有五道工序。"沈星河指了指孩子們背上的竹簍,"拾柴、曬枝、碼垛、起火、人走火不冷——最後這道,得讓火溫著人心。"
    城管隊長從車裏下來,盯著孩子們紅撲撲的臉,又看了看沈星河手裏的紅薯。
    他沉默片刻,揮了揮手"注意安全,別跑遠。"
    第五日晚,議題是"下一代是否願意接手老灶"。
    灶膛裏的火燒得正旺,映得牆上年畫裏的灶王爺都笑盈盈的。
    周小海縮在最後排,十三歲的男孩,總被說"野得像猴",這會兒卻攥著衣角站了起來"我我能學控火嗎?"
    沈建國正往灶裏添柴,火鉗"當啷"掉在地上。
    他彎腰去撿,抬頭時看見周小海亮晶晶的眼睛——多像三十年前的自己啊,在車間裏跟著師傅學看火候,手心全是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他抹了把臉,笑出滿臉褶子"能!
    咱先學"三亮三暗"——火旺亮燈芯,火弱暗燈芯"
    兩人並肩站在灶前,沈建國手把手教周小海調風門。
    火焰"忽"地竄高,又"呼"地壓低,像在跳一支古老的舞。
    林夏舉著相機,鏡頭裏,兩個影子疊在一起,牆上的水漬斑斑駁駁,倒像幅褪了色的家譜。
    第六日深夜,老灶房的燈還亮著。
    沈星河伏在桌上整理"柴火賬本",最後一頁貼著趙師傅的感謝條、李奶奶按的紅手印,還有周小海畫的灶王爺——歪歪扭扭,卻笑得很歡。
    窗外突然響起腳步聲,三個穿製服的人站在門口,為首的舉著工作證"我們是區裏的工作組,明天上午要整改方案。"
    沈星河合上賬本,推過去。
    工作組的人翻著,一頁頁都是數據"本月為12戶獨居老人送熱飯216次燃料循環利用率提升40水質檢測達標率85"翻到中間,一張泛黃的紙飄出來——是母親的手稿,邊上用藍筆批注著"第七日,見分曉。"
    "這真是你一個人寫的?"工作人員抬頭,眼裏有了溫度。
    沈星河搖頭"是老巷裏的燈,一盞盞點亮的。"
    深夜的雨又下起來,老灶房的燈籠在風裏晃。
    沈星河站在門口,望著巷子裏星星點點的光,忽然聞見股淡淡的蔥香。
    他轉頭,看見母親遺像旁的陶盆裏,蔥苗又長高了一截,葉尖掛著水珠,在燈光下亮得像星星。
    第七日的晨霧來得很早。
    沈星河推開窗,看見老巷的青石板上蒙著層白紗,隱約能看見幾盞流動灶燈在霧裏移動,像穿了雲的星星。
    他摸了摸兜裏的"柴火賬本",轉身往老灶房走——灶膛裏的炭還溫著,他蹲下身,用火鉗撥了撥,火星子"劈啪"蹦起來,在晨霧裏劃出小小的金紅。
    霧氣裏,傳來遠遠的腳步聲。
    喜歡逆流韶華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逆流韶華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