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透支積分與未知的懲罰!
字數:7016 加入書籤
                    手術室外的燈,終於暗了。
    那光芒的熄滅,仿佛宣告了一個漫長世紀等待的終結。
    主刀醫生走了出來。
    他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但眼神裏,卻跳動著灼灼的光。
    醫生深吸一口氣,聲音帶著一絲沙啞,卻無比堅定。
    “手術…非常成功!”
    林建國,這個平日裏如山般堅毅的男人,雙腿猛地一軟,身體不受控製地向下滑去。
    若非身旁的林默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死死扶住,他恐怕已經癱倒在地。
    “秀蘭…秀蘭她…”
    林建國聲音哽咽,激動到難以自持,滾燙的老淚瞬間縱橫交錯,哪還有半分平日的沉穩持重。
    喜悅,如同山洪決堤,瞬間淹沒了這個飽經風霜的中年男人。
    從絕望深淵驟然攀上希望頂峰的狂喜,其衝擊力是如此巨大,幾乎讓他窒息。
    醫生看著眼前這一幕,也是感同身受地點了點頭,眼角不自覺地有些濕潤。
    他的目光轉向林默,帶著一絲難以察覺的探究與審視。
    “林默同學,你母親的生命體征現在非常平穩。”
    “那顆移植的腎髒…它的質量,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完美,堪稱典範。”<基金會’…”醫生頓了頓,語氣中透出濃濃的不可思議,“這種跨國緊急調配器官的速度,我行醫幾十年,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醫生的語氣,從最初的激動,逐漸添上了一抹無法掩飾的困惑與驚疑。
    他似乎還想追問些什麽,但話到嘴邊,又被他強行咽了回去。
    他隻是壓低了聲音,和身旁的助手飛快地交流了幾句。
    那些低語,諸如“太不可思議了”、“完美得不像話”、“那個叫‘追光者’的代號,根本查不到任何公開信息”、“基金會更是神秘得可怕”,如同羽毛般,輕輕搔刮著在場每一個人的神經。
    他們頂尖的專業素養,讓他們根本無法忽視這起“醫學奇跡”背後,那濃得化不開的巨大反常。
    這根本不是現有醫療體係能夠解釋的“神速”與“完美”。
    林建國此刻腦子裏一片空白。
    所有的擔憂、恐懼、焦慮,都在“手術成功”四個字下,化作了劫後餘生的無盡慶幸。
    他隻是緊緊抓著林默的手,嘴唇哆嗦著,卻發不出完整的音節。
    “好…好孩子…”
    千言萬語到了嘴邊,最終隻匯聚成了這沉甸甸的三個字。
    他凝視著自己的兒子,這個從小看到大的孩子,在這一刻,卻顯得如此陌生,如此的深不可測。
    那個神秘的箱子。
    兒子那平靜到近乎冷酷的篤定語氣。
    還有主刀醫生那震驚錯愕的反應…
    這一切的一切,都遠遠超出了他數十年來的人生經驗與理解範疇。
    心中除了翻湧不休的喜悅,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敬畏之情,悄然滋生。
    林默隻是平靜地攙扶著父親,眼神深邃,穿透了牆壁,望向重症監護病房的方向。
    母親平穩而有力的呼吸聲,是他此刻感知中唯一的焦點。
    內心那場足以席卷一切的驚濤駭浪,早已被他用鋼鐵般的意誌,強行壓製在波瀾不驚的表象之下。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一個用巨大代價換來的開始。
    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完美地維持住這個“奇跡”,並且償還那筆欠下係統的“天價貸款”。
    他的平靜,像一層無形的堅冰,隔絕了所有可能外泄的情緒,不讓父親和醫生看出任何破綻。
    夜色,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濃重深沉。
    林默回到了那個位於郊區廢棄倉庫的秘密基地。
    推開那扇沉重鏽蝕的鐵門,一股混合著金屬、消毒藥劑以及微量臭氧的獨特氣味,撲麵而來。
    身體深處的疲憊感,如同遲來的潮水,在這一刻洶湧地將他徹底吞沒。
    他踉蹌了幾步,幾乎是跌坐在那張簡陋冰冷的行軍床上。
    意識深處,那個半透明的係統麵板,早已迫不及待地自行浮現。
    一行猩紅刺目的數字,如同魔鬼的紋身,深深烙印在他的視野正中央。
    【可用積分:積分透支待償還:)。】
    負九萬八千四百八十!
    這個數字,簡直像一柄無形的重錘,狠狠砸在他的太陽穴上,讓他眼前陣陣發黑,金星亂冒。
    係統那冰冷機械的聲音,不帶一絲一毫的情感波動,準時響起:
    “根據宿主協議,積分透支部分,需償還雙倍額度。”
    “宿主當前個人信用評級:極低。”
    “警告:若宿主未能在指定時限內償還所有透支積分,將觸發更高危險強度的懲罰機製。”
    林默的太陽穴突突地狂跳起來。
    “指定時間…是多久?”
    他沙啞地擠出幾個字,喉嚨幹澀得厲害。
    係統界麵上,悄無聲息地浮現出一行新的小字:
    “懲罰任務正式觸發前,宿主擁有72小時緩衝期,用於籌措償還積分。若緩衝期結束,宿主仍未能全額償還,懲罰任務將自動提升一個危險等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天!
    又是該死的三天!
    林默的拳頭,在身側不自覺地攥緊,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微微發白。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快速分析著這次積分的消耗明細。
    激活【生物醫藥v2】的隱藏功能,一次性消耗了整整點積分。
    他之前的可用積分,隻有區區750點。
    點消耗  750點餘額)乘以2倍的透支懲罰,不多不少,正好是點。
    計算結果清晰無誤,係統童叟無欺,就是這麽的“坑爹”和不近人情。<”的馬甲在股市牛刀小試,又是遠赴海外進行煉金實驗,好不容易賺到的那點積分,在這筆如同天文數字般的巨額債務麵前,簡直是杯水車薪,連塞牙縫都不夠。
    他必須,也隻能找到更高效、更快速的積分獲取途徑。
    否則,那未知的“更高強度懲罰”,後果絕對不堪設想。
    “隨機懲罰任務已生成完畢。待宿主身體狀態及精神狀態恢複至安全閾值後,將自動觸發。”
    係統那毫無感情起伏的提示音,再一次在他腦海中冰冷地響起。
    林默的眼皮,不受控製地跳了一下。
    隨機懲罰任務…
    那會是什麽?
    是粗暴地扣除他好不容易提升的學科等級?
    還是強製他去執行某個九死一生的絕境任務?
    又或者…是直接將他擁有係統的這個最大秘密,徹底暴露在陽光之下?
    這種懸而未決的未知,像一把鋒利無比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無形地懸在他的頭頂。
    讓他坐立難安,寢食不寧。
    他必須盡快讓自己的身體狀態恢複到最佳。
    這樣才能從容應對那隨時可能降臨的未知懲罰。
    他也必須盡快想辦法,不惜一切代價搞到足夠的積分,償還這筆足以壓垮任何人的天文數字般的債務。
    時間,再一次成了他最凶狠、最可怕的敵人。
    林默疲憊地靠在冰冷粗糙的牆壁上,深深地吸入一口倉庫裏混濁的空氣,然後又緩緩地、沉重地吐出。
    整個倉庫內的空氣,似乎都因為他此刻的心情而凝固了。
    他抬眼看向係統麵板。
    【生物醫藥】的等級,已經提升到了v2 (551000)。
    【信息科學】則是v1 (9501000),距離下一次升級,也僅僅隻有一步之遙。
    這些,是他用命,用未來,孤注一擲換來的。
    也是他接下來絕境翻盤的唯一依仗,是他最後的底牌。
    “大白。”
    林默輕聲呼喚,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
    “我在,先生。經檢測,您的身體各項生理指標目前略低於正常閾值,建議您立刻進行至少六小時的深度睡眠,以恢複機能。”
    ai“大白”那柔和悅耳,卻又帶著一絲擔憂的聲音,在他腦海中清晰響起。
    “暫時不用。”
    林默搖了搖頭,疲憊的眼神中,重新凝聚起銳利如鷹隼般的光芒。
    “幫我立刻分析一下,基於我目前所掌握的所有條件,有哪些途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獲取到最大量的積分?”
    “遵命,先生。基於您當前的學科等級、已解鎖科技樹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理論上存在以下幾種高回報可能性的途徑:”
    大白的聲音不疾不徐。
    “一:金融衍生品市場高杠杆投機操作風險係數極高,潛在收益上限未知,極度依賴市場非理性波動與‘’馬甲身份的絕對隱蔽性,短期內再次操作,暴露風險劇增)。”
    “二:現有技術成果快速轉化例如,公開部分‘大白’ai的非核心輔助算法,或石墨烯電池技術的階段性改良方案,以此尋求大型商業機構的合作或進行技術直接出售。優點是相對穩定,但缺點是商業談判周期較長,資金回籠速度難以保證)。”
    “三:主動接取並完成係統發布的特殊高難度任務此類任務通常伴隨極高的執行風險與潛在的倫理道德衝突,但積分獎勵也最為豐厚,是短期內獲取大量積分的最高效方式)。”
    林默的目光,在那三個選項上緩緩掃過,大腦飛速運轉。<”的身份在國際市場上掀起了一波滔天巨浪,風頭正勁,此刻再貿然入場,恐怕立刻就會被無數雙眼睛死死盯住,風險太大。
    技術成果轉化?遠水解不了近渴。等他找到合適的買家,完成所有商業流程,黃花菜都涼透了,72小時的死亡倒計時可不等人。
    那麽,剩下的選擇…
    他看向係統任務列表。
    “係統,有沒有…那種,嗯,來錢快,積分多,最好還能秀翻全場,讓我瞬間‘蕪湖起飛’的任務?”
    林默帶著一絲不切實際的幻想,在心中問道,甚至還帶了點網絡熱梗的調侃。
    係統沉默了片刻。
    然後,冷冰冰地彈出一行字:
    “檢測到宿主存在不符合當前處境的樂觀情緒。建議宿主正視現實。根據係統數據庫分析,符合您‘幻想’的任務,出現概率為0.0001,且通常伴隨100的即死風險。”
    林默:“……”
    好吧,是他想多了。
    現實,果然骨感得令人發指。
    他揉了揉眉心,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ps:求追讀!求催更!求評價!
    喜歡係統:瞞著家人考上北大請大家收藏:()係統:瞞著家人考上北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