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賭局定策

字數:4265   加入書籤

A+A-


    夜霧如墨,卜算時間已至,保寧城頭的狼煙在夜風中忽明忽滅。
    被吳三桂派去探查的佐領慌張回報,東南果然發現南明五十死士正用運糧車施以火攻。
    吳三桂大驚,急令倉促伏於東南的大軍進行圍剿,並囑咐留幾個活口。
    但因明軍外有接應,東南角樓也無守軍,五十死士狼狽脫出戰場,清軍追趕不及。。。
    辰時未至,保寧城頭的梆子聲裹著江風濕氣飄入軍帳。
    吳三桂的中軍帳內,他的雁翎刀劈裂楠木輿圖,刀尖正插在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處,那裏洇著李清照昨夜留下的胭脂痕。
    牛油燭火將兩道對峙的身影拉得鬼魅般搖曳。
    李清照廣袖垂地,指尖輕叩案上龜甲,裂紋間滲出的朱砂在輿圖上蜿蜒成血河,直指嘉陵江畔的劍門關。
    "先生這卦象,倒是與南明的刀鋒一樣犀利。"吳三桂冷笑,雁翎刀尖挑起案頭骰子,三枚骨雕在刀鋒上滴溜溜打轉,"昨夜東南果然火起,五十死士竟如預料那樣全身而退——這般手段,先生當真未卜先知?"
    李清照拂袖掃過碎裂的茶盞,瓷片在《九州輿圖》拚出北鬥七星:"王爺此處的探馬歸營時,馬蹄沾的可是劍門丹霞赤砂?"
    她指尖點向杓柄,"王爺的伏兵藏於巽位風口,如此隻需待南明之軍攻城不克時,借東南急流而下——可惜王爺忘了,嘉陵江暗渠在漲水之時可是會倒灌的。"
    鑲白旗參領額角青筋暴突,這正是他親自布下的火油陣,用於截斷南明一處退路,卻未曾想到嘉陵江倒灌之事。
    吳三桂突然揮刀劈裂楠木案幾,輿圖上的"劍門關"三字應聲斷成兩截:"好個劉文秀,好毒的一箭雙雕之計!既要燒本王城池,又欲誘我伏軍入甕!倒是多虧了先生提前告知,速速傳令伏兵謹慎提防江水倒灌。"
    刀光驟轉,掃落裝酒的茶盞,"先生既喜歡賭,這次不妨再賭個大的。"吳三桂拾起三枚帶血的骰子,眼中寒光如刀,"若你能算出劉文秀此刻藏兵何處,本王可不問陳圓圓的下落。"
    李清照廣袖掃過碎裂的茶盞,瓷片在輿圖上拚出北鬥七星的形狀:"何須卜算?王爺的探馬昨日多從西門回營,馬鞍帶紅土——方圓百裏,唯毗鄰劍門關丹霞地貌有此赤砂。"她指尖輕點北鬥杓柄,"南明之大軍,當藏此處。"
    鑲藍旗參領抓狂,中軍大帳收到探馬回報後,是他親自布下的疑陣以誆騙南明細作,不曾想竟是又被這妖道點破。
    吳三桂突然反手擲出骰子,三枚骨雕在空中裂成齏粉:"先生可知,本王最恨被人看透?"
    "王爺恨的不是被看透,是想起鬆山夜奔時洪承疇的眼神。"李清照突然用滿語吐出這句話,帳中親衛的刀鞘齊聲出鞘三寸。
    當年鬆錦大戰,正是洪承疇看穿了吳三桂的動搖,那個眼神成為他二十年的夢魘。
    吳三桂的佩刀鏗然入鞘,他抓起案頭《孫子兵法》旁剛剛謄抄完兩篇的《鬼穀子》殘卷砸向火盆:"再賭一局!賭本王帳下——"書頁在火焰中明滅不定,"有幾個南明細作!"
    李清照解下蹀躞帶上的一枚骰子,略一撥弄,但見其上刻著"甲申"二字:"賭三人。若多一個,貧道自斷一腕;少一個。。。"她瞥向帳外絞架,"願添作人燭。"
    吳三桂的鷹目掃過帳中諸將,鑲白旗參領的拇指無意識摩挲茶盞邊緣,像在撫摸刀柄,那是他殺降卒時的習慣動作。
    當吳三桂示意親衛押來三名漢軍旗夥夫時,李清照突然掀翻賭桌,龜甲、銅錢、骰子、茶盞在空中交織成網。
    "第一人藏密信於鞋底夾層。"她說話間突然踢飛鑲藍旗參領的皂靴,驚起帳外一陣弓弦繃緊聲。
    隻見他靴底藏著的可不是火折,浸血的絹帛飄落火盆,顯出一角"永曆"朱印。
    吳三桂親衛上前捉靴仔細查驗時,一枚鎏金魚符竟又自靴底夾層"當啷"墜地。
    吳三桂瞳孔驟縮,那魚符本是他命人仿製自明永曆帝親賜的魚符。
    此刻卻多了道隱秘刻痕——正是當年鬆山血戰時,洪承疇與他約定的暗號。
    鑲藍旗參領滿眼不可思議,大聲辯解道,“王爺,奴才不知怎得如此,奴才冤枉呀!”
    不等鑲藍旗參領喊冤,吳三桂已示意帳外親隨將其拿下。
    "第二人用靛藍染甲,惟有嘉陵江上遊的藍草汁遇熱顯字。"她將熱茶潑向侍立於一旁的正黃旗馬弁的鐵甲,"精忠報國"四字在蒸汽中立時浮現出來。
    正黃旗馬弁一頭霧水間,又被吳三桂下令拿下。
    "第三人——"她突然奪過親衛的弩箭射向帳頂,驚飛的“信鴿”墜地,足環藏著的火藥配方圖滾到吳三桂靴邊,"情報傳遞可不得不防,還是用的是王爺最愛的海東青傳書之法。"
    鑲藍旗佐領立即大呼冤枉,“王爺,奴才沒做過呀,奴才連畫畫都不會呀,奴才冤枉呀!”
    吳三桂踩碎足環,命人將三人押出帳外,又讓押來的夥夫去取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做完這些,吳三桂突然放聲大笑:"好個一石三鳥!先生可知,這三人皆是本王放的餌?"
    他擊掌三聲,帳外頓時傳來慘嚎——被指認的細作遭淩遲處決,帳內的眾人卻鬆了口氣。
    李清照撫掌而歎:"好個連環局中局,可惜。。。"
    李清照抓過案上“甲申”朝上的特製骰子將之碾碎,骨粉飄向火盆,騰起的青煙幻化成陳圓圓剪影。
    旋即附至耳旁,用隻有吳三桂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王爺真正想殺的,是知道"衝冠一怒"真相之人吧。"
    她突然用滿語哼起長白山民謠,調子正是鑲白旗參領幼時在長白山所學的《海東青》。
    鑲白旗參領手中的茶盞"哢嚓"一聲碎裂。
    吳三桂的刀已架上他脖頸,卻見李清照廣袖中滑出半頁《鬼穀子》,墨跡未幹的"巽位生變"四字,正與探馬的南明軍報上的火漆紋路重合。
    "賭注加倍。"李清照拾起龜甲銅錢把玩著,"請王爺將計就計,把城內假布防圖"賜"給這位參領大人吧。"
    辰時三刻,鑲白旗參領的頭顱懸掛於轅門之上。
    李清照拿著營內自由行走的手令走出血腥彌漫的中軍大帳,又仔細將整個大營巡視了一圈。
    她早就在南明細作的配合下為那三人做局,捎帶著攻心之計解決了一直跟隨吳三桂的鑲白旗參領,陰影中的南明夜不收哨騎,也將收到的真正布防圖用信鴿迅速傳遞回南明大營。
    江風掀起李清照道袍一角,露出內襯上斑駁的墨跡——那是《金石錄》裏夾帶的保寧城地下暗渠圖,早被朱砂改繪成火龍出水陣。
    巳時初刻,劉文秀在巽位風口展開染血的輿圖,李清照的眉批在晨光中浮現:"子時潮漲,火龍順暗渠已入嘉陵,可焚關寧鐵騎。"
    他望向東南,江麵浮起的油花正泛著詭異幽藍——那是揚州火器局最後一窖猛火油,混著十萬冤魂的骨灰。
    劉文秀當即下令放火,吃掉巽位風口的清軍伏兵。。。
    保寧城內,吳三桂收到伏兵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目瞪口呆,隻能加強城內各處戒備。
    李清照巡營畢,江風卷起她的袖中灰燼,那是吳三桂親手所書的《討闖賊檄》。
    "慟哭六軍俱縞素"一句,正化作劍門關外的衝天火光。。。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