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示敵以弱

字數:4717   加入書籤

A+A-


    寅時三刻,南海的薄霧像一匹被揉皺的素紗,水汽裏漂浮著細碎的磷光,籠罩在崖山群島間。
    海水吞吐著灑落在海麵的晨光,將元軍樓船的輪廓映襯得模糊起來。
    韓信立於礁石之巔,手中青銅劍映著天邊未褪的紫微星,劍鞘上的鳥篆銘文在霧中若隱若現。
    "報!元軍李恒部援軍已至,旗號並入張弘範麾下!" 斥候的馬蹄在淺灘濺起泥花,甲胄上的"宋"字旗徽還沾著夜露。
    韓信指尖劃過劍鞘,想起井陘之戰時背水列陣的決絕:"《孫子兵法》有雲,"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他轉身對張世傑派給他的另一位副將,深衣廣袖掃過礁石上的青苔,"令二百死士駕樓船北上,遍插旌旗,鑼鼓齊鳴以作十萬大軍之勢。"
    副將抱拳領命,腰間酒葫蘆晃出細碎聲響:"先生,這些弟兄怕是。。。"
    "昔年田橫五百士,赴死猶能震齊魯。" 韓信打斷他,目光落在遠處整裝待發的死士身上,他們衣甲上皆係著紅繩,那是百姓連夜趕製的平安結,"天時不在我大宋,今日此舉,乃是送這些敢死之士赴死的無奈之舉。"
    韓信立於 “天子舟” 船頭,望著北方海域那支佯攻船隊在晨霧中啟程,船首立著臨時紮製的百麵 “宋” 字大旗。
    死士們擂動牛皮戰鼓,咚咚聲驚起棲息在桅杆的海鳥,雪白的羽翎掠過水麵,在天邊劃出一道彩虹。
    張弘範立於旗艦甲板,金絲甲胄上的寶石在火光中灼灼:"宋人窮途末路,竟學田單火牛陣?" 他忽然瞥見北方天際旌旗如林,鼓聲震天,嘴角冷笑未消,副將來報:"李恒將軍援軍已與我軍合勢!"
    "全軍追擊!" 張弘範的令旗劃破霧靄,樓船群調轉航向,鐵錨破水之聲驚碎海麵的平靜。
    卻不知,真正的突圍船隊正從淺灘西側啟航,數百艘裝載大宋希望的輕舟裹著水草,如潛伏的鮫鯊,向雷州半島方向滑行。
    “先生,佯攻船隊已進入元軍視線。” 副將抱著一捆浸過桐油的蘆葦火把,火苗在他臉上投下跳動的光影,“離去的弟兄們都在船頭刻了‘精忠’二字,說要讓元寇瞧瞧大宋兒郎的骨頭。”
    韓信點頭,指尖撫過斷槍槍纓:“昔年淮陰侯背水列陣,今我等暗度陳倉,兵法雖異,忠勇如一。”他望向副將腰間的“忠”字牌,牌麵刻著的北鬥紋與他袖口內襯的“漢”字繡紋相映,“告訴弟兄們,待幼帝登岸,必在青史為他們書寫最濃重的一筆。”
    副將眼眶微熱,抱拳退下。
    韓信轉身時,見陸秀夫正蹲在艙口,為幼帝趙昺係緊錦緞披風。
    幼帝被裹在鵝黃色錦緞中,陸秀夫的官服已被海水浸透,卻仍將孩子牢牢護在懷中。小艇駛過淺灘時,趙昺忽然指著前方立在船頭的韓信,"陸愛卿,那位將軍的衣服,為何與你不同?"稚嫩的嗓音裏帶著好奇。
    陸秀夫低頭,望著韓信漢裝上繡著的"漢"字篆紋,想起昨夜在帳中,此人曾展讀《史記?淮陰侯列傳》,一時語塞。那繡紋針腳細密,分明是中原形製,與南宋官服的寬袖大不同。
    韓信轉身,單膝跪地,青銅劍穗輕觸甲板:"陛下,此衣乃祖上所傳,繡的是‘漢家衣冠’。” 他聲音放得極輕,仿佛怕驚飛了霧中的夜鷺,“千年前,我漢人持此衣甲,開疆拓土,如今雖暫避鋒芒,卻終有一日,要讓這衣冠重新遍染九州。"
    他抬頭時,見幼帝手中攥著半塊蜜糕,邊緣已被海水洇濕,正是昨日百姓塞進船艙的幹糧。
    趙昺忽將蜜糕遞出,指尖還沾著糕屑:"將軍吃。"
    韓信喉頭滾動,眼眶微熱,想起漂母舍飯的舊事,卻轉手將蜜糕遞給那名神臂弓營的新兵。
    此刻新兵正抱著斷箭蜷縮在船角,衣甲下露出的腳踝還纏著"老熊"留下的"紅繩"。"給更需要的人吧。" 他聲音輕得像海風,"待來日收複中原,定讓陛下吃到臨安的蟹粉酥。"
    韓信目光掃過身後的輕舟。
    老婦人抱著繈褓中的嬰兒,年輕母親用奶水濕潤孩子幹裂的嘴唇,士兵們背靠背坐著,將唯一的毛毯讓給了傷兵。。。
    船隊悄然離開淺灘時,後方突然傳來巨響。
    佯攻船隊與元軍主力遭遇,火光照亮了霧靄,將海麵染成血色。新兵猛地睜眼,攥緊了手中的雕翎箭:“他們會死嗎?”
    韓信望著南方騰起的濃煙,想起那夜出發前與 “老熊” 見麵之時,那員虎將拍著他的肩膀說:“先生,俺這條命早該留在臨安了,如今能為幼帝開出條生路,死了也值當。”
    此刻,他輕聲道:“他們用命換來了生機,吾等須活著讓火種延續。”
    進入那片蘆葦蕩時,積水沒過大腿,腐葉與淤泥的氣味撲麵而來。
    士兵們手持火把,卻用布裹住火光,隻留一線昏黃。
    忽然,前方傳來水鳥驚飛聲,一名士兵突然踉蹌,竹簽刺破腳掌,鮮血在水中暈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事。”士兵咬住衣袖,額角冷汗直冒,卻朝陸秀夫擺手,“丞相快帶陛下走,別讓血腥味引來了岸上的元軍斥候。”
    陸秀夫望著他滲血的褲腿,想起當年在臨安城破時,百姓們自發組成人牆護幼帝撤離的場景。
    隨即解下自己的腰帶,為士兵包紮傷口:“忍著點,過了這片蘆葦蕩,便是雷州半島。當年嶽王爺率軍過洞庭,將士們嚼雪吞氈,也沒皺過眉。”
    隊伍在蘆葦蕩中跋涉良久,海霧散盡之時,終於看到了前方海岸線的輪廓。
    韓信登上高處,用青銅鏡反射晨光,向遠處的斥候發出信號。
    雷州半島的沙灘在晨曦中泛著銀白,像一條鋪開的素絹。
    幼帝被陸秀夫背著走下小艇,小腳踩在沙灘上,忽然指著韓信腰間的斷槍:“這槍,像是張愛卿的。”
    陸秀夫望著斷槍上的“忠”字刻痕,想起張世傑臨行前將斷槍塞給韓信的場景:“先生,此槍隨張樞密征戰數載,今日樞密使借予你掌兵權、護幼帝。若某戰死,望你用它繼續殺賊。”陸丞相說完後忽然跪地叩首:“謝將軍挽救大宋之恩。”
    韓信忙扶起他,目光落在斷槍與自己的青銅劍相交處:“當謝的是斷槍主人,某不過暫借一用。”他望向東方,海平麵上,一輪紅日正破霧而出,“接下來,吾等需盡快趕往占城。那裏有鄭和下西洋時留下的港口,可屯田練兵,聯絡師子、闍婆婆達諸國。”
    弓手新兵蹲在沙灘上,用箭頭畫著戰船,忽然抬頭:“我聽伍長說過,大海的東麵是瀛洲,咱們要去那兒嗎?”
    韓信笑了,指尖劃過沙灘,畫出一條蜿蜒的航線:“瀛洲太遠,先去占城、林邑。當年趙佗在南越立國,教當地人耕種冶鐵,現今兵勢充盈,咱們先在此紮下根來。”
    他望著幼帝在陸秀夫懷中漸漸入睡,聲音低沉,“總有一日,大宋的船隊會從占城出發,順著季風,回到崖山,回到臨安。”
    新兵望著茫茫大海,忽然想起“老熊”臨終前塞給他的雕翎箭,此刻正掛在腰間。指腹觸碰時,輕聲說道:“哥哥,咱們贏了。”
    韓信聽見這話,轉身望向崖山方向,那裏還有他留給追兵的一份“大禮”,希望張世傑送完禮後抓緊趕上這次海上的“衣冠南渡”。
    極目遠眺,那片曾被戰火染紅的海域已恢複平靜,唯有若隱若現的宋軍旗幟在遠處飄搖,像一片褪色的敗葉。
    他摸了摸斷槍上的“忠”字刻痕,喃喃自語:“此去占城,首當其衝的自是收拾了那奸相陳宜中。”
    太陽當空之時,隊伍已在沙灘上紮下簡易營地。
    韓信站在高處,看著士兵們用沉船木板搭建避風棚,百姓們在沙灘上晾曬濕透的衣袍。
    幼帝在陸秀夫的陪同下,撿著貝殼,忽然舉起一枚雪白的螺殼:“陸愛卿,這個像朕的玉璽。”
    陸秀夫笑著接過螺殼,想起臨安皇宮的傳國玉璽,此刻或許已埋在戰火中。但他看著幼帝眼中的光,忽然堅信,隻要人心不死,玉璽會有,社稷會有,漢家衣冠更會有。
    “陛下,”陸秀夫指著螺殼上的紋路,“這是大海給咱們的印信,待將來收複失地,咱們要用它蓋在詔書之首,告訴天下百姓——大宋未亡,華夏永存。”
    海風掠過沙灘,帶著鹹澀的潮氣,卻也帶來了遠方的濤聲。。。
    喜歡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請大家收藏:()選英雄改變曆史?等等,我先逝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