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殘軍向西去,太平入夢來

字數:3717   加入書籤

A+A-


    拓跋燾的殘軍撤離漢陰渡口時,已近翌日午時。
    陽光照在他們疲憊的身影上,甲胄的碰撞聲裏沒了往日的雄渾,隻剩下一片壓抑的沉重。
    拓跋晃牽著戰馬走在隊伍後麵,時不時回頭望向南岸的飛虎軍營地,那裏的玄甲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卻沒派一兵一卒追擊 —— 辛棄疾信守了承諾。
    “皇兄,你看他們真的不追。” 拓跋翰騎著一匹戰馬,湊到拓跋晃身邊,臉上雖還帶著疲憊,卻沒有了昨日的恐懼。
    他懷裏揣著一塊飛虎軍士兵給的麥餅,是約定好西遷時那個傷兵塞給他的,此刻還帶著餘溫。
    “辛將軍是個好人。” 一旁的斛律幡地斤小聲說。
    拓跋翰想起辛棄疾遞稻種給拓跋燾時的眼神,沒有絲毫敵意,隻有一片真誠。
    他沒有說話,隻是握緊了韁繩,心裏忽然想起去年在冀州,他率黑槊營劫掠南朝的稻田,那些百姓哭著跪在地上求饒的場景,此刻再想起,隻覺得一陣羞愧。
    月餘。
    隊伍行途近半,長孫觀突然勒住馬,指著林中縣姑臧)前方的官道:“陛下,您看!那裏有一隊人馬!”
    拓跋燾抬頭望去,隻見遠處的官道上立著十幾麵北魏的狼頭旗,為首的將領穿著一身殘破的鐵甲,正朝著他們揮手。
    “是源賀!” 拓跋燾的聲音帶著驚喜,連忙策馬奔過去。
    源賀是他最信任的將領之一,當年征伐柔然時曾救過他的命,自己也為這員老將尋了個後方城池叫其將養身體,後來聽說城池被飛虎軍詐開後源賀便被俘虜,卻沒想到竟會在這裏相遇。
    源賀見拓跋燾過來,翻身下馬,單膝跪地:“臣源賀,參見陛下!”
    他的甲胄上滿是血汙,臉上還留著一道未愈合的刀疤,卻依舊挺直脊背,“臣自忻州戰敗被俘後,便被看押,辛將軍見勸降我等不成,便留了張紙條,說陛下半月後最遲兩個月,就會帶大軍往西域而行,我等可在林中縣等候,臣便在此地等了近一個月。”
    拓跋燾扶起源賀,看著他身後心係大魏的士兵百姓,雖隻有百餘,卻個個眼神堅定,沒有半分疲憊,心裏忽然湧起一股暖流:“多虧有你,不然朕真不知道該往哪裏去。”
    源賀從懷中取出那張紙條,遞給拓跋燾:“這是辛將軍給臣的,上麵寫著西域的地形和部落分布,還說若遇到困難,可以去龜茲找那裏的國王,他已派人打過招呼。”
    拓跋燾接過紙條,上麵的字跡工整清晰,甚至標注了沿途的水源和綠洲,心裏對辛棄疾的敬佩又多了幾分。
    “辛棄疾。。。” 他喃喃自語,想起漢陰渡口的對話,想起那些飽滿的稻種,忽然覺得,或許離開中原,真的是對的選擇。
    “陛下,我們真的要去西域嗎?” 宗愛湊過來,聲音帶著一絲不甘。
    他一向主張南侵,此刻卻沒了往日的囂張,隻剩下一片茫然。
    拓跋燾看了他一眼,又望向遠方的西域方向,陽光灑在官道上,像一條通往新生的道路:“去!西域有廣闊的土地,有未被開發的資源,足夠我們的子民生活。聽說匈奴還到了更西邊,在那邊如魚得水,我們不能再執著於中原的征戰,要為我大魏的子民尋找一條新的生路。”
    他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堅定,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連最膽小的百姓,眼神裏也多了幾分希望。
    隊伍繼續向西行進,源賀走在最前,手裏拿著辛棄疾給的紙條,指引著方向。
    拓跋晃騎著馬走在拓跋燾身邊,看著父親的側臉,忽然道:“父皇,辛將軍是個英雄。”
    拓跋燾點了點頭,目光裏滿是複雜:“他不僅是英雄,還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若不是陣營不同,或許我們能成為朋友。”
    “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此刻他才真正明白《道德經》中這句話的深意,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不能隻靠戰爭征服,而是要靠讓百姓安居樂業才能凝聚人心。。。
    ————————
    一個月前的漢中飛虎軍營地,是一片熱鬧景象。
    薛安都正帶著士兵們清理戰場,將繳獲的北魏甲胄堆成整齊的垛,甲葉上的血汙已被擦得幹淨,隻留下淡淡的鏽跡。
    “這些甲胄可以熔了鑄犁鏵,” 薛安都對身邊的工匠說。
    “等明年開春,漢中的百姓就能用新犁種地了。” 工匠們連連點頭,手裏的錘子敲得更響了。
    沈攸之帶著傷兵們坐在篝火旁,軍醫正用煮沸的烈酒給他們清洗傷口。那個十六歲的屯田兵捧著一碗熱粥,遞給沈攸之:“沈將軍,你也喝點吧。這粥是芍陂的新米煮的,可香了。”
    沈攸之接過粥,喝了一口,清甜的滋味在舌尖漫開,想起辛棄疾說的 “漢中也能種新稻”,心裏忽然充滿了期待。
    宗愨的弓弩營則在營外挖起了溝壑,卻不是為了防禦,而是為了劃分出一片一片的田地。
    “明年咱們就在這裏種稻種粟,” 宗愨對士兵們說。
    “讓漢中的百姓看看,咱們飛虎軍不僅會打仗,還會教他們種地。” 士兵們轟然應諾,手裏的鐵鍬挖得更起勁了。
    辛棄疾坐在高台上,手裏拿著《九議》,陽光透過書頁灑在他的臉上,溫暖而平靜。
    劉勔走過來,遞給他一杯熱茶:“元帥,拓跋燾的殘軍已過了秦嶺,源賀等人也被釋放,帶著糧草到了林中縣等待拓跋燾了。”
    辛棄疾接過熱茶,喝了一口,茶香混著暖意傳入心底:“好。”
    他望著遠處的秦嶺山脈,青翠的山巒在陽光下格外清晰,像一道守護太平的屏障。
    營外的歌聲還在繼續,士兵們唱著 “淮泗烽煙熄,漢中夜色寧”,歌聲與溪水聲交織,像一首無聲的太平謠。
    夕陽西下時,漢中的天空被染成一片金紅,營地裏的炊煙嫋嫋升起,與遠處的秦嶺山脈相映成趣。
    辛棄疾站起身,望著營地裏忙碌而歡樂的身影,心裏忽然覺得一陣安寧。
    他知道,這場仗結束了,中原一統、天下太平即將重新降臨人間,有了足夠的田地糧食,會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晚風拂過營地,帶著溪水的清涼和田間豐收的清香,辛棄疾握緊了手中的《九議》,斬馬刀在鞘中輕響,仿佛在回應他的決心。
    似乎,他那些在《九議》中寫下的太平願景,即將會成為現實。
    讓這片飽經戰火的華夏大地,再也沒有烽煙,隻有金黃的麥浪和百姓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