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女兒入學啟蒙

字數:4476   加入書籤

A+A-


    暮春的安平縣城,柳絮紛飛,繁花似錦。林宇站在自家小院中,看著女兒林寶兒在花叢間歡快奔跑,小辮子隨著步伐一甩一甩,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院中。寶兒手中握著一朵新摘的桃花,粉撲撲的臉頰上沾著些許花瓣,宛如春日裏靈動的精靈。轉眼間,寶兒已到入學年齡,林宇望著女兒天真爛漫的模樣,心中滿是期待與憂慮 —— 為女兒挑選一位合適的啟蒙先生,成了他眼下最要緊的事。
    林宇深知啟蒙教育的重要性,這不僅關乎寶兒個人的成長,更可能影響她未來的人生方向。他拒絕了眾多達官顯貴推薦的先生,而是親自走訪縣城內外的私塾與書院。他先後拜訪了四位頗有名望的先生,每一次拜訪都像是一場細致的考察。
    第一位先生的書房裏擺滿了刻板的訓詁書籍,教學時隻會讓學生反複誦讀晦澀的古文,要求逐字逐句背誦,卻從不講解其中含義。寶兒在一旁聽得昏昏欲睡,小腦袋一點一點的,林宇看在眼裏,不禁皺起了眉頭,這樣的教學方式,如何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二位先生則過於迂腐,當林宇提及希望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知識時,先生立刻板起臉,嚴厲地說:“聖賢之書乃大道所在,何須旁雜之事?學子隻需潛心鑽研經典,自能明事理。” 林宇無奈搖頭,在他看來,脫離生活實際的學問,終究難以真正滋養孩子的心靈。
    第三位先生倒是和善,但教學方法十分鬆散,課堂上學生們隨意打鬧,先生也不加管束,隻說要順應孩子天性。林宇覺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適當的引導和約束對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
    直到遇見李墨白先生,林宇才眼前一亮。李墨白先生的書院坐落在縣城近郊,四周翠竹環繞,環境清幽。院門前的石板路上,零星散落著幾片竹葉,增添了幾分詩意。林宇帶著寶兒登門拜訪時,正見先生手持竹枝,在院中教學生們辨認草藥。先生指著一株嫩綠的艾草,耐心地講解:“此乃艾草,可入藥,有祛濕散寒之效,端午時節,百姓常將其掛於門前驅邪避災。” 學生們圍在先生身邊,眼神中滿是好奇與專注。
    見到林宇父女,李墨白放下竹枝,整了整衣袍,微笑著行禮:“林大人,久仰大名。” 林宇注意到先生衣著樸素,洗得發白的長衫上打著幾個整齊的補丁,但眼神卻透著睿智,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心中好感頓生。
    落座後,林宇開門見山:“李先生,今日特來請教。我觀先生教學,不拘泥於書本,不知對孩童啟蒙有何見解?” 李墨白沉吟片刻,目光溫和地看向在一旁好奇打量書院的寶兒,道:“啟蒙之要,在於開其心智,引其興趣。孩童如璞玉,需細細雕琢,若隻讓孩子死讀書,恐成迂腐之輩。當教其觀察生活,感悟萬物,從一花一草、一蟲一鳥中發現學問,如此方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這番話正合林宇心意,他又問:“如今安平縣商業繁榮,您覺得學問與商業可有聯係?”
    李墨白撫須笑道:“學問源於生活,商業亦是生活的重要部分。古往今來,多少商道智慧蘊含著為人處世之理。若能將商業中的道理融入教學,既能讓孩子明白謀生之道,又能領悟其中智慧。隻可惜,如今縣學教育與商業實際嚴重脫節,學生們讀了多年書,卻對身邊的商業運作一無所知,實在令人惋惜。”
    林宇聽後,心中一動。這些年,他雖推動了安平縣商業發展,但人才短缺始終是個難題。縣學培養的學生,大多隻知四書五經,即便滿腹經綸,麵對實際商業事務時卻常常束手無策,難以適應商業實踐需求。想到此處,他鄭重道:“先生所言極是。我身為縣令,正有推動縣學改革之意,不知先生願否相助?” 李墨白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起身,恭敬行禮:“若能為安平培育有用之才,李某願盡綿薄之力。”
    就這樣,林宇選定李墨白為寶兒的啟蒙先生,同時也與他開始謀劃縣學改革。林宇先是召集縣學的夫子們開會,當他提出增設商業實踐課程的想法時,會議室內頓時炸開了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夫子激動地拍案而起:“縣學乃育人之地,當以聖賢之道為根本。教授商業之事,成何體統?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其他夫子也紛紛附和,有人說商業重利,會玷汙學生的心靈;有人質疑學生年紀尚小,如何能理解複雜的商業知識。
    林宇麵色沉靜,等眾人情緒稍緩,他才緩緩開口:“夫子們,時代在變,我們的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商業並非低俗之事,其中蘊含著經營之道、管理之法、誠信之本,皆是值得學習的學問。就說我們安平縣的絲綢,從蠶繭到精美的綢緞,要經過多少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著智慧與心血。讓學生了解這些,既能拓寬他們的視野,也能為安平縣培養本土商業人才。難道我們要看著這些寶貴的商業知識,在歲月中漸漸被埋沒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林宇的堅持下,經過多次激烈的討論,縣學終於同意進行改革。改革方案很快敲定:在保留傳統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商業實踐課程,包括商業曆史、市場分析、經營管理等內容;同時,安排學生定期參觀茶園、絲綢加工廠、商業綜合體等場所,讓他們親身感受商業運作。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林宇還邀請了商業聯盟的成員、成功商戶擔任客座講師,分享實戰經驗。
    為了讓課程更生動有趣,李墨白先生和其他夫子們花費了大量心血。他們查閱典籍,收集安平縣商業發展的故事;深入商戶,了解最新的商業動態。在編寫教材時,他們將枯燥的商業理論融入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中,比如以安平縣某位商戶如何從一個小攤位發展成大商鋪的故事,講解經營策略;用絲綢價格的波動,說明市場供需關係。
    寶兒入學那天,穿著嶄新的青布小褂,衣服上還繡著幾朵精致的小花,背著繡著花朵的書包,興奮地走進書院。林宇站在院外,看著女兒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門內,心中既欣慰又忐忑。他忍不住想象寶兒在課堂上的樣子,會不會認真聽講?能不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
    此後,寶兒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拉著林宇分享學校裏的趣事。一天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院中,寶兒抱著書本,眼睛亮晶晶地說:“爹爹,今天李先生講了茶葉的故事,原來我們安平縣的茶葉從種植到采摘,再到炒製,有這麽多學問!他還帶我們看了茶葉的標本,綠綠的葉子,聞起來可香啦!” 林宇笑著問:“那你學到了什麽?” 寶兒認真地扳著手指說:“我知道了茶葉要在清晨采摘,因為那時候的露水還沒幹,茶葉最鮮嫩;炒製時火候很重要,火大了茶葉會焦,火小了又炒不出香味。而且,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味道,就像做人一樣,各有特點。”
    林宇聽後,心中驚喜。他沒想到女兒能從茶葉知識中聯想到做人的道理,這讓他對女兒的敏銳觀察力有了新的認識。父女倆坐在院中,一邊喝茶一邊探討。林宇給寶兒講茶葉的銷售渠道,如何與商戶合作,如何將安平縣的茶葉賣到更遠的地方;寶兒則歪著腦袋問:“爹爹,那我們能不能讓買茶葉的人知道每一片茶葉的故事呀?這樣他們喝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更有意思?”
    寶兒稚嫩的想法,卻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林宇的思路。他思索片刻,說道:“寶兒說得對!我們可以在茶葉包裝上印上采摘故事、茶園風光,讓顧客更了解產品。還可以舉辦茶葉品鑒活動,邀請大家來嚐嚐不同茶葉的味道,講講茶葉背後的故事。這說不定能成為安平縣茶葉的特色!”
    隨著縣學改革的推進,學生們的變化顯而易見。以前隻知死讀書的學子,如今在參觀茶園時,會主動詢問產量、成本,甚至提出如何提高茶葉質量的建議;在絲綢加工廠,能分析出製作工藝對產品質量的影響,還會討論怎樣改進生產流程。一位商戶在參觀縣學商業實踐課後,感慨地說:“這些學生小小年紀,就能說出商業門道,將來必成大器!照這樣下去,安平縣的商業可真是後繼有人啊!”
    林宇看著學生們的成長,心中滿是成就感。但他也清楚,教育改革並非一蹴而就,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平衡傳統課程和商業實踐課程的時間;怎樣讓更多的商戶願意參與到教學中來;如何評估學生在商業實踐課程中的學習成果。這些都需要他和李墨白先生以及縣學的夫子們共同探索。
    而女兒寶兒,不僅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也成了他商業靈感的來源之一。寶兒會把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用孩子特有的方式講給林宇聽,有時還會提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在寶兒的啟發下,林宇還計劃在縣學設立商業創意比賽,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為安平縣的商業發展出謀劃策。
    夜晚,林宇批改完公文,走進寶兒的房間。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前,寶兒正抱著一本畫冊熟睡,臉上還帶著甜甜的微笑,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在做著美好的夢。林宇輕輕為女兒蓋好被子,望著她可愛的臉龐,心中充滿柔情。從為女兒挑選啟蒙先生,到推動縣學改革,這一路走來,他不僅為女兒鋪就了求學之路,更為安平縣的教育與商業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回到書房,林宇在筆記本上寫道:“今日與寶兒的探討,讓我對商業宣傳有了新的思路。縣學改革初顯成效,學生們的商業素養逐步提升。未來,需進一步完善課程體係,加強與商戶的合作,讓教育真正成為商業發展的助力。同時,也要多傾聽寶兒的想法,她雖年幼,卻有著獨特的視角,或許能為商業發展帶來更多驚喜。教育與商業,看似不同的領域,卻能在相互融合中迸發出無限可能,而這,正是安平縣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 在這個寧靜的夜晚,安平縣的教育改革與商業發展,正悄然孕育著新的希望,而林宇與女兒之間的溫馨故事,也將繼續為這片土地增添溫暖與活力。
    喜歡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北宋:法學驕子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