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鮮花戰爭

字數:5432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講了德意日這三個“壞小子”是如何初步“組團”的。希特勒在西班牙練了兵,又在外交上找到了“盟友”雖然這盟友靠譜程度有待觀察),感覺自己腰杆越來越硬,可以開始更大膽地搞事情了!
    那麽,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哪裏呢?毫無疑問,就是那個讓他魂牽夢繞、同文同種、又被《凡爾賽和約》明令禁止合並的——他的祖國奧地利!這一章,咱們就來講講希特勒是如何“軟硬兼施”,最終兵不血刃地吞並奧地利,搞出了一場所謂的“鮮花戰爭”。
    在聊希特勒怎麽下手之前,咱們得先看看當時奧地利是個什麽情況。
    這奧地利吧,說起來也挺“悲催”的。想當年,奧匈帝國那是何等威風,統治著大半個中東歐。結果一戰打輸了,帝國嘩啦一下就散架了。奧地利從一個大帝國的核心,直接縮水成了一個隻有幾百萬人口、夾在德國、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鄰國之間的內陸小共和國。
    經濟上“先天不足”: 失去了帝國時期的廣闊市場和資源,奧地利經濟一直萎靡不振,大蕭條更是讓它雪上加霜,失業率居高不下。
    政治上“左右為難”: 國內政治也是一團糟。左派社會民主黨)和右派保守的天主教政黨、各種民族主義團體)鬥得不可開交,甚至還有人想請回哈布斯堡王朝搞複辟。更要命的是,奧地利內部也有一幫活躍的納粹分子,天天在德國老大哥的支持下搞事情,要求“回歸祖國懷抱”。
    身份認同的“尷尬”: 奧地利人說的是德語,文化上也和德國很接近。很多普通奧地利人,尤其是在經濟困難、政治混亂的情況下,確實也渴望能和看起來日益“強大”的德國合並,覺得這樣能過上好日子。但另一方麵,也有不少人珍惜奧地利的獨立地位和獨特的文化傳統,不願意被納粹德國吞並。
    國際條約的“緊箍咒”: 最關鍵的是,《凡爾賽和約》和專門針對奧地利的《聖日耳曼條約》都明文規定:禁止德國與奧地利合並! 這是英法等戰勝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強大而設下的“紅線”。
    所以,當時的奧地利,就像一個家道中落、體弱多病、還被鄰居和條約限製得死死的“小兄弟”,日子過得相當憋屈。
    而對於德國的“元首”希特勒來說,吞並奧地利,可不僅僅是“兄弟情深”,更是他稱霸歐洲大棋局上的關鍵一步,有著多重目的:
    意識形態與“民族大義”: 希特勒是狂熱的“泛日耳曼主義者”,他的核心口號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把所有說德語的人都統一到一個“大德意誌帝國”裏,是他所謂的“曆史使命”。吞並與德國同文同種的奧地利,是他實現這個目標的第一步,也是最具象征意義的一步。更何況,奧地利還是他的出生地,把“老家”並入自己的帝國,這對他個人的虛榮心也是極大的滿足。
    挑戰凡爾賽,重塑格局: 公然吞並奧地利,就是對《凡爾賽和約》和《聖日耳曼條約》的又一次沉重打擊!這比進軍萊茵蘭更進一步,將徹底改變中歐的地緣政治格局。
    戰略價值巨大: 拿下了奧地利,德國的版圖就能向東南方向大大擴展,不僅能獲得奧地利的人力、礦產如鐵礦石)和外匯儲備,更重要的是,能在戰略上三麵包圍捷克斯洛伐克!為他下一步肢解捷克這個眼中釘,鋪平了道路。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吞並奧地利,對希特勒來說都是勢在必行,誌在必得!
    既然目標已定,剩下的就是怎麽動手了。希特勒這次學“乖”了點,沒像啤酒館政變那樣直接動武,而是先玩起了政治訛詐和內部顛覆的把戲。
    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把奧地利總理庫爾特·馮·舒施尼格“請”到了他位於阿爾卑斯山上的別墅“鷹巢”。名為喝茶聊天,實為“鴻門宴”!據舒施尼格後來回憶,希特勒簡直就像個瘋子,對著他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咆哮、威脅和羞辱,還叫來幾個德國將軍在旁邊“站台”示威。最終,在巨大的軍事和心理壓力下,舒施尼格被迫同意了希特勒提出的一係列要求,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任命奧地利納粹黨的頭子阿圖爾·賽斯英誇特擔任內政部長,掌控奧地利的警察大權!這等於把刀柄直接送到了納粹手裏。
    希特勒這次動手前,特意跟他的“好兄弟”墨索裏尼打了個招呼。想當年1934年),正是墨索裏尼的幹預才阻止了他吞並奧地利。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德意已經是“軸心”夥伴了雖然還沒簽正式盟約)。墨索裏尼因為埃塞俄比亞問題需要德國支持,也看清了英法的軟弱,於是這次他很“識時務”地表示:“兄弟你看著辦,我沒意見!” 這句表態,對希特勒來說至關重要,等於掃清了最後一個可能進行軍事幹預的外部障礙。)而舒施尼格向英法求救呢?得到的回應依然是“我們表示同情,但愛莫能助”。內外交困之下,舒施尼格萬念俱灰,被迫宣布辭職。接任總理的賽斯英誇特,則立馬按照柏林的指示,向德國發出了“邀請”——請求德軍進入奧地利“幫助維持秩序”! 這出“邀請”戲碼,演得真是爐火純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了奧地利新總理的“邀請函”,希特勒的軍隊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開進去了!
    1938年3月12日,德國軍隊大搖大擺地開進了奧地利。讓人有點意外或者說符合納粹宣傳)的是,德軍所到之處,並沒有遇到什麽抵抗,反而有不少奧地利民眾特別是維也納市民)興高采烈地湧上街頭,揮舞著卐字旗,向德軍投擲鮮花,高呼“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這場麵,後來被納粹宣傳機器稱為“鮮花戰爭”。希特勒本人也隨後榮歸故裏,享受著英雄般的歡迎。
    當然,光有“歡迎儀式”還不夠“合法”。為了給這次“霸王硬上弓”披上一層“民意”的外衣,納粹在4月份又煞有介事地在德國和奧地利同時搞了一場所謂的全民公投,讓大家投票是否同意“德奧合並”。
    這公投,簡直就是一場納粹自編自導自演的大型政治秀!投票在黨衛隊和衝鋒隊的“監督”下進行,宣傳機器開足馬力,隻準說合並的好話,不準有反對聲音。很多地方甚至是公開投票,在明晃晃的刺刀和虎視眈眈的目光下,你敢投反對票試試?
    最終結果毫無懸念:納粹興高采烈地宣布,有高達99.7的德國和奧地利人民分開統計奧地利也是類似的高比例)“真心擁護、自願選擇”了偉大的德奧合並!這個數字,假得連希特勒自己估計都不太信,但足夠用來堵住外國人的嘴,宣稱吞並奧地利是“順應民意”了。
    麵對德國公然吞並另一個主權國家的行為,國際社會的反應如何呢?
    英法:繼續“綏靖”! 老一套:口頭提出抗議!發表措辭強硬但毫無用處)的譴責聲明!表示“嚴重關切”和“遺憾”!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們再次選擇了犧牲奧地利,來避免與德國發生衝突。很多人甚至私下裏覺得:“反正奧地利人也說德語,他們自己可能也想合並,就隨他去吧,也許這次希特勒就滿足了呢?”
    特別是英國的一些政客,可能還在暗自竊喜。 他們腦子裏那種“禍水東引”的想法依然存在:讓德國在東邊擴張去吧!讓他去跟蘇聯死磕!隻要他不來惹我們大英帝國,一切都好說!這種想法,無疑是在鼓勵希特勒繼續他的侵略步伐。
    意大利:老大哥“默許”! 墨索裏尼這次沒有像1934年那樣阻止希特勒,反而公開表示了支持雖然內心可能有點五味雜陳)。這標誌著“柏林羅馬軸心”的進一步鞏固,也讓希特勒徹底放心了南線的威脅。
    國聯:徹底“隱身”! 國際聯盟這次連像樣的譴責會議都沒怎麽開,基本上就是個透明人。它的作用,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納粹的宣傳和西方大國的漠視背後,是奧地利猶太人的悲慘命運。
    德軍進入維也納的當天,迫害就開始了。奧地利納粹分子比德國納粹還要瘋狂,他們衝上街頭,肆意毆打、羞辱猶太人比如強迫他們跪在地上用牙刷擦洗街道),搶劫他們的商店和住宅。蓋世太保和黨衛隊也迅速接管,開始係統性地逮捕猶太人,剝奪他們的財產和權利。維也納,這座曾經誕生了弗洛伊德、馬勒等無數猶太天才的文化名城,一夜之間變成了反猶暴行的重災區。
    對於成千上萬的奧地利猶太人來說,唯一的生路就是逃離!
    然而,逃亡之路異常艱難。納粹雖然有時也樂於把猶太人“趕走”當然財產必須留下),但關鍵是,往哪兒跑? 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等,都對接收猶太難民設置了極其嚴格的限製和配額畢竟當時其他歐洲國家也反猶,隻是沒希特勒做的那麽絕)。搞到一張救命的簽證,比登天還難! 無數猶太人在絕望中奔走,卻發現世界雖大,竟無他們的容身之處。
    舉個例子: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他的影響力想必不用多說,在此之前他就已經移居美國,但他一些家人還在德國和奧地利被困,因此,他多次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家人申請簽證並提供擔保,但還是有一些親屬沒能及時逃出,後來死於集中營。就連愛因斯坦的親屬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呢!
    但是,在最黑暗的時刻,總有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義人。我們必須提到一位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的名字——何鳳山。時任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先生,不顧上級的命令和納粹的壓力,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向成千上萬走投無路的奧地利猶太人,發放了前往當時尚屬“自由港”、無需簽證即可進入的中國上海的“生命簽證”。雖然一張去上海的簽證並不能保證最終的安全,但在當時,這卻是很多猶太人能夠離開奧地利、逃離納粹魔爪的唯一憑證!據估計,何鳳山先生發放的簽證可能多達數千份,拯救了無數生命。他的義舉,後來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值得我們尊敬!
    吞並奧地利,是希特勒精心策劃、利用有利時機和對手軟弱而取得的一次巨大成功。他兵不血刃地將一個主權國家並入德國版圖,極大地擴展了德國的領土、人口和資源,徹底打破了凡爾賽體係的核心禁令之一,也讓他的個人威望和納粹政權的“合法性”達到了頂峰。而此時的《凡爾賽和約》對於德國來說那就是廢紙一張。
    而英法的綏靖政策,再次被證明是失敗和短視的。他們每一次的退讓,都隻是讓希特勒的野心更加膨脹,膽子更大。
    那麽,吞並了奧地利之後,這位“元首”心滿意足了嗎?當然沒有!他的目光,幾乎是立刻就轉向了德國東南方的另一個鄰國——捷克斯洛伐克!
    這個國家,不僅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像一把尖刀插在德國腹地),而且其西部邊境地區的蘇台德,還居住了三百萬說德語的“日耳曼同胞”!
    這簡直是送上門來的、下一個可以用來煽動民族情緒、製造危機、進行吞並的完美借口!
    捷克斯洛伐克,這個由凡爾賽體係“創造”出來的、中歐地區碩果僅存的西方民主國家,它的命運將會如何?麵對希特勒日益囂張的侵略步伐,英法這次還會繼續選擇“綏靖”嗎?
    更大的危機,正在逼近……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