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一條不歸路

字數:10070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說到,日本這個“餓孩子”,在“北進”蘇聯的道路上,先是在張鼓峰和諾門罕碰了一鼻子灰,這“北望”的迷夢算是徹底破碎了。碰了一鼻子灰的日本,不得不與蘇聯簽了個《日蘇中立條約》,暫時穩住了北方那頭“北極熊”。
    既然北邊這條路走不通,那日本唯一的選擇,就隻剩下“南下”了。南邊有什麽?有的是讓日本人垂涎三尺的好東西!荷屬東印度的石油,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法屬印度支那的大米……這些,可都是支撐日本這台戰爭機器繼續運轉下去的“命根子”啊!
    可要想“南下”,就必然要麵對一個無法回避的強大對手——那就是在太平洋上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美國海軍。山姆大叔對日本在亞洲的侵略擴張本就日益不滿,再加上《租借法案》的通過,美國支持反法西斯盟國的立場也越來越鮮明。
    一場決定日本國運、也將徹底改變太平洋乃至整個世界格局的“最終豪賭”,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這一回,咱們就來詳細聊聊如何,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與美國開戰這條不歸路的,以及在這之前,他們又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想在中國戰場上“安定後方”,為南下戰略掃清障礙的。
    日本這個國家,雖然野心大得很,但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它深知,要想在南邊跟英美荷這些老牌殖民帝國掰手腕,就必須得先穩住在中國這個巨大的戰爭泥潭。否則,一旦陷入兩線作戰,那可真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中國這塊“硬骨頭”,從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以來,雖然打得艱苦卓絕,損失慘重,但就是不肯屈服投降!重慶的蔣委員長,雖然也時不時地跟日本人眉來眼去,搞點“秘密接觸”,但始終沒有放棄抵抗的決心。這讓日本人頭疼不已。
    既然硬的啃不動,那就來軟的!日本軍部和政府裏那幫“中國通”們,就開始琢磨起了“以華製華”、“分而治之”的毒計。他們的算盤是:在中國扶植幾個聽話的傀儡政權,讓他們去代替日本人管理占領區,搜刮中國的資源,鎮壓中國的抗日力量,這樣一來,日本不僅可以從中國戰場上抽調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南下”作戰,還能在政治上製造中國分裂的假象,瓦解中國人民的抵抗意誌。
    於是乎,在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初,各種各樣的漢奸偽政權,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在日本人的刺刀和金錢的扶持下,粉墨登場了。
    要說這些偽政權裏,名氣最大、也最臭名昭著的,莫過於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那個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了。
    汪精衛這個人,說起來也曾是響當當的“革命元勳”。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鬧革命,刺殺過攝政王,也當過國民政府的高官,在黨內和民間都擁有相當高的聲望。可這位曾經的“熱血青年”,骨子裏卻是個意誌薄弱、貪戀權位、又極度悲觀的“軟骨頭”。
    抗日戰爭爆發後,麵對日本的淩厲攻勢和中國的慘重損失,汪精衛對抗戰前途徹底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汪精衛本人在國民黨內部的不得誌,於是,他開始暗中與日本人勾勾搭搭,鼓吹所謂的“和平運動”,主張與日本“議和”。
    1938年底,汪精衛公然從戰時首都重慶叛逃,跑到越南河內發表了臭名昭著的“豔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提出的所謂“調整中日國交根本方針”的聲明,實際上就是賣國投降的宣言。
    緊接著,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汪精衛在日本人的精心安排下,秘密前往日本,與日本政府的頭麵人物進行了一係列賣國談判。日本人也正愁在中國戰場上找不到一個有足夠“號召力”的大漢奸來撐場麵,汪精衛的“主動投靠”,簡直是瞌睡遇到了枕頭。
    日本人打的算盤是,通過扶植汪精衛這個曾經的“國民黨元老”,來建立一個所謂的“華中和平地帶”,以此來分化瓦解重慶國民政府的抵抗力量,誘使其投降。他們口頭上也跟汪精衛談什麽“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甚至還煞有介事地討論什麽“共存共榮”的大道理。
    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人的導演下,汪精衛在南京粉墨登場,成立了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了跟重慶的國民政府區別開來,曆史上也稱其為“汪偽政權”)。這個偽政權,雖然也打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號,但其本質,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出賣民族利益、充當日本侵略者走狗的漢奸政權。汪精衛本人,也從一個曾經的“革命元勳”,徹底墮落成了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
    除了汪精衛這個“全國性”的大漢奸,日本人在中國其他地區,也早就扶植起了一係列地方性的偽政權。
    其中,曆史最“悠久”、也最“穩固”的,莫過於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那個所謂的“滿洲國”了。這個偽政權,是日本關東軍在1932年炮製的,名義上的“皇帝”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但實際的掌控者,卻是關東軍司令官和日本顧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到了1940年代初,偽滿洲國的“總理大臣”換成了張景惠也是個老牌漢奸)。日本一方麵繼續在國際上鼓吹偽滿洲國的“獨立國家”形象雖然除了德國、意大利等少數幾個軸心國及其仆從國,全世界沒幾個國家承認它),企圖使其“合法化”;另一方麵,則變本加厲地加強對東北地區的資源掠奪比如煤炭、鋼鐵、糧食、木材等)和經濟控製,把東北徹底變成了日本進行侵略戰爭的戰略後方和原料供應地。
    而在鄰近偽滿洲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日本人也扶植起了一個由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棟魯普簡稱德王)領導的、所謂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簡稱“蒙疆政權”)。這個政權,同樣是日本侵略者分裂中國、掠奪資源的工具。
    在中國的心髒地帶——華北地區,日本人的控製方式則更加複雜和陰險。
    早在1930年代中期,日本就在華北地區製造了一係列事端,比如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這樣的漢奸組織,試圖將華北五省從中國分離出去,搞“華北特殊化”。
    全麵抗戰爆發後,日軍雖然占領了華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線,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卻遭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各種地方抗日武裝的有力抵抗。為了維持對占領區的統治,日本人在華北地區大搞所謂的“特務政治”。
    像土肥原賢二這個老牌特務頭子,在中國搞了幾十年的陰謀詭計)、喜多誠一曾任華北方麵軍特務部長)這些日本軍中的“中國通”,就主導著在華北地區扶植漢奸、收買敗類、分化瓦解抗日力量的勾當。他們在中國各地,設立了各種各樣的特務機關,比如臭名昭著的“梅機關”主要在南方配合汪精衛,但在華北也有類似機構)、“蘭機關”等等,專門從事情報搜集、策反、暗殺等罪惡活動。
    為了更有效地控製華北的廣大農村地區,日本人還推行了一套嚴密的“中國人管中國人”的鄉村維穩體係。他們恢複了中國古代的“保甲製度”,將民眾編入保甲,實行連坐,互相監視。他們還大力扶植和武裝各種漢奸武裝,比如所謂的“皇協軍”、“治安軍”、“剿共軍”等等,讓這些民族敗類去幫助日本人鎮壓抗日軍民,維持“治安”。
    為何要扶植這麽多偽政權?
    這背後啊,除了咱們前麵說的“以華製華”、“分而治之”的策略考量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陸軍內部,它也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派係林立,山頭眾多,很多時候都是各打各的“小算盤”。
    您想啊,日本陸軍那幫將佐們,很多都是地方藩閥出身,或者是在某個特定的戰場、某個特定的“功績”中崛起的。他們往往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有自己的親信部下,也有自己的政治和經濟訴求。比如,關東軍那幫驕兵悍將,就把中國東北視為自己的“獨立王國”,水潑不進,針插不入,連東京大本營的命令有時候都敢陽奉陰違。華北方麵軍、華中派遣軍、華南派遣軍……各個戰略方向上的日軍指揮官,也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這些不同的軍事山頭,在扶植漢奸偽政權的時候,往往也會優先考慮那些與自己關係更密切、更能維護自己派係利益的漢奸頭目。這就導致了在中國廣大的淪陷區,出現了多個互不隸屬、甚至有時還互相拆台的偽政權並存的奇觀。比如,在華北,就有王克敏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設在北京),後來又並入汪精衛的南京偽國民政府,但實際上還是相對獨立。
    這種“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局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中國的抗日力量,但也使得日本對華的殖民統治難以形成一個統一高效的體係,反而增加了其統治成本和內部矛盾。
    不管怎麽說,到了1940年底1941年初,日本通過威逼利誘、軍事打擊和扶植漢奸等多種手段,總算是在中國占領區特別是華北和華中地區)建立起了一套相對“穩定”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殖民統治體係。
    隻要中國這個“後院”能夠基本“安定”下來,不再需要投入那麽多的兵力和資源,那麽,日本就可以騰出手來,集中其陸海軍的精銳力量,去實施那個關乎帝國生死存亡的“南下”豪賭了!
    就在日本處心積慮地在中國“安定後方”的同時,它在國際舞台上,也開始了一係列更加冒險、也更加作死的“騷操作”,一步步地把自己逼上了與美國開戰的絕路。
    早在1938年,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一個所謂的“東亞新秩序”構想,宣稱要在中、日、滿偽滿洲國)三國“合作”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排除西方列強影響的、由日本主導的東亞政治經濟體係。這已經是在公然挑戰英美等西方國家在東亞的傳統利益和國際秩序了。
    到了1940年,隨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和法國的迅速崩潰,日本軍國主義的野心更是急劇膨脹。他們覺得,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於是,在當年7月,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了一個範圍更廣戰略構想——“大東亞共榮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所謂的“共榮圈”,不僅包括了中、日、滿,還把整個東南亞包括法屬印度支那、荷屬東印度、英屬馬來亞、緬甸、泰國、菲律賓等)、甚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廣闊的區域,都劃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在整個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建立一個由日本獨霸的“新世界秩序”!這種赤裸裸的野心,自然引起了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高度警惕和強烈不滿。
    為了給自己的擴張行動尋找“靠山”,也為了威懾可能的幹涉者主要是美國),1940年9月27日,日本與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在柏林正式簽署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也稱《三國軸心協定》)。這個條約規定,如果締約三國中的任何一國,遭到一個目前尚未參與歐洲戰爭或中日衝突的國家的攻擊這明擺著就是指美國!),其他兩個締約國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給予援助。
    日本以為,抱上了德意這兩條“大腿”,就能嚇住美國,讓它不敢輕舉妄動。可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個條約反而進一步加劇了美國對軸心國全球擴張圖謀的擔憂,也促使羅斯福政府下定更大的決心,去援助那些正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
    “大東亞共榮圈”的藍圖畫出來了,日本軍部那幫急於“建功立業”的家夥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動手了。他們的第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位於中國南邊的法屬印度支那現在的越南、老撾、柬埔寨)。
    這地方,對日本來說,戰略位置太重要了!
    它是進攻中國大後方特別是雲南、廣西等地)的重要跳板。
    它是通往東南亞資源區比如荷屬東印度的石油、馬來亞的橡膠)的前進基地。
    更重要的是,當時中國從外部獲得援助物資的一條重要陸上通道——滇越鐵路——就從這裏通過。
    1940年6月,法國本土被德國打敗投降,成立了親德的維希政府。日本一看,機會來了!立刻向維希法國政府施加壓力。9月23日,日本與維希法國在東京簽訂了《關於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的協定》通常被稱為《東京協定》或《鬆岡亨利協定》)。根據這個協定,法國被迫同意日本派兵進駐法屬印度支那的北部地區主要是河內、海防一帶),並使用那裏的機場和港口。
    日本給出的借口,還是那麽冠冕堂皇——“為了防止共產國際通過印度支那援助中國,也為了維護東亞的和平與秩序”。但實際上呢?
    軍事目的:就是要徹底切斷中國通過滇越鐵路獲取外援的這條“輸血管”,進一步壓縮蔣介石國民政府的生存空間,迫使其屈服。
    經濟與戰略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法屬印度支那北部建立起穩固的前進基地,為下一步向更南邊的荷屬東印度、英屬馬來亞等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軍,做好跳板和準備。
    日本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這一步棋走得,可以說是極其大膽,也極其危險!它不僅嚴重侵犯了法國的主權雖然維希法國已經是個傀儡了),更直接威脅到了美國和英國在東南亞的戰略利益和安全。
    麵對日本在亞洲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特別是其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的行動,一直奉行“孤立主義”、不願過多幹涉遠東事務的美國,也終於開始坐不住了。羅斯福總統雖然在國內仍然麵臨著強大的孤立派壓力,但他已經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日本的侵略擴張,最終必將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和國家安全。
    於是,美國對日本的政策,開始逐漸從之前的“口頭譴責”、“道義規勸”,轉向了更具實質性的“經濟製裁”和“外交施壓”。
    出口管製層層加碼:早在1938年,美國就開始對向日本出口飛機和飛機零部件實行“道義禁運”。1940年日本加入三國同盟並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之後,美國的出口管製措施更是層層加碼。從1940年10月開始,美國政府陸續宣布,限製甚至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燃油、高等級潤滑油、廢鋼鐵、銅、黃銅、以及各種製造武器和軍用裝備所必需的工具機和關鍵零部件。這些措施,雖然還沒有完全切斷日本的戰爭物資來源,但也已經開始讓日本的戰爭機器感到“肉疼”了。
    與此同時,華盛頓也開始加強對日本在東南亞軍事動向的情報搜集和監視。美國在遠東地區的情報觀察小組,紛紛進駐曼穀、新加坡、馬尼拉等地,密切關注著日軍的一舉一動,分析其戰略意圖。
    而《租借法案》的通過1941年3月通過後,中國也很快成為受援國之一),美國開始向中國提供更多的軍事物資和經濟援助。
    這裏麵最著名援助,是一支由陳納德將軍領導的、由美國退役飛行員組成的“美國誌願航空隊”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飛虎隊”),也秘密抵達中國,在昆明等地幫助中國訓練飛行員,並直接參與對日空戰。這“飛虎隊”啊,它的正式名稱其實挺拗口的,叫“中華民國空軍美籍誌願大隊”簡稱avg)。它的創始人,是一位名叫克萊爾·李·陳納德的退役美國陸軍航空隊上尉後來晉升為將軍)。這位陳納德將軍,早年就來過中國,對中國空軍的建設出過不少力,也深知中國空軍在麵對日本空軍時的巨大劣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1941年初,在中美兩國政府的秘密支持下因為當時美國還沒有正式對日宣戰,所以一切都得偷偷摸摸地進行),陳納德開始在美國招募退役的陸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並設法從寇蒂斯公司購買了一百多架在當時看來性能還算不錯的p40“戰斧”戰鬥機雖然比不上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但也算能湊合著用)。
    這些來自美國的“空中牛仔”們,懷著對法西斯的憎恨和對冒險的渴望當然,也有不菲的薪水和擊落敵機的獎金誘惑),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因為當時美國尚未參戰,他們的行動都是非官方的,所以中國老百姓就給他們起了個非常形象的綽號——“飛老虎”。陳納德將軍一聽,覺得這個名字既威猛又響亮,幹脆就正式采納了,還請當時大名鼎鼎的華特·迪士尼先生就是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老迪士尼)親自操刀,為航空隊設計了一個極具中國特色和視覺衝擊力的隊徽——一隻長著翅膀、張著血盆大口的老虎,從一個象征著勝利的v字中猛撲出來!這個“飛虎”標誌,後來就塗在了所有p40戰鬥機的機頭兩側,成為了這支傳奇部隊最醒目的身份象征。
    “飛虎隊”的名氣,雖然遠遠大於其真實的戰績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存在的時間很短,而且後來美國正式參戰後,這支誌願隊就被改編成了正規的美軍航空特遣隊),但這絕不是說他們能力不行!恰恰相反,這幫美國小夥子,在陳納德將軍那套強調“打了就跑”、“充分發揮p40俯衝優勢”的空戰戰術指導下,打起仗來個個都是不要命的“空中拚命三郎”!
    自從1941年12月也就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不久)正式投入戰鬥以來,在接下來的短短七個月時間裏,“飛虎隊”的飛行員們,駕駛著他們那塗著鯊魚嘴有些p40的機頭塗裝)的p40戰鬥機,在緬甸、泰國、法屬印度支那和中國西南的廣闊空域,與數倍於己的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展開了殊死搏鬥!據統計,他們總共擊落了日軍各型飛機約299架,擊傷153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約有23名飛行員在空戰、地麵轟炸或飛行事故中犧牲,另有3人被俘)。
    1942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隨著美國正式全麵介入對日戰爭,“飛虎隊”這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誌願航空隊,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被正式解散,其人員和裝備被編入了美國陸軍駐中國航空特遣隊,繼續在中國、緬甸、印度等戰場上,為著名的“駝峰航線”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向中國運送物資的空中走廊)提供護航,並對日本在亞洲的軍事基地和運輸線進行著不懈的打擊。
    而對於美國對中國的援助,日本人是看在眼裏,怒在心裏!到了1941年7月,就在德國大舉入侵蘇聯、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東歐戰場的時候,日本又進一步出兵占領了法屬印度支那的南部!這一下,整個印度支那都落入了日本的控製之下,也使得日本的勢力範圍直接逼近了英屬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這些它夢寐以求的資源產地。
    日本的這一係列侵略行徑,徹底激怒了美國、英國和荷蘭等國!他們立刻做出強烈反應:
    美國:羅斯福總統於1941年7月26日簽署行政命令,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並對日本實行了全麵的石油禁運!其他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鋼鐵、廢鐵等,也相繼被列入禁運名單。
    英國和荷蘭:也緊隨美國之後,凍結了日本的資產,並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橡膠等重要戰略物資。
    麵對美、英、荷的聯合絞索,日本政府和軍部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和絕望。他們也曾試圖通過外交談判來化解危機。從1941年夏天開始,日本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後來又增派了特使來棲三郎)就與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在華盛頓進行了一係列馬拉鬆式的、也是毫無結果的談判。
    美國方麵的態度異常強硬。赫爾國務卿向日本提出了一係列條件,核心要求就是:日本必須從中國包括東北)和法屬印度支那全麵撤軍;必須放棄“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必須與其他國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尊重亞洲各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這些條件,在日本軍國主義者看來,無異於要求他們徹底放棄幾十年來的侵略成果,自廢武功,乖乖地回到“二等國家”的地位,這簡直是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而日本方麵呢?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所謂的“讓步”方案,比如可以從印度支那南部撤軍,但要求美國解除石油禁運,並承認日本在“滿洲國”和中國北部的“特殊利益”。這種毫無誠意的“讓步”,自然也被美國方麵斷然拒絕。
    談判,就這樣陷入了僵局。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日本的石油儲備,也在一天天地減少。軍部那幫少壯派軍官們,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天天叫囂著要“衝破abcd包圍圈”,“不惜與英美一戰”!
    1941年10月,近衛文麿眼看著自己無法說服軍方,也無法與美國達成協議,首相這個位子簡直就是個燙手山芋,隻好黯然辭職。接替他的,是時任陸軍大臣、也是“強硬派”的代表人物——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這個人,長得其貌不揚,留著個小胡子,戴副圓眼鏡,看起來像個不起眼的鄉下教書先生。但實際上,他卻是個意誌堅定、手段強硬、而且對天皇和軍國主義思想極其愚忠的“戰爭狂人”。很多人因為他有時候表現得比較魯莽和固執,私下裏瞧不起他,甚至有人罵他是“東條二愣子”意思是頭腦簡單,一根筋)。但也正是這種看似“二愣子”的“膽大包天”和“敢作敢當”當然是為侵略擴張“敢作敢當”),使得他能夠在那個關鍵時刻,得到軍部強硬派和右翼勢力的支持,登上了首相的寶座。
    東條英機一上台,基本上就意味著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和平大門,被徹底關上了。他和他領導下的戰爭內閣,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進行對美開戰的最後準備。
    而負責具體策劃和實施這場“驚天豪賭”的關鍵人物,就是咱們下一章要隆重介紹的,時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