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一擲乾坤

字數:8833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咱們說到,山本五十六這種日本少數“清醒派”雖然極力反對戰爭,但礙於日本那些激進的憤青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山本無奈也不得不為未來對美戰爭對準備,那麽,這“棋”具體該怎麽下呢?這第一槍,該朝誰打,怎麽打,才能最有把握贏呢?
    要說起那時候的海戰,日本海軍乃至全世界各國的海軍,那都是“大艦巨炮主義”的天下。誰家的戰列艦炮管子粗、裝甲厚,誰就是海上的老大!海軍軍官要想出人頭地,那都得在炮術、雷擊這些傳統科目上練出點名堂來,才能算是“根正苗紅”的“優等生”。山本五十六早年也是這麽過來的,炮術成績也是杠杠的。
    可是山本,腦子就是比別人多轉了那麽幾道彎。他在美國當海軍武官的時候,親眼見識了美國那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他敏銳地意識到,未來的海戰,恐怕不再是戰列艦排著隊互相用大炮轟的“老套路”了。那在天上飛來飛去的鐵鳥——飛機,特別是能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很可能會成為決定海戰勝負的“殺手鐧”!
    這個想法,在當時那個戰列艦還是“海上霸主”的年代,簡直是石破天驚,甚至有點“離經叛道”!海軍內部那些抱著“大炮巨艦”思想不放的老古董們,根本就瞧不上那些在天上嗡嗡叫的“小玩意兒”,覺得飛機頂多也就是給艦隊偵察偵察、打打下手,成不了大氣候。
    但山本五十六可不這麽認為。他覺得,航空母艦和艦載航空兵,才是日本海軍未來發展的方向,才是日本這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在麵對強大的英美海軍時,唯一可能“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希望所在!
    於是,在1920年代中後期,當他還是一名炮術專家的時候,他就做出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是“孤注一擲”的決定——從熱門的炮術科,毅然決然地轉入了剛剛興起、還不太受重視的海軍航空兵科!他還親自參加了飛行訓練雖然他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但他對飛機的性能和航空作戰的特點,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了解)。這種敢於挑戰傳統、擁抱新技術的遠見卓識和過人膽魄,使他成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早期奠基人和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
    1928年,山本五十六迎來了他海軍生涯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他被任命為當時日本海軍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之一“赤城”號的艦長。
    在“赤城”號上,山本五十六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全方位地接觸和指揮航空母艦的作戰訓練。他親眼目睹了艦載機起降的壯觀場麵,也深刻體會到了航空母艦作為一種全新的海戰平台所蘊藏的巨大潛力。他開始琢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航空母艦的攻擊威力?如何才能讓那些看似脆弱的艦載機,在海戰中發揮出“一錘定音”的作用?
    他開始大膽地提出一些戰術革新的想法,比如強調航空母艦的主動攻擊性,主張將航空母艦從過去那種僅僅作為戰列艦輔助力量的“偵察平台”或“移動機場”,轉變為能夠獨立遂行遠程打擊任務的“攻擊核心”。這些在當時看來頗為“超前”的戰術思想,雖然未必能立刻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也為他日後構建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後來,山本五十六憑借著其在航空領域的專業素養和卓越才幹,一路高升,先後擔任了海軍航空本部技術部長、第一航空戰隊司令官、海軍航空本部部長等一係列與海軍航空兵發展密切相關的要職。
    在擔任這些職務期間,他更是把發展海軍航空力量當成了自己的頭等大事,不遺餘力地推動日本海軍航空兵的建設和發展。
    他深知,要想讓航空兵在海戰中唱主角,就必須擁有性能優異的艦載飛機。於是,他大力支持和推動日本國內飛機製造企業比如三菱公司、中島公司等)研發新一代的高性能艦載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我們後來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看到那些讓美國人聞風喪膽的日本海軍“王牌戰機”——比如以其優異的機動性和超遠航程著稱的“零式戰鬥機”、能夠進行精準俯衝轟炸的“九九式艦爆”、以及掛載著致命魚雷的“九七式艦攻”——這些在戰爭初期一度橫掃太平洋天空的“殺手鐧”,很多都是在山本五十六主抓航空本部工作期間,在他的直接推動和嚴格要求下,研製成功並投入量產的。
    當然光有好的飛機還不夠,還得有能把這些飛機玩得溜的飛行員才行。山本五十六深知飛行員素質對航空作戰的重要性。他極力主張加強飛行員的選拔和訓練,強調進行嚴格的、貼近實戰的“魔鬼式訓練”,要培養出一批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悍不畏死、忠於天皇的“空中武士”。他還非常重視飛行員梯隊的建設,希望能建立起一個能夠源源不斷地為海軍航空兵輸送合格人才的培養體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是由於山本五十六等一批富有遠見的航空派將領的不懈努力,日本海軍航空兵在1930年代得到了飛速發展,無論是在飛機性能、飛行員素質還是戰術運用方麵,都達到了當時世界領先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麵比如艦載魚雷攻擊技術)還超過了英美等老牌海軍強國。這支精銳的“空中力量”,也成為了山本五十六日後敢於策劃和實施珍珠港偷襲計劃的最大底氣所在。
    在山本五十六等航空派將領的推動下,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硬件”是上去了,但“軟件”——也就是作戰思想和戰術運用——也必須跟著更新換代才行。
    在傳統的觀念裏,航空母艦雖然也能搭載飛機,但它更多的是被看作是艦隊的“眼睛”負責偵察)或者是戰列艦的“小弟”負責提供一些有限的空中支援),很少有人會把它當成海戰的“主角”來看待。海戰的勝負,最終還是要靠戰列艦那排山倒海的巨炮來決定。
    但山本五十六不這麽認為!他覺得,既然飛機才是未來海戰的“殺手”,那麽航空母艦作為搭載和運用飛機的平台,其地位和作用就必須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山本五十六是第一個或者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在日本海軍中明確提出並大力倡導“航空母艦集群作戰”思想的將領。他認為,單艘或少數幾艘航空母艦分散使用,力量太薄弱,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要想發揮出航空母艦的最大威力,就必須將多艘航空母艦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統一指揮的“航空母艦打擊集群”也就是後來我們常說的“航母戰鬥群”的雛形),利用其搭載的大量艦載機,對敵方艦隊或重要目標,實施飽和式的、毀滅性的集中打擊!
    這種“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當然,這個籃子必須足夠堅固,而且能先發製人)的作戰思想,在當時看來是相當激進和冒險的,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海軍包括美國海軍在內)那種更傾向於將航空母艦分散配置到各個艦隊中、主要承擔輔助任務的傳統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將這種“航母集群打擊”的思想付諸實踐,山本五十六與他手下的一批同樣富有遠見和才幹的航空派參謀和軍官們——比如後來在珍珠港偷襲計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源田實中佐他被認為是日本海軍最傑出的航空作戰參謀之一,具體策劃了珍珠港攻擊的細節)和以思想激進、作風強硬著稱的大西瀧治郎中將他也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重要推動者,後來在戰爭末期因為極力鼓吹和組織“神風特攻隊”而臭名昭著)等人——共同努力,極力推動日本海軍進行編製體製上的改革。
    終於,在1941年4月10日,一個在日本海軍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新作戰單位——第一航空艦隊,通常也被其行動代號“機動部隊”正式宣告成立!
    這個第一航空艦隊,幾乎集中了當時日本海軍所有最精銳的航空母艦包括“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這六艘主力航母),以及為其護航的戰列艦主要是速度較快、能夠跟上航母編隊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了一支規模空前、攻擊力也極其恐怖的特混打擊力量!其核心思想,就是以航空母艦及其搭載的艦載機作為主要的攻擊手段,對敵方艦隊或岸基目標,實施遠距離的、毀滅性的突襲!
    可以說,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的組建,不僅標誌著山本五十六“航母集群打擊”思想的最終成型,也使其擁有了一把足以在太平洋上任何一個角落掀起驚濤駭浪的“鐵拳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支“機動部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特混打擊群”的雛形。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海戰模式,也預示著一個由航空母艦主宰海洋的新時代的到來。
    山本五十六雖然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掌門人”,也是一個敢於打破常規、銳意革新的軍事家,但他骨子裏,卻並非一個狂熱好戰的戰爭販子。恰恰相反,因為他曾經兩度在美國學習和工作,對美國的社會文化、工業潛力和戰爭實力,有著遠比當時日本國內其他軍政要員們更為清醒和深刻的認識。
    美國的“家底”太厚,日本耗不起!
    山本五十六在美國當海軍武官的時候,可沒少往美國的工廠、油田、造船廠裏鑽。他親眼目睹了美國那如同“巨獸”一般龐大的工業機器是如何高效運轉的,也親身體會到了美國人民那種自信樂觀、敢想敢幹的精神風貌。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就憑日本那點可憐的資源和相對薄弱的工業基礎,要想跟美國這樣的“工業巨無霸”打一場全麵的、持久的消耗戰,那簡直就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用他自己的話說大意是):“美國的石油產量是日本的幾百倍,鋼鐵產量是日本的幾十倍,汽車產量更是日本的幾千倍!這樣的國家,一旦它把全部的戰爭機器都開動起來,日本怎麽可能打得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頭半年或一年還能鬧騰一下,再往後就沒指望了”——速戰速決的唯一出路
    正是基於對美日兩國國力巨大差距的清醒認識,山本五十六從一開始就對與美國開戰的前景,抱有極其悲觀和現實的態度。他不像那些被“大和魂”衝昏了頭腦的陸軍馬鹿們那樣,盲目叫囂著要“嚴懲暴美”。他多次在內部場合甚至在給近衛文麿首相的密信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日本真的與美國開戰,那麽在戰爭的頭六個月到一年之內,日本或許可以憑借著偷襲的突然性和軍隊的精銳,取得一些輝煌的戰術勝利,在太平洋上“鬧騰”一番。但是,一旦戰爭拖延下去,一旦美國那強大的工業機器全麵運轉起來,源源不斷地生產出飛機、軍艦、坦克和大炮,那麽日本必將因為資源枯竭和國力不支而被活活拖垮,最終難逃失敗的命運。
    這種對戰爭結局的悲觀預測,使得山本五十六在製定對美作戰計劃時,始終貫穿著一個核心思想——那就是必須“速戰速決”!必須在戰爭爆發的最初階段,就通過一次出其不意的、毀滅性的打擊,一舉摧毀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特別是其太平洋艦隊),從而在短時間內迫使美國坐到談判桌前,接受一個對日本有利的“體麵和平”。他覺得,這是日本在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中,唯一可能存在的、哪怕是極其渺茫的“勝機”。
    在看到這,讀者朋友們是不是感覺很眼熟,沒錯!現在山本的構想與之前咱們說過的“七七事變”這種畢其功於一役的構想,不能說一模一樣吧,也是八九不離十。“七七事變”是日本這些軍國主義分子想通過一場戰役打疼中國,迫使中國接受日本所提出的“華北自治”並承認“偽滿洲國”的提議,但沒想到後麵玩砸了。而山本提出的戰略構想是一舉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把美國拉向談判桌,迫使美國承認日本提出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這種戰略構想咱可以打個比方,就是讓我們普通人出其不意情況下去打泰森一拳,關鍵這一拳你得把泰森打趴下,讓他站不起來,然後再問泰森服不服,泰森說:我服。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可能嗎?山本可能也知道不可能,但這也是山本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了。
    正是這種對持久戰的極度恐懼和對“速戰速決”的執著追求,使得山本五十六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在當時看來是極其大膽、甚至可以說是瘋狂的作戰方案——那就是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珍珠港,實施一次毀滅性的遠程突襲!
    他可能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對著太平洋的地圖,反複推演著各種可能性。他知道,美國太平洋艦隊是日本“南下”戰略的最大障礙,也是日本在太平洋上最強大的對手。如果不能在戰爭初期就將其重創或癱瘓,那麽日本在東南亞奪取的那些資源區,也隨時可能在美國海軍的反擊下得而複失。
    於是,一個初步的、但卻充滿了致命誘惑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能不能利用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那強大的突擊力量,趁著美國人還在睡夢之中,從數千公裏之外,對戒備森嚴的珍珠港,發動一次史無前例的、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確的空中打擊呢?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再也無法從他的腦海中抹去了。
    山本五十六雖然是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手握重兵,但在日本海軍的指揮體係中,負責製定大政方針和作戰計劃審批的,還有一個更高級別的機構——那就是設在東京的海軍軍令部。軍令部的那些大佬們,大多是些思想比較保守、深受“大艦巨炮主義”和“艦隊決戰”傳統思想影響的老派海軍將領。
    當山本五十六把他那個“偷襲珍珠港”的初步設想,通過非正式的渠道,向軍令部的一些人透露時,立刻就遭到了強烈的質疑和反對。
    海軍軍令部的那幫“高參”們,腦子裏裝的還是那套被奉為“海軍聖經”的“對美作戰指導思想”——那就是所謂的“邀擊漸減”戰略也稱“九段作戰”的早期構想)。啥意思呢?就是說,一旦日美開戰,日本海軍主力不要輕易出擊,而是要依托本土和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係列島嶼基地比如馬裏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等),層層設防,步步為營。然後,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從夏威夷老巢遠涉重洋,一路向西殺過來。在漫長的航渡過程中,日本海軍的潛艇、水雷、岸基航空兵以及夜間突擊的驅逐艦、巡洋艦部隊,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削弱和消耗美國艦隊的實力。等到美國艦隊疲憊不堪、損兵折將地衝到日本海軍預設的決戰海域時通常設想在菲律賓以東或馬裏亞納群島附近),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特別是那些威風凜凜的戰列艦編隊)再以逸待勞,與之一決雌雄,重演對馬海峽的輝煌!
    這套“邀擊漸減”的戰略,聽起來是挺穩妥,也比較符合日本海軍當時的實力和傳統作戰思想。在軍令部的大佬們看來,山本五十六那個異想天開的“偷襲珍珠港”計劃,簡直就是“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認為:第一,夏威夷離日本本土太遠了單程就要三千多海裏!),航母編隊進行如此遠距離的秘密航行和攻擊,後勤補給根本無法保障,而且極易被美軍發現,一旦暴露,後果不堪設想!第二,珍珠港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戒備最森嚴的母港,港內水淺,易守難攻,魚雷攻擊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想要取得決定性的戰果,難於登天!第三,就算僥幸成功,也必然會激起美國全國的憤怒和複仇決心,反而會把美國徹底拖入戰爭,對日本更加不利!
    麵對軍令部的質疑和反對,山本五十六據理力爭。他強調:
    奇襲的巨大戰術優勢:隻有通過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才能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使其在戰爭初期就喪失反擊能力。
    戰略上的“休克療法”:珍珠港的慘敗,可能會像一劑猛藥,沉重打擊美國的民心士氣,甚至可能迫使美國政府在震驚和混亂之中,重新評估戰爭的代價,從而接受一個對日本有利的“談判和平”。這當然是山本的一廂情願,他還是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和複仇決心)。
    “邀擊漸減”的不可靠性:他認為,指望美國艦隊會傻乎乎地按照日本人的劇本,一頭鑽進預設的伏擊圈,那也太天真了!現代戰爭,主動權掌握在誰手裏,誰就更有可能獲勝!
    雙方的爭論異常激烈,一度陷入僵局。軍令部的大佬們,死活不肯批準這個在他們看來是“拿國運當賭注”的瘋狂計劃。
    就在這關鍵時刻,山本五十六這位“海軍賭徒”,終於亮出了他的最後一張“王牌”——他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身份,向海軍大臣和軍令部總長海軍的最高領導人)攤牌了:如果軍令部不批準他的珍珠港攻擊計劃,那麽他山本五十六,以及他手下整個聯合艦隊的參謀班子,將集體總辭職!不幹了!
    這一下,可把海軍高層給逼到了牆角!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尤其是在日美戰爭已經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時候,如果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真的撂挑子不幹了,那對整個日本海軍乃至全國的士氣,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山本五十六這種近乎“以死相逼”的強硬態度麵前,海軍軍令部的大佬們,最終還是不得不做出了妥協。雖然他們內心深處可能仍然對這個計劃充滿了疑慮和不安,但在權衡利弊之後,他們還是極不情願地、也是有條件地比如要求必須在對美外交談判徹底破裂之後才能實施攻擊)初步批準了山本的珍珠港攻擊草案。
    計劃一旦獲得批準,山本五十六立刻就像上緊了發條一樣,開始緊張而秘密地為這次“驚天豪賭”進行最後的準備。
    精兵強將,傾巢而出:他從聯合艦隊中,抽調出所有最精銳的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這六艘主力航母,全部家當都押上去了!)、最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很多都是參加過侵華戰爭、經驗豐富的老鳥)、以及為其護航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了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航母特混突擊艦隊。
    魔鬼訓練,反複推演:在瀨戶內海等秘密訓練基地,這支突擊艦隊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極其嚴格和艱苦的模擬攻擊訓練。飛行員們反複練習超低空魚雷攻擊、俯衝轟炸、以及在複雜氣象條件下的遠距離導航和編隊飛行。源田實等航空參謀們,則在圖上作業室裏,一遍又一遍地推演著攻擊計劃的每一個細節,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一切,都在秘密而高效地進行著。
    山本五十六的心情,無疑是極其複雜和沉重的。他知道,他即將親手點燃一場他並不希望發生的戰爭。他也知道,這場戰爭的結局,對日本來說,很可能是災難性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曾流露出這種深深的憂慮和不安。
    但是,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他必須服從國家的命令,必須為天皇陛下和“大日本帝國”的“聖戰”竭盡全力。既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麽,他就必須用他認為最有可能哪怕隻有一絲可能)為日本爭取到一線生機的、也是他自己最擅長的方式——那就是一場孤注一擲的、以航空力量為核心的、出其不意的奇襲——來打響這“唯一能打的一仗”!
    命運的骰子,已經握在了他的手中。他即將把它擲向那個遙遠的、沉睡在太平洋中央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而這一擲,將徹底改變世界的麵貌。
    喜歡二戰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二戰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