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年代的東北農村
字數:1881 加入書籤
20世紀80年代,東北的農村就像是一幅古樸的畫卷,靜靜地鋪在廣袤的黑土地上。陸家村就是這畫卷裏的一角,村子不大,隻有五十來戶人家。陸姓是村裏的大姓,就像是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撐起了整個村子的煙火氣。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普通的農家。
那時候,計劃生育政策在東北抓得特別緊。要是家裏頭胎是個男孩,再生二胎就難了。我作為家裏的獨生子,出生的時候,就像是一道陽光突然照進了家裏,把整個屋子都照得亮堂堂的。家裏人對我滿是期待,我的童年就在這樣的氛圍裏開始了,滿是泥土味兒,也滿是歡樂。
我家不算富裕。我爸媽那輩,兄弟姐妹都不少。我爸家裏,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我媽那邊更熱鬧,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在農村有個老規矩,哥哥成家後,要是家裏還有弟弟等著娶媳婦,就得從大家庭裏分出去單過。我爸媽結婚沒兩年,就在村東頭的茅草屋裏安了家。為啥呢?因為我爸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老叔,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了。我媽後來常念叨:“那時候分家,啥都沒帶,就收拾了幾樣碗筷,大件兒就那台縫紉機。剩下的,都得靠咱倆起早貪黑,一點點攢。”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心裏頭總有個盼頭。
小時候,我們家最怕下雨天。一下雨,茅草屋就漏雨,家裏得拿鍋碗瓢盆到處接水。雨滴砸在盆裏,叮叮當當的,聽著也挺有意思,成了我童年裏的一道特別的“風景”。記得有一次,雨下得特別大,屋裏的水都快漫出來了,我媽一邊拿盆接水,一邊還笑著說:“這雨下得真不小啊,等咱有了新房子,就再也不用這麽折騰了。”我那時候還小,不懂事,隻是覺得好玩,還跟著我媽一起笑。
我爸每天天不亮就騎著他那輛“哐哐”響的二八大杠自行車,去鎮上的電鍍廠上班。不管刮風下雨,他都得去,就為了能掙點錢,撐起這個家。我媽呢,整天在地裏忙活,春天種,秋天收,忙得腳不沾地。我小時候,常常被送到我奶奶家,讓奶奶照顧。趕上農忙的時候,我爸下班後連口水都顧不上喝,放下自行車,拿起鋤頭就往地裏跑,幫我媽收莊稼。等到天黑了,他們倆才拖著一身的疲憊,手拉著手往家走。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老長,看著心裏暖暖的。
我五歲那年,家裏終於攢夠了錢,把那座漏雨的茅草屋給拆了,在原地蓋起了三間大瓦房。這可是全家人的大喜事!雖然蓋房子欠了不少債,就像背上了一個大包袱,但一家人住進新房的那一刻,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媽當時眼眶都紅了,跟我爸說:“孩子他爸,咱終於有個像樣的家了。但這債,就像塊石頭壓在心上,還得再勒緊褲腰帶,咬咬牙,早點把這饑荒還上,心裏才踏實。”我爸拍了拍我媽的肩膀,笑著說:“別愁壞了身子,這點債不算啥,咱勤勤懇懇幹,過不了幾年就能還清。日子得一天一天穩穩地過,也不能虧了孩子,孩子要是餓壞了,那可就虧大了。”
新房蓋好後,家裏熱鬧了好一陣子。親戚鄰居們都來幫忙,有的幫忙搬磚,有的幫忙和泥,大家忙得不亦樂乎。蓋房子的時候,我爸和我媽天天在工地上忙活,臉上雖然掛著汗,但眼裏滿是希望。新房蓋好後,家裏添了不少新家具,雖然都是最普通的,但對我們來說,那就是最好的。記得新房蓋好的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新房的炕頭上,吃著奶奶做的熱乎乎的飯菜,心裏別提多美了。
那時候,農村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充滿了溫情。每到冬天,家裏都會燒起熱乎乎的火炕,一家人圍坐在炕上,嘮嘮家常,說說笑笑。村裏的孩子們也特別團結,一下課就聚在一起,玩捉迷藏、跳皮筋,玩得不亦樂乎。雖然沒有太多玩具,但大家在一起,總是能找到快樂。
這就是80年代東北農村的生活,沒有啥大富大貴,也沒有啥驚天動地的事兒,就是一家人圍著火爐,嘮嘮家常,為了日子過得更好,一起努力,一起奮鬥。這些平凡的日子,就像是一條小河,靜靜地流淌著,卻也充滿了溫暖和希望。雖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相信隻要努力,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喜歡陸然的平凡人生之路請大家收藏:()陸然的平凡人生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