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滿眼盡是無奈

字數:7702   加入書籤

A+A-


    曹晚抬手示意其繼續陳說。
    “若從漢中南下,攻取益州,首當其衝便是劍閣天險。”
    “此關地勢險峻,遠超潼關!”
    “隻需劉備遣一萬精銳據守,我百萬大軍亦難以寸進。”
    “因此,從漢中入蜀實為下策。”
    龐統表明憂慮。
    曹晚略作沉思:“士元言之有據,劍閣天下聞名,易守難攻,破此關隘,殊為不易。”
    一時之間,眾將情緒稍緩。
    “自古征蜀皆由漢中南下,若舍此路,又該如何攻蜀?”趙雲質疑。
    龐統一笑:“子龍莫忘,我軍現駐荊州,亦與益州相鄰。”
    說著指向西方。
    趙雲神情微變。
    曹晚莞爾,龐統之意顯然,欲令其自荊州西進,沿長江直搗益州。
    “士元所言雖是,然荊州通往益州須經三峽天險,劉備於白帝城設重兵把守,我軍若要出其不意奪取此地,亦非易事。”黃忠憂慮道。
    眾將隨聲附和。
    “縱使三峽艱險,終歸尚可穿越。”
    “白帝城雖固,終究不過一座城池,尚有可乘之機。”
    “此策較之強攻劍閣,已算簡易百倍。”
    龐統含笑而答。
    黃忠默然無言。
    “軍師所言甚是。”趙雲改初衷道,“自荊州入蜀確易,但須讓劉備誤判我軍從漢中進攻,以免白帝城設防嚴密,難以下手。”
    “子龍之意,軍師應聽明白。”
    曹晚端杯淺飲,目光灼灼,“既欲伐蜀滅劉,想必胸有成竹?”
    龐統淡然一笑,“事不複雜,隻需製造迷局,讓劉備難以揣測我方真實意圖。”
    “願聞其詳。”
    曹晚傾身細問。
    “首先,殿下可遣人散布謠言,稱南蠻王孟獲將起兵造反,占據南中七郡。”
    “南中為益州後方,若生變故,劉備必憂心忡忡。”
    “不論真假,劉備定會增兵南中。”
    曹晚頷首,暗許龐統用心周密,連南蠻孟獲亦納入布局。
    他示意龐統續說。
    “其次,請天子頒詔,調集關中糧草,製造由關隴漢中南下的假象。”
    “再者,散布消息,說遼東公孫度正入侵幽州,殿下班師後即刻北上平叛。”
    “三路疑兵齊發,劉備必困惑於殿下後續動向。”
    “隨後,隻需找準時機,沿長江逆流而上,穿過三峽,直搗白帝城!”
    “拿下白帝,蜀地門戶洞開,餘下之事便輕而易舉。”
    龐統指圖而談,娓娓道來。
    諸將豁然開朗,臉露喜色。
    “殿下,此計可行!”
    趙雲撫掌大笑。
    “妙計!”
    曹晚拍案而起,冷然道:“便依士元之策,火速遣使北赴鄴城,向父皇奏明。”
    當日,一騎自臨湘疾馳北上,直抵鄴城。
    與此同時,
    錦衣衛悄然潛入益州,散布孟獲即將反叛的傳聞。
    曹晚統率凱旋之師,以班師回朝名義北上,浩浩蕩蕩。
    鄴京此刻,
    皇城內外歡聲雷動,百姓官僚皆沉浸於曹晚平定荊南的喜悅。
    金殿之上,
    “不過兩月,晚兒平定荊南,除掉劉協,更將交州納入版圖!”
    “晚兒仍是朕那戰無不敗的麒麟兒!”
    曹操笑意難掩,連連誇讚。
    郭嘉亦拱手笑道:“如今亂世餘下唯有遼東公孫氏與益州劉備,陛下有太子,剿滅此二賊,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忽聞禦林衛來報,太子使者魏延已至鄴京,求見殿外。
    “宣!”
    片刻後,
    魏延入殿,行君臣禮。
    “太子何時至鄴?朕甚想念。”
    曹操急切詢問。
    魏延拱手道:“稟陛下,太子恐難以即刻返鄴,他須先除劉備,拿下蜀地方可回朝。”
    此言一出,
    曹操與郭嘉等均神色微變。
    “晚兒欲伐蜀?”
    曹操驚問。
    “確是如此。”
    魏延點頭。
    郭嘉忙道:“伐蜀需經漢中,糧草軍備尚需時日籌備,太子何故如此急切?”
    “太子不從漢中出兵,而是由荊州出擊。”
    魏延朗聲答道。
    郭嘉震驚,目光閃過異色:“自古伐蜀皆從漢中南下,從未有由荊州進軍之舉。”
    曹操亦雙眼閃爍,滿是好奇。
    魏延含笑說道:"太子殿下用兵一向出人意料,自有製勝之道,因此特來向陛下稟報。"說罷,他呈上曹晚的親筆信。
    曹操接過信,仔細查看。良久之後,他猛地拍案而起,興奮道:"妙哉!此計絕妙,你回去告知晚兒,朕準了他的伐蜀之策,一切遵照其意願行事!"
    成都王宮中,劉備熱情接待了從荊南逃來的司馬徽。
    "得天下第一隱士相助,複興漢室指日可待!"劉備大笑,對司馬徽讚譽有加。
    "如今孫氏與曹晚交戰,雖敗北,但曹晚必將繼續南下攻取交州。交州地勢險要,曹晚難以迅速取勝,雙方將在群山之間相持。曹晚被困於交州,短時間內無法脫身,這正是大王北伐奪取漢中的絕佳時機!"司馬徽直言獻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漢中一日在曹魏手中,我蜀地便一日不安寧。"謀主也起身力薦,"臣讚同水鏡先生之見,大王應傾盡益州兵力,全力拿下漢中,占據秦嶺之險。"
    一時間,群臣紛紛附和,請求劉備立即出兵漢中。
    然而,就在此刻,從事王累急匆匆入殿,拱手稟告:"大王,荊州傳來消息,曹晚從海上突襲交州成功,在洭浦關全殲孫氏軍隊,荊南與交州均已歸曹魏所有!"
    大殿頓時陷入沉寂,劉備原本意氣風發的神情瞬間轉為震驚。
    “沒料到,此人竟策劃了從海麵偷襲交州的計策,實在超出我的預料。”
    司馬徽搖頭歎息,滿眼盡是無奈。
    “海麵偷襲,至少一個月前就需出兵,難道他早已預判孫氏兄弟會攻打交州導致兵力空虛?”
    他一向自視甚高,即便從劉備處得知曹晚的狡詐多端,仍半信半疑。
    此刻。
    這鐵的事實擺在眼前,不容他再懷疑。
    “荊南和交州已經平定,曹晚隨時可能回師漢中,如今我們再攻打漢中,勝算恐怕不大。”
    徐庶歎息道。
    蜀中眾文武攻取漢中的決心因此動搖。
    此時,親衛不斷送來消息。
    “啟稟主公,關中傳來密報,魏國正在陳倉一帶秘密調運糧草。”
    “稟告主公,河北有消息,遼東公孫度似乎率軍西進,意欲進攻幽州,曹操緊急召回曹晚。”
    “啟稟主公,南中有情報,蠻王孟獲正在集結軍隊,似有反叛蜀中的意圖!”
    這些接連而來的消息讓劉備一時亂了陣腳。
    “你們覺得,曹操是打算從漢中攻我蜀地,還是派曹晚去征討公孫度?”
    劉備難以抉擇,看向幾位謀士。
    “臣以為,不管曹操父子有何打算,主公眼下最緊迫的任務是先平定孟獲叛軍。”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憂北伐或東征,與曹魏全力一戰。”
    諸葛亮進言。
    “平定南中確實重要,但如果曹操對公孫度用兵便好,若是針對蜀中,那時大軍都在南中,如何應對?”
    徐庶持反對意見。
    “元直,你莫非忘了劍閣天險?”
    諸葛亮輕蔑一笑,眼中閃爍傲氣。
    “劍閣是天下第一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哪怕曹操父子傾全國之力而來,我們隻需數萬兵馬守劍閣,就能讓他無計可施!”
    諸葛亮一番話讓徐庶震顫,頓時醒悟。
    "若曹賊進攻益州,反而是天賜良機。屆時可讓他困守劍閣,進退維穀。"
    "待主公平定南中之後,便可領軍北上劍閣。彼時魏軍銳氣已失,必能一舉擊潰!"
    他侃侃而談,充滿自信地獻出此計。
    劉備眼中閃過精芒,不禁激動起來。
    "水鏡先生,孝直所言,您意下如何?"
    他又轉向司馬徽。
    司馬徽本欲開口,但見他如此自信,話至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法孝直是助劉備奪取益州的首功之臣,如今更是被視為謀主,風頭正盛。
    自己本是外來的投奔者,若對這計策稍有異議,反倒可能惹惱對方。
    "孝直之計實乃妙策,平定南中穩固後方,主公才有機會全力北伐,複興漢室。"
    司馬徽拱手讚同。
    連水鏡也誇讚此計,法孝直眼中不禁流露出幾分得意。
    "好!"劉備毫不猶豫,欣然說道:"就依孝直之計,本王親自率軍,先平定孟獲,再北上與曹賊父子決一死戰!"
    ...
    襄陽城。
    八萬曹軍已在南岸渡頭上船,準備渡江返回中原。
    曹晚立於江邊,目光卻一直望向蜀地方向。
    馬蹄聲響,趙雲策馬飛奔而來。
    "啟稟殿下,蜀中傳來消息,劉備已親率大軍南下,前去平定孟獲了,您的計策成功了!"
    趙雲興奮地稟報。
    曹晚笑了,看向龐統:"不是我的計策成功,而是士元你的計策見效了。"
    龐統一笑,拱手道:"殿下,既然劉備中計,我們也不必再偽裝,立即回師南下,直取白帝城!"
    "傳令下去,大軍即刻回師,隨我去剿滅益州,擊殺劉備!"
    曹晚一聲豪邁長笑,下達了命令。
    夜幕降臨。
    曹晚率領兩萬精兵,輕裝南下,直奔江陵登船,沿長江逆流而上,直指三峽。
    其餘大軍隨後跟進,直取益州。
    輕裝疾行,不過三日,曹晚便率軍抵達夷都城。
    過此城西行,即入三峽,白帝城恰處西端出口。
    錦衣衛已詳盡部署益州兵力,刺探之事亦明若觀火。
    白帝城守將二人,一為本地將領吳蘭;另一則為徐盛,昔日孫策舊部,江東覆滅後投奔劉備。
    此二將掌控六千兵力。當年孫策尚非曹晚敵手,如今徐盛加吳蘭,何足掛齒?
    拿下白帝並非難事,但曹晚誌在迅速擊潰,趕在劉備援軍到達之前,掌控白帝城。
    速戰速決,此戰關鍵。
    “急取白帝!”
    曹晚注視地圖,低聲自語。
    “殿下,吳蘭、徐盛雖有將才,卻非名將。”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