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終究難以決斷

字數:7351   加入書籤

A+A-


    “末將在!”魏延策馬而出。
    “率白袍軍強攻城門,破城則進,否則提頭來見!”曹晚目光如炬。
    “得令!”魏延領命而去,率白袍軍直逼城門。
    前方,白袍軍洶湧而來,攻勢如潮,兩萬兵力輪番衝擊,城門防線岌岌可危。劉封將五百親衛集中於城門一線,卻難以抵擋。
    城頭告急,十餘名白袍軍已攀上城樓。而城門前,魏軍的破城錘猛晚撞擊,堅固的城門終被撕裂。
    “世子殿下,敵軍人數眾多,我軍難以為繼,撤退才是上策。”馬謖焦急地說道。
    “撤?”劉封怒目圓睜,“我若丟了江州,有何顏麵見父王?”
    馬謖哽咽道:“若不棄城,殿下恐難生還,更別談輔佐蜀王。”
    劉封心下一顫,猛然醒悟。“我不能死,他說得對,我必須活下去!”
    “傳令,全軍即刻從西門撤離,棄城!”劉封咬牙下令。
    世子離去,蜀軍士氣盡喪,紛紛潰散。江州淪陷在即。
    “轟!”一聲巨響,城門轟然倒塌。
    魏軍如潮水湧入江州城,沿城一線全線攻城,“魏”字旗下,城頭旗幟招展。
    曹晚觀戰中見魏字旗升起,縱馬疾馳入城,登高俯瞰全城。街道巷弄間,無數魏軍持旗追擊潰逃的蜀軍,江州城血霧彌漫,這座益州東部重鎮落入魏軍掌控。
    “那大耳賊得知此地淪陷,不知會作何表情?”曹晚冷笑,暢懷大笑。
    陽城。
    蜀軍圍困南蠻已有十日,諸葛亮樂觀估算:“至多八日,敵軍糧草耗盡,勝利就在眼前。”
    笑容滿麵地附和。
    劉備點頭輕蔑一笑:“平定南蠻後,我當揮師北上,鏟除曹晚這逆賊!”
    大廳內充滿信心的笑聲驟然中斷。
    黃權急步而入,拱手稟告:“大事不好,世子再遇慘敗,已遣人求援!”
    廳內一片嘩然。
    “什麽?”
    劉備臉色劇變,站起質問:“朕命他固守城池,他怎又敗績?”
    黃權歎息:“世子中了曹晚激將計,貿然出擊,反遭伏擊,損失慘重,徐庶與丁奉皆死於曹晚之手!”
    猶如驚雷炸響,劉備踉蹌坐下,震驚填滿麵容。
    廳中文武無不驚駭。
    “朕命守城,他為何違抗旨意擅自出戰?”
    “如今不但損兵折將,還折了徐庶這樣的心腹謀士!”
    “世子究竟意欲何為!”
    攥緊拳頭,不留情麵地指責劉封。
    劉備怒火衝天,拍案怒吼:“此等不孝子,竟敢違逆朕命,誤朕大事,朕必廢黜他!”
    劉備欲廢黜劉封。
    此話一出,
    黃權等益州人士,皆暗自歡喜。
    司馬徽、蔣琬等外來官員,卻不由大驚。
    “大王,廢立關乎國本,不可草率決定。”
    “老臣認為,眼下最要緊的是立刻回師增援江州!”
    司馬徽諫言道。
    劉備稍作冷靜,咬牙說道:“平定南蠻迫在眉睫,怎能就此罷手?”
    他心中甚是不甘。
    “若江州失守,我們的北歸之路將被切斷,即便平定了南蠻又如何?”
    “孰輕孰重,望大王三思!”
    司馬徽拱手懇切勸說。
    劉備打了個寒顫,頓時陷入沉默。
    “水鏡先生所言極是,一旦江州失守,曹晚趁機攻占瀘城,我軍北上的退路就將被阻斷!”
    “大王,事到如今,唯有忍痛退兵。”
    亦歎息勸道。
    劉備長歎一聲,雖有不甘,卻也無計可施。
    “罷了,傳令下去,撤圍回防,全軍即刻北上江州!”
    劉備無力地揮了揮手。
    眾人皆鬆了口氣。
    當夜,
    八萬蜀軍撤去圍困,星夜兼程往北退去。
    劉備快馬加鞭,唯恐劉封守不住江州,三日內趕到瀘城。
    從這城順江東行不到五十裏,便是江州。
    劉備剛歇口氣,準備發兵江州時,劉封出現了。
    這位養子僅帶百餘人殘兵逃至瀘城。
    劉封的到來,表明江州已經淪陷。
    軍中上下一片震驚。
    縣府大堂內,
    劉備臉色鐵青,緊握拳頭,目光嚴厲地注視著劉封。
    “父王,孩兒已竭盡全力,奈何曹晚兵力眾多,實在難以抵擋,隻得放棄江州!”
    劉封跪在地上,戰戰兢兢地解釋。
    “你竟敢狡辯!”
    劉備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吾賜汝萬餘兵馬,命守江州,便是豬兒亦難數日失陷,汝卻自作主張,出城與曹晚決戰,致大軍傷亡慘重,連徐庶亦喪命汝手!”
    “今日至此,尚不知悔,竟還欲狡辯!”
    劉備厲聲痛斥劉封,指著他怒不可遏。
    劉封嚇得冷汗直流,連連跪地叩首,戰栗不已,不敢多言一句。
    劉備罵罷,氣息漸弱,癱坐於椅。
    “主公,事已至此,還請保重龍體。”司馬徽低聲勸慰,“眼下最緊要者,乃如何應對曹晚。”
    劉備愁眉深鎖,長歎道:“江州既失,成都不守,諸位還有何妙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馬徽聞言沉默,久未開口。
    “主公勿憂,臣倒有一計,可使曹晚即便占了江州,亦不敢深入蜀中。”
    一片壓抑之中,突然朗聲道出此言。
    劉備精神一振,急問:“孝直有何高見?”
    “臣以為,主公不如封孟獲為南中大都督,使其統轄南中七郡。”
    “孟獲素懷異誌,若得主公詔書,必當全力歸附,表忠明誌。”
    “屆時,北有八萬蜀軍,南有孟獲六萬蠻兵,曹晚若執意前行,定陷腹背受敵之危。”
    侃侃而談,進言不已。
    “孝直,莫非欲將七郡拱手送與孟獲?”
    劉備聽罷,略有遲疑,心存不舍。
    “南中七郡本屬偏遠,人煙稀少,割與彼方,對我亦非致命之傷。”
    “若以七郡換曹晚止步,此代價實不過分。”
    “待其糧草耗盡,必退兵而返,主公再揮師南下平定孟獲,亦為時不晚。”
    一番剖析,條理分明。
    劉備陷入沉思,終究難以決斷。
    “大王,法正之計實為眼下最佳選擇,老臣深以為然。”
    司馬徽亦點頭附議。
    兩位謀士意見一致,劉備唯有長歎一聲,揮手道:“依計而行,速發詔書至南中,封孟獲為南中大都督!”
    當日,快馬疾馳南下,帶著劉備的旨意,直赴南中。
    江州城內,魏軍休整結束,正籌備西征,目標直指瀘城。
    一旦拿下瀘城,劉備大軍將被困於南中,全軍覆沒。
    “稟報殿下,錦衣衛傳來消息,劉備已放棄平定南蠻,親率大軍抵達瀘城,與劉封會師。”
    魏延急匆匆趕來,呈上最新情報。
    “果然如此,這大耳賊終究選擇了割舍。”
    曹晚冷笑一聲,毫不驚訝。
    龐統輕笑:“大耳賊也是無奈之舉,誰讓他錯信劉封這假子,丟了江州重鎮?若再不割肉,太子之軍必將直逼成都。”
    眾將哄然大笑。
    “殿下,即便劉備至此又有何妨?”
    “臣以為,應立即傾全力出擊,在瀘城一舉殲滅劉備!”
    太史慈率先請戰,眾將隨之踴躍響應。
    “諸位且穩住。”
    曹晚舉手示意眾人冷靜。
    “劉備身邊尚有司馬徽為其出謀劃策。”
    “依我推測,他們恐已獻計,欲令劉備割讓南中七郡予孟獲,借南蠻軍自後方威脅我軍,使我無法再前行。”
    此言一出,魏延神情劇變,拱手道:“殿下果然料事如神,錦衣衛的確回傳消息,稱劉備已遣使至南中,冊封孟獲為南中大都督,掌控七郡之地!”
    群臣震驚,目光欽佩地投向曹晚。
    曹晚淡然一笑,毫不意外。
    “孟獲麾下有六萬蠻軍,劉備軍中亦有八萬蜀兵,且南北對峙。”
    “我軍若執意進軍,恐遭南北夾攻。”
    太史慈看清局勢不利,亦不再主張冒進。
    諸將激動的情緒漸漸平息。
    “殿下,局勢既已轉變,咱們自當靈活應對,調整策略。”
    “臣認為,此刻正是請陛下領軍入蜀,從漢中攻打葭萌關之時。”
    龐統麵露狡黠笑意,呈上一計。
    “你是打算我去漢中,趁劉備在蜀南之際,從北麵發起進攻?”
    曹晚立刻領悟了龐統的意圖。
    “正是此意。”
    龐統輕輕點頭。
    “除殿下麾下八萬大軍外,如今我大魏還可調遣十萬大軍攻蜀。”
    “既然兵力占優,何不借此優勢,在漢中開辟第二戰場?”
    “目前,劉備可用兵力不過八萬,既要防備我軍,又要抵禦漢中的攻勢,定會力不從心。”
    龐統一針見血地指出敵我形勢。
    “好,就照此行事!”
    曹晚毫不猶豫,揮手下令:“速派使者至長安,讓父皇即刻領兵進駐漢中,我隨後便與他會合。”
    此時,曹操為配合伐蜀行動,已自鄴城遷至長安。
    “殿下,從漢中攻益州,有葭萌關和劍閣兩道險隘。”
    “葭萌關尚可應付,劍閣卻是易守難攻之地,正因為此關太過險峻,當初我們才決定由荊州進兵。”
    “現下殿下改變計劃,即便能奪取葭萌關,劍閣又該如何攻克?”
    趙雲提出擔憂。
    “之前劉備將主力部署於劍閣一帶,我還未有十足把握拿下劍閣。”
    “如今,我軍已占領江州,他不得不分兵防禦,北上的兵力必然不足。”
    “若如此,我自有妙法攻取劍閣!”
    曹晚眼中閃爍著堅定自信,似已有對策。
    趙雲心頭一顫,猜不透曹晚有何奇策能破天下第一雄關。
    就連龐統,也無法揣測曹晚的想法。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