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結局必慘晚無比

字數:7263   加入書籤

A+A-


    巡城完畢,曹晚返回郡守府,與郭嘉等人一同等待斥候消息。
    直至申時,首份情報傳來:潯漓城為吳國重要造船之地,現已知曉建業城動向,對魏軍的敵意有所減弱。
    聞此消息,曹晚立即下令全軍備戰,急速奪取潯漓城,並著手造艦。
    隨即,郭嘉與曹仁率兩萬兵馬朝潯漓城進發。建業城的消息漸次擴散,對魏軍而言堪稱良機。士氣正盛的魏軍對陣不得人心的燕軍守備,此役必勝無疑。何況潯漓城的防禦遠不及建業城,一旦開戰,其陷落隻是早晚之事。
    酉時,渡溘城情報亦傳至建業城。該城除港口稍大外並無他長。
    於是,曹晚遣趙雲與龐統領軍出發。
    須盡快攻下渡溘城。
    二人未多言,各自率兩萬兵馬直奔渡溘城。
    建業城中百姓見兩支隊伍相繼出動,皆疑惑魏軍意圖。
    有人稱申時那支似往潯漓城方向而去,眾人揣測魏軍動向。
    夜色降臨,兩支魏軍急行軍。
    戌時前,郭嘉與曹仁部抵達潯漓城。
    紮營之際,遣使告知守軍:次日將攻城,可有一晚權衡。
    降則如建業城般免戰火,不降則如連豐城般拚死抗爭,徒增傷亡。
    潯漓城內得知此訊,一片混亂。
    守將陷入兩難:守必敗無疑,連豐城與建業城的兵力防禦均優於己方,卻仍被攻破。
    連豐城因頑抗被屠盡,增援將士亦葬身城外;建業城雖有援軍,終未能守住。
    降非軍人本色,不降則徒增傷亡,百姓亦遭劫難。
    逃?背負怯名,即便歸山陰城,也未必安生。
    眾議紛紛,守將難以決斷。
    “將軍,大事不妙!”
    “城內百姓……”
    “已有不少湧入軍營!”
    營外已聚集大批百姓,欲闖入,卻被守軍阻攔。
    然百姓愈聚愈多,守軍漸顯吃力。
    “諸位,究竟意欲何為!”守軍統領高聲嗬斥。
    見統領出麵,百姓停下動作。
    “寧將軍!”
    “魏軍已至,準備如何應對?”
    人群中站出一人,高聲向統領詢問。
    統領聞言一怔,隨後答道:“仍在商議。”
    此言一出,許多百姓頓時不安起來。
    “寧將軍莫非有意與魏軍交戰?”
    剛才發問之人再度追問。
    一時間,統領陷入沉默。
    “諸位可知建業城之事。”
    “魏軍並非傳聞那般凶殘。”
    “寧將軍,我等敬重您。”
    “為了潯漓城。”
    “投降如何?”
    不少百姓開始勸說統領歸降魏軍。
    統領麾下將士亦漸生疑慮。
    無人願與魏軍正麵交鋒,尤其在毫無勝算之時。
    眾皆望向統領。
    此刻統領麵容扭曲,思緒紊亂。
    盞茶功夫過去,他終於放棄抵抗,虛弱說道:“明晨開城投降。”
    話畢,他頹然坐地。
    眾人聽罷欣喜不已,很快散去。
    “將軍,何以至此?”
    身旁士卒疑惑相詢。
    “還能怎樣?”
    “與百姓爭鬥?”
    “任由他們脅迫求生?”
    統領語氣沉重。
    士卒聞之,無言以對。
    百姓齊至軍營勸降,若執意抵抗,勢必引發諸多紛爭。
    更何況多數將士視潯漓百姓如家人。
    建業城前車之鑒猶存,百姓早已心灰意冷。
    這般境況,令軍營上下無不歎息無奈。
    “行了。”
    “諸位整理妥當,明日我軍將敞開城門。”
    “迎接魏軍接管潯漓城。”
    話音剛落,寧將軍便轉身返回營帳。眾將士望著他孤寂的背影消失在營帳內。
    於是,大家迅速收拾好營地,早早歇息。
    然而,城中百姓雖聽聞寧將軍歸降的消息,心中依舊忐忑不安,焦慮地等待著次日城門開啟。
    另一邊的渡溘城,魏軍深夜到達。值守的士兵見狀立刻通知了主將。
    城中百姓尚在睡夢裏,因此除了守軍憂心忡忡,其他人全然不知情。
    麵對魏軍的勸降書,渡溘城守軍同樣感到棘手,處境與潯漓城如出一轍。
    不論應戰還是投降,結果都不樂觀。
    若戰,必是屍橫遍野,最終城破家亡;若降,則有損軍威,辜負君恩。
    在這兩難之間掙紮,不知不覺天已拂曉。
    臨近開城之時,守軍仍未拿定主意。
    不開吧,既難以向百姓交代,也顯得畏縮怯懦;開了呢,就等於承認失敗,屈膝投降。
    這一決定關乎民心士氣,更關係到未來的局勢走向。
    時間緊迫,不容猶豫。
    就在此時,一名士兵急匆匆趕來稟報:魏軍已在北門集結!
    守軍將領聞言,立刻奔赴北門查看情況。
    恰巧被城內的百姓瞧見他匆匆而去的身影。
    這一幕似乎印證了坊間流傳的種種猜測——城外恐有變故。
    不少百姓朝守軍將領跑去。
    守軍將領到達城樓時,魏軍已列陣完畢,蓄勢待發。
    百姓跟隨將領至城牆,目睹此景,皆目瞪口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見對麵旗幟上“魏”字赫然,百姓方知魏軍來犯。
    頓時一片嘩然。
    魏軍先鋒出陣,向城下喊話:
    “渡溘城內聽好!
    今日我軍必取此城。
    開城投降,免你等死。
    負隅頑抗,定叫爾等灰飛煙滅!”
    此言霸氣十足,城頭眾人初聞震驚,繼而騷動不已。
    渡溘城內聞魏軍之音,頓時大亂。
    “魏軍怎會至此?”
    “為何守軍閉門不出?”
    “難不成因魏軍在外,才不許開城?”
    “魏軍凶猛,我等如何抵擋?”
    紛雜議論中,無人願與魏軍正麵衝突。
    城外複傳聲音:“昨夜勸降書已送達,一夜之間,爾等可曾思量清楚?”
    “再不歸降——”
    魏軍先鋒高聲疾呼,“屠盡全城!”
    此言令百姓愈加惶恐,尤其得知勸降書昨夜已下。
    既降則平安無事,建業城之事尚曆曆在目,眾人皆以為此言非虛。
    然而守軍之舉令人費解:無勝算卻緊閉城門,是何意?
    忽然間,百姓驚懼交加。
    若守軍執意抵抗,結局必慘晚無比。
    前方消息傳來,連豐城守軍已被屠戮殆盡,四萬援軍亦埋骨城外。
    渡城的守軍麵對魏軍毫無勝算。一旦交戰,城破人亡幾乎是注定之事。這一念頭讓百姓坐立難安。於是有人匆忙趕往守軍將領處詢問應對之策。然而到了軍營才發現,將領並不在場。眾人四散尋找,終於有人想起曾看見將領往城樓方向而去。於是大家立刻奔向城樓。
    守軍將領剛見到大批百姓前來問詢便頭疼不已。“莫將軍,您難道真想讓我們陪葬嗎?”此言一出,百姓群情激憤。莫將軍高聲喝道:“我等皆是吳國人,豈能輕易屈服!”他強調魏軍意在侵占吳國疆土,“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國家覆滅?”
    聽聞此言,百姓稍顯平靜。“投降便是叛國,難道要背棄祖國嗎?”莫將軍再度呼喊,但眾人已現動搖跡象。人群中有人喊道:“這是我們的家園,即便犧牲又能留下什麽?死了便一切歸零。”
    此話點燃了眾人的恐懼情緒。“我們不願送命。”“魏軍又如何,吳國真能庇護我們?”“你們能擊退魏軍嗎?”莫將軍一時語塞。建業城尚且失守,當時已有四萬守軍,如今這裏兵力不足萬人,何以抵禦威名遠揚的魏軍?
    百姓對吳國本無深厚歸屬,更何況眼下吳國已無足以激起全民守護之物。莫將軍若戰死,山陰城的家人固然悲痛,但他將獲殉國美名。而百姓卻毫無倚仗,加之近日從建業傳來消息,稱魏軍正協助建業重建,雖多有流言,但也逐漸有人信以為真。
    渡溘城內許多人半信半疑,但內心的猶疑漸漸成為求生的希望。若投降能避免戰火,他們願一試。
    “莫將軍,你若執意抗魏,休怪我們無情。”
    “我們隻想活命。”
    人群中有聲音喊出威脅,莫將軍瞬間警覺。
    “諸位!隨我反擊!”
    “拿下莫將軍,開城門,降魏軍!”
    百姓蜂擁而起,直逼莫將軍。守軍士兵茫然無措,不知是否應出擊。百姓推開守軍,直奔莫將軍而去。城下魏軍先鋒聽見混亂,不明所以。視線受限,他無法看清城上狀況,而遠處的魏軍看得分明——百姓對守軍發起攻擊,士兵僅作防禦,未有還擊。百姓勢不可擋。
    龐統與趙雲觀望此景,猜測百姓意欲投降,卻被守軍阻攔,雙方僵持不下。守軍不敢貿然行動,以免引發更大恐慌。百姓執著於以守軍將領換和平。
    趙雲輕笑:“龐先生,此時如何?”
    龐統淡然道:“再看。”
    片刻後,魏軍先鋒見城頭無動靜,便率部入城備戰。返回途中,他震驚地發現,百姓潮水般湧入城樓。
    前赴後繼,勢如破竹。
    因守城將士的奮力抵禦,百姓未能成功擒獲莫將軍。莫將軍此刻眉頭深鎖,他明白守軍難以持久支撐,卻疑惑魏軍為何遲遲未發起進攻。若魏軍再無動作,守軍將因疲憊和士氣低落被百姓拖垮。然而,百姓的熱情卻愈發高漲,誤以為魏軍默許其行動,以此爭取和平。片刻後,魏軍先鋒再度抵達城下。
    “城內諸位聽令!”
    “若再不開門,我們將強行攻城。”
    城牆上的百姓聞言回應:“軍爺,請稍待片刻,待我們擒得莫將軍,即刻開門,恭迎大軍。”
    守軍聞此驚愕,莫將軍亦是心生警惕,隨即下令停止抵抗。守軍依言撤退,百姓趁勢湧上,順利捕獲莫將軍。
    “軍爺,莫將軍已被擒獲,請入城吧!”
    無數百姓終於得以進入城池,城中守將為安撫眾人,撥出糧草賑濟。同時,他派遣使者快馬趕往山陰城,向孫皓稟報局勢。戌時,山陰城校場,孫皓正觀閱諸葛誕訓練新兵。戰局膠著,孫皓急需擴充兵力抵禦魏軍。盡管內心焦慮,他仍強作鎮定,展現出對新兵的期待。今日操練效果不盡如人意,但諸葛誕認為短期成果已屬難得。散場後,兩人步入主帳。
    喜歡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請大家收藏:()三國:我,曹操長子,開局屠司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