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這種逃避現實的態度讓人哭笑不得

字數:6627   加入書籤

A+A-


    在鄴城,袁紹聽聞此消息後,宛如木雕泥塑一般,呆若木雞。
    他麾下的文武官員同樣麵露驚駭之色,難以置信。
    許攸更是撫著胡須愣在當場,心中感歎自己的英明決斷,慶幸早有退路。
    林楓的龐大軍力令眾人感到震撼,不僅代表著強大的實力,更預示著新的格局變化。
    目前家中已秘密轉移得差不多,該考慮找個時機離開。
    許攸得知西涼王的軍力後,決心投奔他,認為這是唯一的生路。
    在他看來,西涼王的實力足以稱霸,但至今未行動,或許有難言之隱。
    眾人錯愕間,田豐上前拜見袁紹,稱金榜上的軍情實則帶來利好。
    袁紹疑惑,質疑兩百多萬大軍有何可喜之處。
    盡管田豐一貫理性,但麵對這樣的回應,袁紹也難免動怒。
    他耐心等待田豐的解釋,若合理便罷,否則定嚴詞訓斥。
    田豐從容回答,指出西涼王擁有如此龐大的軍隊卻按兵不動,或許是自身有所掣肘,而非不願擴張。
    田豐指出,阻礙戰爭的關鍵因素在於後勤補給。
    盡管先前估計西涼王的六十萬大軍後勤無憂,但如今得知其實際兵力達兩百七十四萬,這顯然超出了常規後勤能力。
    因此,西涼王未能發動大規模征戰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後勤難題。
    在此背景下,身為第二強的主公應抓住時機壯大自身,待西涼王解決困境後,再聯合其他勢力抗衡。
    袁紹聽後深以為然,對田豐讚賞有加,將其比作張良。
    田豐聽聞此言倍感榮幸,隨即表達忠誠,袁紹亦予以安撫。
    袁紹的演技雖不及劉備這樣的頂級演員,但也算得上不錯,至少能輕鬆騙過像田豐這樣的直率人士。
    郭圖目睹此景,不禁回想起自己剛說過西涼王最多隻有六十萬大軍,隨即天道金榜便無情地以兩百七十四萬的數字狠狠打臉。
    這讓郭圖感到十分沮喪,甚至懷疑金榜是不是專門與他作對。
    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圖的性格暴露無遺,麵對失敗,他選擇把責任推給上天,而非承認自身的不足。
    這種逃避現實的態度讓人哭笑不得。
    接著,在袁紹憤怒地質問郭圖關於西涼軍力的預測時,郭圖低著頭,緊握拳頭,內心雖然滿是委屈,卻不敢言語。
    盡管如此,他的情緒已通過額頭上暴起的青筋顯露無疑。
    他心中憤懣:自己一心一意為袁紹效力,即便沒有成就,也應有其付出的價值。
    在袁紹陣營中,郭圖因受到嚴厲責罵而心生不滿。
    他決定投奔西涼王,並計劃借助對方力量反擊袁紹。
    與之前叛變的許攸不同,郭圖的離開對袁紹而言反而是解脫,意味著可以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錯誤。
    與此同時,在兗州昌邑,曹操麵對天道金榜上顯示的西涼王軍隊人數——二百七十四萬時,表現出異常強烈的反應。
    他先是喃喃自語,接著突然大笑起來,這一連串行為讓周圍的人都感到驚訝和不安。
    曹操的大笑引起了謀士荀彧的擔憂,他詢問曹操是否安好。
    雖然曹操試圖解釋自己隻是回憶起某些事情而情緒波動,但荀彧依然認為他的行為有些失常。
    最終,曹操坦白說自己終於理解了困擾他已久的疑問,那就是關於敵方兵力的問題。
    他簡單提及此事後便繼續深入闡述其重要性。
    曹操一直對西涼王的兵力感到困惑,因為他的兵力似乎變化無常。
    從平定西羌時的三十萬大軍,到洛陽之戰和虎牢關之戰時的三四十萬大軍,這與人們普遍認為的六十萬總兵力存在差異。
    然而,西涼王在這兩次戰役中並未全力參與,更像是在“打醬油”
    。
    這種情況下,他為何要出動如此龐大的軍隊?
    以六十萬為基數計算,三四十萬已占總兵力的大半,這樣的行為顯然不合常理。
    難道是出於某種戰略考量?或者僅僅是因為西涼王不缺糧草,可以輕鬆負擔起這樣的規模?實際上,西涼王的糧草儲備確實能夠支撐六十萬大軍的消耗。
    更令人費解的是,討伐董卓之後,西涼王仿佛消失了一般,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這讓人難以理解,畢竟在他掌權之初便表現出強烈的擴張欲望。
    難道他對統一全國沒有興趣?顯然不可能。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他選擇按兵不動,而非趁亂世之際迅速崛起?
    直到最近,曹操才意識到問題的關鍵——西涼王的真實兵力竟然高達二百七十四萬!當得知這一事實後,許多疑問迎刃而解。
    既然如此,帶著三四十萬大軍出行自然不足為奇了。
    西涼王的軍事力量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在他眼中,三四十萬大軍就如同其他諸侯的兩三萬一樣普通,毫無威脅。
    即便三十萬大軍全部覆滅,對他而言也不過是小事一樁。
    因此,他每次出行都必須帶大量軍隊,因為在他眼裏,這些人數在他人眼中龐大的軍隊並不算什麽。
    至於他的糧草問題,則更加顯而易見。
    盡管他能夠滿足六十萬大軍的需求,但麵對二百七十四萬大軍時就力有未逮了。
    這也是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其他諸侯發展壯大卻無能為力的原因。
    畢竟,他自己缺乏足夠的糧草去征服天下。
    笑聲響徹四周,他得意地說:“看他擁有這麽多兵力,實際上卻什麽都做不了。”
    然而,這一切讓站在一旁的荀彧感到不安。
    他輕聲呼喚著曹操,試圖打斷他的狂笑,但曹操並未回應。
    就在荀彧思考之際,一聲慘叫打破了局麵,緊接著是重重的倒地聲。
    眾人紛紛呼喊著主公,顯然出事了。
    這一幕雖熟悉,卻讓人感到震驚和不安。
    曹老板再次暈倒,症狀依舊為劇烈頭痛。
    與此同時,徐州的小沛內,劉備得知林楓公布的兵力數據後,陷入極度震驚。
    劉備反複喃喃:“不可能,這絕不可能。”
    他難以置信地盯著那數字——二百七十四萬。
    他認為這是金榜在欺騙自己。
    麵對劉備的質疑,關羽和張飛雖感無奈,但仍選擇安撫兄長,謊稱數據有誤。
    他們希望通過暫時緩解劉備的焦慮,避免真相引發更大的心理衝擊。
    最終,關羽開口承認大哥看錯了,希望能平複他的情緒。
    關羽坦言金榜確實有誤,這對他而言是個不小的恥辱,但為了劉備,他選擇暫時妥協。
    張飛則直接附和,幸好及時製止了自己對金榜的不當言論。
    他認為西涼王不可能擁有如此龐大的兵力。
    劉備聽後深信不疑,甚至自信滿滿地向林楓宣戰,表示此生將與其鬥爭到底。
    見狀,關羽和張飛麵露尷尬,不知如何勸阻情緒激動的劉備。
    金榜消息傳來,關羽和張飛雖曾試圖以安慰之詞寬解劉備,但見大哥期盼的眼神,深知無法推辭。
    桃園結義的情誼讓他們別無選擇,隻能堅定承諾。
    關羽語氣沉穩:“大哥,二弟定當生死相隨!”
    張飛則直率回應:“俺也如此!”
    劉備聽後大笑:“有二位兄弟相伴,何懼強敵!”
    接著,劉備轉向在一旁沉默的糜竺,問道:“子仲,你可願追隨於我?”
    糜竺心中叫苦,卻無法拒絕劉備熱切的目光,也感受到關羽、張飛隱隱施加的壓力。
    他明白,此時無論答應與否,都已沒有退路。
    最終,糜竺硬著頭皮表態:“子仲願誓死追隨使君。”
    劉備聞言,再次開懷大笑:“好!此行必勝!”
    劉備滿懷信心地說道:“有子仲和兩位義弟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看到糜竺答應合作,他心中興奮不已。
    他並不關心糜竺是否真心同意,因為一旦搭上了這條船,就再也無法回頭。
    想到這裏,劉備眼睛一亮,似乎有了主意,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他裝出一副謙遜的模樣,開口道:“子仲,我聽說令妹糜貞美麗賢淑,聞名徐州。
    我雖已三十卻尚未婚配,不知子仲是否願意將令妹許配於我?如此一來,我們兩家便可更加緊密相連。”
    糜竺聽罷,心中腹誹,這老狐狸竟然直接提親!這不是明擺著占便宜嗎?
    其實糜竺原本就有意向將妹妹嫁給劉備,隻是想主動提出而已。
    可現在劉備搶先一步,難道是想早早綁定他們家?糜竺越想越覺得上了賊船,但事已至此,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
    “使君言重了,”
    糜竺故作惶恐,“我糜家不過是商賈人家,身份卑微,怎敢高攀使君?”
    劉備笑著打趣:“子仲不必過謙,令妹正值豆蔻年華,我貿然求婚確實有些唐突,反倒是我的福分。”
    糜竺心中暗翻白眼,麵上卻依舊感激地應允:“既然使君看得起,那我就代妹妹答應這門親事吧。”
    得到肯定答複後,劉備心底竊喜。
    “成了!從此以後,糜家的命運將與我緊緊相連。”
    “到那時,糜家的萬貫家財便是我的囊中之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哈哈哈哈哈!!!”
    劉備早已沉浸在對未來的憧憬中。
    他盤算著利用糜家的財富招募士兵、壯大勢力,這是多麽完美的計劃!再憑借糜竺作為徐州別駕的身份,拿下徐州牧之位,便可成為一方諸侯。
    在他看來,這一切輕而易舉,遠勝其他諸侯僅懂得揮刀弄槍。
    “哼!那些庸碌之輩,隻知道衝鋒陷陣,卻不懂得如何掌控天下。”
    “我不費一兵一卒便能掌控徐州,豈不是勝過他們百倍?”
    然而,劉備又一次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他從未考慮過,即便他坐上了徐州牧的位置,徐州的文臣武將是否真的會服從這個外來的陌生人。
    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這些虛名在現實利益麵前毫無意義。
    隻要手握軍權,誰會在乎他是誰?
    況且,徐州並非易於掌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