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文武百官深受感染
字數:6659 加入書籤
這令各路諸侯深感不安,尤其是西涼王已擁有“武聖”
與“戰神”
的名號,再加“人屠”
,無疑是對天下的一種威脅。
兗州昌邑的曹操得知後,心情極為複雜。
在他眼中,“人屠”
不僅是榮耀,更是一種災難。
他擔心徐曉會成為另一個白起,因此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阻止西涼王。
荀彧、戲誌才等人同樣憂心忡忡,認為“在世人屠”
的稱號所帶來的危險遠超其他頭銜,因為它代表著無休止的殺戮。
即便亂世本就是戰爭頻發的時代,但大規模的屠殺仍令人難以接受。
即使在規模龐大的戰役中,死亡人數通常也低於逃亡或投降的數量。
真正的戰場犧牲者不過萬人,更多的人因投降、逃亡或戰後瘟疫失去生命。
然而,曆史上的“人屠”
白起卻以殲滅敵軍著稱,他的戰術讓幾乎無俘虜存活,甚至坑殺降兵。
金榜公布當今“在世人屠”
後,此消息震驚天下,連曹營中人都麵露懼色,就連剛毅的夏侯惇也心生寒意。
曹操聽聞後深感危機,明確指出徐曉是威脅天下的勁敵,而非簡單的個人對手。
什麽是“天下大敵”
?指的是對天下安穩構成威脅,成為眾矢之的的人物。
而“吾之大敵”
僅指個人的對手,通常不會對整體造成重大影響。
兩者間存在本質差異。
即便連西涼王林楓都沒被曹操稱為“天下大敵”
,如今卻因一名西涼將領引發了這樣的評價,足見其帶來的震撼與威脅之巨!
曹操雖聯合多方勢力共同對付西涼王,但這更多出於自身生存和爭奪天下的考量。
然而“人屠”
徐曉完全不同,他的存在迫使各方不得不為天下安危而戰。
盡管多數諸侯心懷私利,缺乏大局觀,但在徐曉麵前,他們別無選擇,隻能聯手抵抗。
曹操向荀彧明確指示:“文若,務必加快諸侯聯合的步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比起西涼王,徐曉的出現更讓他們無路可退。
我絕不相信有哪個諸侯會愚蠢到繼續抗拒聯合。”
荀彧深刻理解事態嚴重性,立刻恭敬回應:“屬下明白!”
隨即召回已啟程的使節,傳達新的指令後返回複命。
戲誌才隨之附議:“主公,這金榜提供的信息極為關鍵。
不過北涼並非西涼王轄地,徐曉的身份或許另有深意。”
戲誌才提到,徐曉的金榜評價裏包含“大雪龍騎,馬踏六國”
八個字,蘊含深意。
“大雪龍騎”
聽上去像是某種精銳騎兵的名字,名字中的“龍”
字表明其強大。
他推測這可能是西涼王麾下的精銳部隊,而徐曉很可能是這支騎兵的統領。
此外,金榜顯示徐曉目前擔任西涼王的親衛統領,因此這支部隊很可能就是西涼王的親衛軍。
至於“馬踏六國”
,戲誌才指出曆史上僅有秦國曾完成這一壯舉,因此他認為金榜是在暗示徐曉可能重現秦統一六國的輝煌。
他擔心徐曉會對主公構成重大威脅,建議盡早采取行動。
聽完分析後,曹操深思片刻,堅定回應稱戲誌才所言屬實,並表示對“大雪龍騎”
的印象頗深。
在虎牢關一戰中,西涼王首次亮相,身披銀甲,率領白馬白槍的精銳騎兵現身。
當時曹操的目光隻聚焦在西涼王身上,未留意這些細節。
經郭嘉提醒,曹操才意識到確實有此事。
然而那時他並未深入了解這支軍隊的實力,僅憑推測認為必非常人可敵。
後來得知,這正是由徐曉指揮的大雪龍騎完成的“馬踏六國”
壯舉。
得知這一情況後,曹操決定不再被動防守,而是主動發起對西涼王的征伐。
他認為,若讓西涼王及其勢力繼續發展,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他主張聯合各地諸侯,齊心協力鏟除隱患。
這是曹操深思熟慮後的策略調整,也是其作為梟雄本色的表現。
麵對曹操的決心,文武百官深受感染。
將領們熱血沸騰,齊聲表示願效死命;謀士們亦神情嚴肅,一致響應。
眾人明白,此戰關乎生死存亡,唯有全力以赴,方能逆轉乾坤。
於是,一場針對西涼王的大規模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曹操大笑著回應眾人:“有諸位在,何須畏懼那西涼王?”
他的信心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
與此同時,在冀州的鄴城,袁紹和曹操的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
袁紹的臉色遠比曹操糟糕得多。
起初他看到徐曉上榜時表現得很平靜,似乎預料到這一結果。
然而現在,他徹底崩潰了。
崩潰的原因很簡單——【在世人屠】這四個字足以解釋一切。
當袁紹看到這幾個字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身體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雙手更是不停地發抖,仿佛一個年邁的老者。
他身後的郭圖等人早已嚇得臉色蒼白,冷汗直冒,連一貫冷靜的許攸也停止了習慣性的摸胡子動作,臉上傲慢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僵硬的表情,臉色從健康的紅潤逐漸轉為慘白。
不僅是這些人,就連一向剛正不阿的田豐也無法抑製內心的恐懼,身體微微顫栗。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向狂妄自大的文醜,在看到這兩個字時,也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低下了頭,整個人縮成一團,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這一切歸因於“人屠”
二字的強大震懾力。
這兩個字不僅讓人震驚,更引發了深深的恐懼和不安。
隻要聽到這兩個字,腦海中便會浮現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場景,這種景象常人難以承受。
因此,冀州的文武官員們此刻都沉默不語,生怕開口引起更大的恐慌。
袁紹及其部下經曆了一場緊張的情緒波動,就連一向剛烈的田豐也不例外。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田豐鄭重提議,認為徐曉是威脅天下的勁敵,必須聯合各方力量將其鏟除。
這一觀點與曹操的看法一致,表明在有智慧的人眼裏,徐曉如同災難般存在。
通常情況下,像田豐這樣大膽的提議會引發其他人的反對,比如郭圖或辛評。
然而,這一次卻出奇地無人回應。
這說明袁紹的部下們因恐懼而變得異常團結,以往的爭鬥也暫時擱置。
好家夥!“人屠”
都現身了,還想著窩裏鬥嗎?再這麽內耗下去,怕是要全軍覆沒!這充分體現了“人屠”
的威懾力,遠超其他稱號。
畢竟,“人屠”
象征著極致的殺戮,即便“武聖”
和“戰神”
再強大,也難以企及。
想到“殺神”
白起,人們的第一感受往往是恐懼,因為他一生所殺人數之多,令人聞風喪膽。
冀州的文武官員,平日裏總是勾心鬥角、結黨營私。
然而一旦提及“人屠”
徐曉,便立刻噤若寒蟬,連平日裏令人厭煩的田豐提出的建議也無人敢反對。
田豐建議聯合各路諸侯共同對付徐曉,對此,所有人都深表讚同。
對於郭圖等人心生畏懼的對手,徐曉無疑是他們的噩夢。
盡管未曾謀麵,但他們對他的恐懼絲毫未減。
畢竟,金榜上的評判絕不會出錯,這是大家一致認可的事實。
既然如此,“人屠”
的稱號自然名副其實。
眾人隻要想到與這樣的魔頭同處一世,便不寒而栗。
因此,在冀州文武的心中,迅速消滅徐曉才是最佳選擇,越快越好。
袁紹聽聞田豐的提議後,幾乎沒有猶豫,便果斷同意。
他本人已被“人屠”
二字嚇破了膽,深知認慫並非羞恥之事。
徐曉的威名讓袁紹瞬間克服了優柔寡斷的性格,甚至未向謀士們征求意見,便直接拍板定案。
袁紹決定後,沮授在一旁提醒道:“主公,大雪龍騎需格外警惕。”
他認為金榜的評價清晰明了——“大雪龍騎,馬踏六國”
。
這表明徐曉將率領這支強大的軍隊橫掃多個勢力。
雖然如今已無真正的六國,但諸侯眾多,此言或許意指平定六方諸侯。
袁紹聽後,露出疑惑之色,欲進一步探究。
“西涼王雖然消滅了涼州的馬騰和韓遂,但即便加上漢中的張魯,也不過是擊敗了三個勢力。
而漢中隸屬益州,劉璋仍掌控著益州,未被攻破。
照此推算,西涼軍真正擊潰的諸侯不過兩人而已,何來‘六個諸侯’的說法?即便是將南匈奴單於呼廚泉也算進去,最多也隻有三個。
而且,馬騰、韓遂以及呼廚泉皆是敗於嶽家軍之手,與徐曉並無直接關聯。”
袁紹不清楚漢中已由張魯割據為獨立政權。
在他眼中,西涼軍僅擊敗了兩位諸侯,即便加上呼廚泉這樣的外族首領,總數也不超過三位。
沮授見袁紹有所疑惑,便胸有成竹地回答:“主公,金榜上的評定是否完全基於個人過去的功績與當下的表現?”
袁紹稍作思考後回應:“難道不是這樣嗎?”
話未說完,他猛然意識到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