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一切如常

字數:6780   加入書籤

A+A-


    事情已然無法挽回,索性直接跪地認錯,假裝痛哭。
    畢竟袁紹生性優柔寡斷,此刻發怒不過是因為心情不佳,需要找個替罪羊。
    而郭圖恰好成了目標,隻能怪自己運氣太差。
    然而,郭圖心裏明白,袁紹不會深究此事。
    他隻是無意間給了對方一個宣泄情緒的機會。
    待這陣怒火消散,一切便歸於平靜。
    郭圖對袁紹的性格可謂洞若觀火。
    見郭圖已跪下哭泣,袁紹的心情稍顯緩和,不再如先前那般暴躁。
    一番嚴厲訓話之後,他終於放過郭圖。
    轉身望向高懸的金榜,語氣帶著幾分自負說道:
    “好了,諸位!李存孝的事暫且擱置,咱們先看看金榜榜首到底是誰。
    此人日後將成為你們的同僚,早些熟悉也有好處。”
    眾人聽罷袁紹的大言不慚,雖心中不以為然,但仍附和著露出笑容:
    “主公所言極是!想來以主公的雄才大略,這天下第一必會前來歸順。
    屆時,能與他共事,實乃榮幸!”
    有人帶頭喝彩:“恭喜主公,喜獲金榜第一武將!”
    眾人紛紛隨聲附和,齊聲道賀。
    袁紹聞言,內心甚是自得。
    他暗自得意,這天下第一之位非己莫屬。
    徐州城中,一切如常。
    小沛。
    劉備在看到李存孝登榜的消息後,原本因李元霸位列金榜第三而感到的興奮逐漸消退。
    這份興奮源自於得知榜首是一位在野武將,但此刻卻被突如其來的事實打破。
    劉備通過金榜上的評語得出結論:盡管金榜第一實力非凡,但從整體能力來看,依舊遜色於李存孝。
    畢竟,“將不過李,千古第一將”
    的稱號已足以說明一切。
    相比之下,劉備對於李元霸的“力不過霸”
    評價起初並未太過在意。
    這僅僅表明李元霸是金榜認證的華夏曆史中力量最強者,雖令人震撼,但這隻關乎力氣大小,並不代表其無敵。
    至於金榜所言李元霸能夠單挑百萬大軍的說法,劉備並未信以為真。
    在他眼中,再強大的個人力量也無法規避被擊敗的可能性,畢竟人終究是凡人,而非神明。
    因此,劉備雖對李元霸心生羨慕與些許忌憚,但這些情緒因李元霸智力低下的特點大大減弱。
    這也解釋了為何他看到李元霸上榜時,並未對西涼王產生過多怨恨。
    在劉備看來,這樣一個隻知道蠻幹的莽夫,即使武力再出眾,也並不難對付。
    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於懷呢?
    更別說,劉備認為之前登榜的薛禮和徐曉等人,其威脅性遠超李元霸。
    即便是有“霸王重生”
    之稱的高寵,在劉備心中也比李元霸更具威脅。
    即便金榜清楚地記錄了李元霸曾三次重擊高寵的事實,劉備依然堅持認為高寵對自己構成的潛在威脅更大。
    究其原因,皆因李元霸被普遍視為缺乏智慧的莽漢。
    不僅是劉備,天下各路諸侯也都持有相同看法——這樣一個智力欠缺的人,顯然更容易對付。
    沒有人真正相信榜單上對李元霸的評價——“一人可屠百萬兵”
    。
    在眾人眼中,這樣的描述太過誇張,顯得不切實際。
    即便劉備目前手下的兵力隻有三千,將領也隻有關羽、張飛,還有即將歸附的趙雲,他依然堅信自己能夠獨自擊敗李元霸,前提是李元霸無人協助。
    然而,如果劉備等人得知林楓的看法,他們或許會感到可笑。
    在林楓看來,這些人見識淺薄,從未見過真正的強者。
    若能目睹李元霸在四明山戰役中的輝煌表現,他們定會明白榜單所言非虛,甚至低估了李元霸的真實實力!
    不過,對於李存孝這位排名第二的武將,劉備的態度卻完全不同。
    他深知智勇雙全的將領遠勝過單純的莽夫。
    在劉備眼裏,十個莽夫的戰鬥力都不及一個兼具智慧與勇氣的將領,而李存孝正是這樣的人物。
    當劉備查看李存孝的金榜評價時,並未給予太多關注。
    在他看來,這份評價與李元霸類似,充滿了不可思議的詞匯。
    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李存孝的曆史戰績上,仔細閱讀著那些詳盡且豐富的記錄。
    劉備雖對林楓心存芥蒂,卻不得不認可麾下的李存孝確實實力超凡。
    尤其在目睹李存孝以十八騎攻占陽平關、孤軍深入擊潰敵軍時,劉備不禁讚歎:“李存孝堪稱神將,當今武將恐無人能及他的鋒芒。”
    關羽和張飛聽罷並未反駁,因為他們同樣敬佩李存孝。
    回想當年虎牢關前,那宛如天神降臨的身影,令二人至今難忘。
    相比李元霸帶來的壓迫感,李存孝更似戰神,散發出無法估量的力量與無堅不摧的威勢。
    此後李存孝多次展現非凡戰力,無論麵對強敵還是亂箭,皆從容應對,遊刃有餘。
    這種天人般的風範,讓關羽和張飛自愧不如,也深信金榜授予李存孝“千古第一將”
    的稱號實至名歸。
    關羽聽聞大哥感慨,習慣性地捋須,眯起丹鳳眼讚同道:“大哥所言極是!李存孝堪稱金榜讚譽當之無愧。”
    “若非他為千古第一將,我關某絕不會心悅誠服。”
    “至於其他人……”
    他稍作停頓,冷哼一聲,“根本不配。”
    張飛隨之附和:“俺也這麽認為!”
    劉備聽完二位兄弟的話並不驚訝。
    他知道,即使二人向來高傲,對李存孝卻始終敬重。
    提及呂布時,兩人都認同其能力,卻無敬意。
    可能因呂布弑父行為令嫉惡如仇的他們鄙視,也可能因其武力未達讓他們折服的標準。
    關羽自認踏入絕世境界後已與呂布相當;張飛則堅信,一旦自己達到絕世,便可輕易擊敗呂布。
    談及裴元慶,關羽與張飛同樣態度溫和。
    在他倆眼中,裴元慶不過是尚未成熟的少年。
    要不是他曾公開擋住李元霸一錘而安然無恙,兩人根本不會正眼看他。
    即便如此,他們也僅視其為勉強合格而已。
    畢竟,在他們心中,即使未入絕世行列,也有把握應對李元霸的攻擊。
    因此,裴元慶的表現,在他們看來,不過平平。
    劉備得知李存孝的輝煌戰績後,對其更加欣賞。
    然而,想到李存孝效忠於自己深惡痛絕的西涼王林楓,他心中充滿了嫉妒與憤怒。
    他憤憤地咒罵林楓,誓言要報仇雪恨。
    關羽、張飛等人對此感到困惑,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金榜上的信息讓他們恍然大悟,原來李存孝已成為林楓的手下,這讓劉備難以釋懷。
    原來這被爭奪的“愛將”
    竟是金榜第二的李存孝,這一發現讓眾人十分無語,覺得劉備的行為實在太過分,簡直刷新了他們的認知。
    關羽和張飛作為兄長,雖然覺得這話讓人難以接受,但也隻能默默忍受。
    簡雍和孫乾雖有不滿,卻努力說服自己這隻是主公一時衝動。
    而糜竺就不同了,作為外來者,他早已對投奔劉備心生悔意,如今見到劉備說出這般荒唐之言,更是懊惱至極,擔心自己的妹妹會因此陷入困境。
    糜竺得知李元霸和李存孝歸屬於西涼林楓後,內心痛苦不已,懊悔自己當初為何選擇依附劉備這樣一個僅憑皇叔身份的落魄諸侯。
    看著劉備現在的表現,再對比西涼王的強勢地位,糜竺深感不甘。
    他決定不再坐視不管,而是主動尋找機會。
    徐州局勢複雜,外有強敵環伺,內有隱憂四起,糜竺明白此地危機重重。
    若非陶謙尚在,徐州恐怕早已陷入混亂。
    即便陶謙有意將徐州牧之位傳給劉備,糜竺也堅信徐州並不會因此太平。
    他決心放手一搏,隻為讓糜家能夠在他手中重獲輝煌。
    隻要擔任徐州牧,就能掌控整個徐州,這是關羽、張飛等人的想法。
    然而糜竺認為簡雍和孫乾不會這麽天真,作為謀士,他們比普通人更了解局勢。
    徐州的複雜性遠超想象,陶謙雖名義上統治五郡,但實際上僅控製部分區域。
    泰山賊臧霸自立為王,廣陵郡也被袁術占據,這兩地都不會聽命於陶謙,更別說未來的徐州牧了。
    除非通過武力奪取徐州,否則新任徐州牧無法真正掌控全局。
    糜竺深知這一點,因此對未來充滿憂慮。
    即便他支持劉備成為徐州牧,劉備也隻能實際控製下邳一郡,其餘四郡難以管理。
    這對劉備實力的提升微乎其微,畢竟一郡之地所能招募的兵力有限,而且周邊還有曹操、袁術這樣的強敵虎視眈眈。
    在這種情況下,糜竺迫切想要離開徐州,避免卷入無休止的紛爭,同時保護糜家免受牽連。
    糜竺深知,僅憑自身難以脫離徐州的束縛。
    陶謙和劉備絕不會輕易放走掌控龐大財富的糜家。
    因此,他必須尋求非常規方式,而外援成為關鍵。
    經過深思熟慮,他將目光投向西涼王及其麾下的錦衣衛。
    盡管徐州內部也可能潛伏著錦衣衛成員,但要找到他們無異於大海撈針。
    相比之下,通過西涼王這條主線接觸錦衣衛更為可行。
    為了爭取援助,糜竺決定在金榜發布後立即派遣心腹隨商隊前往西涼。
    憑借糜家在大漢商界的顯赫地位,他堅信西涼王會給予接待。
    屆時,通過親信呈遞書信並展示誠意,相信能打動西涼王出手相助。
    這一計劃雖充滿風險,卻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選擇。
    西涼王隻需向徐州錦衣衛下達指令,讓他們協助糜家秘密轉移財物即可。
    在糜竺眼中,錦衣衛定能輕鬆完成任務。
    理清思緒後,他看著近乎瘋狂的劉備,心中泛起一絲同情。
    最終,他決定獨自離開,把徐州的困境留給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