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這一切指日可待
字數:6535 加入書籤
無論是出身潁川的荀彧、戲誌才等核心成員,還是兗州本地的程昱,均對此充滿信心。
即便曾經屢次被西涼王擊敗的曹操,在清醒之時也會因潁川書院的支持而重拾信念。
在整個東漢末年,潁川書院無疑是培養謀臣的重要搖籃,幾乎占據天下謀士的一半份額。
東漢末年,曹操作為首屈一指的諸侯,他的智囊團隊大多來自潁川書院,堪稱同門師兄弟。
從最早跟隨的軍師戲誌才,到被譽為“王佐之才”
的荀彧、“鬼才”
郭嘉以及“謀主”
荀攸,甚至連“九品中正製”
的提出者陳群,都出身於此。
潁川書院無疑是那個時代人才輩出的地方。
戲誌才滿懷期待地對荀彧說:“一個月後【華夏大地謀臣榜】即將發布,這是我們揚名立萬的好機會!”
他堅信自己和荀彧必定榜上有名,隻是具體排名還不確定。
荀彧聽後笑了,他更在意的是西涼王在這份榜單上的表現。
他認為西涼由於地域限製,文化水平遠不及中原,缺乏優秀謀士,因此這次榜單上肯定不如他們。
戲誌才也表示認同,認為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荀彧對此表示理解,他認為西涼王雖然實力強大,但在謀臣方麵確實難以達到其他勢力的高度。
荀彧心中清楚,盡管形勢不容樂觀,但也不會太糟糕。
原因在於他得知好友郭嘉與族侄荀攸已投奔西涼王。
有了這兩位智者的輔佐,西涼王定能在金榜中大放異彩。
尤其郭嘉,其才智遠超常人,荀彧深知自己難以企及,也因此倍感壓力。
然而,荀彧並未表露這些想法,因為當下曹操昏迷,曹營上下士氣低落,急需振作精神。
此時,“華夏大地謀臣榜”
的發布為曹營提供了一個反擊的機會。
荀彧選擇沉默,不提及西涼王可能的成就,而是著重指出其弱點,以此激勵曹營眾人重拾信心。
在荀彧與戲誌才的高聲談論中,曹營文武逐漸擺脫消極情緒,重新煥發鬥誌,這一切都被荀彧看在眼裏,銘記於心。
冀州鄴城中,田豐因某些事被打至昏迷,幸得沮授勸解,袁紹最終心生憐憫,未將其囚禁,而是將其送回府邸。
這一轉變源於金榜即將發布“華夏大地謀臣榜”
的消息,袁紹意識到田豐若因此喪命,將失去一位重要的謀士。
於是,他及時停止了對田豐的懲罰,避免了自損臂膀的後果。
沮授對此深感慶幸,然而部分冀州官員如辛評之流卻心生不滿,認為金榜的到來並非好事。
許攸這類人,對田豐的生死毫不在意,完全置身事外。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打算離開袁紹陣營。
無論袁紹那邊發生了什麽,都與他無關。
而且,最新的金榜即將公布下個月的主題榜單,這讓許攸滿懷期待。
他認為金榜上的【軍略謀臣】第一名非他莫屬。
盡管他可能無法成為【內政謀臣】的第一名,但【軍略謀臣】的第一名肯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他甚至覺得這個第一是專門為他設計的。
許攸滿心歡喜地幻想著,當他以“天下第一謀臣”
的身份抵達西涼時,會受到怎樣的尊崇與重用。
他相信,西涼王一定會給予他首席謀臣的位置,畢竟像薛禮這樣尚未獲得【當世戰神】稱號的人都能成為西涼軍的重要人物。
相比之下,他帶著“天下第一謀臣”
的光環投奔過去,肯定比薛禮更有價值。
一想到這些,許攸便忍不住暗自竊笑。
在他看來,這一切指日可待。
然而,許攸沉浸在這美妙的夢想中無法自拔時,卻不知道一旦真的前往西涼,迎接他的絕不會是什麽好結果。
金榜即將發布,沮授興奮地表示冀州必將在【華夏大地謀臣榜】中脫穎而出。
他嘲諷西涼王因缺乏人才儲備,將麵臨慘敗。
袁紹聽後點頭附和,自信冀州能像這次【個人戰力榜】西涼的表現那樣占據主導地位。
想到西涼王可能顆粒無收,袁紹忍不住笑了。
許攸在一旁冷笑,暗指袁紹不過是個平庸之主。
他計劃投奔西涼王,證明對方同樣擁有“天下第一謀臣”
,而這個人就是他自己。
郭圖也有類似想法,當他得知自己認定的主公登上榜首時,也表現出震驚和期待。
改為“主公”
郭圖回想起自己的選擇,感到十分慶幸。
他堅信當初沒有選錯,因為西涼王擁有史上最強的武力。
盡管這一點鮮有人知,但這恰恰證明了西涼王的深沉城府。
在郭圖眼中,這樣的主公足以讓袁紹終生學習。
越想越覺得西涼王才是真正的明主。
幸好林楓不知道郭圖的想法,否則他會覺得汗顏並否認。
林楓的武力來自係統,加上他懶散的性格,自然不會輕易出手。
因此,他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
這一無意之舉反而提升了他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
與此同時,金榜即將公布下月的內容,郭圖聽後激動萬分。
他相信這個謀臣榜是專門為他而設的。
他對自己充滿信心,認為自己必定榜上有名,甚至可能位居第一。
盡管不清楚他為何如此自信,但他的確有這樣的想法。
原本他還在糾結如何向西涼王介紹自己,但現在金榜一出,這一切都不重要了。
隻需帶上“金榜謀臣”
的身份前往,西涼王必定會重用他。
畢竟,位列戰力榜第十的“當世戰神”
薛禮就是個例子。
郭圖情緒激動,仿佛已獲西涼王重用,他意識到若不及時行動,待金榜發布,自己上榜後恐怕無法離開袁紹。
意識到此為良機,他立即準備逃離。
殊不知,此行將成為他的不歸路。
徐州小沛中,劉備已臥床休息,大夫告知其因一時氣急導致吐血,建議今後避免類似情況,否則可能留下隱患。
聽完後,關羽和張飛分別向大夫致謝,表現出恭敬態度。
古代大夫地位不高,但關羽出於真心,以禮相待,令大夫深感意外。
片刻之後,大夫離開。
關羽注視著臥病在床的劉備,輕歎一聲。
一直沉默的張飛終於開口:“二哥,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
關羽搖頭苦笑,“我也無計可施,一切等大哥康複再說吧。”
張飛點頭附和,現場陷入寂靜。
突然,一個威嚴冷漠的聲音響起,是兩人熟悉的金榜聲。
他們得知下個月的榜單,但這些與他們無關。
關羽和張飛深知,雖然有他們在,實力不容小覷,但在謀士方麵卻乏善可陳。
劉備的謀士簡雍和孫乾,能力平平,根本無法與一流謀士相比。
關羽心中歎息,現在大哥因怒吐血昏迷,前途未卜,而金榜的消息更是讓他們無所適從。
他隻能期待大哥早日蘇醒,再作打算。
揚州丹陽傳來消息,孫堅、孫策以及周瑜得知金榜結果。
孫堅父子對此表示欣喜,認定周瑜上榜理所當然且排名必高。
然而周瑜本人卻顯得有些複雜,他自認更傾向於統帥而非謀臣,但若被歸為謀臣,他也並不排斥,畢竟謀臣應具備的能力他都掌握。
周瑜內心激動,認為這【華夏大地謀臣榜】正是屬於他的舞台。
他堅信自己能在【軍略謀臣榜】上名列前茅,甚至進入前三。
若非清楚自己的統帥才能更勝一籌,他或許會更加自信滿滿。
周瑜深信,在用兵之道上無人能出其右,唯一可與他相比的唯有【一代武聖】嶽飛。
即便有【當世戰神】薛禮和【在世人屠】徐曉,也無法動搖他的信念。
與此同時,關中的李儒聽聞榜單消息後,也感慨良多,流露出幾分失落與無奈。
李儒感慨道:“文和總是深藏不露,從不輕易展現才能。”
他歎息道:“若非如此,這次金榜,主公或許能得到不少助力。”
提到的這位文和,正是曆史上的賈詡。
作為東漢末年的智謀奇才,他被稱為“毒士”
,行事風格堪稱極致謹慎。
賈詡一生極善自保,堪稱東漢亂世中的生存大師。
無論是對敵還是自處,他都展現出令人歎服的智慧與果斷。
尤其在長安局勢中,他曾建議郭汜和李傕聯手,這一決策雖然導致大漢複興的希望破滅,但也充分體現了他不拘一格的手段。
然而,盡管手段狠辣,賈詡的能力毋庸置疑。
他能夠在曹營度過晚年,並活至七十餘歲,安然離世,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實屬罕見。
他的計謀幾乎從未失手,甚至間接導致典韋和曹昂的悲劇。
然而,即便身經百戰,他始終能夠全身而退,這份從容令人欽佩。
李儒深知賈詡的才華,也理解他的性格——他並不追求權勢地位,隻願在亂世中平安度日。
因此,賈詡甘於擔任低微的功曹職位,對此毫無怨言。
即便李儒多次試圖舉薦他,他也一一拒絕。
在李儒眼中,賈詡雖為奇才,卻也是個難以駕馭之人。
若真惹得他不悅,隨隨便便一個動作就能讓你吃盡苦頭。
正因為如此,李儒隻能無奈地允許賈詡繼續保持隱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