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我實在無能為力!

字數:7153   加入書籤

A+A-


    朱標都能預見他們會提出諸多反對理由。
    譬如趕屍這等奇異之事,恐怕會嚇到平民百姓,該如何是好?
    然而,要避免驚擾民眾,最佳策略便是白日休憩,夜間行進。
    又如,各地本就有義莊可供安置處理,何必多此一舉建立趕屍客棧,豈不是徒增民負?
    但那是老九自掏腰包,與他們何幹?他們也未曾分擔分毫!
    總而言之,對老九心存不滿者,尤其是儒家之人,定會竭力詆毀。
    朱標直言心中憂慮。
    朱元璋聽後卻笑了。
    “標兒,你以為老九會在意那些儒官的看法嗎?”
    “儒官反對又怎樣?難道他就會放棄?”
    “況且朝中亦不乏支持老九之人,有些事不必過於計較。
    彈劾老九之事屢見不鮮,老九現在不也好好的?”
    朱元璋的話讓朱標無言以對。
    說到底,還是老爺子偏袒老九,這或許才是他能安然無恙的關鍵吧?
    他也不得不承認,老爺子所言極是,自己或許過於憂慮了。
    老九連私鹽都能販賣成功,這趕屍客棧又算得了什麽?
    ……
    長江之上,徐妙錦的送親船隊正緩緩駛離應天府水域。
    選擇水路,皆因徐妙錦偏愛乘船,不喜陸路顛簸,此乃她個人意願。
    對於這門婚事,徐輝祖與徐增壽起初皆持反對態度,但此乃朱元璋皇帝陛下親下聖旨,拒絕無從談起,隻能默認接受。
    然而徐妙錦卻不同,即便當時聽聞朱元璋賜婚於她與漢王朱鬆,她也僅是淡然以對,未見絲毫抗拒。
    “小妹,你與三哥說說,陛下賜婚之時,你就沒想過要反抗嗎?”
    時至今日,徐增壽仍未想通此事,見徐妙錦此刻心情尚佳,他不禁好奇問道。
    “為何要反抗?”
    “徐家眾人莫非都不想活了,甘願送死?”
    徐妙錦用一種看待愚者的眼神望向自己的三哥。
    “非也,我的意思是,你內心真的願意嫁給漢王嗎?若可自行選擇,你還會點頭嗎?”徐增壽連忙澄清。
    “我亦不知。
    不過,嫁給漢王對我而言,並無不妥!也算是門當戶對吧?”徐妙錦淡淡回應,聳了聳肩。
    實際上,她不反感這門親事,主要是因為朱鬆。
    他與別的藩王不同,與大姐夫燕王朱棣有幾分相似,似乎都隻傾心於一個女人。
    徐妙錦雖生於大明,但自幼便有自己的見解,對男人三妻四妾的做法深惡痛絕。
    起初,她覺得大姐徐妙雲遇到了良人,大姐夫朱棣頗為專一。
    她便夢想著未來能與一個深情的男子共度此生,若尋不到這樣的人,寧願終身不嫁。
    但後來她發現自己想錯了。
    朱棣的燕王府中,多了不少高麗送來的女子。
    盡管沒有冊立側妃,但朱棣身邊的女人並不少。
    後來得知漢王妃病逝,徐妙錦驚悉漢王朱鬆僅有一位王妃,府中再無其他妾室,不禁對這位漢王殿下產生了興趣。
    要知道,漢王朱鬆就藩多年,竟無一妾室,這在藩王中獨一無二。
    女人的心思有時與男人截然不同,特別是徐妙錦這種有主見的女人。
    她不反感朱鬆,僅憑這一點便足夠了。
    當然,在大明朝的背景下,這種想法堪稱離經叛道。
    身為女子,本不該有如此念頭。
    畢竟,男人三妻四妾,為了延續香火而多生子女,在這個時代似乎是理所當然之事,也是男人的特權。
    徐妙錦思想前衛,卻非衝動之人,即便是親兄長麵前亦有所保留。
    “不願說便罷了!待你與漢王完婚,成為漢王妃之時,自有分曉!”
    “到那時,為兄打算組織商隊前往漢中府經商,小妹定會相助吧?”
    徐增壽見徐妙錦態度敷衍,也不惱,直言心中盤算。
    漢中府商機無限,眾人皆知此地利潤豐厚。
    徐增壽亦是心動不已,但兄長徐輝祖多次告誡,不可步藍玉等人後塵,涉足漢中。
    “此事大哥可知?”
    徐妙錦望向徐增壽,心中已明其三哥所想。
    自大姐徐妙雲成為燕王妃後,三哥便與北平多有往來,如今又打起她的主意。
    “咱兄妹之事,何必提及大哥?”
    “小妹,你就幫三哥一把,向漢王美言幾句,為兄尋條生財之道!”
    “漢中府遍地機遇,他吃肉,總能讓咱們喝口湯吧?”
    提及大哥,徐增壽麵露尷尬,連忙哀求。
    “言之過早!”
    “我剛入漢中為妃,能幫得上什麽忙?”
    “況且漢王是否會聽我的,尚無定論。”
    “我實在無能為力!”
    徐妙錦無奈搖頭。
    她雖不反感漢王,卻未知其對自身心意如何。
    畢竟,徐妙錦僅十四歲,再亦難免心生忐忑。
    然而,事已至此,多想無益,唯有隨機應變。
    “怎會如此?”
    “難道咱高興得太早了?”
    徐增壽聽後,一臉愕然。
    他憶起大姐徐妙雲嫁予燕王後,燕王頗為重視她的意見,雖不至全然遵從,卻也十分在意她的看法。
    往昔的徐妙錦或許與徐增壽想法相近,而今的徐妙錦卻有了更多深思。
    有時,那些擅長討女子歡心的男子,反而難以依靠。
    真正癡情於一人,又對其百依百順的男子,又能有幾人?
    至少朱棣未曾做到。
    但相較於其他藩王常以延續血脈為由納妾娶妃,朱棣已算不俗。
    當然,即將成為她夫君的那位更是出色。
    ……
    漢中府,時至九月底,秋收已近尾聲。
    漢中境內糧倉再次充盈至極,百姓的喜悅溢於言表,對漢王朱鬆滿懷感激。
    他們深知,是朱鬆造就了今日的漢中府,使他們得以安居樂業。
    不僅糧食豐收,漢中百姓的衣食住行皆無憂,不僅因收入高於他鄉,更因生活開銷遠低於其他地方。
    米價、鹽價乃至其他生活必需品,皆為大明最低。
    若以後世標準衡量,漢中府無疑是大明百姓幸福指數最高的城池。
    然而,與百姓的喜悅不同,朱鬆在喜悅之餘,未有絲毫懈怠,反覺肩上責任更重,前路漫長。
    當百姓歡慶豐收時,朱鬆已將目光投向天水關外。
    每年豐收之際,常有北方勢力南下侵擾。
    近期關外活動愈發頻繁,朱鬆遂令漢中軍全麵戒備,加強邊疆巡邏。
    這幾乎已成慣例,每年秋收後,朱鬆皆如此行事。
    他不能因為瓦剌與漢中府有商貿往來,便放鬆警惕。
    這幫人為了利益,背信棄義、暗箭傷人之事,絕非做不出來,隻看利益是否足夠誘人!
    “日日防賊終非長久之計,若能收複河西走廊,西北之地方能安穩!”
    望著邊關軍報,雖暫無戰事,但朱鬆深知,隻聞賊偷,不聞賊防之理不通!
    條件允許,他不惜揮師北上,誓將河西走廊失地重歸漢土!
    一旦河西走廊成為屏障,瓦剌即便心生邪念,亦會權衡代價!
    再者,河西走廊商隊屢遭劫持,長此以往,漢中經濟必受重創!
    “或許大婚後,可向朝廷,揮師河西走廊?”
    朱鬆心念一動,欲待明春,一舉奪下河西走廊!
    目前,他麾下漢中軍與西安守備軍合計,可調兵馬約七八萬!
    至於固原陝甘邊軍,盡在長興侯耿炳文掌控之中,此軍為固守之用,防敵南下,即便朱鬆請戰,耿炳文大軍亦難調動!
    因此,攻打河西走廊,他至多能調七八萬兵力!
    然朱鬆自信滿滿,五萬兵馬,足以收複河西走廊!
    念及此,朱鬆提筆,起草進攻河西走廊的奏章!
    ……
    應天府皇宮內,朱元璋正審閱錦衣衛呈上的密報。
    自上次土豆豐收,他對土豆種植興趣大增!
    西北之地一畝地產五千斤土豆,而他這裏僅四千餘斤,何也?
    遂命錦衣衛詳查漢中府種植細節!
    “原來那畝產五千斤之地,皆施了草木灰!”
    “吾亦試試,或許明年也能收獲千斤土豆!”
    閱讀錦衣衛的回報後,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已命戶部在城外精選十畝沃土,打算春耕時將收獲的土豆種下。
    處理完禦書房的事務,朱元璋返回寢宮。
    躺在龍榻上,他準備開始新一輪模擬。
    但這次,他沒有急於模擬朱匣焌,而是老九組建趕屍隊伍和趕屍客棧的計劃,再次激發了他對趕屍人的好奇。
    “係統,有模擬趕屍人的模板推演嗎?”朱元璋問道。
    “有!但需消耗100點國運值,正在為您生成!”係統回應。
    “100點國運值而已,即刻開始!”朱元璋吩咐道。
    “扣除100點國運值,推演信息加載中……”
    隨即,國運係統啟動,朱元璋再次沉入夢境。
    “正在推演:明末最後的趕屍道士!時長:一小時!”
    咦?
    聽到“明末最後的趕屍道士”,朱元璋心頭一震!
    明末?
    那是多久以後的事?
    大明將傾之時?
    未及細想,夢境畫麵已漸清晰,推演開啟!
    你誕生於偏遠山村,母親難產而亡,父親為養家深入雲南采藥,不幸墜崖。
    是一位趕屍道士將父親的送歸!
    那年你五歲,家中有兄有已出嫁的姐。
    為求生計,兄長跪求道士收你為徒!
    道士膚色黝黑,眉宇間透著威嚴,得知你家境後,權衡再三終答應收你為徒,並資助料理父親後事!
    這道士真乃善人!
    想我當年家人餓斃,又有誰來相助?
    朱元璋驀地回想起自己幼時的艱辛歲月。
    那時,家中幾乎無人生還,他被迫從放牛娃的身份轉變為小和尚,隻為求得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