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最令他興奮的是蜂窩煤的成本

字數:7758   加入書籤

A+A-


    “此塊蜂窩煤,點燃後能燃多久?”
    朱元璋此刻問道:
    “工部的人測試結果如何?煤炭粉因產地不同,質量和燃燒時間是否有所差異?”
    “確實如此,最差的也能燃燒一個時辰,好的可達兩個時辰,大多在一個半時辰左右。”朱標笑著回答。
    “真是好東西,燃燒時竟無煙!”朱元璋滿意地點頭。
    現下多數煤炭燃燒帶煙,刺鼻且易使室內烏煙瘴氣。
    他未料到老九提及的蜂窩煤,製作簡便且燃燒效果佳。
    “工部說,一塊蜂窩煤煤餅造價約10文錢,比普通煤炭便宜,燃燒更充分持久。”朱標急切地說。
    最令他興奮的是蜂窩煤的成本。
    若大量生產,必將惠及百姓。
    “父皇,我計劃在漢中府郊外建廠,大批生產蜂窩煤,售予百姓。
    讓他們寒冬也能用煤取暖,且燒水做飯也方便,隻需一煤爐即可。
    如此,百姓取暖之餘,連柴火都省了。”朱標道出計劃。
    “你總想找事做。”朱元璋笑道,“既然想做,就去做吧,我支持你。
    老九說山西有未開采煤礦,讓工部派人探查,若有便開采。”
    “多謝父皇!”朱標連忙道謝。
    “皇上,鴻臚寺傳來消息,哈密國使臣請求覲見!”
    此時,王琛步入內室,向朱元璋稟告。
    “哈密國使臣?所求何事?”
    朱元璋聞言,眉宇間閃過一絲訝異。
    “似乎是為了乞降而來。”
    王琛含笑答道。
    朱元璋聞言,不禁朗聲大笑。
    老九出征已逾一月有餘,哈密國使臣此刻卻來應天府乞降?
    “父皇,他們或許已先至九弟處求情未果,這才轉而前來應天府。”
    朱標心中一動,向朱元璋提醒。
    “哼,他們倒是打得好算盤!”
    “想必是在老九那裏吃了閉門羹,這才找上門來。”
    “老九都未鬆口,朕更不會答應。”
    朱元璋冷笑一聲,隨即吩咐王琛:“告知禮部接待,就說朕無暇他顧。
    待這批哈密國使臣歸國,哈密國恐已不複存在。”
    既老九可能已拒絕哈密國乞降,便表明哈密國於他眼中不過爾爾,必能攻下。
    在此情境下,朱元璋更不會輕易應允乞降。
    再者,自應天府返回哈密國,快馬加鞭亦需月餘。
    待他們歸國,哈密城頭或許已遍插大明日月龍旗。
    “父皇,若九弟攻下河西走廊,您有何打算?”
    朱標突然好奇發問。
    此言一出,朱元璋笑容頓斂。
    提及此事,他也頗感棘手。
    河西走廊收複後,難道真要賜予老九?
    畢竟是他浴血奮戰所得,賜予他也算合理。
    但朝中大臣與各藩王未必肯依。
    “此事還需細細思量。”
    “標兒,你也見過老九的漢中軍了。”
    “聽說老九的漢中軍現在采用的是募兵製,還有職業軍人那一套!你對此有何見解?”
    朱元璋略帶無奈地揮手,隨即話鋒一轉問道。
    朱元璋對漢中軍的軍製頗為好奇。
    畢竟其他藩王的親衛都是遵循朝廷的衛所製,而老九的募兵製似乎成效也不錯。
    漢中軍的戰鬥力有目共睹,遠超一般朝廷軍隊。
    更有“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宣傳,軍屬家庭每月還能領取補貼,光榮軍屬享有更高福利。
    難怪老九財大氣粗,底氣十足,但這軍費開支怕是不小吧?
    “父皇,募兵製確有其優勢,職業軍人專為打仗而生,不參與耕種,戰鬥力自然遠超衛所兵。”
    朱標苦笑說道,“但此法隻怕僅在漢中府可行,其他地區難以推廣。”
    老九推出的這些福利政策,地方州府或朝廷豈能承受得起?
    漢中經濟富庶,或許還能施行,但若全國皆如此,實在難以維係。
    “咱又沒說要全國推行,應天府就不行麽?”
    朱元璋擺手反問。
    “那也不行。”
    “應天府乃大明京師,軍隊常年駐守,雖訓練不輟,卻幾乎不上戰場。”
    “如此發福利,與吃空餉無異。”
    “漢中則不然,地處邊陲,戰亂頻發。”
    “且老九的榮譽軍屬製度,需家中子弟上過戰場、立下軍功方可獲得。”
    朱標的一席解石之言,令朱元璋打消了原念。
    朱標所言,確有其理。
    “募兵製暫且於漢中府與西安府試行,有西北強軍坐鎮,大明邊境無憂矣!”
    朱元璋沉思片刻,緩緩頷首。
    “父皇,兒臣以為,河西走廊或由九弟掌管更佳,如此可調耿炳文麾下十五萬邊軍回歸大同一線,強化大明正北防線。”
    朱標突然插話。
    “此舉不懼滿朝文武及眾兄弟非議?”
    朱元璋詫異地望著朱標。
    “河西走廊雖可分割東察合台與瓦剌,卻也身處二者夾擊之地,且遠離大明腹地,一旦腹背受敵,何人能守?”
    “守哈密與河西走廊,還需九弟漢中軍。”
    朱標直言不諱。
    “嗯,所言甚是!”
    朱元璋聞言,眼前一亮。
    “兒臣告退,尚需前往工部,商議蜂窩煤廠建設事宜。”
    朱標言罷,行禮離去。
    朱元璋再思河西走廊之事,即便如朱標所言交予老九,也需妥善安排,方能服眾。
    夜深。
    朱元璋處理完政務,複臥於龍榻之上。
    “係統,推演大明皇帝排行榜,需300點國運值,對嗎?”
    朱元璋問向國運係統。
    【無誤,扣除宿主300點國運值,大明皇帝排行榜加載中……】
    【大明皇帝排行榜首位:天道皇帝朱鬆!】
    國運係統迅速扣值,同時揭曉榜首。
    朱元璋默然。
    在此之前,他已隱隱有不祥之感,不料這預感竟成真!
    大明皇帝榜首,竟是老九那小子!
    他,大明開國之君,竟未能登頂!
    這份心理落差,讓朱元璋心生不悅。
    【天道皇帝在位政績加載中!】
    朱元璋尚未來得及反應,國運係統的聲音再度響起!
    ...................分割線..................
    96:係統宣告:大明皇榜,你朱元璋位列第四!
    重複提示:大明皇榜,你朱元璋僅居第四!
    聞此,朱元璋強令自己心緒平靜!
    他欲探究,老九何以超越自己,穩居首位!
    【建文元年,天道大帝以寡敵眾,大敗朝廷三十萬大軍,譜寫曆史佳話!】
    【建文五年,天道大帝勝燕漢之爭,攻克應天府,迫使建文帝頒罪己詔,終遭天雷斃命,登基為帝!】
    朱元璋:“???”
    “係統,你給朕解說,這等行徑也算功績?!”
    回神的朱元璋急忙追問!
    【宿主無須不平,你大明江山得來之路心知肚明?隻許自己不許他人立新?舊朝換新,自是功績,豈容你否認己之成就?】
    國運係統一言,令朱元璋啞口無言!
    且不論老九與朱允炆糾葛,此言似有其理!
    然他當年的是元朝,對抗的是異族!
    老九不過內鬥,豈可同日而語?
    “罷了,暫且記下,你繼續!”
    朱元璋無奈輕歎。
    【天道年間,天道大帝減民稅,增商稅,廣植農作物,國庫豐盈,糧倉滿溢,大明國力盛極一時!】
    這政績確實無從反駁,至少這一點上,老九遠超自己!
    在民生治理與經濟發展上,這小子確有獨到之處,連朱元璋都自愧弗如。
    對此,朱元璋心服口服。
    天道八年,天道大帝下令北伐,收複漠北後,又遣二皇子朱匣焌平定西域某地。
    這是開疆拓土的功績,無可爭議。
    但朱元璋心中卻五味雜陳。
    他打下大明江山,這才是根基,老九的一切皆源於此。
    西域之事又該如何解釋?老九家的二小子,看來也是個狠角色。
    天道二十年,天道大帝西征耶路撒冷、埃及等地,將大明版圖擴展至整個亞洲。
    朱元璋無言以對,內心受到巨大衝擊。
    他深知,與整個亞洲相比,大明隻是滄海一粟。
    老九竟如此能征善戰,在位時便征服如此廣袤之地?這讓朱元璋如何相比?
    難怪他能位居榜首!
    天道三十年,萬國來潮,成就某聖國之名,大明人口竟達3億之巨!
    朱元璋瞠目結舌。
    大明人口竟已至3億?他在位時,大明人口不過千萬餘戶,五千多萬而已。
    短短數十年,人口竟翻了六倍?
    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難道是因開疆拓土,將那些地域的百姓也算入其中?即便如此,也不該有如此之多。
    3億人口,著實震驚了朱元璋。
    若他在位時大明人口能達此數,怕是夢中都會笑醒。
    天道三十八年,天道大帝最後一次親征,平定南越,將南國海地區納入大明版圖,穩固海洋局勢,為大明日後成為海上霸業奠定基石。
    朱元璋此刻無言以對!
    之前是廣袤的亞洲大陸,如今又談及那曲折蜿蜒的海岸線!
    難怪老九一脈能征服浩瀚海洋與無數島嶼!
    老九在位時,已為後世子孫奠定了堅實基礎。
    僅憑此點,便遠超他朱元璋!
    雖覺略遜於兒子有些憋屈,失了顏麵,但朱元璋心中仍感欣慰。
    畢竟,老九再強,也是他朱元璋的親骨肉!
    隨後,天道大帝潛心修道,弘揚道教文化,大明大興基礎建設,經濟空前繁盛,道路縱橫交錯,電網覆蓋全國九成以上地區!
    天道大帝一生政績,至此已述說完畢。
    待國運係統介紹完,朱元璋如夢初醒,內心依舊震撼不已!
    他原以為全國公路相通、通電以及大明巔峰版圖,是老九一脈曆經數代皇帝努力方得成就。
    而今看來,老九在位時,已近乎完成!
    後世子孫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稍作完善罷了!
    兩者差距,天壤之別,足見老九能力之卓越!
    僅憑這些政績,老九位居大明皇帝榜首,當之無愧!
    朱元璋雖心有不甘,卻也無顏自稱超越老九!
    事實勝於雄辯!
    “係統,戶部所報大明人口約五千萬,朕知此數必有偏差,你能否算出大明當下確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