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這正是朱鬆所期望的結果

字數:6696   加入書籤

A+A-


    即便是回到兵營的士兵,在慶功宴後也可享有三天的探親假,但士兵與將領均需輪班探親,不可全體離崗。
    “耿千戶,我能否先回家探望老娘和弟弟?”周通在宴席結束後,向耿青請求。
    “去吧,本就是讓你們回家團聚,準你三天假,好好陪陪家人。”耿青笑著答應。
    此次西征,主要帶了秦武和楊赫的隊伍,耿青的人大多留在漢中,周通無需排班,耿青直接批了三天假。
    “多謝耿千戶!”周通大喜,道謝後立即啟程回家。
    三日後,朝廷欽差抵達,前來宣讀對漢中將士的封賞詔書。
    欽差乃兵部主事秦榮,先到漢王府宣讀朱元璋的聖旨。
    聽到對秦武等人的封賞,朱鬆麵露驚訝。
    沒想到此次老爺子如此慷慨!
    而更令人詫異的是,聖旨還宣布設立哈密衛,暫由漢中軍鎮守哈密城!
    朱鬆曾慮及此可能,卻覺其概率甚微,未料老爺子竟真下此決心!
    言為暫守,實則哈密衛已歸漢王朱鬆所有!
    滿朝文武何以默許?
    朱鬆未知朝堂變故,心中驚異自不待言!
    “殿下,哈密衛真歸我們了?”
    “與先前所想大相徑庭啊!”
    耿青於朱鬆接旨後,滿麵愕然。
    “總歸是佳音!”
    “河西走廊,自此為我等囊中之物!”
    “老爺子深謀遠慮,知曉唯漢中軍能守此地!”
    朱鬆聞言大笑!
    此刻,他唯將一切歸功於朱元璋之智!
    即便老爺子欲授哈密衛於他人,朱鬆亦不信其能守,終需自己收場!
    而今結果更佳,一步到位!
    “欽差大人高姓大名?”
    朱鬆轉而問欽差秦榮。
    “下官兵部主事秦榮,參見漢王殿下!”
    秦榮速報家門。
    “秦大人!本王欲請秦大人相助……”
    朱鬆述其意於秦榮,又命袁管家贈“小禮”於欽差,秦榮受寵若驚!
    “殿下放心,小事一樁,下官等人自當親力親為!”
    秦榮允諾朱鬆所托,領隊離漢王府。
    “備車,吾等亦往觀之!”
    朱鬆複對耿青言。
    朱鬆托秦榮之事甚簡,即旨中受賞者,皆需挨戶宣旨!
    此事無秦榮,亦有小吏代之。
    除旨外,兵部亦有嘉獎令,皆朱元璋禦批,等同於旨!
    唯欽差親至宣旨,聲勢更顯!
    秦榮逐戶宣讀聖旨,使得漢中府的街道重現喧囂,人群擠滿了各個角落,爭睹這一盛況。
    受皇帝親賜恩賞者共五人,秦武首當其衝。
    隨後,楊赫、周通等府邸亦迎來榮耀時刻。
    至周通家時,隻見一位老婦在簡陋院落中燒火煮土豆,竟是周通之母獨自在家。
    “諸位大人,有何貴幹?”老婦見幾位官服加身之人,心中忐忑,輕聲詢問。
    秦榮麵帶微笑,趨步向前:“請問,這裏是周通校尉的府邸嗎?”
    “周通校尉?”老婦聞言,一臉愕然。
    人群中,知情者忙向仍沉浸於震驚中的老婦道賀:“劉大娘,恭喜了!您兒子前線建功,朝廷特使前來封賞周通呢!”
    四周鄰裏,目睹欽差到訪周家,又見老婦驚愕之態,心中難免生羨。
    皆知周家長子周通投軍漢中,初入行伍便為什長,近來更有媒婆登門議親。
    而今,這小小什長竟也榮登皇恩榜!
    恰在此時,一輛華貴馬車緩緩駛近,民眾自動讓路。
    “那是漢王殿下的馬車,我見過!”
    “駕車的是耿千戶!”
    有眼尖者一眼認出,全場再次沸騰,漢王殿下親臨周家!
    令人意外的是,首個下車者竟是周家次子周順。
    他匆匆奔向家門。
    朱鬆專程前往鹽廠接回周順,因這樣的重要時刻,周順必須在場,也擔心老婦人獨自應對會慌亂。
    不久,朱鬆與耿青一同抵達周家門前,眾人急忙向朱鬆行禮。
    “秦大人,可以開始了。”朱鬆示意秦榮。
    周通之母在周順的安撫下逐漸平靜,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周通在前線立功,皇帝特派欽差來頒賞。
    秦榮當眾宣讀了周通的嘉獎令,令周通與其母震驚不已。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乃皇帝親封,榮耀至極。
    老婦人激動得不知所措。
    “大娘,接旨謝恩。”朱鬆輕聲提醒。
    老婦人恍然醒悟,連忙跪下,雙手顫抖地從秦榮手中接過嘉獎令,心中仍難以置信。
    兒子竟要成為大將軍?雖對朝廷職位不了解,但她深知周通此番成就非凡。
    四周的鄰居見狀,無不羨慕議論:“老周家真是祖墳冒青煙了!”“以後上門提親的媒婆怕是要踏破門檻了!”……
    周通的成功,讓全家都跟著沾光,連帶著他的母親和弟弟周順也備受矚目。
    之前老婦還為周順的婚事操心,如今,整個漢中府都將知曉老周家出了個皇帝親封的將軍,周順的身份也隨之顯赫。
    周家兄弟的命運,自此刻起徹底轉變!
    “漢王殿下,下官這就前往下一戶了。”秦榮向朱鬆行禮告退,得朱鬆首肯後,便率眾前往下一家。
    朱鬆耳聞周遭鄰裏議論紛紛,多是嫉妒之聲,這正是他所期望的效果。
    他命秦榮高調宣讀嘉獎,意在宣揚:投身漢中軍,建功立業,可光耀門楣。
    朱鬆與耿青未久留周家,老婦與周順感激涕零中,二人離去。
    鄰裏見狀,再無顧忌,紛紛湧入周家小院,或道賀,或攀談,往昔輕視周家的鄰裏,此刻熱絡異常。
    經此一事,誰敢再小覷周家?這破敗小院,或許數日便煥然一新。
    周通身為六品官,月俸十石大米,按漢中府米價,足足十二兩銀子!加之漢中軍福利,重建大院綽綽有餘。
    漢中軍規定,周通戰場立功,家屬即為榮譽軍屬,其福利令人眼紅,此乃大明獨有。
    一人立功,全家受益。
    隨後,秦榮又至百戶張旦、陳啟家,場麵如出一轍。
    張旦被封從六品忠武校尉,陳啟則為從六品忠顯校尉,皆是皇命加封。
    光宗耀祖者,非周通一人,張旦、陳啟之嘉獎,亦令鄰裏豔羨不已。
    這番大動作,想必會讓漢中百姓在日後長久的時間裏,都成為飯桌上的熱議話題!
    這正是朱鬆所期望的結果。
    “殿下,您這招真是高明!”
    “沒想到秦榮如此給麵子,還是咱們漢王的麵子足啊!”
    耿青在返回漢王府途中,對朱鬆笑道。
    “官場中人,必須懂得察言觀色,尤其是那些京官,個個狡猾。
    他們表麵恭敬,內心所想,唯有自知。”
    朱鬆不以為意地搖了搖頭。
    要知道,現今朝堂上,除了戶部少數官員,六部中多數對自己心有不滿。
    其中,禮部和兵部的官員對自己彈劾最多,意見最大。
    這便是利益或觀念衝突導致的必然結果。
    漢中府對皇帝冊封周通等人的事議論紛紛之時,朱鬆正於書房內撰寫奏折,準備上報朝廷。
    這既是對老爺子匯報漢中府一年的發展概況,也是一份工作總結。
    寫完後,朱鬆又準備了一批送往應天府的物品,讓錦衣衛一並帶去,其中還有一瓶專為老爺子煉製的回清丹。
    如今,煉製此類低階養生丹藥對朱鬆而言輕而易舉,無需閉關。
    此次他煉成了六顆,足夠老爺子服用兩月。
    此外,他還為老爺子和朱標準備了豐富的年貨。
    漢中入冬後並不嚴寒,因地處秦嶺以南,氣溫少有零度以下之時。
    即便偶有,亦不會持久。
    相較於秦嶺以北,漢中府顯得溫暖許多。
    若擱在現代,漢中這類地處秦嶺之南的城市,雖無北方集中供暖,卻可能因氣候差異讓北方人感覺其寒冷更甚北方。
    古時百姓亦有禦寒之策,諸如熱炕、壁爐等。
    然而,尋常百姓保暖手段簡陋,多以火爐或熱炕為足,壁爐則非富貴人家莫屬。
    應天府皇宮內,冬日特設東西暖閣,連帝寢亦是室內供暖設計。
    北方百姓,冬日衣衫單薄致死之事時有發生,但現今西北,此景已鮮見。
    蜂窩煤的問世,加之西北百姓日益富足,取暖難題得以緩解。
    家家戶戶購得起煤餅,足以禦寒與日常烹飪。
    朱鬆批完奏折,命錦衣衛送物至應天府後,步出書房,頓感寒風撲麵。
    “袁管家,你從府庫中取銀,籌備年貨與保暖物資,遣人送至哈密衛,為塞外將士改善夥食,共度佳節。”
    “再安排戲班前往慰問,此後節慶皆如此,望你妥善安排。”
    朱鬆又向袁管家囑咐道。
    袁管家應允,即刻著手準備。
    塞外嚴寒,將士生活艱辛。
    哪有現世安穩?漢中府的安寧,皆由塞外袍澤肩負。
    哈密衛守軍輪換製度已定,一年十二個月,六隊抽簽輪替回漢中探親,每兩月即有隊伍歸鄉,新隊接替。
    目前,河西走廊盡在漢中軍掌控之中,自漢中至哈密,往返需月餘。
    歸後,他們僅有一月休憩時光。
    漢中軍士退役之期定為十八年,屆時常默許退伍。
    然,亦可選擇續役,唯年過四十五之普通士卒須離營。
    普通將領則至五十五歲方退,多享十年軍旅生涯。
    譬如十八歲入伍者,三十六歲即可退役,若仍懷壯誌,亦至多服役至四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