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幾乎坐享其成
字數:6594 加入書籤
若得這些利器,或許在他有生之年,能見證老九為大明開疆拓土。
屆時,他的功績,即便不及老九,穩居第二亦非難事吧?
朱標聽後,隻能苦笑搖頭,滿心無奈。
他已然明白,老爺子一旦有了某種念頭,便是他也難以勸阻!
此刻,蔣瓛帶著錦衣衛,攜朱鬆所送的年貨及那瓶回清丹前來。
朱元璋瞥向藥瓶中的丹藥,正如老九所說,共有六顆,十日一粒,足以支撐他兩月無憂。
見朱元璋如此珍視回清丹,朱標心中不禁暗笑,好在及時克製。
“這般盯著朕作甚?”
朱元璋見朱標忍俊不禁的模樣,瞪大了眼睛。
“父皇,您不是曾說,尋求靈丹妙藥的皇帝皆是昏君嗎?”
朱標調侃道。
“混賬,那些昏君所得之物,怎能與老九所煉丹藥相比?”
朱元璋怒目而視,若非顧慮朱標體弱,定要責罰一番。
“兒臣玩笑之言,父皇息怒!”
“九弟還送來諸多物品,不如先看看?”
朱標試圖轉移話題。
“也好,先看看。”
朱元璋聞言,轉而望向錦衣衛抬來的大箱。
一箱滿載瓶罐,皆是辣椒醬、豆腐乳等調料。
這些調料,一旦缺了,便覺飯菜無味,即便是偶爾出宮,朱元璋也必讓人帶上。
朱標亦然。
這些看似平凡的調料,卻是父子二人的心頭好。
這一箱,足供二人食用半年。
另一箱,則是漢中府所產的奇珍異果。
箱中物品琳琅滿目,從常見如草莓、西瓜、葡萄,到罕見之物,一應俱全。
當打開第三個箱子時,朱元璋與朱標不禁瞠目結舌。
這是何物?
滿滿一箱書籍映入眼簾!父子倆急忙各取一本翻閱,一本詳述農業種植之法,另一本則介紹農業生產工具。
內容涵蓋科學種植技術與農作物特性,更有一包種子,內含諸多朱元璋聞所未聞的植物品種。
據老九所言,年後春暖花開之時,便可依照書中指導,將這些種子播撒於適宜之地。
此外,箱中還有各式灌溉、耕種工具的製作方法,既有簡易之器,也有複雜之作,皆可送交工部研究製造。
最令人父子倆驚奇的是一張世界地圖,其疆域竟與“老神仙”所贈大明巔峰版圖相仿。
這張地圖究竟源自何處?一時之間,二人驚愕不已。
“你等都退下!”朱元璋回過神來,連忙吩咐蔣瓛等人離去。
不久,禦書房內僅剩朱元璋父子。
三箱之中,最後一箱價值最高,重逾千金。
這些農業技術與種子,若能推廣實施,必將造福大明百姓。
“好!”朱元璋語氣激動,“老九這年貨送得恰到好處!這一箱皆是珍寶!待來年春暖,書籍與種子得以應用,大明盛世指日可待!”
“兒臣即刻召集工部與戶部官員,務必在春耕前將一切安排妥當。”朱標連連點頭。
“隻是,老九這世界地圖究竟是何用意?他又從何而得?”
朱元璋的視線重又落在世界地圖上,臉上閃過一絲疑惑。
朱鬆慷慨贈予朱元璋諸多物品,實則因漢中農業已步入正軌,他不介意將農業技術推廣至大明全境。
然而,工業相關書籍,朱鬆絕不外流。
相較於農業技術,工業技術與金融知識才是他真正的底牌。
朱鬆並非防範何人,而是工業與金融業必須緊握在他自己手中。
他可與任何人合作,但這類核心資源必須由他親自掌控。
朱鬆的贈禮,令朱元璋與朱標父子興奮不已。
夜幕降臨,朱元璋用完晚餐,便囑咐王琛,今晚他要早睡,不許任何人打擾。
因他終得足夠推演朱匣焌國運的國運值。
為確保萬無一失,避免明日晨起困難,朱元璋決定今晚早睡。
躺在龍榻上,朱元璋痛快地讓國運係統扣除了1210點國運值,但仍覺心疼。
這是他十數日簽到所得。
為滿足好奇,他常受國運係統“擺布”,連續十數日積攢國運值,愈發艱難。
【漢王朱匣焌的人生加載中……】
隨著國運係統進入加載頁麵,朱元璋迅速沉入夢鄉。
【漢王朱匣焌模擬時長:八個小時!】
時長提示響起。
推演朱匣焌需八個小時,朱元璋暗自慶幸自己早睡的決定。
漢王朱匣焌究竟何許人也?
莫非老九登基後,封二子朱匣焌為漢王,繼承其王爵?連漢中封地也一並賜予?
你於洪武二十八年六月誕生於漢王府,母親徐氏,乃中山王徐達之女,祖父為當朝皇帝,身份尊貴無比。
自幼,你受頂級教育熏陶,父親察覺你身懷靈根,常攜你至道觀修煉。
朱元璋聞言沉默:靈根?原來如此,修道還需此等天賦悟性。
後皇祖父薨逝,新帝即位削藩,祖母罹難,父親憤而起兵。
那時年幼無知,隻記得父親最終戰勝所有對手,登基為帝,你也隨之成為大明二皇子。
朱元璋暗自慶幸,此番以朱匣焌之視角展開,未再贅述朱允炆削藩及燕漢之爭,免得他又心生悶氣。
你自小便性格頑皮,不受大臣們喜愛。
父親登基後,立長兄為太子,你則入皇衛學院深造,不到兩年便提前畢業,榮獲特等,並悟得八奇技之一的炁體源流。
朱元璋目睹朱匣焌施展炁體源流,滿心疑惑:此技似乎並無特別之處,與老九的相比甚遠,究竟有何妙用?
父親為你安排親事,你迎娶楊赫之女楊氏,就藩漢中和西安。
在漢中,你盡享封地繁華,幾乎坐享其成。
然而,此舉卻招致朝廷大臣的不滿,頻頻彈劾你荒廢政務,終日無所事事。
朱元璋無奈搖頭,漢中因老九治理得當而昌盛,朱匣焌便得以盡情享樂。
此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乎?你堪稱最逍遙的藩王,但這對你而言,究竟利弊如何?
朱元璋深恐照此下去,那小子終將荒廢!
對於朝臣彈劾,你全然不顧,有大哥在側,何懼那些文官非議!
天道八年,噩耗降臨,西域守將楊赫辭世。
消息傳至京城,父親悲痛萬分,賜諡號“謙”,追封楊赫為雍謙王,舉行國葬,安息於定軍山。
朱元璋驚見,楊赫的法器戒指亦隨葬其中,不禁惋惜。
或是老九毫不在意,亦能再煉?
楊赫早逝之事,他早已知曉,但此番首次詳細得知病逝細節,皆因他是朱匣焌嶽父之故。
聞楊赫亡故,你深知西北恐將不寧。
果然,新任西域守將無法鎮服,不足一年,西域為六國:厥膳、池漠、宿原、巴達速、後東察部、古斯。
六國皆趁楊赫逝世、天道皇帝閉關修煉之際迅速崛起。
西域由亂至分,父親聞訊大怒。
原來如此!異族之心,終難測也。
這些外族人,即便成為大明子民,稍有喘息,便欲反噬。
朱元璋怒火中燒,誓若老九征服西域,斷不讓番邦舒坦度日!
未及半月,父親下令,遣你處理西域局勢。
你不遲疑,連夜率五十六天魁星奔赴西域,意在外交。
朱元璋愕然,命你平亂,你卻帶護衛前往,還遵大哥教誨,以德服人,竟成外交使者?
抵西域,你即約厥膳會談,後東察部聞訊,亦遣使來見。
後東察乃前東察覆滅後逃往帖木兒帝國者,帖木兒借楊赫之死,扶植前東察王室重返西域。
相見之時,你亦明了,現今西域諸小國,皆因東察餘孽之挑唆而蠢蠢欲動,表麵順從暗地違抗。
厥膳表麵上對朝廷恭敬有加,私下卻與東察使團糾纏不清!
你見狀,怒火中燒,質問厥膳何以有兩麵三刀之行?隨即起身拔劍,直衝東察使團,一劍便斬下對方使者之首!宴會之上,衝突驟起,你所率的五十六天魁星亦隨之奮起,轉瞬之間,戰鬥便已平息!
厥膳目睹此景,立時屈服,即刻歸順朝廷!
哎,這老二朱匣焌身為外交使節,竟是持刀言談?
朱元璋目睹一切,驚愕不已!
分割線
朱匣焌,一路疾馳,五十六人橫掃西域六國。
朱元璋心中震驚,卻也不得不讚歎朱匣焌之膽魄!
隻是他不解,平日裏朱匣焌並無異樣,養尊處優於王府之中,何以爆發時如此勇猛?
此等武力,豈是安逸王爺所能擁有?
莫非,真與那炁體源流傳承有關?
朱匣焌前後反差之大,令朱元璋心生疑惑,王府內的他與西域之行判若兩人,令人難以置信!
你隨後遊曆數國,發起輿勢,鏟除了帖木兒扶持的東察餘孽王室。
朱元璋沉默不語。
這小子,竟是樂此不疲!
發動輿論戰也就罷了,他竟在談判桌上,屢屢持刀言談,一言不合便動手!
哪國使臣如此囂張?
朱匣焌此舉,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不過三月,你便將原本紛亂的西域,重塑為堅不可摧的堡壘!
嘶!
僅三月之期!
未耗巨資,僅憑五十六人與三月時光,這小子竟將整個西域平定?
他一路疾馳,西域之地,所向披靡!
如此傳奇,即便是神話亦難描繪!
此刻,朱元璋腦海中回蕩起國運係統對朱匣焌的昔日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