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與所覽照片分毫不差

字數:6400   加入書籤

A+A-


    “皇衛道觀第三十八代傳承人清風,參見祖師爺!”兩名道士同樣向朱鬆跪拜,畢竟皇衛道觀由朱鬆創立,道統亦源自他,確是他們的祖師爺。
    “都起來吧!”朱鬆說道。
    朱元璋清了清喉,向麵前剛起身的三人擺了擺手。
    “你是朱讓杜?”他微笑著審視著朱讓杜問道。
    “回洪武祖宗,子孫朱讓杜,乃第十五代丹王,名字源自第五代丹王朱卷杜。”朱讓杜急忙回答,“皇衛道觀接到天道祖宗的傳信後,我等即刻趕來迎接,所幸漢中的百姓不知此事,未敢驚擾老祖宗。”
    朱讓杜屬於老九一脈的讓字輩。
    朱鬆接著問道:“如今是何年月?”
    “回天道老祖宗,現在是公元2028年,按皇室紀年則為祥安十八年。”朱讓杜連忙回應。
    “能否給我們講講現在大明皇室的情況?”朱鬆點頭追問。
    朱讓杜隨即概述了大明皇室的現狀:封建統治雖已終結,但國號仍為明,采用皇室年號與公元紀年並行。
    政權由內閣掌控,內閣首輔由民選產生並經皇室任命。
    大明皇室雖失去實際統治權,但作為精神象征在明國延續,仍受百姓尊崇,地位超然。
    聽完朱讓杜的講述,朱鬆等人對大明皇室現狀有了大致了解。
    朱元璋對此頗為滿意,認為大明雖逝,皇室血脈得以延續且仍受子民信仰,已是足夠。
    他深知王朝興衰乃曆史必然,皇室能在此時和平交出政權,實為明智之舉。
    “你們打算帶我們去何處?”朱鬆轉而問道。
    “回稟老祖宗,我們正前往當今皇宮。”
    “今日乃祥安皇帝壽辰,明國各部皆有官員代表入宮慶賀,其餘皇室成員亦會於此日歸宮。”
    “恰逢老祖宗們駕臨,正好讓皇室成員一睹老祖宗們的風采!”
    朱讓杜興奮地說明。
    朱鬆父子三人聽後,一時無言。
    真乃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竟趕上皇室大聚會!
    六百多年後,朱家皇室已曆三十餘代。
    不久,這輛豪華加長車駛入一壯觀莊園。
    朱元璋與朱標望著綠地上那座宏偉宮殿,驚歎不已!
    此皇宮雖不及應天府之大,但其連綿的宮殿群依舊令人震撼!
    莊園四周鐵欄環繞,布滿警報與監控,崗哨密布,持槍安保人員嚴陣以待,防護嚴密。
    朱鬆卻習以為常,此時代,隻要財力雄厚,何愁無豪華莊園?
    況且朱家皇室乃明國最高貴之族,國民之精神寄托!
    莊園外停車場,各式豪車琳琅滿目,皇帝壽辰,各界名流富商紛至遝來,莊園熱鬧非凡。
    而朱元璋一行所乘加長車,直入莊園,繞過草坪人群,停於宮殿後幽靜之處。
    “今日朱家皇室子孫皆會歸來嗎?”
    朱元璋好奇問道。
    “稟告洪武老祖宗,今日到來皆是鄰近族人,朱家皇室子孫現已遍布世界各處,那些遠方或因公務、商務纏身者,無法親臨。”
    “畢竟每年皇帝誕辰皆是相聚時機,要將所有人齊聚一堂,實屬不易。”
    朱讓杜急忙為“七七零”解釋道。
    “原來如此。”
    “能見到部分朱家血脈,吾已心滿意足。”
    “看來後世數百年,吾朱家皇室仍以另一種形式,在這世間留下深遠影響。”
    朱元璋聞言,滿意地點頭讚許。
    他朱家子孫遍布全球,實為榮耀之事!
    即便昔日權勢不再,朱家皇室依舊為世界最強大、最耀眼之家族!
    “你如實告訴吾,如今朱家皇室對世界之影響力究竟幾何?”
    朱元璋追問。
    “稟告洪武老祖宗,朱家皇室雖變換方式與身份,卻仍掌控世界。”
    “朱家皇室不僅曾為大明之主,現今更是全球最大財團與頂尖科技企業之實際控製者。”
    “世界格局之變,依舊由吾朱家皇室主導。”
    “吾等雖舍棄表麵權勢,卻暗中通過金融與另一未明核心,繼續影響、操控世界。”
    朱讓杜得意解釋,目光不自覺地望向朱鬆,仿佛在說,我等未辱老祖宗之名!
    畢竟,他乃朱鬆一脈之後。
    朱元璋曾為朱鬆一脈定下二十字輩分:“劍匣何時躍,操必勝之券,溫良恭儉讓,廷發榮昌盛”。
    朱讓杜正屬“讓”字輩。
    聽完朱讓杜之語,朱元璋與朱標眼中皆是光芒閃爍。
    這究竟是何意?
    名義上皇室已交出政權,大明統治結束,實則朱家皇室僅換種方式,繼續掌控世界格局?
    朱元璋原以為大明覆滅後,朱家皇室能安然度日,生活安穩便已是萬幸。
    然而,聽完朱讓杜的解釋,他深感自己眼界狹窄。
    照朱讓杜所說,朱家皇室依然屹立世界之巔,隻不過從台前轉至幕後,行事更為低調罷了。
    就連朱鬆也對這結果感到驚訝,但轉念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
    畢竟,漢中寂軍墓的十九帝魂可不是擺設,有這些老祖宗暗中庇護,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朱家皇室始終位於金字塔頂端。
    “那現在的祥安皇帝,叫什麽名字?多大了?”朱元璋好奇地問。
    “祥安皇帝今年二十九歲,正值壯年,自二十六歲登基以來,不過三年。”朱讓杜連忙回答,“他本名朱廷燁,是您的三十六世孫,也是天道老祖宗的三十五世孫。”
    得知已傳至三十多代,朱元璋驚愕不已,他原本以為僅傳了十幾代。
    如今是2028年,距大明洪武年間已過六百年,三十多代實屬正常。
    畢竟,每隔十幾二十年便是一代人,六百多年,三十多代理所當然。
    字輩輪回,也已用至第二輪末尾五字。
    “那你豈不是我的三十四代孫?”朱元璋望著比自己看起來還老的三十四代孫,頗感不真實。
    “正是,我是您的三十四代孫。”朱讓杜笑道,“丹王一脈兩百年前才開始承爵,至我這一代,剛好十五代。”
    “我記得藩王世襲之權已被取消,為何你們還能承襲祖上王爵?”朱元璋疑惑道。
    朱元璋憶起藩王世襲已被廢,不禁皺眉詢問:“莫非此規又複?”
    “世襲確已取消,然封號有限,子孫眾多,總有傑出者可獲封。
    皇室人丁興旺,封號封地難以常新,分配實為不易。”朱讓杜苦笑解釋。
    “立賢不立長之規依舊,如我有兄三人,弟二人,而藩王爵位卻落我身。”朱讓杜續道,“祖宗遺訓,誰敢輕改?”
    朱元璋聽後豁然開朗。
    土地有限,藩王亦有限,子嗣中難免有佼佼者再獲封,封號循環,亦是常理。
    如丹王一脈,後世有能者,則由新封轉為繼承,實為無奈。
    封號封地皆有盡時,而今封地雖無,封號猶存。
    若無子嗣或皆不成材,藩王血脈便斷。
    “諸位祖宗,皇宮已到,可下車詳談。”朱讓杜笑道,“入宮再續。”
    “甚好!吾亦欲觀今日皇室皇宮之貌!”朱元璋大笑滿意。
    眾人下車,即見宮殿門口已有朱家子孫迎候。
    聞老祖宗至,眾人急出相迎。
    對凡人而言,見祖上三十餘代老祖宗難以置信,但對皇室中人,已習以為常。
    皆知祖宗帝魂永存於世。
    六年前,朱匣燁,他們的先祖屍王,乘坐天道大帝所造的宇宙飛船前往了外太空。
    此事普通人無從知曉,但朱家皇室卻心知肚明。
    然而,即便是朱家子孫,想要親眼見到那些安息於寂軍墓中的先祖也是難上加難。
    因為十九帝魂大多長眠於寂軍墓,輕易不會現身。
    不過,若真有機會相見,眾人也不會過於驚訝或難以接受。
    此刻,前來迎接先祖的朱家子孫們誤以為朱元璋等人是定軍山那邊的帝魂,一次出現多位帝魂,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奇跡,都渴望一睹風采。
    “陛下駕到!”隨著一聲高呼,人群分開,一位身著龍袍的青年快步走出,正是當今皇帝朱廷燁。
    “朱家子孫朱廷燁,攜全體子孫,恭迎三位先祖!”朱廷燁領頭,所有朱家子孫開始向朱元璋和朱鬆等人行禮。
    盡管朱廷燁貴為皇帝,但在先祖麵前,他不敢有絲毫的不敬。
    老朱家的所有子孫都對先祖滿懷敬畏。
    “都起來吧!”朱元璋望著眼前跪倒一片的子孫,笑得合不攏嘴,心中滿是得意與滿足。
    眾人起身,隨後,朱讓杜開始介紹在場的幾位主要藩王:宿王朱發圳、瓊王朱榮均、賀王朱榮鋒、黎王朱廷秋、宿王朱廷焌、魏王朱師熥。
    六位藩王也向朱元璋等人行禮叩拜。
    朱元璋與朱鬆在聽到這些名字時,總覺得有些熟悉。
    朱廷秋與朱廷焌,莫非乃朱匣秋、朱匣焌之後?
    後世子孫取名何以如此隨性,竟與先祖共用一字?
    朱廷燁亦然,與朱匣燁重名矣!
    “爾等之名,究竟何解?”
    朱元璋不禁蹙眉,詫異問道。
    朱讓杜連忙解釋,不久,眾人大致明了其中緣由。
    原來後世繁體字匱乏,難以滿足朱家族人之需,故而後世子孫多承襲先祖之名。
    實屬無奈之舉。
    畢竟朱元璋已定字輩,且需遵循五行相生之規,符合要求之字寥寥無幾。
    與此同時,眾藩王亦審視著朱元璋、朱鬆與朱標父子三人。
    尤其是朱元璋與朱鬆之貌,與所覽照片分毫不差!
    他們以為眼前三人乃定軍山老祖宗現世,見真容後更確信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