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還需父皇點頭才行

字數:7584   加入書籤

A+A-


    “讓你別說,偏要說,又惹父親不快!”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盡添亂子!”
    朱高熾瞪了朱高煦一眼,也仿朱棣之態離去。
    “哼,好像他才是天下最聰明似的!”
    “死胖子!”
    朱高煦怒視朱高熾離去的背影,咬牙切齒,而朱高燧則麵色陰晴不定,思緒難測。
    朱高煦性格直爽暴烈,朱高燧則心機深沉,令人捉摸不透。
    盡管他們年僅十四五歲,但性格已初露端倪。
    另一邊,朱元璋與朱鬆正籌備蒸汽機船的首次試航。
    漢王朱鬆對藩王們的封地了解竟勝於藩王自身。
    晉王朱棡、湘王朱柏、蜀王朱椿、寧王朱權四位藩王與朱鬆親近,常圍繞其左右。
    而秦王朱樉、燕王朱棣等藩王則更傾向於與太子朱標交往。
    過完年後,眾藩王多聚於西安府,朝堂之事始終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以往因朱元璋立下規矩,藩王不得幹政,更勿論與朝臣交往。
    但此次朱元璋破例,允許藩王參與朝政,使得藩王們心思活躍,欲與朝臣建立良好的關係,以增強日後在朝中的影響力。
    然而,他們不知曉的是,朝中官員大多依附於朱鬆,中立派亦不敢輕舉妄動,以免步儒官後塵,被朱元璋與朱標安排至應天府養老。
    體製改革觸動多方利益,儒家受影響尤甚。
    朱鬆原計劃逐步削弱儒家在朝中的影響力,卻未料到朱元璋與朱標在遷都之時,將儒生安置於應天府,使其退出中樞,此舉實為保護儒官之策。
    將他們表麵疏離,實則是在救他們的命。
    若那些儒官仍留在朝廷核心,朱鬆定會尋各種緣由將他們清除,能否安然無恙皆是未知。
    老爺子和太子大哥終究念及舊情,心存慈悲。
    再者,若真對儒臣有所行動,必將對朱鬆產生負麵影響,甚至引發朝廷動蕩。
    即便朱鬆有能力平息,這亦非朱元璋與朱標所願。
    在漢中府一茶樓包廂,朱鬆與眾藩王品茶論合作。
    年節將過,元宵之後眾人需返封地,藩王們急於與朱鬆商討未來大計。
    朱鬆剛忙完私事,便被藩王們邀至茶樓。
    對藩王而言,朱鬆儼然財神,跟隨他者皆已獲利。
    他們期望深化此等合作。
    對初期便跟隨的藩王,朱鬆亦大方,承諾日後讓他們參與更多產業。
    “九哥,老爺子說元宵後再回封地,還要給我們看好東西。
    你可知是何物?”
    正事談畢,朱權終是按捺不住好奇,向朱鬆探問。
    其餘藩王亦將目光投向朱鬆。
    “此事我不好說,到時自知。”
    “或你們直接去問父皇?”
    朱鬆無奈聳肩。
    朱元璋故意賣關子,他作為兒子豈會拆台?
    聞言,眾兄弟知曉朱鬆定不會透露。
    “問父皇我們可不敢,但元宵將至,再等等吧!”
    朱權苦笑搖頭。
    “九哥,三哥與你共建廠,能否也帶我們一起?”
    湘王朱柏話鋒一轉,探問起兵工廠之事。
    當下眾藩王中,除朱鬆外,僅朱棡獲老爺子準許,與朱鬆聯手籌建兵工廠,專攻燧發槍等火器製造。
    朱柏、朱權及朱椿皆心生豔羨。
    蜀王朱椿雖好文墨,卻深知產業掌控之重。
    “此事我難以定奪。”
    “與三哥共建廠,皆因煤礦、鐵礦皆在轄內。”
    朱鬆輕搖其頭,道出要害。
    “若我蜀地煤礦、鐵礦如北方般豐富便好了。”
    朱椿無奈歎息。
    “誰說蜀地無煤礦鐵礦?”
    “黎溪州、大姚縣兩地煤礦、鐵礦資源頗豐!”
    朱鬆正色回應,提及之地後世統稱攀枝花,乃工業重地,鋼鐵產量驚人。
    但此時,川南多地為土司所控,朝廷雖設布政使司,卻未深入管理。
    那些礦產,或尚未為人知。
    “你如何得知?”
    朱椿滿臉訝異。
    “派人一查便知。”
    朱鬆神秘一笑,未多言。
    “那我湘地呢?”
    朱柏精神一振,急切追問。
    “湘地則在郴州府、湘潭縣。”
    朱鬆略作思索,道出湖南礦產豐富之地。
    “湘地亦有!”
    “回長沙後,我便派人探查!”
    朱柏興奮回應,答案出乎意料,令他欣喜。
    此時,朱鬆留意到朱權渴望的目光,笑道:“別看我,你那兒最近的大礦在鞍山和鐵嶺衛一帶。”
    朱權瞬間瞪圓了雙眼。
    他還未發問,朱鬆就已隨口道出答案!
    “九哥,還有什麽是你不清楚的?我們封地的礦產,你怎會如此了解?”
    朱權不由自主地問出。
    “小子,現在還學會探你九哥的底了?”
    “反正我不會騙你們,隻要按我說的找,定能找到鐵礦或煤礦!”
    朱鬆笑罵一句,隨即鄭重承諾。
    “既有煤礦又有鐵礦,能不能跟父皇提議,讓我們也與你合作,多建幾個兵工廠?”
    朱柏的心思立刻活躍起來。
    其實這幾位兄弟想和朱校一樣與朱鬆合作,對朱鬆來說並非難事。
    眼前的四位藩王,與他算是同舟共濟,自是可信之人。
    朱校可行,其他三人自然也可!
    “你們要辦廠也非不可。
    我與父皇談談,問題不大。
    但你們若與我合作,其他兄弟會作何感想?”
    朱鬆神色嚴肅地提醒。
    “管他們作甚?”
    朱柏不以為意地撇嘴。
    其實其他藩王多半不會在此事上費心。
    他們之所以有意參與,全因與朱鬆的關係。
    但對朱鬆而言,最大的變數在於燕王朱棣。
    畢竟燕王一家日後將赴漠北!
    漠北礦產豐富無比!
    若朱棣有意,加之姚廣孝那和尚從中攛掇,即便我不說,他們在漠北尋得鐵礦或煤礦也非難事!
    當然,這些朱鬆不會向眼前的藩王透露。
    “嗯……待元宵節後,其他藩王離去,我們再一同找父皇商議吧!”
    “畢竟兵工廠朝廷占大頭,還需父皇點頭才行!”
    朱鬆思索片刻,覺得說服這幾個兄弟輕而易舉。
    短時間內,大明軍隊難以全部換上燧發槍,現有產能不足。
    若在朱權、朱柏和朱椿封地各建一兵工廠,產量必增。
    “元宵節後再議此事。”
    此言一出,藩王們興奮不已。
    朱棡則顯得淡然,主導權不在他,利益無損即可。
    五兄弟茶樓議畢,朱鬆返漢王府。
    深夜,朱元璋於朱鬆書房閱讀,皆為後世史書,興趣濃厚。
    “老九歸來?”
    見朱鬆,朱元璋放下書,笑問。
    老爺子心情愉悅。
    “與老十七等茶樓小憩。”
    “父皇為何未眠?”
    朱鬆笑答。
    “年老覺少,時辰尚早。”
    “蒸汽機船進展如何?”
    朱元璋話鋒一轉。
    “父皇放心,元宵節試航無礙。”
    朱鬆笑答。
    “深夜茶樓相聚,所為何事?”
    朱元璋好奇。
    “正欲稟報。”
    朱鬆簡述朱椿等欲在封地建廠之事。
    “老三隻是個開始,他們參與無妨。”
    “但慮其他藩王心生不滿,尤其是老四!”
    朱元璋與朱鬆所想一致。
    東瀛全境,兩月可定!
    “頂尖的技藝,皆藏於漢中府的若水小說中轉群。
    其他藩王對此也無可奈何!”
    “兵工廠雖建於藩王領地,但技術掌握在朝廷手中,藩王僅能獲取一成利潤。”
    “主要人員均為朝廷所派,通常不會出現問題。”
    朱鬆思索後,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是打算答應那幾個孩子的請求?”朱元璋挑眉問道。
    “我告訴他們,待元宵節後,藩王們返回封地,再與父皇詳談。”朱鬆笑道。
    “好,暫且如此。
    我相信你能處理好兄弟間的事務。”朱元璋點頭。
    “在四哥回北平前,我想與他深談一次。”朱鬆突然說道。
    “老四?你要談什麽?”朱元璋皺眉。
    朱棣心高氣傲,豈會輕易放棄爭奪?若談判破裂,又當如何?
    “兒臣認為,防賊千日難,不如將其納入己方。”
    “正如老十七他們那樣,將藩王拉入我們的陣營。”朱鬆解釋。
    “你能說服老四?”朱元璋眼前一亮。
    他知道朱鬆不會信口開河。
    “漠北乃父皇親征所得,四哥亦有貢獻,且分得大片領地。
    天下之大,為何四哥僅著眼於大明現有之地?”朱鬆道。
    朱鬆提議:“何不借此良機,將藩王分封海外的決策敲定?”
    朱元璋思忖朱鬆之言:“老四或許能想通此事。”
    “那便看你與老四的談判結果了。”朱元璋點頭,認同朱鬆的想法有實施之可能。
    讓藩王們的目光轉向大明疆土之外,助大明開疆拓土,鎮守海外領地,實為一石二鳥之策。
    朱鬆笑道:“漠北西北之地,乃沙國所轄,沙國又近西方,四哥或許會感興趣。”
    他心中已有說服燕王朱棣之策,隻盼四哥莫要固執。
    元宵將至,藩王們滿心期待,除朱鬆與朱標外,其餘人對朱元璋將展示何物好奇不已。
    眾人猜測,或許漢王朱鬆又有新發明,朱元璋欲借此炫耀。
    眾人猜得不離十。
    元宵清晨,藩王齊聚漢王府,朱標亦在,朝政為此暫停一日。
    用過早膳,眾人隨朱元璋向漢江進發。
    藩王們見隊伍前往漢江,馬車內議論紛紛。
    而朱元璋與朱鬆、朱標兄弟三人乘坐專屬座駕,先行一步,以便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