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無法持續保持高速

字數:6940   加入書籤

A+A-


    “吊足了他們胃口,兒子們怕是早已迫不及待。”朱元璋笑道。
    朱元璋遐想著眾藩王初見大明首艘蒸汽機戰船時的表情。
    “老九,此戰船航速幾何?”朱標好奇地問道,對蒸汽機戰船知之甚少。
    “不算極快,約半個時辰可達二十節,即六七十裏。”朱鬆笑道,“一個時辰,約莫一百三四十裏。”
    “一個時辰便能行百多裏?那豈不是日行千裏不成問題?”朱標聞言,目瞪口呆。
    若此速度,自漢江入海,不過兩日之遙!
    “理論上確實如此,但巡航時不會全開,保持在七八成最高速度,以免蒸汽機過勞,影響壽命。”朱鬆解釋道,“此乃大明首艘蒸汽機船,日後機器升級,動力增強,速度自會更快。
    若全力航行,自漢江至長江入海,一日之內可達。”
    朱元璋聞言,急問:“若以此蒸汽機戰船征東瀛,豈非一日可至?”
    “海上變數多,風浪氣候皆能影響航速。”朱鬆答道,“且出發地點亦關鍵。
    自膠東半島出發,不足一日即至東瀛;若自高麗經對馬海峽,一兩個時辰足矣。”
    “你曾說六月至九月海上不寧,時有風暴,對嗎?”朱元璋憶起一事,再問。
    “確有此事,後世夏日海上常有台風。”朱鬆點頭,“大明每年夏日,海上風雨亦是不小。”朱標亦附和道。
    “確實如此,東南沿海地區春秋兩季倭患尤為嚴重,夏季因台風頻發倒能稍得安寧。”朱鬆點頭說道。
    朱元璋接著問:“依你之見,攻打東瀛需耗時多久?”
    “兒臣認為,兩個月足以拿下東瀛!”朱鬆給出了自己的預估。
    “東瀛彈丸之地,竟需兩月之久?”朱元璋麵露驚訝。
    他看地圖,東瀛與漠北相比,簡直微不足道,漠北也不過數月即平,東瀛怎需兩月?
    “東瀛人口眾多啊!”朱鬆無奈解釋,“漠北地廣人稀,人口稀少,而東瀛目前人口已近一千五百萬!”
    東瀛雖小,但人口密度極高,是漠北的二十倍。
    漠北僅幾十萬人,而東瀛一千五百萬人,即便倭寇兵力隻占一成,也有一百多萬的戰力。
    “這幫倭寇真是能生,我大明也不過六千多萬人口。”朱元璋冷哼一聲。
    “父親怎不想想,大明後世人口可達十幾億呢?其實人口多少並非關鍵,再多的兵力,在強大的武器裝備麵前,也不過是炮灰。”朱鬆繼續說道。
    “人口越多,傷亡也會越大。
    之所以要兩個月,主要是因為東瀛人口眾多,要徹底統治,確需時日。”
    朱鬆不以為然地反駁,若真要開戰,東瀛半月之內即可覆滅,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統治全境。
    “你所言極是。”朱元璋點頭讚同。
    “兒臣打算十月發兵,十一月征服東瀛,而後返京過年。
    屆時需水師與部分朝軍留守以穩局勢,諸多事務還需大哥費心。
    此外,治理東瀛的官員與武將亦需提前物色。”朱鬆向朱元璋與朱標詳述戰前籌備。
    “這些你無需掛懷,你大哥自有安排。
    你隻管盡快征服東瀛便是。”朱元璋大手一揮,毫不在意地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從未讓您失望。”朱鬆自信滿滿。
    畢竟,若連東瀛都無法征服,那要這係統何用?修仙之路亦是枉然。
    “陛下,漢江造船廠已到!”馬車驟停,耿青的聲音傳來。
    眾人下車,望著眼前造船廠的大門,藩王們麵麵相覷。
    “父皇,此乃九哥的造船廠吧?您所提之物,莫非就在此?”朱權好奇地問道。
    “正是!今日朕便帶你們見識我大明最新鋼鐵戰艦!”朱元璋大笑。
    “鋼鐵戰艦?!”藩王們聞言,無不震驚。
    大明船隻皆為木製,依靠浮力航行,鋼鐵戰艦豈非要沉沒?
    不久,眾人徑直踏入了漢江造船廠。
    造船廠一側緊鄰著滔滔漢江。
    “父皇究竟怎麽想的?不過一艘鐵船,至於如此興師動眾,把我們都召集來嗎?”
    “又不是僅他老九懂得造船!”
    秦王朱樉尾隨隊伍,不滿地小聲嘀咕。
    他與朱鬆本就疏遠,但自朱元璋將他調離並令朱鬆掌管西安府後,朱樉對朱鬆的不滿日益加深。
    若問藩王中誰對朱鬆最為不滿,除燕王朱棣外,便是這位秦王朱樉了。
    “二哥還不明白嗎?”
    “父皇顯然是借此次機會為老九樹立威信!”
    朱棣緊隨朱樉身旁,聽其抱怨後,不動聲色地提醒。
    “立威?你是說,父皇有意傳位於老九?”
    “那大哥又置於何地?”
    朱樉聞言,臉色驟變。
    朝堂內外,藩王間的議論他也略有耳聞,雖平日未過多關注,但曾聽說朱元璋有意扶持老九,他總覺得那不可能。
    而今這話出自朱棣之口,卻讓他不禁聯想。
    “那便不得而知了!要不你親自去問問?”
    朱棣搖頭,有些後悔與這二哥多言。
    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如此直白道出?
    “快看,碼頭上那是否是船隻?”
    “還真是鋼鐵船身!”
    “船上那些管子何物?難道是火炮?”
    “那邊在做什麽?怎還有兩艘船在建?”
    “……”
    此刻,眾人已能遙遙望見那艘已下水的蒸汽機船,一艘兩千噸級的蒸汽機船靜靜停泊在碼頭旁。
    旁邊設有兩座幹船塢,工人們正忙碌其中,另有兩艘蒸汽機船建造中,輪廓已現。
    藩王們目睹漢江中的鋼鐵戰艦,無不麵露震驚。
    早前朱元璋提及鋼鐵戰艦,藩王們已感驚愕。
    親眼目睹後,更是震撼不已。
    “哼,不就是鋼鐵造的船嗎?”
    “這船看上去還不如我大明的木製戰船大!”
    “還有,怎麽連桅杆和帆布都沒有?難道還沒造完?”
    朱樉不屑地看著戰艦,撇嘴說道。
    “似乎真是這樣!”
    “沒桅杆和帆布,怎麽航行?”
    “……”
    經朱樉提醒,其他藩王也發現這所謂的鋼鐵戰艦竟無桅杆和帆布。
    “九哥,你這船沒桅杆和帆布,怎麽航行?”
    朱權毫無顧忌,直接向朱鬆發問。
    “好了,我知道你們有疑問!”
    “上船後自會明白!”
    “所有人,跟我上船!”
    朱元璋打斷朱鬆,揮手示意。
    不久,眾人隨朱元璋登上蒸汽機船。
    對這全鋼結構的戰艦,藩王們充滿好奇,連朱樉和朱棣也仔細審視船上每一處細節。
    特別是朱棣,目光更多停留在船身的十二門艦炮上。
    他曾在漠北見識過漢中兵器的強大,深知這些艦炮絕非尋常大炮可比。
    “父皇,帶我們來這船上做什麽?”
    “沒桅杆和帆布的船,能開嗎?”
    朱樉忍不住發問。
    “你小子別多問,安靜看著就行!”
    朱元璋嚴厲地望向朱樉,隨即對旁側的耿青下令:“啟程!”
    耿青迅速回應,並向駕駛艙傳達了即刻出發的指令。
    “嗚——嗚——嗚——”
    蒸汽船的汽笛驟然響起,令除朱鬆外的所有藩王皆驚。
    此船竟能發聲?
    藩王們麵麵相覷,一時愕然。
    “動了!”
    “真的動了!”
    朱權的興奮之聲隨即傳來,他注意到這鋼鐵巨艦正緩緩駛離碼頭。
    其餘藩王麵露驚異,難以置信地轉頭尋找桅杆與帆布,卻一無所獲。
    隻見船上矗立著三座巨大的煙囪,不斷向外噴吐黑煙。
    “難道船下有劃槳之人?”
    朱樉愕然,轉念一想,船之行進,除借風力與水流,亦可依賴劃槳。
    大明戰船,亦可人力驅動。
    “二哥所言不虛!”
    “確有槳,但非人力所劃!”
    朱鬆聞言大笑。
    “非人?難道是牲畜?”
    朱樉聞言皺眉。
    “是蒸汽機!”
    “此乃動力裝置,可使船隻無風亦能疾行!”
    朱鬆笑而釋疑。
    蒸汽機?
    眾藩王麵露困惑。
    “你等不是質疑此船能否行駛嗎?現已起航,還想質疑何物?”
    朱元璋擺手打斷。
    “此船速度尚緩!”
    朱樉說道。
    “船方啟程,二哥不必心急!”
    “提速何難?”
    朱鬆示意耿青。
    耿青心領神會,步入駕駛艙。
    不久,眾人皆感戰船速度驟增。
    甲板上,眾人沐浴在江風中,感受著戰船驚人的速度,臉上滿是難以置信。
    在大明,長途遠行速度最快的當屬戰馬,但其行程受限,無法持續保持高速。
    而這艘蒸汽機船,一旦航速超過16節,其時速便與騎馬無異,遠非木製船隻可比。
    大明戰船雖體型龐大,速度卻緩慢,即便風速助力,也僅快上數倍,且受水流影響極大。
    相比之下,這鋼鐵戰船顯得靈活而迅速,大明水師的戰船在其麵前,顯得笨拙而龐大。
    楚王朱楨,這位對船隻頗有研究的藩王,目睹此景,不禁瞠目結舌:“此戰船速度竟如此之快?能維持多久?”
    朱鬆笑道:“燃料充足,速度便可恒久。”“若以此速返回你的武昌府,今日啟程,明日即達。”
    “這麽快?”朱楨驚愕,要知道從漢中至武昌,水路迢迢兩千裏,他此行陸路已耗時三四日,未曾想這鋼鐵戰船竟能一日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