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該放手時就放手吧

字數:7683   加入書籤

A+A-


    “當然,隨意參觀。”朱鬆大方應允。
    藩王們進入船艙,探尋動力之謎。
    然而,除了駕駛艙內水手操控船舵外,未見特別之處。
    且蒸汽機船駕駛方式與木帆船截然不同,連最懂船的楚王朱楨也一頭霧水。
    難怪朱鬆斷言,這等戰艦即便贈予他國,亦無人問津!
    學會操作不難,其內在機理卻難以捉摸!
    仿製無望,維修亦成奢望!
    此刻,藩王們方領悟朱鬆所言:外銷此艦,無異於坐收漁利!
    不久,蒸汽機船自城固縣掉頭,旋即返回漢中。
    藩王們離船,心中仍覺恍若夢境!
    此鋼鐵戰艦,不僅疾速,日行千裏,且艦炮犀利無比!
    單艦竟配十二門此等巨炮,令人難以置信!
    歸府途中,恰逢元宵佳節,漢中城內人聲鼎沸。
    明日,眾藩王將各歸封地。
    燕王朱棣與其子朱高熾,亦將遷往漠北。
    家宴畢,夜深人靜。
    藩王們紛紛歸院,打點行囊,預備明早啟程。
    唯獨朱棣,被朱元璋挽留。
    書房內,僅剩朱元璋與朱棣。
    “老四,遷封之事籌備得如何?”
    朱元璋看似無意地問起北平至漠北的遷封計劃。
    “回父皇,一切就緒。
    兒臣返北平後,即刻動手,預計三月前可遷漠北!”
    朱棣淡然回應,心中五味雜陳。
    他惑於朱元璋特意留他之由,莫非又要訓誡?
    念及此,朱棣心中一沉。
    “朕有一事,一直想問你!”
    朱元璋話鋒突變。
    “父皇但問,兒臣知無不言!”
    朱棣神色微異,不明所以。
    “大哥病重之時,你心中作何感想?”朱元璋直言不諱地問。
    朱棣聞此,臉色驟變。
    這是要直接挑明嗎?
    “父皇,兒臣不明您意指何意?”朱棣連忙搖頭,“兒臣當然不願大哥有事。”
    “咱信你無心大哥之禍。”朱元璋道,“標兒往日對你們兄弟多有照料,你小時調皮闖禍,他總護著你們。”
    “但今日,咱隻想聽聽你的心裏話。”朱元璋認真地說。
    “心裏話?”朱棣皺眉。
    “若你大哥不在,你可曾想過這皇位?”朱元璋直言,“或以為何人更適繼承?”
    “父皇,此言不吉,大哥尚且安好。”朱棣惶恐,“此問難以成立,兒臣不知如何作答。”
    朱元璋不會是在試探我吧?若實話實說,恐有不測。
    “無妨,你大哥病重時,咱便考慮過此事。”朱元璋坦蕩地說,“想過朱允炆,也想過你。”
    朱棣一時無語。
    這話,讓他如何回應?坦言自己有稱帝之心?顯然不妥。
    老爺子現在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標和老九朱鬆。
    這番話,應與朱鬆說才是,怎會突然對自己說?
    “你心懷壯誌,性格高傲,這我們都知道。”
    “在諸多兒子中,你的能力尤為出眾!”
    “若讓你坐上大明皇帝的寶座,我深信,憑你的能耐,定能成為一代明君,至少不會比我遜色太多!”
    朱元璋見朱棣沉默,話語未停。
    這讓朱棣心中的緊張更甚!
    父親此言是真心?
    他竟認可了自己的能力,還提及自己能做個好皇帝?!
    這是何意?
    “父皇過譽了。
    論才能,兄弟中有比我更強的。”
    朱棣克製住內心的波瀾,搖頭苦笑回應,實則想聽朱元璋如何作答。
    “你倒是實話實說!”
    “那你覺得老九怎樣?”
    “你和老九,誰更適合這個位置?”
    朱元璋聞言大笑,隨即直接發問。
    果然,提到了老九!
    終於來了嗎?
    “父皇是認為老九比我更勝任皇帝之位?”
    朱棣內心的不甘瞬間被激起。
    父親一再試探,話已至此,他幾近忍耐的極限!
    在父親眼裏,他的能力真就不及老九?
    他不甘心!
    “我怎麽想不重要!”
    “關鍵在於你如何自評?”
    “你認為自己做皇帝,能比老九做得更好嗎?”
    “還是說,你能讓大明超越西北,讓大明每一寸土地都如漢中和西安府般富饒?”
    朱元璋一臉嚴肅地問道。
    漢王與燕王之比較?無對比,便無痛楚!
    朱元璋這一席話,讓朱棣無言以對!
    此刻的朱棣近乎崩潰!
    那深深的無力感,幾乎將他吞噬!
    無對比,便無痛楚啊!
    燕王朱棣自信於自己的文治武功,堅信若老爺子讓他稱帝,他定能成為一代明君。
    這份自信,他毫不動搖。
    然而,每當與老九相比,他便心生顧慮。
    特別是朱元璋最後的問題,讓他倍感挫敗。
    要讓大明超越整個西北?他心中暗自承認,這實在是難以實現。
    在北平府時,他曾試圖效仿老九的做法,卻最終以失敗告終,四不像的結果讓他深知自己的局限。
    麵對朱元璋,朱棣坦承:“兒臣……做不到。”但他隨即話鋒一轉,指出老九的做法雖看似成效顯著,實則可能動搖皇室對天下的掌控。
    他質疑道:“父皇難道不覺察到這一點嗎?”
    沉默片刻後,朱棣不得不承認,在這一點上,老九確實勝他一籌。
    但他不願輕易認輸,因為在他看來,朱鬆的改革政策正威脅著老朱家的皇權統治。
    這與儒家的立場不謀而合,儒家思想之所以從漢朝開始盛行,正是因為它貼合皇權統治,能有效維護皇室的權威。
    而朱鬆的改革,卻與儒家思想大相徑庭,兩者仿佛處於兩個極端。
    朱棣用“離經叛道”來形容朱鬆的改革,認為這並無不妥。
    朱元璋聽後,心中也有所觸動。
    他知道,皇室的掌控力遲早會動搖,大明國祚雖長達五百多年,但最終還是以和平方式交出了名義上的權力。
    然而,即便後世明國不再由皇室直接統治,皇室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乃至全世界都敬畏著皇室的存在。
    時代前行,科技需新,工業待興,舊念當棄!
    穿越至未來,朱元璋已悟此理。
    目睹後世皇室安逸,明國昌盛,他對改革前景樂觀,認為朱鬆所憂,皆可化解,後世現代即為明證。
    然朱元璋亦知,難以強求他人同念。
    畢竟,僅他們十人穿越至此。
    “吾知你所慮,但信老朱家子孫,必不負吾!”
    “此亦你不及老九之處!”
    “老九心懷天下,而你私利過重。”
    “你以為老九真在意那皇位?”
    “你對九弟,了解尚淺!”
    朱元璋沉默片刻,無奈歎息。
    此番言語,令朱棣愕然。
    他未曾料到,朱元璋竟在此事上支持老九,評價如此之高!
    老爺子莫非瘋了?
    不顧威脅皇權之製?
    這與自毀長城何異?
    他不信老爺子會大公無私至此,舍棄家族利益,隻為百姓。
    在他心中,據他對朱元璋的了解,老朱家定居首位。
    皇室、百姓,而後權貴。
    此乃朱元璋心中階層之序。
    但朱鬆改革,竟置百姓於皇室之前!
    朱棣視之,不可思議!
    “罷了,今日言此,乃為提醒你。
    吾知你意,望你收斂念頭,安心為藩王,鎮守漠北,治理有方!”
    朱元璋望著朱棣滿臉疑惑的神情,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深知,此刻向朱棣透露這些,無異於對牛彈琴。
    “父皇是決定傳位於老九了嗎?”朱棣忍不住追問。
    “你可以這麽想,這也是你大哥的意思。”
    “你大哥在這點上比你看得清楚。”
    “允炆和允熥都已就藩,連過年都沒來漢中,你應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麽。”
    “我不希望你一條道走到黑。”
    “當然,你若執意不聽,我也不會怎樣。
    你終歸是我的兒子。”
    “但老九那邊,我就無法做主了。”
    “老四,你不是老九的對手,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別再爭鬥了。”
    朱元璋直言不諱地勸說著朱棣。
    聽後,朱棣的臉色陰沉至極。
    回到自己院中,朱棣失魂落魄,連自己如何回到這裏都不記得了。
    徐妙雲察覺到了朱棣的異常,關切地問道:“殿下,父皇是不是對你說了什麽?”
    朱棣情緒激動地複述了朱元璋的話。
    聽完,徐妙雲也一臉驚愕。
    漢王朱鬆究竟有何魔力,竟能讓朱元璋和太子朱標都如此支持他?
    這一夜,朱棣輾轉難眠。
    次日天剛亮,朱棣便起床,連帶著將還在夢中的朱高熾三兄弟也叫了起來。
    聽說要大清早趕路回北平府,三兄弟都愣住了。
    天剛破曉,朱棣卻已迫不及待要啟程。
    朱元璋昨夜的言語在他耳畔回響,令他幾近崩潰邊緣。
    盡管徐妙雲與朱高熾三兄弟滿心疑惑,朱棣仍堅持即刻離去,他們也隻能默許。
    徐妙雲匆忙間未及與妹妹徐妙錦道別,便登上了馬車。
    一行人在親衛的護送下,徑直向城外疾行。
    未料,剛到城門,一行人的車隊被一輛奢華馬車攔下。
    “何故停駐?”朱棣察覺馬車停頓,眉頭緊鎖,怒聲質問。
    “殿下,前方似是漢王殿下的馬車。”車夫張玉急忙答道。
    “老九?”朱棣聞言,滿臉愕然。
    朱鬆怎會在此?專為等候自己?他何以知曉自己清晨離漢?
    朱棣心中思緒萬千。
    “四哥,行色匆匆,九弟尚有許多話未與四哥深談,不妨聊聊?”此時,朱鬆的聲音自馬車外傳來。
    朱棣麵色陰沉,終是掀開簾幕,步出車廂。
    徐妙雲緊隨其後,憂心兩兄弟一言不合便起衝突。
    令二人意外的是,對麵馬車旁,不僅有朱鬆,徐妙錦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