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霓凰再次試探

字數:3874   加入書籤

A+A-


    朝堂論理結束後周老先生和穆青坐在車裏,老先生撫摸著玉蟬。
    能讓黎崇將如此貴重的隨身物品相贈的,必定是最得意的弟子或最親密的故人,仿佛老友的音容笑貌呈現在眼前。對玉蟾現在的主人更多了幾分期待。
    梅長蘇身披裘襖靜靜地候在那裏,禮貌而謙遜的行拱手禮,此時的梅長蘇就像見師長的感覺,恭敬中有一種不卑不亢的驕傲。
    周老先生沒有還禮,而是平靜溫和地注視著眼前這個陌生的年輕人。
    “何人所贈?”
    “是黎崇黎老先生所贈。”
    周老先生稍稍遲疑了一下,心中應該多少有一些意外,黎崇肯贈送玉嬋的得意弟子竟然是位陌生人?
    看出老先生的疑惑,梅長蘇也並未多言,側身恭請周老先生長亭相送。
    “黎崇,是你何人?”
    “晚輩曾受教於黎老先生門下。”
    “當年黎兄身居太傅之位,可他從不拒平民,設教壇於宮牆之外,弟子廣布天下,可他的得意門生卻寥無幾人,我都見過,可是足下?”
    “晚輩學藝不精,有連恩師聖名,且受教時日不長,周老先生自然不認得我。”
    然而周老先生下麵的話,既是感懷,也是考驗。當年赤焰案發後,黎崇不顧龍顏震怒,仍直言不諱的提出異議,惹梁帝不悅,被貶離京,從此滿腔憤懣,誓不回頭,如今自己卻因為他的信物再回朝堂,也不知是否能和故友之意。
    “恩師當年明知違逆龍顏,卻不改衷腸,直言不諱,此方是治學大家的風骨,故而晚輩認為世事萬物,無處不道,隱於山林為道,彰於廟堂亦為道。隻要其心至純,不做唯心之論,不發枉悖之言,又何必執念,你身於何處。”
    周老先生麵露欣喜和讚賞。
    “不知足下可知黎兄佩戴此蟾的寓意?”
    “持淡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好,沒想到老朽有生之年還能再見黎兄高足。”
    黎老先生借蟬明誌,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獨自在枝頭怡然自樂,長吟高歌,享受簡單純粹的快樂,用越來越清亮高亢的吟唱聲來抒發自己堅貞不屈的情感。
    忠勇之士性格耿健,縱使唯逆龍顏,依舊不改,短短的幾句交談,讓老先生眉開眼笑,這是遠離廟堂之後為數不多的發自內心一笑,既出自對眼前這位弟子的賞識,也為故友感到舒心和快樂。
    當年黎崇鬱鬱而終,有著太多未能施展的抱負和沒來得及實現的理想。如今有這樣的優秀弟子重新走進廟堂,帶他完成遺願,無論是為師還是為臣,都稱得上是最大的幸事了。
    ………
    【做事風格如蟬一般淡泊忠貞,既向往無欲無求、簡單快樂,又堅持操守,恪守風骨。】
    【所以?這麽好的一個人也是因為梁帝而退隱了】
    【皇帝的人命又加一】
    【都是因為狗皇帝的猜疑,所以這麽多忠臣良將鬱鬱不得誌】
    【這樣的世道真的是很壓抑】
    【所以靖王趕緊上位吧】
    【霓凰和蘇哥哥一起反了吧,這樣又可以報仇又可以當皇帝】
    ………
    二人長亭告別,與來前不同的是,周老先生回以拱手禮,也是表示對梅長蘇的肯定。然而幾步之後,周老先生卻再次回首。
    “當年黎兄門下有一心愛弟子,雖出身將門,性情飛揚,但絕頂聰明。若彼時你在,你與他,定會成為一時雙璧。”
    有些人無論過去多久,仍脾性不改。有些人,即便容顏不在,卻氣度不減。看著漸行漸遠的馬車,梅長蘇心中思緒萬千。
    ………
    【他就是呀,他就是你好朋友最得意的弟子呀】
    【故人相見不相識】
    【最悲哀的事是別人對著你在懷念你】
    ………
    可就在這時,又一道熟悉的白影策馬而來,霓凰白袍赤馬漸行漸近。
    她帶著追根究底的心思而來,而他也心知肚明她此行的目的,黎剛本來想自己去勸說霓凰,但是被梅長蘇製止了。
    “霓凰對於我而言,終究和他人不同。如果梅長蘇瞞不住他,就讓林殊來勸他吧。”
    霓凰毫不掩飾對他身份的質疑,一上來就略帶洶洶的說起周玄清老先生是何許人也,居然願意為一個江湖幫主,在這寒冬臘月不遠千裏趕來參與這廟堂紛爭。
    當然,此時的霓凰並不知道玉嬋乃是黎崇老先生的信物,所以才有此疑問。而梅長蘇似乎也並沒準備一上來就和霓凰袒露身份。
    “江左盟中,不過都是些江湖落魄之士,有緣相逢才結為兄弟,一向以義為先,不問出身,不問來處,方才能有今日。”
    這樣的解釋放在別人身上還能牽強過關,但放在當世大儒身上,卻是有些玩笑了。然而霓凰也沒拆穿,繼續問道。
    “先生是想告訴我,你派來相助於我演練水戰的那個人,也是一個不知身份不知出處的人嗎?那位義士出自江左盟,先生不會不知道吧?”
    “如若先生都不知道他的出處,那看來我知道的比先生還多了。雖然他換了名字,易了容貌,我還是認出了他他叫衛崢,是當年赤焰軍少帥林殊的副將。”
    直到現在梅長蘇還是不願意放棄掙紮,霓凰則發起靈魂拷問。
    “那請你告訴我,江左盟內隻有魏崢一個赤焰叛軍嗎?”
    “郡主也相信赤焰軍是叛軍嗎?”
    霓凰的質疑和追問距離真相越來越近。而梅長蘇既不否認也不承認,然後再轉移話題,可這個話題確實暫時起到了效果,整個大梁被赤焰叛軍四個字洗腦了整整十二年。
    可總有那麽一些人不會相信,蕭景琰不會,蒙摯不會,霓凰也不會。
    即便事發那年,她隻有15歲,雖然她對一切都一無所知,卻始終對她的林殊哥哥深信不疑。
    “既然郡主心有此意,又何必多問?”
    “現在再來評說叛與不叛有何意義?鐵案已定,太子和譽王是不會為赤焰軍平反的,因為這樁舊案原本就是他們最得意的傑作。”
    “沒錯,又有誰會指望讓太子和譽王來平反此案呢?想要達到目的呢?隻有一條路可走。”
    “原來你一直想要扶持的真的是靖王。”
    喜歡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請大家收藏:()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