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靖王斷鈴繩

字數:5102   加入書籤

A+A-


    靖王賑災回來後到禦書房給梁帝回稟情況,夏江和譽王也在這時相約來了禦書房開始對靖王挖坑。
    夏江先是模棱兩可的說抓到了13年前的逆犯讓皇帝疑惑,當梁帝詢問他後就他和譽王就開始配合表演了。
    “13年前哪裏還有其他逆案,自然是赤焰的案子了。”
    “到底是誰?”
    “原赤羽營副將——衛崢。”
    “哎呀,這果然是好事啊,潛逃了十幾年的逆犯都能夠落網,這個衛崢一定要處以重刑。”
    “衛崢逃匿十多年,說明他沒有半點悔過之意,臣以為腰斬示眾比較合適。”
    不得不說夏江的節奏卡得十分精妙。從13年前的逆案到赤焰,再到衛崢,範圍被他一點點縮小。
    而在沒有任何心理建設的蕭景琰的耳中,那點本能的預感卻被情緒一點點放大,直至最後的腰斬,更猶如曆曆在目。
    幸好蒙摯的及時建言給了蕭景琰片刻緩衝的時間。
    “陛下,臣以為如今正是年節, 又是國喪期,實在不宜行此酷刑。”
    蒙摯突然的發聲讓夏江十分意外,雖然他的意見左右不了自己的計劃,可這無疑打亂了當前的節奏。
    卻如他所料,蒙摯冒著暴露自己投效靖王的危險反對夏江,就是為了給蕭景琰爭取一點平複心情的時間,並極力的暗示著這是一場夏江設下的陰謀。
    而此時蕭景琰的樣子著實讓人心疼,心中的恨意如熾熱的岩漿在火山爆發前被驟然激起,神情卻透著無堅不摧般的堅定與倔強,眼中若隱若現的淚光,那是抹不去也忍不住的悲涼與傷痛,分明流露著幾分無助與脆弱這個樣子真的讓人心疼。
    ………
    【此刻的夏江和譽王簡直就是德運社大梁分社,夏江負責carry全場,譽王則是於騫附體,不讓江的話掉地上。】
    【這裏的景琰真是讓人想抱抱】
    ………
    為了恢複節奏,夏江用他那張口就來的大義,輕鬆就將蒙摯的說辭推翻,並非常有指向性地朝著蕭景琰貼臉開大。
    “眼科以待逆賊,仁柔以待忠良,順之則興國,逆之則亡國,此方為不悖之道。靖王殿下, 我說的對嗎?”
    到了這時,蕭景琰絕對已經明白了,這局麵絕對不是被自己湊巧遇上,而是夏江蓄謀已久的一張網。可明白是一回事,本心如何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景琰。”
    “兒臣有異議。”
    接下來蕭景琰的回答水準著實不低,層層遞進的同時又一針見血。
    “兒臣以為,無論當年的案情究竟如何,那畢竟都是皇室之痛,朝廷之損,應該是禍非福,何至於如今提起來這般津津樂道,全無半點沉鬱心腸?兒臣佩服夏首尊行事一向鐵腕利辣,但如今,父皇治下又不是亂世,但是重典二字即可輕提。至於什麽是興國之道,什麽是亡國之道,遠了說有曆代聖賢著書立言,近了看有父皇聖明在上。夏首尊卻單問我對不對,我怎麽敢答?”
    蕭景琰首先繞不開的赤焰案予以有力的回應。直述出夏江道貌岸然下的虎狼之心。赤焰軍當年乃國之重器,無論出於何種緣由,都是國家的消耗與悲劇。
    多年後再提起,寫在夏江表情中的卻隻有誌得意滿四個字,蕭景琰一針見血地提問,也是不給夏江留半點情麵。
    而他的第二段反擊,便是涉及處罰衛崢的內容本身。鐵腕利辣本就是個中性偏褒義的詞匯,用這樣的表達方式蕭景琰便是沒有局限於對這處罰的爭論,而是轉移這件事的性質,從是不是該腰斬,變成當下時局是否適合重典治國。
    第三層反擊便是最後赤裸裸地指出來,夏江為什麽當了我對不對?這是提示梁帝,這本就是他們設計的一個局。
    ………
    【他們幸災樂禍是因為這個悲劇是他們最得意的傑作,每次說出來都是誌得意滿】
    【他們真的太該死了,那七萬人都是抱著報效祖國的決心去參軍的】
    【最後他們都不清楚自己是怎麽死的。】
    【嗚嗚嗚,覺得好悲涼。】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雖然知道反駁了會讓梁帝延誤還是要說】
    【這個情境下,隻要開口說話,如果不是違心之論,便一定是逆耳之言。可他還下意識的說出了“有異議”這三個字,想這便是琅琊榜要表達的精神內核。】
    ………
    夏江見沒占到便宜,立刻避重就輕的將這個話題劃了過去。
    “陛下麵前議事政見不同是經常的,殿下如不同意我的觀點,盡管否了就是,何至於這般詞氣激憤?莫非我剛才有哪句話刺痛了殿下,惹您不快了?那老臣這廂先賠個禮吧。”
    一身傷病,一副殘軀,銅鈴雖然
    清脆如舊,卻用盡了梅長蘇所有的氣力。之前甄平來到,靖王已經回府,可是麵前的暗門卻紋絲不動,這讓負手算盡天下的麒麟才子惴惴不安。
    他還不知道此時暗門後的那個人心中已經為他畫了一道多麽無法逾越的天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在這時,暗門轟然打開,隨著蕭景琰一起入鏡的那一束光都顯得那麽冷冽。梅長蘇抬手望去,人生不相見,動如身與傷的宿命感再次拉滿,也預示著那份屬於摯友的情誼將被打破。
    此刻的他們,一個仿佛身處雲端,淩厲且決絕。一個卻好像墮入塵埃,卑微又彷徨。
    “先生找我來有什麽事嗎?”
    “今日殿下從宮中出來,沒有事要和蘇某商量嗎?”
    梅長蘇誠惶誠恐的試探,蕭景琰卻一臉冷峻的背身,他明顯感到了蕭景琰的異樣,卻又不知因何而起。烈戰英趕緊湊上來解圍。
    “先生可知道以前熾羽雲的副將衛崢被夏江抓住了?”
    “我知道。”
    “我們都以為衛崢已蒙冤慘死, 萬幸他還活著,可他現在身陷囹圄,卻趕緊救出來才是。還請先生勞神費思指點一二吧。”
    “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可是請將軍細想,這些年來,殿下為了赤焰之案受了多少打壓和委屈,如果此時挺身而出,必定會惹惱皇上,失去恩寵在身的大好局麵。”
    “這個不用再費心了,今天在禦前我已經因為此事惹惱過父皇。”
    “今日殿下能夠全身而退實屬僥幸,隻要衛崢還被關的懸鏡司,譽王就始終占得先機。無論殿下用什麽方法去營救衛崢,都會掉入他們的圈套。難道殿下心裏不明白嗎?”
    蕭景琰一聲冷笑,他當然明白,但此時他更明白梅長蘇言語中不能救的意思。無論之前他有多麽憤怒,但我想在他心裏多多少少還是存著一絲希望。
    他希望在這件事上,兩個人還能如以前一樣並肩同行,但是一切還是意料之中。本心之外。
    “殿下要救衛崢是為情義。可從得失來看,救衛崢有百害而無一利,謀大事者須懂得割舍。”
    “好,該說的話都已經說了,先生的指點我已經明白。”
    蕭景琰的語氣和目光都冷冽到極點。以往的麒麟才子,哪怕是在金殿上與梁帝對峙,也都是雲淡風輕,雖是低吟,但卻有著讓人無法拒絕的力量。
    而此時的梅長蘇或是因為病重,或是因為急切,明顯變得有些慌亂和焦急。
    蕭景琰無視了身後梅長蘇那明顯有些力竭的聲音,隨之做了一個意料之外的舉動,她拔出戰英腰間的寶劍砍斷了用於通信的銅鈴的繩索。
    梅長蘇看到這一幕之後不敢置信,直直的跪在了地上。
    “殿下~”
    “我曾經竟然以為蘇先生會是個與眾不同的謀士,沒想到此時才看清楚,你也是動輒言利、眼中沒有天性和良知的人!我若是依從先生是也割舍掉心中所有的道義人情,一心隻圖奪大位。那我當初奪位的初衷又是什麽?!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我蕭幾年今後何去何從,就不勞梅宗主費心了。”
    “殿下此言何意?”
    “先生算盡天下人心。我此言何意,先生怎會不知?”
    ………
    【蘇蘇應該會自己去救人,不想把靖王拖下水】
    【靖王估計知道了蘇蘇沒去救靜妃】
    【可是這一切蘇蘇都不知道,都是甄平搞的鬼】
    【夏老狗的計謀得逞了】
    【我想看後麵景琰火葬場】
    【蘇哥哥心碎了】
    ………
    喜歡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請大家收藏:()讓你寫朋友你寫琅琊榜權,文抄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