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魯縣孔氏
字數:3953 加入書籤
齊都,臨淄。
原本在城外駐紮的臨淄十萬之兵,在解甲歸田之列的兵丁,都已經歸家。
大大減輕了臨淄的後勤壓力,也散去了肅殺之氣。
春耕已過,天氣漸漸溫暖。
韓嬰人在臨淄,就在臨淄進行了春耕禮。消息傳到齊國郡縣,無論家門如何,身份如何,都十分感動。
君王下田勞作,勞動成果當然不值一提。但顯示出了重視農桑的姿態,卻也影響深遠。加上韓嬰在齊地之前的表現,宛如一顆強心丸。
產生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齊國人心更加安定。齊國各郡縣的農桑,百業都恢複、發展。
使得整個齊地都擁有了昂首向上的氣勢。與秦國時期、諸田時期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人民進一步支持、擁戴韓王。現在幾乎沒有人想念齊王了,韓王就是他們的王。
齊王宮。
韓嬰在齊國隻有二十名美人,可謂後宮清冷。這段日子頗有人動歪腦筋,想要進獻美人給韓嬰。
韓嬰當然知道進獻美人的人,都想要回報。無論是誰進獻美人,都被他回絕了。另一方麵,他派人前往巨鹿,讓王後送一些美人過來居住。以此告訴那些想要進獻美人的人,他美人足夠了,不用你們操心。
王後也精挑細選了百餘美人送來,人才剛到幾日。
宮中漸漸熱鬧起來。
小殿內。
韓嬰跪坐在王座之上,看著一張絲絹臉上泛起笑意。
這是太子寫的家書。
字有點醜,但考慮到太子的年紀,能自己寫家書就已經很不錯了,不能苛責太多。
家書之中,透著太子對父王的滿滿想念。
孺子欽慕,讓韓嬰的內心柔軟無比。
魯迅有首詩。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韓嬰家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微笑收入了匣子放好。等以後老子死了,就以兒子的家書陪葬吧。
挺好的。
白日在清閑中過去,晚上,韓嬰在一位美人的寢宮中安歇。
次日一早。韓王洗漱更衣,食了早飯,告別了依依不舍的美人,乘車離開王宮。在數千人的簇擁下,自南城門出,沿著大道前往魯縣。
按照計劃,韓嬰將在魯縣祭祀孔子。順便見一見魯地豪傑。
............
魯地,魯縣。
城中人來人往。
整座縣城散發著安逸的氣息,仿佛數月之前的大戰,從未發生過。
濃鬱激烈的肅殺之氣,從未出現過。
一輛輦車在數十名隨從的簇擁下,沿著大道,往南城門而去。
車上坐著一位衣冠。三十歲出頭的樣子,容貌俊美,身材極為壯碩,腰間掛著一柄寶劍,極有氣勢。
“韓王真是命世英傑。”衣冠左顧右盼,感覺著城內的安逸氣息,內心感慨道。
他名叫孔藂,乃孔子之後。
原本跟隨劉邦反秦,也跟著劉邦前往漢中。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辭別劉邦回到了家鄉。
韓國興兵討伐齊國的戰爭,讓他很是憂慮。
魯國滅亡已經多年,魯地化作齊地。齊地打仗,他的家鄉難免受到波及。韓王嬰仁義善戰,才兼文武。他從不輕視韓王嬰,但也不認為韓王嬰能迅速結束戰爭。
戰爭一旦曠日持久,造成的傷害就會非常大。
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他瞠目結舌。韓王嬰以騎兵擊敗項羽,又收降田橫,平定齊地。治理齊地短短數月時間,就已經讓齊地大治。勝過諸田不知道多少。
他很欣賞韓嬰。欣賞韓嬰的仁義,德行。
不僅是他,魯縣很多人都是如此。整個齊地的人都支持韓嬰,魯縣的人支持力度最強。
無他。風氣也。
當年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住了很多年。評價衛國人多君子。也因為孔子與衛國的君子臭味相投,所以住了很久。
魯國在周朝的地位非常高,乃禮樂之國。社會風氣也很崇尚道德君子,所以能誕生孔子這樣的人。
不談儒家在魯國的影響力,魯國人君子多。
而韓王嬰德行高,又驍勇善戰,能保境安民,帶來安定秩序。
魯人自然支持他。
今日孔藂得到宗族的消息,得知韓嬰要南下魯地祭祀孔子,覺得十分榮耀的同時,趕緊離開城池前往城外祖地,與宗族商議怎麽接待。
與此同時,孔藂也在琢磨是不是趁機出山輔佐韓嬰。
他雖然姓孔,但儒學的不怎麽樣。反而擅長擊劍、騎射,兵法,自認為帶兵打仗有幾分水平。現在韓國雖然強盛,但楚國、漢國也不弱,需要他這樣的人出力。
輦車離開了臨淄,來到了城外莊園。
諸孔、以及儒家重要人物很多都到了。莊園外停滿了車馬,到處都是隨從。
孔藂也下了車,讓隨從留在城外,握著劍進入莊園,來到了大堂內。
大堂內,數十衣冠正襟危坐。孔家的主脈,也是這座莊園的主人。孔亭跪坐在主位上,孔家的人坐在右邊,外姓儒家坐在左邊。
孔藂雖然學儒不怎麽樣,但畢竟是孔家的人,也懂儒,也與在場的很多人熟悉。
見過之後,他很從容來到了右邊跪坐下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就這麽看著眾人說話,插不上幾句話。
孔亭臉色紅潤,神色激動道:“諸位。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各顯其能,爭做世上顯學。我儒家曾經興盛過,卻遇暴君嬴政,包括儒家在內,除法家以外的百家都衰弱了。”
“也因此,法家已經臭不可聞。原本衰弱的諸子百家都漸漸複興。也都選明主輔佐,希望興盛本家。”
孔亭看了一眼孔藂,當初孔藂去支持劉邦,也有這方麵的意思。想要興盛儒家,隻能從君主身上入手。
頓了頓,他又激動道:“韓王才兼文武,德行純厚,正是明君。現在韓王南下魯縣,祭祀我祖。必是想重用儒家。諸位。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請諸位召見門生弟子,齊聚魯縣,迎接韓王。”
“善。”幾乎所有人都點頭說道,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