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軍器核驗
字數:4569 加入書籤
628 章軍器核驗(至元二十六年?和林軍器監)
和林軍器監的青磚牆外,三十麵 “軍” 字旗按 “蒙古 漢 西域” 三列排列,旗麵的狼首、虎紋、波斯綬帶紋間距三尺,與《軍器監典》“旗列規製” 嚴合。寅時三刻,蕭虎率耶律鑄、那拉珠爾入監,監內按 “鍛打 校驗 封存” 三區布設鍛打區的火爐正燒得通紅,火星濺在含硫量二分二厘的鐵礦石上;校驗區的紫檀案鋪著白羊毛氈,整齊排列待驗兵器;封存區的鐵櫃貼封條,蓋 “軍器監 至元二十六年” 朱印。
軍器監監官王德昌(漢人)呈上《核驗儀注》,用蒙漢雙語謄抄“凡校驗需經‘材質 工藝 性能’三重驗,” 蒙古怯薛驗刀,漢人弩手驗弩,“西域工匠驗甲胄,” 每重驗需三方畫押。案上的校驗工具按規製陳列測硫儀的銅盤刻蒙古文 “硫” 字,拉力秤標漢地 “石” 與蒙古 “斤” 雙單位,穿甲靶用九層熟牛皮疊製,與《軍器監新式圖譜》的 “甲靶標準” 完全一致。
蒙古千戶帖木兒(非叛黨)手持驗礦鏡,檢查待驗蒙古刀的刀坯“至元二十三年後,” 軍器監規定漠北鐵礦含硫量需達二分三厘,“低於此數易卷刃。” 他用針尖刮下刀背鐵屑,置於測硫儀銅盤,盤內溶液立即顯青紫色 —— 這是西域傳來的 “硫測法”,比中原 “淬火觀色” 更精準。不合格的三把刀被標記 “廢 07”,刀尾刻的塔塔兒部工匠印記格外刺眼。
漢人弩機的校驗側重銅材純度,監造官李誠用錫錘輕敲弩機望山(瞄準器),聲若清鍾者為合格“銅需含錫三成,” 與《考工記》“六齊之法” 吻合。他的卡尺測量弩臂厚度,精確至半分,“漢人弩機與蒙古刀雖形製異,” 但材質標準需統一,“這是至元二十五年忽裏台定下的規矩,” 防止部族私造劣質兵器。案上的材質清冊用三色筆記錄蒙古文記鐵礦產地,漢文記純度,波斯文記檢測結果。
西域工匠阿合馬(非曆史奸臣,為普通工匠)檢查甲胄的鍛打工藝,蒙古怯薛的柳葉甲每片甲葉需鍛打七次,甲縫用銅鉚釘固定,釘帽直徑三分,與圖譜 “甲葉七鍛” 標準嚴合。他用放大鏡觀察甲葉紋路“塔塔兒部的舊甲隻鍛五次,” 指著甲縫的鏽跡,“鉚釘含鉛量過高,” 三個月就會鬆動 —— 這正是乃馬真後舊部兵器的通病。
虎衛營的弩機校驗更顯精細,李誠拆解弩機部件,望山的刻度誤差不得超半分,弓弦的牛筋與蠶絲比例需 “筋六絲四”,這樣拉力可達七石。“至元二十四年改進的‘三段連弩’,” 他演示裝箭流程,“比舊弩射速快三成,” 但需嚴格按圖譜組裝,“錯裝一齒便會卡殼。” 蕭虎注意到虎衛營的弩機均刻 “衛 xx” 編號,與符牌庫的虎符編號對應,這是 “器隨人走” 的溯源製度。
軍器監的校場雪地上,立著九層熟牛皮靶,靶心畫蒙古文 “中” 與漢文 “的”,間距百步(按元代 “一步五尺” 規製)。蒙古怯薛百戶拔都兒持新驗蒙古刀,刀身長三尺七寸,柄纏駝毛,揮刀劈向靶甲 ——“噗” 的一聲,穿透五層牛皮,刀身無卷刃。測刀官立即記錄“刀號蒙 32,含硫量二分三厘,” 劈甲五層,“符合‘百步破甲’標準。”
漢人弩手張旺用七石弩試射,箭矢為三棱形,鐵簇含硫量與蒙古刀一致。他屏息瞄準,弓弦 “嗡” 聲未落,箭矢已穿透七層牛皮,箭尾的白羽仍在震顫。“弩號漢 17,拉力七石二鬥,” 李誠在記錄冊朱批,“穿透力超標準兩層,” 這是西域淬火技法與中原弩機結合的成果。蕭虎命人將試射後的刀弩並置,刀身與弩箭的鐵色青中泛灰,正是合格兵器的特征。
校驗進入舊器複核環節,帖木兒翻出塔塔兒部的兵器清冊“至元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 該部私造的蒙古刀硫量僅一分八厘,“比軍標低近兩成。” 校場上,用這些舊刀劈甲,僅能穿透三層,刀身立即卷刃如月牙。那拉珠爾怒擊案幾“難怪乃馬真後舊部叛亂時不堪一擊,” 這等劣質兵器,“既是欺君,也是害命!”
更嚴重的隱患在弩機部件,李誠發現部分舊弩的望山刻度被篡改,實際射程比標注短十步。“這是故意為之,” 他指著刻度下的隱秘鑿痕,“讓使用者誤判距離,” 戰時必吃大虧。蕭虎命人將不合格舊器集中封存,每件器身貼封條“待忽裏台議後,” 熔煉成合格鐵料,“再鑄新器,” 清冊中的 “塔塔兒部私造” 字樣被朱筆圈出,成為追責憑證。
軍器監的工匠坊內,蒙古鐵匠鍛打刀坯,漢人鑄工澆築弩機,西域工匠打磨甲葉,三方各持《軍器監新式圖譜》抄本,圖譜用三色標注蒙古文注鍛打火候,漢文記尺寸公差,波斯文寫淬火水溫。“蒙古刀的弧度需按‘月彎三分’,” 蒙古匠師對漢人鑄工道,“就像你們弩機的望山傾角,” 差一分都不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阿合馬向蕭虎展示新製的 “通用鉚釘”銅質含錫量三成,既可用於蒙古甲胄,也適用於漢人弩機,“比各族自造的鉚釘節省三成料,” 這是三個月協作的成果。牆角的廢料堆按材質分類廢鐵回爐,廢銅送鑄幣局,廢皮歸甲坊 —— 這是耶律鑄提議的 “循環製”,既省錢又防私藏兵器部件,暗合 “以儉治軍” 的祖製。
核驗結果需經 “監官 千戶 工匠” 三方聯簽,蒙古文簽 “可” 或 “否”,漢文注理由,波斯文記日期。王德昌的《核驗總冊》用磁石裝訂,每頁騎縫蓋三族官印“凡合格兵器,” 刀鞘刻監官私印,弩機烙工匠記號,“不合格者需追責至造辦千戶,” 這是至元二十五年新增的 “連坐製”。
那拉珠爾抽查十件合格兵器,發現其中兩件的監官印模糊,立即要求重驗“印鑒不清者視同不合格,” 他的虎符與軍器監的銅印勘合,“這是防止濫竽充數的規矩。” 帖木兒在旁佐證“太祖時驗兵器,” 需用千戶血塗印,“如今雖不用血,” 但印鑒必須清晰,“否則難以溯源。” 校場的風卷起驗冊紙頁,嘩嘩聲似在訴說兵器與國運的關聯。
蕭虎根據核驗結果,命人修訂《軍器監新式圖譜》增加 “蒙古刀含硫量驗法” 插圖,補注漢人弩機 “三段連弩” 的組裝步驟,附西域甲胄的 “七鍛火候表”。修訂版由三族工匠聯名校勘,每頁邊緣留空白,供後續添注實戰反饋“如劈甲五層以下需回火重鍛,” 弩箭穿透不足需調弓弦。
耶律鑄提議在圖譜中增 “兵器保養篇”蒙古刀需用羊油擦拭,漢人弩機忌潮濕,“保養不當致損者,” 與造器不合格同罪。圖譜的修訂本存入軍器監金匱,鑰匙由蕭虎、耶律鑄、王德昌分掌,“缺一不可開啟,” 這是防止單方篡改工藝標準的製衡之術,就像兵器的含硫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深夜的軍器監密檔房,蕭虎翻看舊器清冊,塔塔兒部私造兵器的數量遠超報備,“這些劣質刀弩若流入叛黨,” 後果不堪設想。他在《密報》中批注“需將各族兵器統一編號,” 蒙古刀刻 “蒙 xx”,弩機刻 “漢 xx”,“每月核驗時按號比對,” 缺失者立即追查。這既是治軍,也是防止舊部死灰複燃的妙招。
王德昌呈上西域工匠的密報“乃馬真後舊部曾試圖收買鐵匠,” 要求造 “易斷裂的弩弦”。蕭虎命人加強工匠戶籍管控“三族工匠需在軍器監食宿,” 探親需持虎符簽發的路引,“就像兵器的含硫量,” 人心也需時時 “核驗”。校場的積雪被月光照亮,合格兵器的寒光與符牌庫的微光遙相呼應,織成無形的權力網絡。
核驗結束後,蕭虎將《軍器核驗規程》納入《雙紋大紮撒》“軍器篇”,規定 “凡蒙古刀、漢人弩、西域甲,” 需每半年核驗一次,“含硫量、穿透力不符者,” 造者與驗者同罪。新修訂的法典刻碑立於軍器監大門,碑陽刻蒙古文 “軍器如國脈”,碑陰題漢文 “質精則國強”,碑側記波斯文 “工匠當慎之”。
軍器監的鐵櫃裏,合格兵器的清冊與符牌庫的虎符檔案形成聯動虎衛營領用弩機需憑虎符,蒙古千戶領刀需驗千戶印。蕭虎望著校場上整齊排列的兵器,知道這場核驗不僅是校驗器物,更是對權力秩序的重塑 —— 就像蒙古刀與漢人弩機雖形製不同,卻在同一標準下守護大元,這正是製度的力量,比任何鋒利的兵器都更堅固。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