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炮陣輪值

字數:3814   加入書籤

A+A-


    651 章炮陣輪值(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西校場)
    斡耳朵西校場的晨霧中,三十門虎蹲炮如沉默的巨獸列陣,炮身的 “蒼狼死,白虎生” 刻字在微光下泛著青暈。蕭虎親定的 “炮陣輪值製” 木牌立於陣前,蒙古文書寫輪值規則三十門炮分 “左、中、右” 三隊,每隊十炮,由虎衛營三個百戶分領,“每十日辰時交接,” 交接儀式需鳴炮一聲為號,與《軍器監則例》“軍器輪值必鳴號” 的規製嚴合。
    輪值表用桑皮紙繪製,貼於校場的青銅公告牌,左欄記輪值百戶姓名,中欄標炮號,右欄注特殊維護需求。“第一隊護左翼炮位,” 百戶那拉珠爾用紅筆圈出自己的轄區,炮位旁的儲彈坑需每日檢查防潮,“若遇雨雪,” 需用駝毛氈覆蓋炮身 —— 這是從乃馬真後時期炮械鏽蝕的教訓中總結的鐵律。
    辰時三刻,銅鍾鳴響,第一隊與第二隊在炮陣前交接。那拉珠爾將《炮陣交接冊》交給接手的百戶阿古拉,冊中詳細記錄“炮  壹至拾昨日檢查無異常,” 石彈儲備三十枚,“鐵礦粉紋路清晰,” 附桑皮紙拓片為證。阿古拉逐一核對,用磁石筆輕掃炮身 “蒼狼死” 刻字,青暈顯形無誤後,在冊上按指印,蒙古文 “阿” 字與那拉珠爾的指印並列。
    交接時需演示一次裝彈流程甲士抬三十斤石彈填入炮膛,用桐油布擦拭炮口,“需聽到‘滋滋’聲方為合格,” 周顯在旁指導,這說明桐油均勻覆蓋防鏽。儀式的最後,兩隊共鳴一炮,聲傳十裏,宣告交接完成 —— 這聲炮響既是信號,也是對叛黨的威懾。
    工匠班每日辰時開始炮身檢查,周顯帶著三名學徒,每人持桑皮紙與磁石筆,按 “炮  壹至叁拾” 順序逐一查驗。桑皮紙擦拭鐵礦粉紋路時,需呈 “環形軌跡”,確保無黴斑或鏽蝕,“若紙麵留白,” 說明鐵礦粉脫落,需立即補填,用特製的磁石粉與黏合劑混合液修補,“晾幹後需與原紋路嚴合,” 這是防篡改的關鍵。
    學徒趙二毛(漢人工匠)在《維護冊》上記錄“炮  伍左紋微脫,” 周顯立即標注 “午時前修補”,並用朱筆圈出 —— 這炮是術赤係諸王重點關注的,需格外謹慎。檢查完畢,周顯將磁石粉用量記入漢文賬冊,蒙古文賬冊由監工千戶核對,“雙語對照,” 避免記錄偏差,這是蕭虎定下的 “雙賬製”。
    炮膛保養需 “三擦三晾”第一擦用浸桐油的麻布,去除殘留火藥渣;第二擦用幹麻布,吸去多餘油脂;第三擦用羊脂浸過的氈布,形成保護膜。百戶阿古拉親自示範,他的右手食指有厚繭,“炮膛需擦至反光,” 能照見人影方為合格,“乃馬真後時因保養疏忽,” 三門炮膛鏽蝕炸膛,“這教訓得刻在心裏。”
    桐油需按 “七斤桐油配三兩鬆香” 調製,由軍器監工坊專供,每桶油蓋火漆印,標注 “至元二十七年秋製”。甲士們將用過的桐油布集中焚燒,“防油脂外流被叛黨利用,” 灰燼需深埋三尺 —— 這是防止敵探通過油脂成分判斷炮陣狀態的保密措施。
    儲彈坑旁的銅秤每日校準,砣星標 “三十斤”,誤差不得超半斤。甲士李鐵柱(漢人虎衛)逐枚稱重石彈,在合格彈上刻 “√”,超標彈標 “x”,“x” 彈立即送回軍器坊返工,“石彈輕則射程不足,” 重則炸膛,他的腰間掛著《石彈標準》木牌,邊角已磨得發亮。
    新運到的石彈需經 “三驗”重量、圓度、硬度。周顯用銅卡尺量石彈直徑,需三寸整;用鐵錘輕敲,聲音清脆者為 “硬石”,悶響者棄用。“這些石彈來自克魯倫河采石場,” 他對學徒道,石質與炮身青銅的撞擊力經過測算,“百步穿甲的力道全靠這分量準。”
    每半月一次的炮架檢修由木工班負責,工匠們用特製的防潮漆(桐油與朱砂混合)塗刷克魯倫河硬木,漆層需均勻,“每寸木麵刷三遍,” 重點是炮輪軸與托架銜接處。木工頭老王(漢人木匠)帶著兒子王栓,用竹片剔除輪軸縫隙的泥沙,“需露出原木色,” 再塗羊脂潤滑,轉動時 “無吱呀聲為妙。”
    檢修記錄特別注明木材含水率“炮架含水率需低於一成,” 用西域傳入的 “測濕儀”(象牙製,遇濕變色)檢測,若超標需置於通風處晾曬,“嚴禁暴曬,” 防止木材開裂。老王展示去年開裂的炮架殘片“硬木雖堅,” 卻怕幹濕不均,這是護炮如護命的道理。
    七、輪值監督雙族核驗的防弊機製(元代炮陣輪值監督製度與權責劃分)
    虎衛營與蒙古千戶各派監工,每日午時共同巡查。漢人監工李文書核對《維護冊》與實物,蒙古千戶巴圖檢查甲士操作規範,“若發現漏檢,” 雙方共同追責。一次巡查中,巴圖發現炮  拾貳的炮輪缺油,立即罰當班甲士 “額外擦拭五門炮”,李文書在旁記錄,確保處罰有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監督記錄用 “三色筆”綠色記合格,黃色記整改,紅色記重罰。蕭虎每周翻閱紅頁記錄,對 “炮架檢修延遲” 等問題批注“軍器事無小事,” 命耶律鑄納入《軍器過失考》,與升遷獎懲掛鉤。這種雙族監督讓輪值不敢懈怠,炮陣始終保持戰備狀態。
    校場的應急箱備著 “三防工具”防漏的桐油布、防裂的木膠、防鏽的磁石粉修補液。一次晨霧中,炮  柒的炮身突然滲油,那拉珠爾立即啟動預案甲士用桐油布包裹炮身,工匠班現場修補裂縫,“半個時辰內恢複戰備,” 比規定時間快一刻鍾。處置記錄詳細到 “滲油位置距炮口三寸”,附草圖存檔。
    遇重大故障需上報“炮身裂紋超一寸”“輪軸斷裂” 等情況,需蕭虎親批維修。軍器監的備用炮架存於校場西側,“可隨時替換,” 確保炮陣始終滿編。這種應急機製讓炮陣在複雜草原環境中保持穩定,正如周顯所說“不怕故障,就怕無備。”
    《炮陣維護冊》分蒙古文、漢文兩冊,每日記錄用朱筆標注日期,每月匯總裝訂,牛皮封麵刻 “至元二十七年輪值”。蒙古文冊側重操作流程“辰時擦炮,午時檢修”;漢文冊詳記材料用量“桐油三斤,磁石粉五錢”,兩冊頁碼一一對應,缺一頁則全月記錄無效。
    年末檔案交由樞密院存檔,與《軍器監則例》比對核查,“凡維護不合格的炮號,” 次年工匠班需補考操作規範。這些檔案成為元代軍事技術的珍貴史料,後世修《元史?兵誌》時,特意摘錄 “至元二十七年炮陣維護法”,讚其 “規範詳實,為後世軍器維護之範本”。
    蕭虎在巡查時對耶律鑄道“輪值不僅是保養,” 更是防止私通叛黨的手段,三隊輪換中互相監督,“無人能長期掌控同一門炮,” 這是分權製衡的軍事應用。炮陣的穩定狀態也向諸王傳遞信號“監國對軍器的控製滴水不漏,” 叛黨無機可乘。
    秋末的軍事演習中,三十門炮輪值射擊,石彈均命中百步外靶心,術赤係諸王觀後歎服“如此炮陣,” 察合台部怎敢來犯?輪值製度下的炮陣,已不僅是武器,更是權力秩序的象征 —— 就像斡耳朵的炊煙與炮聲交織,構成漠北安寧的日常。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