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炮陣改布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656 章炮陣改布(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西校場)
西校場的晨霧尚未散盡,蕭虎的案頭攤著兩份關鍵文書察合台細作的供詞(桑皮紙謄抄件)與原炮陣圖。供詞中 “主攻正麵炮群” 的供述被紅筆圈出,蕭虎用狼毫筆在圖上批注“品字陣正麵強而側翼弱,” 這與《武經總要》“品字陣禦中不禦側” 的記載吻合。他召來虎衛營百戶那拉珠爾與驗炮官周顯,“需變陣為‘梅花形’,” 五組炮群互為犄角,“讓敵軍無死角可鑽。”
決策過程嚴格遵循《軍議規程》先由蕭虎提出方案,軍器監核算可行性,虎衛營推演戰術效果,三方共識後呈劄剌兒台備案。“細作供詞說明敵軍已摸透原陣,” 劄剌兒台的指節叩響案幾,他的長子剛從邊境哨卡傳回消息,“察合台的遊騎近期頻繁抵近偵察,” 改陣迫在眉睫。銅鍾三響後,改陣令正式下達,校場的旗手立即升起 “變陣” 旗 —— 黑底黃紋的旗幟在風中展開。
周顯展開新繪製的炮陣圖,桑皮紙用朱砂繪出五處核心炮位,呈梅花狀分布,每組六門炮按 “前後左右中” 排列,射程標注 “百步交叉覆蓋”。“原品字陣防禦半徑十裏,” 他用竹尺測量,“梅花陣增至十三裏,” 新增的側翼防禦區用黃色標注,“敵軍若從側翼迂回,” 兩組炮群可同時夾擊。圖中暗炮位用虛線標示,與《軍器監秘檔》“伏擊炮位形製” 嚴合。
那拉珠爾補充戰術細節每組炮群配 “觀瞄手” 三名,用西域傳入的 “千裏鏡”(銅鏡折射原理製成)監測敵情,“發現敵軍立即揮旗,” 紅旗指東、黃旗指西,“炮群按旗令轉向射擊。” 這種靈活轉向彌補了虎蹲炮機動性不足的缺陷,蕭虎在圖上批“需演練‘三分鍾轉向’,” 這是應對騎兵突襲的關鍵。
甲士們開始搭建暗炮位,五處選址均在土坡背陰處,先用克魯倫河硬木搭建隱蔽炮架,架高與地麵平齊,再覆蓋三層駱駝毛氈(防雨雪),外層堆紮草垛 —— 草垛用秋收後的麥秸與羊毛混合捆紮,“與周圍草場顏色一致,” 偽裝匠頭趙五拍打著草垛,“敵軍遠望隻會以為是儲草點。”
暗炮的炮口處理尤為精細僅露出三寸炮管,管口偽裝成 “草垛通風口”,用細竹枝遮擋,“敵軍即使靠近,” 也難辨真偽。周顯檢查偽裝效果,命甲士在百步外觀察,“若能看出炮形,” 立即返工。他特意在草垛底部留排水孔,“草原秋雨多,” 積水會影響炮械性能,這是從乃馬真後時期炮陣積水的教訓中改進的。
驗炮官李誠率隊進行射程測試,每組炮群依次發射石彈,靶位按 “正麵、左翼、右翼、迂回路線” 設置,共二十五個靶點。“第一組炮群射擊正麵靶,” 石彈在百步外擊碎鐵甲,彈痕與預設落點偏差不足兩步;“第五組暗炮測試側擊,” 石彈越過土坡,精準命中右翼靶,煙塵中靶牌碎片飛濺。
測試數據用桑皮紙記錄“正麵射程百步,側擊射程八十步,” 交叉區域火力密度 “每分鍾三十石彈”,比原陣提升三成。李誠在《炮陣效能冊》中批注“梅花陣可抵禦千騎規模突襲,” 並附彈痕拓片,“石彈穿透力與原陣一致,” 確保威力未因布局調整而減弱。蕭虎親臨觀試,石彈擊中靶心的瞬間,他對劄剌兒台道“這才是讓察合台膽寒的陣勢。”
炮陣圖的繪製嚴格遵循《軍器機密文書格式》用特製的 “防篡改紙”(桑皮紙浸桐油製成),圖中暗藏三處防偽標記梅花中心繪微型虎符,五處炮位旁刻蒙古文密碼(對應炮號),邊緣用朱砂點暗記(需特定角度光照可見)。周顯帶著三名文書分頭抄寫,“正本存樞密院,” 副本分送三方,“每本都需編號與騎縫章。”
副本的保密措施層層加碼蕭虎的副本蓋 “監國虎符印”,劄剌兒台的蓋 “術赤係狼首印”,虎衛營的蓋 “虎衛營印”,“缺一方印鑒,” 圖無效力。那拉珠爾的副本藏在鐵甲內襯的暗袋,“需用特製鑰匙才能取出,” 鑰匙由三名百戶分持,“三人同到才能開鎖,” 這是防單人泄密的 “分權製”。
蕭虎、劄剌兒台、那拉珠爾在炮陣圖上共同簽章,蒙古文、漢文、八思巴文三種文字的簽名並列,騎縫處蓋三族官印,形成 “三位一體” 的生效機製。“日後若需調整炮位,” 蕭虎強調,“必須三方同時到場,” 任何一方單獨變動均屬無效,這是防止專權的 “互監製”。
簽章儀式在炮陣中央舉行,禮台擺青銅鼎,鼎中燃西域乳香,象征 “盟約如鼎”。耶律鑄宣讀《炮陣調整盟約》“三方共守此陣,” 情報共享、防務共擔,“若因調整不當致失防,” 三方同擔罪責。劄剌兒台的長子帖木兒(術赤係)作為見證,在盟約副冊上按指印,他的指印與父親的並列 —— 這是權力傳承的象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七、新舊對比陣法效能的全麵評估(元代新舊炮陣性能對比與優勢分析)
李誠在《陣法對比冊》中詳細羅列優劣原品字陣 “正麵火力強但側翼弱”,調遣需半個時辰;梅花陣 “全向防禦但核心區火力密度略降”,調遣時間縮短至一刻鍾。“總體利大於弊,” 他用算籌演示,“敵軍突破概率從三成降至一成五。” 冊中附實戰案例至元二十五年察合台軍曾用側翼迂回戰術擊潰品字陣,“梅花陣可有效克製此戰術。”
甲士們的反饋也被記錄“梅花陣的觀瞄視野更好,” 減少了原陣的射擊盲區;“暗炮位讓心裏更踏實,” 即使正麵吃緊,也有後手。這些來自一線的評價讓陣法調整更具說服力,蕭虎在冊上批“需將士兵反饋納入下次調整參考,” 這是 “軍情上達” 的製度體現。
那拉珠爾組織炮組進行適應性訓練,每日辰時演練 “變陣響應”中軍旗手揮旗,五組炮群需在三刻鍾內完成從 “防禦” 到 “攻擊” 的轉換。甲士們抬著三十斤石彈奔跑,裝彈、瞄準、發射的動作需同步,“誤差不得超一息,” 百戶長用銅漏計時,超時則加練一個時辰。
針對暗炮位的特殊位置,訓練增加 “隱蔽裝彈” 科目甲士需貓腰在草垛間移動,動作輕緩如貓,“不能讓草垛晃動,” 否則會暴露位置。周顯在旁糾正動作“裝彈時炮架需墊木楔固定,” 防止後坐力引發草垛坍塌。三天訓練後,全陣響應速度從三刻鍾縮短至兩刻,那拉珠爾的驗收冊上寫“可實戰。”
蕭虎命人將細作供詞的關鍵內容抄錄給炮陣指揮官“察合台軍擅長‘黎明突襲’,” 故梅花陣的晨哨提前一個時辰;“偏好左翼迂回,” 則左翼暗炮位加倍巡邏。這些針對性調整讓情報真正轉化為防務優勢,耶律鑄在《情報應用錄》中寫道“知敵而後變陣,” 這比盲目增兵更有效。
劄剌兒台的千戶們研究供詞後,提出補充建議“可在暗炮位附近設絆馬索,” 延緩敵軍衝鋒速度,為炮群爭取射擊時間。蕭虎采納此建議,命甲士在暗炮位前百步鋪設 “鐵蒺藜”(用廢鐵打造,四尖八刺),“與炮陣形成‘阻 擊’結合的防禦體係,” 這是草原戰術與中原軍器的巧妙結合。
炮陣調整完畢的當日,蕭虎命人向邊境釋放 “信號彈”(硫磺與硝石混合燃燒),三枚信號彈在空中炸出黃煙 —— 這是告知察合台部 “防務已升級” 的威懾信號。邊境傳回消息察合台的遊騎在十裏外觀望,未敢靠近,“他們定是看到了新陣的規模,” 那拉珠爾笑道,炮陣的威懾力已初步顯現。
《元史?兵誌》載“至元二十七年秋,斡耳朵炮陣改梅花形,漠北諸部震服。” 調整後的炮陣不僅是防禦工事,更是權力的象征 —— 蕭虎用陣法的靈活性展示監國權威的應變能力,用三方簽章體現同盟的穩固。夕陽下,梅花陣的炮影在草原上交錯,如同一張無形的網,將叛黨的覬覦牢牢阻隔在斡耳朵之外。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