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同盟分歧
字數:5876 加入書籤
659 章同盟分歧(至元二十七年冬?忽裏台議事帳)
斡耳朵的忽裏台議事帳用百張駝毛氈層層疊裹,帳頂的鎏金狼首在火把映照下泛著冷光。按成吉思汗定下的 “議事規製”,帳內分左中右三席左席為術赤係諸王,虎皮墊上鋪狼皮褥;中席屬中樞官員,桑皮紙輿圖鋪滿案幾;右席是虎衛營將官,甲胄上的霜花尚未融盡。蕭虎剛落座,案上的青銅鼎便飄起西域乳香,與劄剌兒台案前的馬奶酒氣交織成微妙的權力氣場。
術赤係千戶烏爾圖突然起身,羊皮靴底的冰碴在青石地上刮出刺耳聲響。他腰間的千戶符牌碰撞甲葉,狼紋符麵在火光下忽明忽暗“新鑄五門虎蹲炮,需分我部三門護境。” 話音未落,左席諸王的佩刀同時輕響,阿勒壇千戶的刀鞘磕著案角“烏爾圖千戶所言極是,邊境牧民夜夜聽叛軍馬蹄聲。” 中席的王惲悄悄展開《忽裏台議事錄》,筆尖懸在 “軍器爭議” 欄上未動 —— 這場爭執早在三日前奏報中便露端倪。
帳外的風雪拍打著氈帳,如同暗潮湧動的派係角力。蕭虎指尖輕叩案幾,目光掃過左席烏爾圖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帖木兒的叔父阿勒壇頻頻摩挲刀把,唯有劄剌兒台端著銀壺從容倒酒,奶酒在盞中晃出細碎漣漪。“議事需依規製,” 蕭虎的聲音透過帳內的銅燈煙靄,“先呈防務簡報,再議分配細則。” 這是他慣用的緩兵之計,既顯程序公正,又為自己爭取思索時間。
烏爾圖猛地扯開狼皮襖前襟,露出腰間的牛皮輿圖袋,袋口的銅環撞擊聲驚得帳內火把驟晃。他將輿圖狠狠拍在案上,克魯倫河東岸的牧場邊界被黑炭反複圈點“上月察合台遊騎三次襲擾我部羊群,” 指節戳著圖上的紅叉標記,“最遠距營地僅十裏,中央炮陣在三百裏外,等馳援到了,牧民隻剩屍骨!”
左席諸王轟然應和,阿勒壇霍然起身,佩刀 “嗆啷” 出鞘半寸“當年術赤汗平定欽察草原,軍器向來按領地遠近分配!” 他的狼皮靴踩著帳內地氈的紋路,“如今烏爾圖部戍守最險地段,多分炮械天經地義,難道要等叛軍踏平牧場才肯鬆口?” 帳內的銅壺滴漏突然加快節奏,水珠落在玉盤上的脆響,恰似繃緊的弓弦在震顫。
蕭虎緩緩展開桑皮紙繪製的《炮陣效能圖》,圖中用朱砂標注的交叉火力網在燈火下格外清晰。“至元二十五年乃馬真後時期,” 他用竹尺壓住圖中分散的炮位標記,“十門炮分守五處,結果被叛軍逐個突破,損炮七門,牧民傷亡更重。” 王惲在旁補充《軍器監則例》抄本“軍國重器需樞密院與諸王聯審,私分即為違製,” 冊頁翻動的聲音在爭執中顯得格外清晰。
烏爾圖解開腰間的鎏金千戶符,符牌上的術赤係狼紋經炭火熏烤,泛著暗褐色的歲月痕跡。“我部領民三千戶,牧地縱橫二百裏,” 他將符牌重重拍在案上,震得銅盞裏的奶酒濺出飛沫,“去年冬察合台叛軍掠走八百頭羊,三名牧民被割喉示眾,” 聲音陡然沙啞,“若再無炮械護著,開春後牧民怕是要舉部南遷!”
牧民代表帖木格被傳喚入帳,老人的羊皮襖沾滿雪漬,補丁處露出泛黃的羊毛。他顫抖著呈上被叛軍燒毀的氈房殘片“炮聲能驚退狼群,更能嚇住叛軍,” 枯瘦的手指捏著殘片邊緣,“上個月炮陣試射,三十裏外的羊群都驚得亂竄,叛軍聽到炮響確實會退。” 左席諸王紛紛點頭,烏爾圖趁機道“多分一門炮,便能多護十裏牧場,這點道理難道不懂?”
劄剌兒台的長子帖木兒悄悄觀察蕭虎神色,見他眉頭微蹙卻不發一言,便知中樞並非全然拒絕。他輕咳一聲試圖打圓場“烏爾圖千戶也是心急防務,” 話未說完便被阿勒壇打斷“不是心急,是要命!難道中樞要看著術赤係領地被啃食?” 帳內的火藥味在風雪催化下愈發濃烈,連帳外巡邏的虎衛營都察覺到異樣,腳步不由得靠近了幾分。
蕭虎示意王惲展開《曆代炮陣布防考》,桑皮紙冊頁上密密麻麻批注著紅筆注解。“戰國李牧聚騎兵於雁門,大破匈奴十萬騎;唐李靖集火炮守陰山,突厥不敢南顧,” 他用朱筆圈點關鍵處,“兵書雲‘聚則強,散則弱’,乃馬真後時期分散炮械的教訓就在眼前。” 冊中夾著的炮械損毀照片(影戲術拓印)清晰可見五處炮位均被叛軍焚毀,殘骸扭曲如麻花。
周顯捧著木製炮陣模型上前,模型按 “集中” 與 “分散” 兩種布局拚接集中陣的六門炮呈品字排列,射程覆蓋百步;分散陣的三門炮間距百丈,火力覆蓋僅六十步。“虎蹲炮需五人協同操作,” 他轉動模型演示,“分散部署則每處人手不足,裝彈速度慢三成,” 指尖點向模型中的叛軍騎兵,“察合台最擅迂回突襲,分散布防恰中其下懷。”
蕭虎的目光掃過帳內諸人,最終落在烏爾圖身上“並非不分炮械,而是不能亂分。” 他指向輿圖上的斡耳朵中樞,“此處是漠北樞紐,炮陣需在此築牢根基,” 又劃向烏爾圖領地,“邊境可設輔助炮位,但需納入中樞調度,” 語氣斬釘截鐵,“軍國重器若成私兵之物,大元的江山便會如這帳外的冰雪般消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劄剌兒台突然將銀壺重重頓在案上,奶酒濺出的弧線恰如他此刻的調停策略。“烏爾圖千戶護境心切,蕭監國守中樞之重,” 他用狼毫筆在輿圖上畫了道弧線,“兩者皆有理,何必爭執?” 羊皮襖袖口沾著的乳香粉末隨動作飄落,在燈火下劃出柔和的軌跡,“依老夫之見,可分炮五門,但需依‘防務互助’行事。”
左席諸王聞言稍緩,烏爾圖的臉色卻未放鬆“五門炮護二百裏牧場,杯水車薪!” 劄剌兒台卻不看他,轉而對蕭虎道“五門炮駐克魯倫河東岸的黑風口,此地距烏爾圖營地百裏,距斡耳朵亦百裏,” 筆鋒在輿圖上重重一點,“既可控叛軍南下通道,又能呼應中樞炮陣,豈不是兩全?”
蕭虎指尖輕叩案角,心中快速盤算黑風口地勢險要,確是防禦要衝,五門炮在此既能牽製叛軍,又不至於削弱中樞火力。劄剌兒台見他神色鬆動,趁熱打鐵道“烏爾圖部需派五十騎助守中樞炮陣,既顯同盟誠意,也能學些操炮技藝;中樞則派三名炮匠常駐黑風口,教牧民維護炮械,” 這提議如楔子般釘入雙方分歧的裂縫。
蕭虎沉吟片刻,案上的青銅鼎突然發出 “叮” 的輕響 —— 那是他敲擊鼎沿的暗號。“劄剌兒台宗王的提議公允,” 他話鋒一轉,目光銳利如刀,“但炮械需設抵押烏爾圖千戶的符牌暫存樞密院,” 帳內頓時一片抽氣聲,烏爾圖猛地站起,甲葉碰撞聲震得燈火搖晃,“千戶符乃兵權象征,豈能輕押!”
“非是沒收,而是暫存。” 蕭虎展開《軍器抵押則例》,桑皮紙冊頁上蓋著中書省朱印“至元二十年定例,諸王借調軍國重器,需以符牌或領地文書為質,逾期不還或私用者,質物充公。” 他看向劄剌兒台,“宗王可作證,年終若黑風口防務無虞,符牌立即歸還,另賞鹽引百張。”
劄剌兒台的手指在狼首銀壺上摩挲片刻,對烏爾圖低語“符牌暫存實為保護,” 若真出了岔子,有中樞擔責;若無岔子,年終還能得賞,“這是兩全之策。” 阿勒壇卻仍有不甘“難道術赤係的信用還抵不上一塊符牌?” 王惲在旁輕聲道“非關信用,乃循規製,去年窩闊台係借炮未押質,至今尚有兩門未還。” 這話讓左席的爭執聲頓時低了幾分。
七、文書擬定蒙古文條款的權責明細(元代同盟協議文書規範與雙語核驗)
書吏們早已備好狼皮紙與朱砂墨,按 “三語同書” 規製鋪開文書蒙古文居左,漢文居中,八思巴文列右。劄剌兒台口述條款,書吏揮毫疾書“一、中樞調撥虎蹲炮五門,駐克魯倫河東岸黑風口,歸烏爾圖部日常值守;二、烏爾圖部遣五十騎助守斡耳朵炮陣,由虎衛營統一調度;三、千戶符暫存樞密院,年終防務無虞即還……”
違約條款用紅筆加粗“若黑風口炮械擅自調離防區,或遇襲一刻鍾內未通報中樞,立即收回炮械與符牌,另罰牲畜百頭充公。” 烏爾圖盯著 “一刻鍾通報” 字樣,眉頭緊鎖“草原風沙大,信使難行,一刻鍾太緊!” 蕭虎讓步“可延至兩刻,但需設烽火台三座,遇襲即舉煙,火光與炮聲並用。”
文書騎縫處刻著暗紋,分別對應三方印鑒蕭虎的 “監國虎符印”、劄剌兒台的 “術赤係宗王印”、烏爾圖的千戶符拓印。書吏將文書拓印三份,用桑皮紙包裹,分別交由三司存檔。烏爾圖接過文書細看,見 “年終無過歸還符牌” 的條款墨跡未幹,終於咬牙道“可依此製,但需注明炮匠不得幹預防務!
烏爾圖推薦的助守騎卒百戶那木罕走入帳中,甲胄上的霜花未融,腰間佩刀纏著紅綢 —— 這是術赤係勇士的標誌。“那木罕隨我征戰八年,” 烏爾圖拍著他的肩甲,“忠誠可靠,可當此任。” 那木罕單膝跪地,蒙古語朗聲道“願護中樞炮陣,若有差池,甘受軍法!”
蕭虎卻提出“需入虎衛營集訓半月,熟悉炮陣口令與信號。” 他命百戶阿古拉出列,“阿古拉將協管助守騎卒,” 兩人需歃血為盟,“戰時同進退,平日共值守。” 阿古拉立即解下腰間的狼牙符,與那木罕的狼紋符並置案上“我以虎衛營名義起誓,絕不少待盟友。”
調度細則進一步明確助守騎卒的糧草由中樞與術赤係共擔,每月各發鹽引五張;戰功賞格與虎衛營同,斬敵一首賞羊十隻;若助守期間炮陣遇襲,那木罕部戰功加倍。劄剌兒台補充“若助守騎卒立功,黑風口可優先換領新炮,” 這話讓那木罕眼中燃起鬥誌,單膝叩地的力道更重了幾分。
協議簽訂後,劄剌兒台提議在帳外祭台舉行盟誓儀式。薩滿身著五彩神衣,手持銅鈴繞著白馬吟唱祝詞,將馬血滴入三隻牛角杯。蕭虎率先舉杯“願炮械護境,同盟永固!” 劄剌兒台與烏爾圖隨後舉杯,馬血酒入喉辛辣,卻讓帳內緊繃的氣氛鬆弛不少。烏爾圖將空杯擲碎“我術赤係向來重諾,定守此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蕭虎命人取來五副鐵甲,甲葉上的防滑紋剛經打磨,泛著冷光“這是中樞給助守騎卒的贈禮,” 鐵甲內襯羊毛,可禦草原嚴寒,“鐵甲護身,炮械護境,咱們本是一體。” 周顯則拿出《簡易修炮圖譜》,用蒙古文標注炮身易損部位“小故障按圖可自修,不必等中樞馳援,” 圖譜邊角用羊皮加固,耐得住風沙磨損。
阿勒壇千戶的臉色終於緩和,他拍著王惲的肩“早這樣商議,何至於爭執半日!” 王惲笑道“議事帳內爭得麵紅耳赤,帳外才能同心守境,這才是忽裏台的規矩。” 帳外的風雪不知何時停了,陽光透過氈帳縫隙照進來,在文書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如同分歧彌合後灑下的希望。
《忽裏台議事錄》用蒙古文記載“至元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中樞與術赤係定炮械互助約,五炮駐黑風口,五十騎助守斡耳朵,千戶符為質,開創軍器互監之製。” 這份文書被收入樞密院 “漠北防務檔”,與炮陣圖、烽火台分布圖一同封存,牛皮封麵題著 “同盟磐石” 四字。
烏爾圖帶著五門炮返回領地時,蕭虎派親衛護送,沿途設 “護炮驛” 七處,每處備有桐油與氈布,防炮身受凍。黑風口的炮位按圖紙施工,炮架深埋三尺,周圍築土牆三尺,與烽火台形成三角呼應。劄剌兒台在《宗王記事》中寫道“分歧是試金石,能磨出真同盟,” 比一味順從更能鞏固根基。
斡耳朵的炮陣在半月後迎來助守騎卒,那木罕與阿古拉一同巡防,甲胄碰撞聲在雪原上格外清晰。蕭虎站在炮陣高處眺望,克魯倫河如銀帶蜿蜒,黑風口的烽火台在陽光下若隱若現。這場分歧的化解,讓同盟從口頭約定變為製度約束,正如帳內那尊青銅鼎,經烈火淬煉後,愈發堅固沉穩,為漠北的安寧築牢了根基。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