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質子入營

字數:4115   加入書籤

A+A-


    665 章質子入營(至元二十七年冬?斡耳朵質子帳)
    斡耳朵的寒風卷著雪粒,察合台王子也速該的狐皮帽上結著冰碴,他的坐騎在質子帳外停下,蹄鐵踏碎凍土的聲響格外清晰。護送的虎衛營甲士按 “三丈一崗” 布防,佩刀出鞘三寸,既顯禮遇又含威懾 —— 這是元代質子入質的標準護衛規格。也速該的隨身行囊經三次查驗除換洗衣物外,僅帶一柄玉柄小刀,“按規矩,” 護送百戶阿古拉道,“利器需暫存,” 待入帳後由專人保管。
    交接儀式在質子帳前舉行,蕭虎派耶律鑄監交,察合台使者呈上質子文書,狼皮紙寫著也速該的生辰八字與血脈證明,“確為察合台汗幼子,” 耶律鑄核對後在回執上蓋印。也速該按蒙古禮單膝跪地,卻拒不摘帽,阿古拉上前輕聲提醒“入質子帳需免冠,” 這是中樞規製,他僵持片刻,終在使者的示意下解下帽繩,露出被風雪凍紅的耳朵。
    質子帳的氈簾被掀開,暖意混著漢地熏香撲麵而來。帳內陳設按蕭虎親定的 “中製為主,蒙製為輔” 原則布置北牆設漢地木床,鋪蜀錦褥子(防雪濕地氣),床頂懸蒙古式狼紋帳幔;南案擺紫檀木幾,上置蒙古文《論語》譯本(八思巴文注音),旁配青銅筆架與桑皮紙 —— 這些細節經禮部審定,既顯中原禮儀,又留族屬痕跡。
    帳角的炭盆燃著銀炭,無煙而暖,這是鎮南司專供的 “質子炭”,熱值比普通木炭高兩成。也速該撫摸床沿的雕花紋路,漢人工匠刻的 “鬆鶴延年” 與他熟悉的狼紋截然不同,案上的《論語》譯本更讓他皺眉 —— 這是他最抵觸的 “教化” 象征,卻不得不每日麵對。帳門內側掛著《質子守則》,蒙古文書寫“非允不得出帳,見官需行禮,” 每字都似帶著約束。
    也速該的日程被精確到時辰卯時起身,辰時觀炮陣操練,巳時學漢文,午時用膳,未時習禮儀,申時抄《論語》,酉時自由活動(限帳內),戌時熄燈。虎衛營甲士每日辰時準時來帳前通報“請質子觀操,” 無論風雪無阻。第一日觀操時,也速該裹緊狐裘,見炮陣操練的甲士動作整齊,鐵殼炮彈呼嘯而過,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攥緊了袖中的玉佩。
    日常行動由兩名 “伴讀” 陪同,實為監視 —— 伴讀是漢人秀才,懂蒙古語,既能教學又能匯報。也速該試圖打聽察合台部消息,伴讀隻答“質子無外事權,” 按規矩需每月由蕭虎親自通報一次家信,“其餘通信需三司聯審,” 這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自由已被嚴格限製,正如帳外的積雪,看似平靜卻暗藏禁錮。
    西校場的炮陣操練在辰時準時開始,也速該被安置在觀操台的指定位置,距炮群百步,既能看清細節又保安全。那拉珠爾親自指揮“第一組試射鐵甲靶,” 石彈擊穿鐵甲的脆響讓也速該肩頭微顫;“第二組演示移動射擊,” 輪式炮架靈活轉向,炮彈落點偏差不超五步。周顯在旁講解“每炮日均操練五十次,” 準頭已爐火純青。
    觀操的核心是 “威懾教育”,蕭虎命人將昨日繳獲的察合台甲胄置於靶位,“讓質子見叛黨下場,” 當炮彈擊碎甲胄時,也速該的喉結滾動了一下。伴讀適時道“炮陣威力如此,” 叛黨難敵,“質子安心留此,” 方為上策。也速該別過頭,卻難忘炮彈擊中靶心的瞬間 —— 那是他部族永遠的噩夢。
    教漢文的儒士王敬(前鄉塾先生)持《論語》譯本授課,先用蒙古語講解大意,再教漢字書寫“‘禮’者,規矩也,” 他用狼毫筆在桑皮紙上示範,“質子守禮,” 部族安寧。也速該起初抗拒,筆握得如刀般僵硬,王敬不催促,隻每日抄一段譯文讓他認讀,“不要求速通,” 但需日日堅持。
    第三日學 “信” 字時,王敬講 “人無信不立”,舉術赤與中央盟誓的例子“守諾則安,背諾則危,” 暗指察合台部的叛亂。也速該猛地摔筆“我部非叛黨!” 王敬拾起筆,平靜道“質子若能傳信回去,” 勸汗王守諾,“功莫大焉。” 這句話讓也速該沉默 —— 他終於明白,學習漢文不僅是教化,更是傳遞政治信號的途徑。
    午時的膳食由鎮南司廚役送來,食盒分三層上層羊肉(帶骨三斤,按蒙古飲食習慣),中層麥飯(漢人主食),下層蔬菜(蘿卜、白菜,防上火),與虎衛營甲士的標準完全一致。“質子與甲士同餐,” 耶律鑄定下此規,既顯優待,又防 “特殊化” 引發不滿。也速該第一次見麥飯時皺眉,伴讀示範用羊肉湯泡飯“這樣更合口味,” 他試吃一口,竟意外地不抵觸。
    飲食供應全程記錄在《質子膳食冊》,每頓的食材、分量、廚役姓名都有記錄,“若食物有異,” 可追溯責任。也速該發現,每餐都有兩名甲士先嚐食,確認無毒後才給他,這種 “試毒” 讓他既憤怒又無奈 —— 這是質子必須接受的防範措施,正如伴讀所說“非不信,” 實乃規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帳外的甲士雖不直接入帳,卻能通過帳簾縫隙觀察動靜,也速該的每次皺眉、摔筆都被記錄在《質子言行冊》。他試圖與送炭的雜役搭話,雜役隻低頭幹活,半句不答 —— 按規定,接觸質子者需 “沉默如石”。家信每月由蕭虎親審後送達,回信則需伴讀謄抄備案,“不得夾帶暗語,” 耶律鑄用磁石筆檢查信紙,防暗藏密寫。
    也速該的玉佩被要求暫存,“玉器易藏密信,” 甲士解釋,待離營時歸還。他漸漸發現,帳內的炭盆、床榻、甚至紙筆都可能被檢查,這種無處不在的監視讓他夜夜難眠,卻也讓他意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部族的安危,絲毫不敢妄動。
    第七日觀操時,也速該不再別過頭,而是主動詢問炮陣射程“此炮能及察合台牧場嗎?” 伴讀答“三百裏內可及,” 他沉默良久,突然要求抄《論語》時用漢文書寫 —— 這是他第一次主動接觸漢文化。王敬驚喜地遞上毛筆,見他寫的 “禮” 字雖歪扭,卻比前日認真許多,帳內的炭盆劈啪作響,似在見證這微妙的轉變。
    夜深人靜時,也速該撫摸帳幔的狼紋,想起父親的叮囑“忍辱負重,” 待時機成熟。他開始理解蕭虎的用意觀炮陣是示威,學漢文是教化,嚴格規製是防範,三者合一,“讓質子知威、明禮、守規,” 這比單純囚禁更有效。抵觸漸漸化為隱忍,他知道,隻有順從才能換取信任,為部族爭取喘息之機。
    未時的禮儀訓練由禮部老吏教授,從 “拱手禮” 到 “跪拜禮”,一招一式都有規範。“見監國需三跪九叩,” 老吏示範,袍角掃地的幅度需三寸,“頭觸地需有聲,” 方顯恭敬。也速該起初僵硬,膝蓋在凍土上磕得生疼,老吏毫不通融“質子之禮,” 關乎兩部關係,“不可有誤。”
    訓練時常有突發考核,蕭虎會突然到訪帳前“請質子行禮,” 檢驗訓練成果。第一次考核時,也速該因緊張忘了叩首次數,被罰抄《禮儀規範》十遍。第二次他做得標準,蕭虎點頭“知禮則近仁,” 這句評價讓他心中微動 —— 原來順從真能換來認可,哪怕隻是表麵的。
    也速該入營半月後,《質子月報》送呈樞密院“質子起居如常,” 觀操不抵觸,學文漸認真,“禮儀合格,” 飲食無異常。蕭虎在報上批注“質子如鎖,” 鎖住察合台部的妄動,“亦如鏡,” 照見叛黨的虛實。劄剌兒台探望時,見也速該正抄漢文,感歎“昔日刀兵相向,” 今日同帳學禮,“質子之製,” 實乃安邊良策。
    質子帳的燈火在斡耳朵的夜色中獨明,也速該抄完最後一行《論語》,窗外炮陣的操練聲隱約傳來。他知道,自己既是人質,也是紐帶,帳內的漢地錦緞與蒙古文《論語》,正如他身處的位置 —— 在對立與妥協中維係著脆弱的和平。這種無聲的製衡,比千軍萬馬更能鞏固邊疆,正如《元史?兵誌》所載“質子在則邊疆安,” 這正是斡耳朵質子帳的深層意義。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