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西驛互市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674 章西驛互市(至元二十八年冬?西驛商棧談判帳)
西驛商棧的談判帳用雙層駝毛氈搭建,寒風被隔絕在外,帳中央的銅火盆燃著西域香料,青煙繚繞中,漠北與西域的輿圖在案上鋪開。哈桑身著波斯錦袍,袍角繡著薩珊王朝的日月紋,他將回回炮全圖輕放在銅盤上,羊皮紙圖紙邊緣的 “波斯工匠行會印” 在火光下泛著暗紅“此圖含回回炮全部玄機,” 他的翻譯語速平緩,“換十門改良虎蹲炮,外加三個月工匠指導。”
周顯的青布袍袖口磨出淺痕,他從袖中取出桑皮紙清單,用骨筆在 “回回炮全圖核驗” 項打鉤“圖紙需先經軍器監驗真,” 指尖點向輿圖上的察合台領地,朱砂標記的叛軍活動區觸目驚心,“若炮械流入此處,” 他抬眼直視哈桑,“交易即刻終止,且商隊永失互市資格。” 帳門的牙人敲響銅鈴,記錄下談判起始時辰至元二十八年冬月初七巳時。
三名軍器監工匠按 “結構 射程 材料” 三步法核驗圖紙。王鐵匠用竹尺丈量炮身比例“炮管一丈二尺,口徑一尺八寸,” 比虎蹲炮粗三寸,“絞盤升降裝置可調節仰角,” 這是優勢所在;趙二毛計算射程“阿拉伯文標注三百步,” 換算成漢製百步(每步五尺),確比虎蹲炮遠五十步;老工匠李誠檢查瞄準器“刻度盤每格對應三步,” 比準星槽更精細,但夜間瞄準需明火輔助,“易暴露位置,” 他在評審冊上批注。
核驗持續兩個時辰,周顯在《圖紙評審冊》末頁簽字“全圖真實,無關鍵遺漏,” 但附加條件“需炮管鍛造的西域黏土配方,” 作為對等交換。哈桑猶豫片刻,命隨從取來黏土樣品“此乃兩河流域特有的‘耐火泥’,” 可防炮管過熱,這是他預留的談判籌碼,此刻卻成了不得不交的 “過路費”。
哈桑的翻譯展開補充條款“工匠需指導裝彈、瞄準、維修全流程,” 並標注 “每日辰時教學,酉時驗收”。周顯翻開《軍器保密則例》,桑皮紙頁麵的朱筆批注醒目“核心技術如火藥配方、鐵礦粉摻法,” 屬 “國之機密,不得外傳”。他用骨筆圈出 “裝彈步驟”“瞄準校準”“簡單維修” 三項“此三事可教,” 原理與核心材料免談,“就像教牧民騎馬,” 不必教馬如何配種。
帳內陷入僵局,哈桑敲擊銅盤“不教原理,如何保證我們會用?” 周顯反問“貴商隊的回回炮火藥配比,” 會全盤相告嗎?他提議折中“可演示操作,” 但拒絕解釋 “為何炮管加長三寸”“為何準星如此設置”。最終哈桑妥協,在條款上按指印“隻學操作,不問原理,” 這是技術壁壘前的無奈讓步。
書吏用特製桑皮紙(浸桐油防篡改)書寫三語文書,漢文、蒙古文、波斯文豎列排版,首部注明 “大元通西司與波斯哈桑商隊”,中部列標的“回回炮全圖壹份換改良虎蹲炮拾門”,附加條款用紅朱砂書寫“炮械不得轉借察合台、窩闊台係,” 違約追責“收回炮械,罰銀千兩,永禁互市”。
防偽措施層層加碼騎縫處蓋三司聯合印(通西司方印、軍器監圓印、鎮北司長印),每頁邊緣刻微型炮形暗紋(需特定角度光照可見),波斯文部分由通西司譯史馬哈麻核校,確保無歧義。哈桑按西域習俗用銀刀在文書末端劃開指尖,滴血為誓;周顯則蓋軍器監銅印,雙方各執一份,副本抄送樞密院與禦史台,“雙備案防篡改,” 監證官耶律鑄強調。
周顯從工匠班篩選五人組成指導隊,為首的王鐵匠有三 “不”不識波斯文(防私通)、家眷在斡耳朵(做人質)、嘴笨少言(防泄密)。出發前,五人在軍器監盟誓,桑皮紙誓書寫道“凡未授技術,寧死不言,泄密者誅三族,” 按指印後存入金匱。培訓內容嚴格限定裝彈(隻教步驟,不教火藥稱量)、瞄準(隻教對刻度,不教原理)、維修(隻換零件,不教鍛造)。
王鐵匠的工具箱經三次搜查除銅錘、扳手外,隻有《操作口訣》(用漢文編寫,無原理說明)。虎衛營百戶阿古拉率十騎 “護衛”,實則監視工匠與胡商的對話需當場記錄,夜間宿於商棧指定帳篷,“不得單獨接觸,” 周顯的指令清晰明確,這是技術外流的第一道防線。
首批兩門虎蹲炮交付時,王鐵匠演示裝彈先填預設分量的火藥(用紙包好,標 “甲號藥”,不教配比),再塞鐵殼石彈,最後插引信,“順序錯則炸膛,” 對追問隻答 “照做即可”。哈桑的工匠問火藥為何易燃,他指天“漢地神火配法,” 屬天機;問炮身防偽紋,隻說 “裝飾,防假冒”,絕口不提鐵礦粉與磁石的共振原理。
周顯暗中做了 “技術閹割”炮架關鍵榫卯用 “鬆脂黏合”,三個月後會自然鬆動,需後續 “維修指導” 才能加固;火藥隻給成品,不配硝石、硫磺原料。試射時炮身平穩、射程達標,哈桑的工匠雖覺疑惑,但無實據反駁 —— 這種 “授魚不授漁” 的策略,確保核心技術仍握在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兩門虎蹲炮裝車前,周顯命人在炮尾底部鑽綠豆小孔,嵌入鎮北司特製的 “磁石芯”(天然磁石打磨而成,含鐵量高),孔口用銅片封死,與炮身紋飾渾然一體。炮身刻 “通西司監製?至元二十八年冬”,字體比常規深半分,“便於驛站識別,” 他對監工道,每筆刻痕都含特定角度,非官方工匠難仿。
哈桑的隨從檢查炮身,注意力全在準星槽與炮管長度,未察覺炮尾的細微改動。周顯站在商棧門樓,用特製磁石棒測試“三十裏內可感應磁石芯,” 沿途驛站的驛卒都配有磁石棒,“若偏離商路向察合台領地,” 立即快馬通報,這是技術交易的 “隱形韁繩”。
交接儀式在西驛廣場舉行,通西司官李筠與哈桑共執青銅令牌,令牌刻三語 “驗訖”,兩牌相扣嚴絲合縫。虎衛營甲士抬炮上駱駝車,每門炮配實心石彈十枚(無火藥彈,防途中走火),炮身覆紅綢,“按軍器交接禮,” 李筠宣讀《交付冊》“炮號甲一、甲二,射程二百二十步,” 哈桑的工匠試射三發,均命中百步靶,“性能達標,” 他在驗收單上用波斯文簽字。
啟程時,西驛的鼓手敲起送行禮,王鐵匠的指導隊隨車同行,阿古拉的虎衛營暗哨已提前一日出發,沿商路布下 “明暗雙哨”明哨驗商隊路引,暗哨記炮械動向。哈桑贈周顯一柄嵌寶石的波斯彎刀“願友誼如炮身不朽,” 周顯回贈漢地羅盤“願商路如指針不偏,” 寒暄間暗藏機鋒。
交易文書副本按 “三司聯審” 流程存檔通西司存交易標的與商隊資質,軍器監存圖紙與炮械參數,鎮北司存追蹤記錄與磁石位置圖。耶律鑄在《技術交易考》批注“回回炮圖補虎蹲炮之短,” 改良炮換技術而不失核心,“此為互市上策。” 檔案用樟木防潮箱存放,箱鎖為 “三鑰製”,三司主官各持一鑰,“調閱需三人同到,” 防單方篡改。
李筠將磁石追蹤密碼本單獨封存,記錄驛站監測周期(每日辰時、酉時兩次)、信號範圍(三十裏)、異常處置流程(第一時辰通報,第二時辰追緝)。這種 “文隨物走” 的備案製度,讓交易全程可追溯,正如蕭虎所言“技術交易如布炮陣,” 既要開門互市,又要築牆防賊。
首批虎蹲炮西行後,周顯帶著回回炮全圖回軍器監,工匠班七日七夜拆解研究“絞盤升降可改良炮架,” 刻度盤優化準星槽,三個月後 “鎮北加強型 2 號” 炮問世,射程再增三十步。《元史?西域傳》載“至元二十八年,回回炮圖入中樞,虎蹲炮改良益精,” 而哈桑商隊雖得炮械,因無火藥配方與核心維修技術,“終未得其神,” 周顯在《工坊日誌》寫道。
西驛的駱駝鈴聲漸遠,炮身磁石仍在傳遞信號,文書違約條款如無形枷鎖。這場交易表麵是商隊互市,實則是技術話語權的博弈 —— 蕭虎用 “有限開放” 換進步,以 “核心保密” 守根基,正如漠北商路的風雪與炮陣的鐵壁,在開放與防範中維係著平衡。這正是大元多域治理的智慧用製衡守護疆域,以互市滋養繁榮。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