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冬防炮陣
字數:3953 加入書籤
676 章冬防炮陣(至元二十八年冬?斡耳朵西校場)
西校場的銅鍾在卯時三刻敲響,周顯帶著工匠班踏著積雪趕到炮陣。寒風卷著雪粒打在臉上生疼,他解開氈帽露出凍紅的耳朵,羊皮襖肘部磨出的毛邊沾著冰碴 —— 這是連續五年主持冬防留下的痕跡。“按《軍器維護則例》‘立冬後三日啟冬防’,” 他對工匠們喊道,每人手中都捧著桐油、狼脂與羊毛刷,“今日先做炮身防護,” 這是防雪蝕的關鍵工序。
虎衛營甲士已將防潮羊皮套搬至炮位,套麵用紅絨線縫著蒙古文 “炮 拾伍” 編號,與炮身陰刻的編號嚴絲合縫。周顯抽查第三門炮的套子“編號需與炮身刻字一致,” 去年就有套子錯配導致維護記錄混亂,“冬防無小事,” 他親自將套子裹在炮身上,羊毛與炮身貼合處需留半寸空隙,“防潮氣悶在套內。”
工匠班按 “桐油七成、狼脂三成” 的秘方調製塗料,周顯用長柄刷蘸料示範“先刷炮尾防偽紋,” 鐵礦粉紋路需浸透油脂,“再順炮管往下刷,” 每道刷痕都要均勻,不能留氣泡。趙二毛的刷子剛觸炮身就被凍住,周顯嗬氣化開“塗料需隔火盆保溫,” 溫度太低會影響附著力,這是從乃馬真後時期 “雪蝕炮毀” 的教訓中總結的經驗。
塗料刷完後需晾半個時辰,周顯帶著學徒檢查每處細節炮口的引信孔需塞羊毛團,外裹油紙;炮尾的準星槽要抹凡士林(西域商隊換來的防凍油),防止積雪凍結。“這炮身的每道紋路,” 他撫摸著炮管,“都藏著性命,” 去年察合台部雪夜突襲商路,就是因炮身凍裂未能及時開火,“今年絕不能重蹈覆轍。”
甲士們抬著三尺高的青石墩,按炮位間距擺放,石墩頂麵刻著防滑紋,與炮架底部的凹槽嚴合。“凍土夜間會凍裂炮輪,” 蕭虎踏著積雪走來,靴底鐵釘在冰麵打滑,身後甲士立即鋪上紅氈,“墊石墩能隔寒,” 他用腳踢了踢石墩,紋絲不動 —— 這是按《軍器維護則例》“冬防必墊石” 條款執行的,石墩需提前三個月采自克魯倫河沿岸,質地堅硬無裂紋。
炮架輪軸的保養更精細工匠用羊脂塗抹軸芯,再套上棉布護套,每兩時辰需轉動一次炮輪,“防軸芯凍住無法轉向,” 周顯轉動第十五門炮的輪軸,發出輕微的 “咯吱” 聲,“需再加些羊脂,” 他對負責該炮的工匠叮囑,輪軸側的維護牌上已記錄 “辰時加脂一次”。
蕭虎指向西北方的察合台部方向,雪地上的百步靶標插著紅旗,被風雪吹得獵獵作響。“炮口必須朝西北,” 他對炮隊百戶道,每門炮的準星槽都需重新校準,“雪霧會縮短能見度,” 瞄準器的刻度需按 “每五步減一格” 調整。斥候隊已提前在靶場插好標杆,每十步一根,“測距時按標杆數算,” 那拉珠爾帶著甲士演練,風雪中標杆的影子忽明忽暗,更需精準計數。
周顯用千裏鏡觀察靶心“雪天彈道會偏下,” 瞄準需比平時抬高半格,他在《冬防校準冊》批注“風速三級以上,瞄準加一格;雪霧濃時,加兩格。” 甲士們用紅漆在準星槽做標記,這是臨時調整的快捷方式,“實戰時能省三息瞄準時間,” 蕭虎認可這種靈活處置,軍規雖嚴,亦需因時變通。
術赤係千戶帖木兒帶著牧民趕到,駝隊載著幹牛糞堆在炮陣周邊,牧民們用羊皮袋裝糞,每袋標注 “十斤”。“這是部落湊的取暖糞,” 帖木兒拍去身上的雪,牛糞堆成十個小堆,與炮位對應,“白天燒火取暖,” 夜間牛糞煙能示警,察合台人最怕這煙火混著炮聲,“去年他們就是見煙火就退的。”
蕭虎謝過帖木兒,命甲士將牛糞分堆擺放每門炮配三袋,堆在炮架下風處,“火不能太大,” 濃煙即可,“既能暖炮身,又能防偷襲。” 牧民中有老人給工匠遞熱奶茶,銅碗在寒風中冒熱氣“我們守著炮陣,” 就像守著牧場,“炮聲就是平安符。” 這種同盟協作讓冬防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成了部族凝聚的紐帶。
虎衛營按 “三裏一崗、五裏一哨” 布防,巡邏隊沿炮陣外圍的雪道行進,靴底的鐵釘在雪地上留下整齊的腳印。阿古拉帶著十名甲士負責西北段,每到哨位就用狼嚎聲聯絡,“這比號角傳得遠,” 他對新兵道,哨位的隱蔽處藏著幹柴,“遇襲就點火,” 煙火與炮聲能讓援軍快速定位。
蕭虎檢查巡邏記錄“雪深過膝時需換雙人巡邏,” 防止單人陷雪失聯;夜間巡邏要帶 “響鈴”,每走十步搖鈴一次,“既防同伴走失,又能驚走野獸。” 炮陣與巡邏隊的聯絡用 “三短一長” 的鼓聲,鼓手就站在中央炮位,雪地裏的鼓架裹著氈布,“無論風雪多大,” 蕭虎強調,“鼓聲不能斷。”
暮色降臨時,炮陣周邊燃起牛糞火,十堆火焰連成環形,火光映著炮身泛出暖光。周顯調整每堆火的大小“外圍火小防暴露,” 內圈火大暖炮身,篝火旁的甲士抱著弓箭,眼睛盯著西北方向的黑暗。“雪夜最易藏蹤跡,” 他對哨兵道,去年就是在這樣的夜裏,察合台人的馬蹄聲被風雪掩蓋,“今年要每刻鍾了望一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夜間警報分 “三級”發現黑影敲鑼(一級),確認敵蹤鳴炮(二級),全麵接戰點火(三級)。蕭虎在中央炮位的指揮帳過夜,案上擺著《夜間防禦圖》,每個哨位的位置都用紅筆標注,“若西北哨報警,” 他指著圖,“東南炮立即轉向支援,” 形成交叉火力,這是冬防預案的核心。
趙二毛的《冬防日誌》記得密密麻麻“辰時三刻,第十五門炮刷第一遍塗料;巳時一刻,校準準星槽;午時,炮架加羊脂……” 每道工序都有工匠簽字,周顯每日午後審閱,用朱筆批注 “合格” 或 “返工”。“日誌要存檔十年,” 他對學徒們說,這是三司審計的依據,去年就有工匠因記錄不全被罰俸。
通西司的巡查吏每周來查一次,核對日誌與實物塗料厚度用卡尺量,必須達三分;牛糞數量與牧民送來的清單比對,不能有短缺。“冬防記錄就是保命符,” 巡查吏敲著日誌冊,“哪門炮出問題,” 一查便知責任在誰。這種製度約束讓每個環節都不敢懈怠,炮陣在風雪中更顯威嚴。
巳時突降暴雪,能見度不足五十步,蕭虎立即下令 “應急演練”。信號鑼聲響起,甲士們迅速給炮口除雪,周顯帶著工匠調整瞄準器“按雪霧預案,” 準星抬高兩格,引信剪短半寸(防受潮)。那拉珠爾的騎兵隊衝出炮陣,在雪霧中模擬敵軍突襲,馬蹄聲與風雪聲混在一起。
演練結果在《冬防考績冊》記錄從報警到炮口瞄準用時七息,比規定的十息快,“但裝彈速度慢了兩息,” 蕭虎指出,雪沾在火藥上影響裝填,“需給火藥罐加密封蓋。” 這種實戰化演練讓冬防措施不斷完善,周顯當即畫下密封蓋草圖,“今夜就趕製,” 他的手指在雪地上比劃尺寸。
冬至日的炮陣在風雪中巍然屹立,每門炮都裹著羊皮套,像臥雪的猛虎。蕭虎望著西北方向,那裏的察合台部已半月未敢靠近,“冬防不僅是守,” 他對耶律鑄道,“更是威懾,” 讓叛軍知難而退。稅銀換來的炮械與冬防物資,此刻都化作邊疆的安寧,正如《元史?兵誌》所載“冬防炮陣固,則漠北寧。”
周顯給最後一門炮刷完防凍塗料,直起身時腰骨 “咯吱” 作響。雪停後的陽光照在炮陣上,桐油狼脂塗層泛著微光,準星槽的凡士林在陽光下閃著晶瑩。巡邏隊的馬蹄聲漸遠,牛糞火的青煙直上雲霄,這風雪中的炮陣,既是防禦工事,更是大元稅政與軍威的雙重象征 —— 用製度的嚴謹,護佑著雪原的和平。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