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諜報密呈

字數:4092   加入書籤

A+A-


    678 章諜報密呈(至元二十八年冬?斡耳朵密信台)
    斡耳朵的雪夜寒風如刀,斥候阿古拉的貂皮帽結著冰碴,睫毛上的霜花隨呼吸顫動。他翻身下馬時,靴底的鐵釘在凍土上砸出淺坑,手中緊握的雪豹皮信紙被體溫焐得微暖 —— 這是從察合台部腹地帶回的密信,皮質經特殊鞣製,防水防雪,邊緣燙著微型狼紋,證明是 “甲等急報”。密信台的衛兵驗過他腰間的銅符(刻 “斥候營叁號”),立即引他入內,帳簾掀起的瞬間,暖意混著鬆煙墨香撲麵而來。
    阿古拉的護腕內側磨出破洞,露出凍裂的皮膚,這是十晝夜奔襲留下的痕跡。他單膝跪地,將密信舉過頭頂“自察合台部歸,途中換馬五次,” 聲音因幹渴沙啞,衛兵遞上溫水,他卻先看密信是否受潮,“雪豹皮封邊未裂,” 確認情報完好。密信台主事李默接過信,指尖觸到皮質的細膩紋理,這是西域特產的雪豹皮,尋常斥候絕難獲得,“必是深探所得,” 他對左右低語,立即啟動最高級別的解密流程。
    密信台的銅爐燃著銀炭,溫度控製在 “燙手但不灼皮” 的程度 —— 這是解密隱墨的關鍵。李默用竹鑷子夾住雪豹皮信紙,懸於炭火上方三寸,動作勻速不晃動,“隱墨遇熱顯形,” 他對學徒講解,這是按《軍器監諜報錄》“火烤法需離火三寸,勻烤百息” 的標準操作。信紙表麵的雪豹紋路漸漸隱去,黑色字跡如墨汁暈染般浮現,首行便是 “察合台汗征集鐵工百戶”,墨跡在熱力下愈發清晰。
    解密過程需兩人見證,李默讀一句,書吏趙硯記一句,防止遺漏。當讀到 “開春欲攻斡耳朵東隘” 時,李默的鑷子頓了半息,炭火的火星恰好濺在信紙邊緣,留下芝麻大的焦痕 —— 這成為日後核對原件的標記。隱墨配方是密信台的核心機密,用烏梅汁混合鐵鏽水製成,“遇熱氧化顯黑,” 李默展示信紙背麵,未烤的部分仍保持雪豹皮原貌,“敵人即便截信,” 也難知其中內容。
    解密後,李默將信紙交由材質驗官核驗。老驗官用放大鏡細看皮質“毛囊密度每平方寸三十根,” 這是阿爾泰山雪豹的特征,與西域其他地區的雪豹不同;邊緣的狼紋燙痕深度兩毫米,“是察合台汗庭專用烙鐵所留,” 他取出《獸皮情報載體譜》比對,紋路完全吻合。驗官在《驗真冊》批注“信紙為真,產地阿爾泰,” 這說明情報來自察合台核心區域,可信度極高。
    信紙的鞣製工藝也暗藏玄機,驗官用銀針刺入皮質,抽出後針尖無異味“用鬆木脂鞣製,” 這是察合台部的獨特技法,去年截獲的假情報用的是牛油鞣製,針尖會帶膻味。李默將驗真結果附在解密情報後,蓋上 “密信台驗真” 印,印泥含朱砂與磁石粉,對著燈光會泛紅光,“三重驗證確保無偽,” 他對匆匆趕來的蕭虎道,這是情報可信度的鐵證。
    李默用小刀挑開密信的火漆蠟封,一枚三寸長的箭簇從蠟中滾落,銅製箭鏃泛著青黑光澤。驗甲官張奎立即取來天平與炭火,先稱箭簇重量“三錢七分,” 再用炭火灼燒箭簇,冷卻後測量含碳量,“含碳量百分之零點三,” 他對照《兵器材質標準》,“我軍箭簇含碳量百分之零點四,” 硬度高出一籌。
    張奎用鋼刀輕刮箭簇表麵,劃痕較深“淬火不足,” 這是察合台部鐵器工藝的老問題,去年繳獲的鐵甲也有類似缺陷。他在《兵器檢測冊》畫圖對比“箭簇弧度偏差半分,” 飛行穩定性不足,“仿製虎蹲炮需高碳鋼,” 以他們的工藝難成氣候。蕭虎捏起箭簇,指尖感到冰涼的金屬質感“這既是挑釁,也是破綻,” 敵軍的技術短板已暴露無遺。
    譯史王敬展開斡耳朵東隘輿圖,羊皮紙繪製的地形標注著等高線“東隘地勢平緩,坡度不足十度,” 與西校場的山地不同,騎兵可長驅直入。蕭虎的手指沿東隘河穀滑動“這裏是炮陣設防薄弱處,” 原有的三門舊炮間距過寬,“敵人選此處進攻,” 必是探子摸清了防禦布署。
    王敬用紅筆圈出東隘的三處開闊地“最適合炮陣延伸,” 按 “品” 字形排列可形成交叉火力。蕭虎對比西校場的炮位圖“東隘炮位間距需密三成,” 每門炮的射程重疊五步,“防騎兵從縫隙突破。” 他突然指向河穀上遊的淺灘“此處可設隱蔽炮位,” 待敵軍半渡時突襲,這是借鑒《武經總要》“地形設伏” 的古法。
    耶律鑄研讀解密情報,“征集鐵工百戶” 七個字被他用朱筆圈了三次“察合台汗必是見我炮陣威力,” 急於仿製虎蹲炮。他取出《軍器監諜報錄》,去年的記錄寫道“察合台部鐵器作坊僅能造箭簇,” 無炮械鍛造經驗。蕭虎冷笑“他們不知炮械核心在鐵礦粉配比,” 就算仿出外形,“射程與準度也差太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但謹慎起見,蕭虎仍命人核查軍器監工匠“所有接觸鐵礦粉配方者,” 近期不得離營,防泄密。李默補充“密信說‘鐵工來自西域’,” 可能請了波斯工匠,耶律鑄立即調閱西驛商棧的記錄“近三月有十名波斯鐵工入察合台部,” 這與情報吻合,“需防他們改良工藝,” 不可輕敵。
    那拉珠爾接到築炮位的命令時,正帶著虎衛營在西校場巡邏。他立即調遣工兵營,攜帶鬆木、青石與工具奔赴東隘,“需在十日內完工,” 蕭虎的手令寫得緊迫。工兵們按 “品字陣” 圖紙放線,每個炮位長三丈、寬兩丈,底部鋪三層青石,“防炮轟震動地基,” 那拉珠爾用腳踩實地基土,需反複夯打二十次,確保堅實。
    炮位間距嚴格按 “百步三炮” 設置,比西校場密三成,那拉珠爾用步量法校準“從第一炮位到第二炮位,需走三十三步,” 多一步少一步都要返工。工兵營的夥夫帶著幹糧隨行,天不亮就開工,雪地裏的夯土聲此起彼伏。那拉珠爾檢查第一座炮位的排水槽“需深五寸、寬三寸,” 開春融雪時防積水,這是冬築炮位的關鍵細節。
    那拉珠爾同時部署烽火台,沿東隘河穀每五裏設一座,台高五丈,用鬆木搭建,頂部築煙灶,“灶內備足狼糞,” 他對哨兵道,狼糞煙濃且直,“雪霧天也能傳三十裏。” 每個烽火台配三名哨兵,輪班值守,灶邊堆著幹柴,“遇敵先燃狼糞,” 煙柱升起後再點火,分 “一煙示警、二煙敵近、三煙接戰” 三級信號。
    哨兵們在烽火台周圍挖壕溝,防偷襲,台頂備有望遠鏡與銅鑼,“發現敵蹤先敲鑼,” 再燃煙。那拉珠爾抽查第三座烽火台“狼糞需曬幹,” 潮濕的煙柱不達標,哨兵立即更換幹燥狼糞,“這是保命的信號,” 半點馬虎不得。
    張奎的箭簇檢測報告送到蕭虎案頭“察合台箭簇含碳量低,硬度不足,” 他建議“可在東隘設鐵蒺藜,” 用高碳鋼打造,能紮破敵軍馬蹄。蕭虎看著報告中的對比數據,箭頭硬度比敵軍高兩成,“仿製炮的炮管若用此工藝,” 必炸膛無疑,這是技術上的絕對優勢。
    但他仍命張奎將箭簇樣本送軍器監“研究他們的鍛造缺陷,” 針對性改進防禦。耶律鑄在旁道“可將驗箭報告抄送給各千戶,” 提振士氣,讓諸部知敵軍兵器不如我,“信心也是防務的一部分,” 此言深得蕭虎認可。
    解密後的密信與箭簇樣本被存入密檔,李默在檔冊封皮繪製東隘炮陣圖,用紅筆標出敵軍可能進攻的路線。檔案按 “情報源、解密過程、分析結論、應對措施” 四部分整理,附驗真記錄與檢測報告,“需與《軍器監諜報錄》核對,” 李默對書吏道,確保所有情報相互印證,形成閉環。
    蕭虎在密檔上批注“開春防務重心東移,” 命人抄送忽裏台議事帳與三司。暮色中的密信台燈火通明,李默將最後一頁檔案裝訂好,銅鎖 “哢噠” 鎖上,鑰匙由他與耶律鑄分持。帳外的風雪仍在呼嘯,但東隘的炮位正在加急修築,烽火台的狼糞已備足 —— 諜報帶來的危機,正轉化為防務的先機,這便是情報戰的真諦。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