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誓師春防
字數:4047 加入書籤
680 章誓師春防(至元二十八年立春?斡耳朵誓師壇)
斡耳朵誓師壇的積雪被掃成環形通道,壇心立著三丈高的旗杆,“鎮北軍” 黑旗在立春的寒風中舒展,旗角繡的炮陣圖被晨光鍍上金邊。壇下四十門虎蹲炮按 “前輕後重” 列陣前陣三十門舊炮炮身裹著褪色的防潮氈,後陣十門新炮青黑發亮,虎紋防偽紋泛著淡青 —— 這是軍器監按 “西穩東銳” 戰略排布,西校場地勢開闊用舊炮固守,東隘平緩處用新炮突擊。
壇周插著六十四麵牙旗,按八卦方位排列,旗麵繪著炮、騎、步三軍標識。甲士們在壇下鋪設紅氈,氈邊壓著青石條防風吹動,這是按《軍禮》“誓師需設壇、布氈、立旗” 的規範布置。蕭虎的親隨正調試銅鍾,鍾體鑄 “至元二十八年春防” 銘文,懸在壇側鬆木架上,鍾繩係著紅綢,需由主官拉動鳴響,“鍾聲傳三裏,” 禮官低聲道,示警兼聚兵。
周顯帶著工匠校準炮位間距,前陣舊炮間隔十步,後陣新炮縮至七步,“東隘地勢平緩,” 他用步弓丈量,“炮距密三成,” 交叉火力無死角。每門炮前立木牌,上書 “炮 壹號至肆拾號”,與《炮陣布防圖》編號對應,牌底埋著磁石界碑(含鐵礦粉),虎符貼近會泛青光,“防夜間誤觸炮位,” 驗炮官李忠踢了踢界碑,與炮身共振聲一致。
前陣舊炮炮口朝西,對準察合台部傳統襲擾路線;後陣新炮轉向東南,瞄準東隘開闊地。王鐵匠給新炮炮輪裹防滑鐵環“開春凍土消融,” 防炮架打滑,舊炮則補塗桐油,“再撐一季,” 他對炮手道,入冬就換加強型。壇下的軍械架上,石彈按 “三十五斤新彈、三十斤舊彈” 分類碼放,新彈彈麵刻著 “春防首用” 小印,與炮口口徑嚴絲合縫。
蕭虎身著紫羅朝服,腰懸 “鎮北監國” 玉牌,按 “三祭” 流程行祭炮禮先獻哈達(蒙古禮),係在炮尾準星槽;再奠酒(漢禮),青銅酒爵傾酒於炮身,酒液沿虎紋流淌,與防凍油脂交融成金黃;最後焚祝文(軍禮),桑皮紙寫 “炮為盾,護斡耳朵安寧;炮為劍,破叛黨野心”,灰燼隨風飄向東方。
術赤係諸王按爵位依次上前,劄剌兒台舉爵時酒灑手抖“去年東隘吃了虧,” 今年有新炮壯膽,他將酒爵底朝天,“此酒敬炮,更敬鑄炮的匠人!” 鎮南司官獻的綢緞披在新炮上,蜀錦 “纏枝紋” 與炮身虎紋相映,周顯摸著綢緞笑道“這是稅銀換的,” 百姓的血汗得護好。祭文副本存入密檔,與《炮陣祭錄》的前七次祭文合訂,見證炮陣成長。
術赤係千戶們的狼紋帳設在壇東,帳前拴著獻的戰馬,馬鬃係紅綢,每匹都烙 “助防” 印。烏爾圖捧著祖傳的弓上前“願率部護炮陣左翼,” 他去年在克魯倫河穀斬敵將,此刻弓梢觸地行禮,“若炮位有失,” 甘受軍法。帖木兒千戶則帶來五十車幹牛糞“炮陣暖炮用,” 牛糞堆成小丘,與炮陣形成 “煙火護炮” 之勢。
蕭虎與諸王在壇側議事,輿圖上東隘用朱砂畫 “品” 字炮位“新炮射程夠覆蓋東隘三裏,” 他指尖點在河穀交匯處,“術赤係騎兵需守兩翼,” 防敵迂回。劄剌兒台拍著烏爾圖肩膀“你們去年追敵有功,” 今年護炮更要爭先,帳內的奶茶熬得翻滾,奶皮上的波紋似炮陣的衝擊波,無聲中凝聚同盟心力。
李忠帶著親兵檢查每座磁石界碑,碑頂刻 “炮位界” 三字,埋入土中三尺,與炮身直線距離五步。他取出虎符貼近碑身,淡青光暈沿碑體爬升三寸,“與炮身鐵礦粉共振一致,” 這是軍器監新創的 “雙磁定位法”,夜間憑光暈即可辨炮位,比舊法插旗更隱蔽。去年冬防就有哨兵誤撞炮架,如今界碑成了 “安全線”。
界碑旁的木牌用蒙漢雙語寫著《炮位守則》“非炮手禁入界內,祭炮需驗符,裝藥需雙人。” 趙二毛正給界碑刷桐油,防開春融雪鏽蝕“每座碑含磁石粉半斤,” 與炮身防偽紋配方相同,“這是周匠頭的巧思,” 他摸著碑上的光暈痕跡,像在觸摸炮陣的脈搏。
忽必烈的儀仗從壇南駛來,十二名護衛舉著 “東宮” 儀仗旗,錦袍下擺掃過結霜的炮輪,他按《東宮儀注》在壇下下馬,蕭虎率三司官迎至紅氈處。“按禮需先祭旗,” 禮官唱喏,忽必烈接過禮官遞的酒爵,灑向旗杆基座,酒液滲入凍土的瞬間,黑旗猛地舒展,似與春風呼應。他目光掃過炮陣“新炮比去年壯實,” 指尖輕點新炮準星槽,“這準星能鎖敵百步?”
蕭虎躬身答“新炮可穿三層鐵甲,” 當即命炮手演示瞄準,周顯搬來百步外的鐵甲靶,準星槽紅線與靶心重合。忽必烈接過千裏鏡,鏡中靶心在紅線中央紋絲不動,他頷首“軍器精則士氣振,” 這句評語被書吏記入《東宮巡邊錄》,將呈樞密院備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銅鍾鳴響三記,四十門炮同時填裝空彈(無火藥),炮手們按隊列肅立壇下,甲胄在晨光中泛著冷光。蕭虎站上壇台,拔劍指天“此劍護壇,此炮護疆!” 全軍齊聲複述,聲浪掀動炮衣邊角,“東隘若失,我身先死;炮陣若危,眾軍同殉!” 誓詞按《鎮北軍軍規》擬定,每句都含實戰承諾,與稅銀養兵的責任呼應。
劄剌兒台率蒙古千戶用母語複述,烏爾圖的狼嚎般的嗓音最響亮“術赤係男兒與炮陣共存亡!” 聲落時,四十門炮的空彈引信被點燃,“滋滋” 聲中白煙升騰,雖無實彈,卻似已在雪原炸響,這是 “虛炮警敵” 的古禮,示春防已啟,不容輕犯。
誓師後,炮手們按 “實彈待命” 流程操作新炮填入三十五斤青石彈,舊炮裝三十斤鐵殼彈,引信剪至 “待發” 長度(比實戰短半寸,防誤燃)。周顯檢查第三門新炮“藥室填火藥八兩,” 不多不少,這是試射得出的最佳量,“東隘接敵快,” 他對炮手道,“點火後退三步臥倒,” 防後坐力震傷。
炮架後的沙袋堆比冬防時加高半尺,王鐵匠在袋上畫 “緩衝線”“後坐超線需立即檢修,” 甲士們將備用引信、藥包按 “炮位三包” 分發,包上寫編號,與炮位對應。壇下的炊煙與炮口白煙交融,在立春的晴空形成灰白雲帶,這是 “炮煙示警” 的信號,方圓十裏都能望見。
忽必烈按儀注賜蕭虎 “春防令旗”,旗麵繡金紋炮形,“持此旗可調三司資源,” 他的手指在旗麵輕叩,“需護得漠北春耕無憂。” 蕭虎接旗時,銅鍾再次鳴響,四十門炮的空彈引信燃盡,“砰砰” 悶響震落枝頭殘雪,與鍾聲形成 “鍾鳴炮應” 的氣象,按《軍禮》這象征 “君令如炮,無往不利”。
禮官宣讀《春防布告》,用蒙漢雙語喊出“自今日起,炮陣晝夜值守,烽燧十裏一燧,” 布告副本貼在壇側木牌,墨跡未幹就凍成冰殼,卻字字如鐵。術赤係騎兵開始沿壇巡邏,馬蹄踏碎的冰碴聲與炮架的金屬碰撞聲,編織成春防的第一道防線。
壇下的炮陣在暮色中漸顯輪廓,新炮的虎紋在殘陽下泛著青光,與磁石界碑的光暈連成一片。蕭虎翻看《春防預案》,東隘的 “品” 字炮位圖旁批注“新炮為鋒,舊炮為基,騎兵為輔,” 這是整合稅銀、軍器、同盟的係統防禦。忽必烈臨行前的話猶在耳畔“炮陣是盾,稅政是糧,” 兩者缺一不可。
趙二毛在《炮陣日誌》寫下“立春誓師畢,四十炮待命,” 字跡被嗬出的白氣模糊又凝幹。遠處的烽燧已燃起黃昏煙,與炮陣的炊煙在天際交融,這煙這炮,既是對察合台部的警告,更是對漠北百姓的承諾 —— 用製度的嚴謹築牢防線,讓春耕的犁鏵能在安寧中入土。正如壇側新立的石碑所刻“炮震則疆固,稅正則民安。”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