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虎首骨朵
字數:4137 加入書籤
682 章:虎首骨朵至元二十九年春?軍器坊禮器監)
軍器坊的油燈將鍛爐映得通紅,王鐵匠正用長鉗夾著虎首坯料,第三次浸入冷水缸,“滋啦” 一聲白霧騰起,水麵浮起細碎鐵屑。這西域镔鐵需經 “十二次淬火”:先燒至通體赤紅需柴火持續兩刻鍾),再入水冷卻水溫需保持在冰點以上,防裂),如此往複,直至鐵料斷麵呈現暗花如流水 —— 這是《軍器監禮器考》記載的 “镔鐵成紋” 標準。第七次淬火後,他用鋼刷打磨表麵,鐵屑簌簌落下,露出的暗紋已初具虎首輪廓。
鍛爐旁的青石案上,整齊碼放著十二塊淬火記錄牌,每塊刻著 “第幾淬、火候、水溫”,王鐵匠每完成一次就翻轉一塊,“少一次淬火,” 他對學徒趙二毛道,“虎首就經不住草原風沙,” 去年有柄骨朵因偷工減料,三年便鏽蝕不堪。工坊的《鍛冶冊》詳細記錄:“至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五,镔鐵二十斤,淬火十二次,” 監工用朱筆圈注 “合格”,與拔都盟誓的禮器預算一一對應。
趙二毛捧著盛滿狼牙的木盒走來,每顆牙都用桑皮紙包裹,標注 “阿爾泰山雪狼,左犬齒”。周顯用骨尺量狼牙長度:“需三寸以上,” 太短則顯小氣,太長又失衡,他從中選出四顆最鋒利的,“拔都部族以狼為圖騰,” 這狼牙需刻微型狼紋,既是敬意,也是同盟的象征。雕刻匠取來細鏨刀,在狼牙根部刻下螺旋狀狼紋,每圈紋路間距一分,深半厘,“需刻九圈,” 對應草原九部同盟的古製。
狼牙鑲嵌前要經 “三處理”:用鹽水浸泡三日去腥味,塗桐油防潮,裹絲線防滑。王鐵匠將狼牙嵌入虎首虎口時,特意讓齒尖朝外,“既顯威嚴,” 他調試角度,確保四顆狼牙對稱分布,“又防磕碰斷裂。” 周顯檢查後點頭:“圖騰需鮮活,” 這狼牙不僅是裝飾,更是拔都見物知意的信物,每道紋路都藏著同盟的深意。
禮器監的另一側案上,黑檀木柄正被反複打磨,趙二毛用細砂紙順木紋擦拭,直至木麵光滑如鏡,“需磨出包漿,” 周顯示範用手掌反複摩挲,這是讓木柄更耐用的古法。木柄外層要裹鮫魚皮 —— 這是從泉州港運來的深海魚皮,用芒硝醃製後柔軟堅韌,王鐵匠用骨膠將魚皮粘在木柄上,接縫處壓出細密褶皺,“防滑且握感舒適,” 拔都揮舞時不易脫手。
木柄尾端的銅箍由鑄銅匠特製,直徑三寸,厚三分,表麵刻 “至元二十九年春造”,字體為八思巴文與漢文並列。周顯用卡尺量銅箍內徑:“需比木柄粗半分,” 加熱後套入木柄,冷卻後自然收緊,“百年不鬆動,” 這是從宋代《營造法式》借鑒的 “熱套法”。銅箍內側暗藏玄機,刻著微型 “鎮北司印”,需放大鏡才能看見 —— 這是防仿造的第一道暗記。
四、鐵礦粉防偽:虎符共振的青光驗證元代禮器防偽技術與磁石感應規範)
周顯從錦盒中取出鐵礦粉,這是克魯倫河衝積的磁石粉,用絹篩過三遍,細膩如粉塵。他用竹筆蘸著魚鰾膠,將鐵礦粉沿虎首紋路細細塗抹,“每道紋路需填實,” 尤其是虎目、虎鼻的凹陷處,“與蕭公的虎符共振時,” 他壓低聲音,“會泛起青光,” 這是禮器監獨有的防偽術,拔都的使者絕看不出門道。
塗抹後需晾半日,待膠幹透,再用細布擦拭表麵,多餘礦粉簌簌落下,留下的紋路與鐵胎渾然一體。周顯取出虎符試驗:將符麵貼近虎首,果然泛起淡青光暈,“光暈需持續三息以上,” 他對趙二毛道,若礦粉不足或膠量不夠,光暈會轉瞬即逝。工坊的《防偽冊》記錄著每道工序:“鐵礦粉五錢,魚鰾膠三錢,塗抹時辰午時三刻,” 這是日後驗真的鐵證。
學徒們正用絲綢包裹虎首骨朵,選用杭州產的素麵錦緞,“需無花紋,” 周顯叮囑,避免磨損镔鐵表麵,“三層包裹,” 每層間夾軟棉,防運輸顛簸。楠木匣早已備好,內壁鋪駝毛氈取自河西駝群,保暖防潮),匣底按骨朵形狀挖出凹槽,“放入後需紋絲不動,” 王鐵匠試著搖晃木匣,無半點聲響方算合格。
匣蓋的鎖扣為黃銅特製,鑰匙分兩把:蕭虎執一把,拔都使者執一把,需兩把同開 —— 這是防單方私拆的規矩。鎖扣內側刻著 “盟” 字暗紋,與匣身的 “誓” 字合為 “盟誓”,周顯檢查後在《包裝冊》簽字:“正月廿日,虎首骨朵入匣,雙鎖封印,” 與護送甲士的交接記錄相互印證。
甲士李三的腰間佩著 “盟誓專遞” 令牌,銅質令牌呈虎形,正麵刻 “軍器坊”,背麵刻 “專遞” 二字,邊緣有十二道棱 —— 對應十二時辰,每時辰需驗棱一次。耶律鑄用尖錐在令牌背麵刻下密令:“見骨朵如見蕭公,拔都親啟”,字跡極淺,需蘸水才能顯現,“這是給拔都的私語,” 他對蕭虎道,防乃馬真後眼線截獲。
令牌的掛繩用三股牛皮擰成,內藏細銅絲,“可防刀割,” 李三演示用力拉扯,繩身毫無損傷。按軍驛規矩,持此令牌可 “晝夜通行,驛站供馬”,沿途關卡不得查驗匣內物品,“隻需驗令牌棱數與密令,” 耶律鑄強調,這是樞密院特批的 “盟誓特權”,尋常驛使絕無此待遇。
拔都的使者孛魯合走進禮器監,他身著紫貂袍,腰間佩著銀帶 —— 這是術赤係千戶的裝束。他不看學徒遞來的茶水,徑直走到木匣前:“開匣驗貨,” 周顯示意開鎖,骨朵取出時,孛魯合用指尖叩擊虎首,“當 ——” 聲響清脆悠長,他點頭:“镔鐵純度夠,” 若有雜質,聲音會發悶。
他撫過 “西征無敵” 刻字,赤銅絲嵌得與鐵麵齊平,指甲刮過無阻滯感,“工匠手藝不錯,” 目光轉向狼牙,用放大鏡細看狼紋,“確是阿爾泰山雪狼牙,” 每顆牙的弧度都符合草原圖騰的規製。孛魯合突然提出:“稱重量,” 秤杆平衡時,刻度停在七斤三兩,“合拔都臂力,” 他終於露出笑意,這細節最顯誠意。
孛魯合查驗時,趙二毛注意到他偷偷用小刀在匣底做標記 —— 這是要記錄尺寸仿造。周顯不動聲色,他早讓工匠設了三重隱蔽記號:虎首左眼珠比右眼珠小半分,木柄鮫魚皮接縫處有個十字紋,銅箍內側的 “鎮北司印” 缺一筆。“這些記號,” 他對王鐵匠道,“隻有咱們和拔都知道,” 仿造者絕難察覺。
待孛魯合離開後,李三稟報:“使者袖中藏著羊皮紙,” 正偷偷畫骨朵草圖。蕭虎冷笑:“讓他畫,” 缺了鐵礦粉配方和三重記號,仿品一驗便知,“這反倒是個機會,” 可借此試探拔都是否真有誠意 —— 若他啟用仿品,便是背盟之兆。
禮器監的工匠按 “鍛冶、雕刻、木作、防偽” 四班分工,每班設掌作一人,對本工序質量負責。王鐵匠的鍛冶班確保镔鐵合格,雕刻班負責虎首與狼牙紋飾,木作班處理木柄與銅箍,防偽班專攻鐵礦粉與暗記,“哪班出錯,” 周顯指著牆上的責任牌,“掌作與學徒同罰,” 這是軍器坊的鐵規。
趙二毛作為學徒,需全程記錄各班工序,“鍛冶班用了多少鐵,雕刻班刻壞幾顆牙,” 都要記入《協作冊》。周顯抽查時發現木作班銅箍內徑差半厘,當即命返工:“禮器無小事,” 半厘之差可能讓木柄鬆動,“拔都見了會說咱們不誠心。” 這種嚴謹讓虎首骨朵從鍛造到完工,曆經二十八道工序無一處瑕疵。
虎首骨朵入匣時,周顯望著窗外的軍驛方向,這禮器承載的不僅是工藝,更是蕭虎與拔都的權力平衡。镔鐵象征軍威,狼牙代表草原認同,鐵礦粉防偽是技術威懾,“拔都見這骨朵,” 他對耶律鑄道,“便知蕭公既有誠意,也有防人之心。” 李三帶著木匣出發時,禮器監的鍾聲敲響三響 —— 這是盟誓信物啟程的信號,傳遍斡耳朵的每個角落。
乃馬真後的眼線在坊外窺探,卻隻看到甲士護送木匣遠去,不知匣內藏著三重暗記與密令。周顯將《禮器圖譜》存入密檔,圖上標注著所有隱蔽記號,“待拔都驗真時,” 他摩挲著圖譜,“這些細節會替蕭公說話。” 軍器坊的油燈終於熄滅,晨光中,虎首骨朵的影子正沿著驛道向西延伸,走向羅斯草原的同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