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戰俘策反
字數:3051 加入書籤
763 章:戰俘策反至元四十一年?虎首堡戰俘營)
戰俘營按 “三等九類” 劃分:貴族營土坯牆圍製,內有火炕、木桌,每日供肉粥、麥餅各一份)關押忽蘭等十名頭人;技藝營半開放式,與工匠坊相鄰)安置鐵匠、牧人等有專長戰俘;普通營大通鋪,每間二十人,鋪草席)收編普通士兵。登記時用 “三色賬冊”:黃冊記貴族注部落地位、親屬關係),藍冊記技藝者標專長等級),白冊記士兵錄年齡、體能)。周顯帶著蒙漢雙語吏員逐人登記,忽蘭怒擲木碗:“我乃欽察巴特爾,豈容小吏盤問!” 看守兵卒剛要嗬斥,周顯擺手:“按規矩登記即可,不必動怒。” 三日後賬冊完備,蕭虎閱後批注:“善待技藝者,分化貴族與士兵。”
忽蘭的單間雖簡陋卻暖和,每日辰時送 “兩葷一素”羊肉湯、烤餅、醃菜),比普通營的青稞粥豐盛數倍。蕭虎特意允許他保留佩劍卸去劍鞘),卻嚴控信息:“隻說南岸水草豐美,不提部落困境。” 忽蘭察覺異樣,追問送飯的降卒:“我部落牛羊如何?” 降卒按囑咐答:“官府已送去越冬糧草,牛羊都好。” 實則欽察牧場正遭暴雪圍困,牲畜餓死過半。七日後,忽蘭見同營貴族個個麵色紅潤,普通士兵卻在營外修路,心中疑竇漸生,對看守說:“我要見蕭將軍,有話要說。”
蕭虎帶一壇馬奶酒、一盤烤羊腿赴營,忽蘭仍擺架子:“敗軍之將,無話可說。” 蕭虎自顧斟酒:“你部落去年劫掠的漢人商隊,為首者是我遠房表親,” 他話鋒一轉,將《欽察牧場輿圖》鋪開,“但我今日來不是算舊賬。你看南岸這片‘月牙灣’,水草比北岸好三成,歸降後可遷駐此處,官府貸你三百石青稞,來年秋收再還,如何?” 忽蘭冷笑:“歸降便是奴隸。” 蕭虎指營外:“那幾個修驛路的降卒,昨日領了工錢,買了酒肉,與我軍兵卒同吃同住。你若願為‘虎衛百夫長’,可帶舊部守渡口,牧場世襲,子孫免徭役。” 忽蘭端起酒杯卻不飲,指尖在地圖上的月牙灣反複摩挲。
從戰俘中篩出的十五名鐵匠被編入 “軍器輔坊”,漢人鐵匠李鐵牛任坊頭,規定 “按勞取酬”:打製一副馬蹄鐵賞青稞半鬥,修複一杆長矛賞餅兩個。欽察鐵匠帖木兒與拔都之子同名)見漢地馬蹄鐵在雪地易打滑,便按草原馬掌樣式改良,在鐵掌上鑄三排尖刺刺入冰雪防滑)。李鐵牛試用後驚讚:“這般鐵掌,雪天行軍穩如平地!” 立即上報其功,蕭虎親赴工坊查看,見改良鐵掌確實好用,當場免帖木兒的戰俘身份,賞他一套鐵匠工具,許其妻兒從北岸接來團聚。帖木兒捧著工具落淚:“我打了十年鐵,從未被這般看重。”
擅長相馬的牧人巴圖被派往馬廄,他不用看牙口,隻需牽馬走三步便知年齡:“步伐沉穩是五歲口,蹄印深者耐力好。” 一日他發現三匹驛馬精神萎靡,掰開馬嘴聞了聞:“是吃了發黴的草料,中了熱毒。” 取來草原草藥 “狼毒草” 搗爛喂馬,三日後果然痊愈。馬廄總管上報其功,蕭虎召他問話:“如何選戰馬?” 巴圖答:“看眼睛有神者勇)、看四蹄厚實者健)、看毛色油亮者壯)。” 蕭虎大喜,命他從戰俘的戰馬中挑選良駒,選中者賞布兩匹。巴圖一月內選出二十匹戰馬,周顯在《戰俘功過冊》記:“可免徭役,準其在營區自由活動。”
蕭虎派帖木兒率五十兵卒赴北岸,接回三十餘名戰俘家屬多為老弱婦孺),安置在虎首堡近郊的 “歸化村”:每戶分一間土坯房帶火炕),發一套防寒衣羊皮襖、氈靴),每日供應兩餐青稞粥、蒸饃)。降卒蒙力克的妻子剛到便生急病,軍醫連夜出診,用漢地 “薑湯捂汗法” 救治,次日便好轉。蒙力克見妻兒住暖房、喝熱粥,握著妻子的手哭:“我原以為降了要做奴隸,沒想到……” 他主動求見蕭虎:“我願回北岸勸降族人,他們見我妻兒安好,定會歸順。” 蕭虎賜他 “勸降銅牌”刻 “歸順免罪”),另備十斤茶葉、五匹棉布作見麵禮:“告訴他們,早歸降早得安穩。”
蒙力克帶著禮物回到北岸,見部落正遭暴雪圍困,牛羊餓死大半,族人挖野菜充饑。他將茶葉、棉布分給首領,哭訴:“南岸官府給房給糧,我妻兒都好,那蕭將軍說……” 未等說完,饑民們已圍上來:“我們也想歸降!” 三日後,蒙力克帶回二十餘戶、百餘人,個個麵黃肌瘦。蕭虎命人先送熱粥,再分房屋,給每戶發五十斤青稞種子:“開春可種早熟麥,官府派漢農指導耕作。” 有老人捧著青稞哭:“活了六十歲,從沒見過官府送種子的。” 這些族人的安置場景被有意讓戰俘營的欽察人看見,普通士兵歸降之心更切。
蕭虎故意拉大待遇差距:貴族營每日酒肉不斷,卻限製外出;普通營雖飲食簡單,卻可憑勞作換酬勞。士兵們見蒙力克妻兒團聚,鐵匠帖木兒受重用,漸漸對貴族心生不滿。“我們賣命打仗,他們卻在營裏享福!” 十餘名士兵聯名求見周顯,願 “立功贖罪,早日歸鄉”。周顯將訴求報給蕭虎,蕭虎批複:“可派他們去驛路巡邏,表現好者提前釋放。” 消息傳回貴族營,忽蘭的副將阿勒泰動搖:“要不…… 咱們也歸降吧?” 忽蘭怒斥:“再等幾日,部落定會來救我們!” 卻不知部落早已遣使請降。
忽蘭最終決定歸降,儀式選在虎首堡校場,蕭虎親自主持。忽蘭按蒙古習俗割破手指,將血滴入兩碗馬奶酒,與蕭虎各飲一碗:“我忽蘭率欽察三部歸降大汗,若有二心,死於刀箭之下!” 蕭虎賜他 “虎衛百夫長” 銅印印柄刻虎紋)、玄色披風內襯狼毛),當場宣布:“忽蘭所部遷駐月牙灣,牧場世襲,免三年賦稅。” 校場圍觀的不僅有漢蒙兵卒,還有歸化村的欽察族人,蒙力克帶頭歡呼,忽蘭高舉銅印,聲音哽咽:“我等…… 願為大汗守邊!” 禮炮三響,號角齊鳴,戰俘營的降卒們紛紛放下農具,跪地叩首。
蕭虎推行 “三製” 安降卒:“牧場劃分製” 按人口分地每戶百畝,立界碑);“漢蒙互助製” 每十戶歸降牧民配一名漢農指導耕作;“千戶監控製” 由帖木兒率五十兵卒駐月牙灣,每月巡查一次。忽蘭主動提出:“我願派子弟入虎首堡學堂,學漢文蒙文,懂官府規矩。” 蕭虎允準,還在部落設 “譯書館”,供族人學雙語。半年後,月牙灣牧場牛羊興旺,歸降的欽察人不僅繳納賦稅,還主動通報北岸異動,周顯在《西陲治要》中記:“戰俘策反,勝於斬敵千級,此乃攻心之效。” 多瑙河畔的炊煙中,漢蒙俄各族的身影漸漸交融,再無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