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淮壖烽燧

字數:3517   加入書籤

A+A-


    849 章淮壖烽燧(分治下的邊界角力)(至元四十三年春?淮河沿岸)
    淮河岸邊的麥田剛泛出青黃,南宿州農戶陳老栓正彎腰查看穗粒,忽聞北岸傳來馬蹄聲。二十餘名蒙古騎兵踏過剛解凍的河灘,鐵蹄碾進南宋境內的麥田,青苗被踩成爛泥。“住手!那是俺們的活命田!” 陳老栓揮著鋤頭呼喊,卻被騎兵一箭射穿鋤頭柄,箭頭釘在泥地裏顫顫作響。
    帶隊的蒙古百戶巴圖勒勒馬冷笑,馬鞭指向南岸的界碑“春水漲了,界碑浸在水裏,誰知道哪是南北?” 他身後的騎兵哄笑起來,故意讓馬在麥田裏打轉,驚起的飛蝗撲在陳老栓的破棉襖上。這隊騎兵隸屬帖木兒麾下,平日在北岸演習,今日卻帶著幾分刻意的囂張 —— 三日前,帖木兒曾密令 “試探南岸反應,見機行事”。
    南岸了望塔上的宋兵張勇看得真切,敲響了銅鑼。片刻間,五十名宋兵列陣堤岸,弓上弦刀出鞘,都頭李進厲聲喝問“北兵越界,莫非想開戰?” 巴圖勒摘下腰間酒囊,猛灌一口“不過是馬渴了,過來喝口淮河水,宋兵小題大做。” 說罷竟縱馬踏向水邊,濺起的水花打濕了宋兵的戰袍。
    李進怒喝一聲“放箭!” 箭矢擦著巴圖勒的耳畔飛過,釘在他馬前的泥裏。蒙古騎兵頓時拔刀,宋兵也舉起盾牌,雙方相距不過三十步,淮河的風卷著麥苗的氣息,混著兵刃的寒意,凝滯成一觸即發的緊張。李進悄悄派兩名士兵往揚州報信,心裏清楚這絕非偶然越界,北人是在試探他們的底線。
    對峙持續到第三日,雙方都未後退。蒙古騎兵在北岸紮起臨時營帳,每日清晨都派十餘人到河灘遛馬,故意靠近南岸;宋兵則在堤岸築起土牆,架起投石機,李進親自守在了望塔,雙眼布滿血絲。陳老栓等農戶聚在宋兵身後,捧著剛炒熟的麥粒遞過去“官爺,可不能讓北人占了便宜!”
    消息傳到盱眙縣衙,縣令王肇不敢擅動,一邊快馬報往揚州,一邊派典史去北岸交涉。典史剛過界碑,就被巴圖勒的人攔下“沒有蕭將軍的令,誰也不準見百戶。” 王肇看著對岸的炊煙,急得滿頭汗 —— 再過十日便是麥收,若僵持下去,兩岸農戶都要遭殃。
    揚州衙署的鼓聲在三更響起,李進的信使跪在趙葵麵前,呈上染血的界碑碎片 —— 那是蒙古騎兵昨夜扔過來的。“北兵已增兵到百人,還在河灘操練陣法。” 信使聲音發顫,“李都頭說,再不來援兵,弟兄們快撐不住了。”
    趙葵連夜召集將官,地圖上的淮河防線被紅筆圈出三個點“南宿州是軟肋,一旦被突破,可直逼揚州。” 他命統製官劉銳帶兩千兵馳援,又親筆寫了封急信,派驛使快馬送往汴梁,質問蕭虎 “為何縱容部下越界”。驛使臨行前,趙葵塞給他一塊令牌“若蕭虎推諉,就說揚州已整軍,隨時可驅逐北兵。”
    南宋驛使抵達汴梁時,蕭虎正在虎符堂與周顯核對茶稅賬目。“北兵越界?” 蕭虎放下算盤,指尖在淮南輿圖上輕點,“巴圖勒是帖木兒的人,許是演習時沒看地界。” 他命人備茶,卻絕口不提處置方案。
    驛使急得起身“蕭將軍,兩岸兵戎相見,再拖下去恐生戰事!” 蕭虎慢悠悠地啜茶“本將軍需查明實情,總不能憑你一麵之詞處罰將士。” 這一拖就是三日,期間帖木兒來報“宋兵在南岸增築工事,趙葵的旗號已出現在揚州城頭。” 蕭虎撫掌“知道了,讓巴圖勒再撐兩日。”
    第七日清晨,蕭虎終於召見驛使,遞上處置文書“巴圖勒治軍不嚴,杖責二十;賠償南宋糧米五十石,由盱眙互市點轉交。” 驛使見處罰輕微,正要爭辯,蕭虎忽然道“聽說趙將軍在揚州整軍?南境糧草充足否?” 這話戳中要害,驛使一愣,含糊道“軍糧自有朝廷供應。”
    蕭虎送走驛使,對周顯道“五十石糧是幌子,我要的是他們的反應。” 他已從白虎堂得知,南宋茶市受阻,淮南軍糧轉運延遲,“若趙葵真有底氣,定會拒絕賠償,堅持嚴懲;他接了糧,就說明底氣不足。” 果然,三日後探報傳來趙葵收下了糧米,隻將巴圖勒的杖責文書公示於淮河岸邊。
    揚州校場上,趙葵看著士兵操練,眉頭緊鎖。劉銳帶來的兩千兵雖已到位,但甲胄破舊,十人中竟有三人沒配弓箭。“軍器監的新甲還沒送來?” 趙葵問軍需官,對方支吾道“茶市停了半月,鹽稅沒收上來,朝廷沒錢撥款……”
    糧倉的賬冊更讓人憂心現存糧隻夠支撐一月,原本靠淮南茶稅購買的北境雜糧,因茶引糾紛斷了來源。趙葵巡營時,見夥夫將野菜摻進糙米,士兵們嚼著硬如石塊的麥餅,操練時腳步發虛。“蕭虎這招夠狠。” 他對劉銳道,“不費一兵一卒,先斷我糧草。”
    淮河兩岸的農戶急得團團轉。北岸蒙古轄區的麥田因騎兵踐踏減產三成,農戶到盱眙公估處哭訴,卻被張誠以 “軍務為重” 打發;南岸的陳老栓等農戶更慘,麥收在即,卻因宋兵布防無法下地,隻能眼睜睜看著麥穗在風雨裏倒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史宅之派來的安撫官剛到南宿州,就被農戶圍住“官爺,再不讓收割,全家都要餓死!” 安撫官拿出朝廷的賑災糧,卻隻夠每戶分兩升,根本不頂用。消息傳到臨安,理宗斥責魏了翁 “安撫不力”,卻忘了正是他的嚴查令,攪亂了茶市,斷了地方的賑災款來源。
    蕭虎在汴梁收到張誠的密報趙葵正派人往江南調糧,沿途關卡因茶引糾紛盤查甚嚴,運糧隊行進緩慢。“他越是急,咱們越要穩。” 蕭虎命帖木兒 “暫停北岸演習,但每日派十騎在界碑附近巡邏,保持壓力”。
    趙葵看穿了蕭虎的意圖 —— 用小規模摩擦牽製南宋兵力,同時借茶市糾紛拖垮後勤。他對劉銳道“咱們偏不上當。” 一麵命士兵協助農戶搶收麥子,一麵密令史宅之 “不惜代價打通糧道,哪怕暫許北地茶引流通”。這場無聲的較量裏,誰先撐不住,誰就輸了先機。
    麥收結束時,淮河兩岸暫時平靜下來。蒙古騎兵退回北岸,宋兵也撤了堤岸的防禦工事,隻有界碑旁新立的警示牌提醒著那場對峙“越界者斬”。陳老栓看著補種的晚稻,對兒子道“北人豺狼心,今年太平,不代表明年安穩。”
    趙葵在揚州城樓上望著北岸的炊煙,手裏攥著那五十石糧的收據 —— 紙上的墨跡已有些模糊,像他此刻的心情。“以商製軍,以糧困兵。” 他喃喃自語,將收據扔進火盆,“蕭虎的手段,比戰場上的刀箭更難防。” 火焰舔舐著紙片,映出他眼底的決心必須打破這經濟封鎖,否則淮南防線遲早要崩。
    而汴梁的虎符堂裏,蕭虎正看著新送來的淮南糧價表,嘴角勾起一絲冷笑。他要的從來不是那片麥田,而是讓南宋知道淮河的邊界,從來不由界碑說了算,而由誰手裏有糧、有兵、有底氣說了算。暮春的風穿過窗欞,吹動著輿圖上淮河的航線,像一條看不見的繩索,正悄悄勒緊南宋的咽喉。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