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降將獻鍘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A+A-


    882 章降將獻鍘(孟珙的投名狀)(至元四十三年夏?汴梁虎豹閣前)
    黃州城外的官道上,孟珙的降兵隊列拖著一口青銅鍘刀,鍘身裹著黑布,卻仍能看出猛虎噬羊的輪廓。這口鍘刀原是南宋理宗年間鑄造,專為處置叛將所用,孟珙守黃州時,曾用它斬過三名私通北境的裨將。“此鍘沾過南人的血,” 他對副將道,“獻出去,才顯得咱們與宋廷徹底決裂。”
    隊伍行至汴梁城郊,孟珙讓人解開黑布,陽光照在鍘刀上,猛虎的獠牙閃著寒光。有個親兵低聲道“將軍,這鍘刀斬過咱們的弟兄,現在獻出去……” 孟珙猛地轉身,手按刀柄“成大事者,顧不得這些。蕭將軍要的不是刀,是咱們的忠心 —— 這鍘刀,就是投名狀。” 他特意讓工匠在鍘背留出一塊空白,那是給蕭虎刻字的地方,也是他精心設計的 “台階”。
    孟珙獻鍘的前夜,獨自在帳中擦拭鍘刀。鍘身的猛虎噬羊紋是他讓人重鑄的,原紋是 “龍吞惡獸”,此刻卻換成了北境人熟悉的虎形。最精妙的是羊的眼神 —— 看似驚恐,實則眼底藏著一絲馴服,像極了他此刻的姿態。“羊非羔羊,” 他對著鍘刀喃喃自語,“是識時務者。”
    鍘刀的機關設在虎口,按下虎耳,鍘刀會彈出半寸,恰好能斬斷鎖鏈。這是他留的後手,若蕭虎不信他,或許能用這機關自救。可轉念一想,又覺得多餘 —— 黃州已獻,妻兒被送往汴梁為質,他早已沒有退路。最後,他用布蘸著桐油,一遍遍擦拭虎爪的紋路,直到指尖被銅屑劃破,血珠滴在羊身紋上,像給這出戲添了點真味。
    虎豹閣前的廣場上,蕭虎的親兵列成兩排,刀光映著日頭,比鍘刀更冷。孟珙單膝跪地,雙手托著鍘刀的木柄“末將孟珙,獻此虎頭鍘於將軍。此鍘曾斬宋廷叛將七人,今願為將軍斬盡不忠不義之徒。” 他刻意抬高聲音,讓周圍的蒙古將領都聽得清楚。
    蕭虎沒看鍘刀,反而盯著孟珙的手 —— 那雙手虎口有厚繭,指甲縫裏嵌著鐵鏽,是常年握刀的模樣。“孟將軍可知,這鍘刀若立於此,第一個可能斬的是誰?” 蕭虎的聲音不高,卻像鍘刀懸在頭頂。孟珙額頭冒汗,卻答得幹脆“若末將背主,甘受此鍘。但若將軍信我,懇請在此鍘刻‘宋蒙和議’四字 —— 既讓南人知將軍不欲窮兵,也讓北人曉和談非示弱。” 這話既給了蕭虎台階,又暗藏自己的主張。
    蕭虎命人將鍘刀抬進虎豹閣底層,與各國降表並列。頭兩日,他每日都去看,卻一言不發。周顯看出他的猶豫“孟珙此舉,是想借和議之名,保江南降將的性命。” 蕭虎摸著鍘背的空白處“他想的不止這些。刻‘和議’二字,既能安南宋的心,又能堵蒙古主戰派的嘴,倒是個好算計。”
    第三日,帖木兒帶著幾個蒙古千戶闖進來,指著鍘刀罵“南人詭計多端,這鍘刀定有貓膩!不如斬了孟珙,省得後患!” 蕭虎忽然問“你們可知這鍘刀為何刻虎噬羊?” 眾人搖頭。“因為羊多的地方,虎才能活得久。” 蕭虎道,“江南的降將,就是咱們要養的羊 —— 斬一兩隻不聽話的可以,全斬了,咱們喝西北風?” 這話讓帖木兒啞口無言,卻讓躲在屏風後的孟珙捏緊了拳頭。
    “懸在閣前。” 蕭虎最終下令,“刻‘宋蒙和議’四字,用蒙古文和漢文雙刻。” 工匠刻字時,他特意讓人把 “和” 字刻得比其他字大些,像在強調什麽。孟珙站在一旁,看著刀鋒般的刻痕,忽然覺得這鍘刀不再是威脅,而是一道屏障 —— 至少暫時,他和那些江南降將安全了。
    懸鍘那日,汴梁的百姓都來看熱鬧。漢人見了鍘刀上的 “和議” 二字,悄悄鬆了口氣;蒙古人雖有不滿,卻礙於蕭虎的命令不敢多言。有個老兵指著鍘刀對兒子說“這刀能斬人,也能嚇人 —— 就看握刀的人想怎麽用。” 這話傳到蕭虎耳中,他讓周顯賞了老兵兩鬥米 —— 最樸素的話,往往最見真章。
    虎豹閣的幕僚們私下議論這口鍘刀。漢人幕僚多認為是 “安撫之象”,紛紛稱讚蕭虎 “仁厚”;蒙古幕僚卻覺得是 “示弱之舉”,帖木兒甚至在帳中摔了酒壺“等咱們踏平臨安,這破鍘刀該劈了當柴燒!” 兩種聲音像拉鋸,卻都沒說到點子上。
    唯有耶律楚材看得明白,他對心腹道“蕭將軍這是在立規矩。對南人,用‘和議’穩住;對北人,用鍘刀警示;對降將,用‘忠絕’二字綁架 —— 一石三鳥。” 他想起孟珙獻鍘時的眼神,那裏麵有恐懼,有算計,卻唯獨沒有真正的臣服,“這鍘刀懸得越高,底下的人就越得踮著腳走路。”
    獻鍘後,孟珙被任命為 “江南招撫使”,負責勸降未歸附的州府。他第一封勸降信寫給黃州舊部,信中特意提了虎頭鍘“今虎鍘立,和議定,早降者保全家,頑抗者如鍘下草。” 送信的親兵回來稟報,舊部見信後 “哭聲震營”,三日內便開城投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可孟珙夜裏總睡不安穩,總夢見那口鍘刀朝自己落下。他讓人給蕭虎送了份厚禮 —— 江南的新茶和一幅《春耕圖》,圖中農人既有漢人也有蒙古人,暗示 “和議” 能帶來安寧。蕭虎收下茶,卻把畫退了回來,隻附了一句“春耕需看天,也需看犁地的人用不用力。” 孟珙明白,這是催他盡快拿下更多州府。
    陳六奉命檢查虎頭鍘的材質,他用錐子在鍘刃上劃了道痕“是淮南鐵礦的精鐵,能劈斷鐵甲,卻怕強酸。” 他讓人取來醋,潑在鍘身上,果然冒出細密的氣泡。“若有人想毀它,用醋泡三日即可。” 陳六把這個發現告訴周顯,卻被訓斥“不該問的別問。”
    但他還是留了個心眼,讓人給鍘刀的木柄裹了層防潮的桐油布 —— 他不知道蕭虎會用這鍘刀多久,隻覺得這麽好的鐵,毀了可惜。後來有次下雨,孟珙特意來擦鍘刀,見木柄沒受潮,愣了愣,隨即明白了什麽,對著軍器監的方向拱了拱手。這兩個南人降臣,在彼此不知道的情況下,悄悄結了層默契。
    蕭虎的侄子蕭烈,仗著身份在汴梁街頭強搶民女,被巡城兵抓了。按律當斬,可蕭家族人都來求情,連帖木兒都勸“小孩子不懂事,打一頓也就是了。” 蕭虎沒說話,隻是讓人把蕭烈帶到虎頭鍘前。
    “你看這鍘刀上的字,” 蕭虎指著 “和議” 二字,“和議的根基是什麽?是規矩。我若徇私,南人會說北人無信,北人會學你無法無天 —— 這鍘刀,就成了笑話。” 他最終沒斬蕭烈,卻打了他五十軍棍,發配去守盱眙,還讓人把這事刻在鍘刀旁的石碑上“鍘可徇私,法不可徇私。” 孟珙聽說後,夜裏第一次睡踏實了 —— 蕭虎連自家人都敢罰,或許真能容下他們這些降將。
    虎頭鍘懸在虎豹閣前,成了汴梁城的新地標。南來的商人路過時,總要對著 “和議” 二字拜一拜,盼著戰事平息;北去的信使則會啐一口,覺得這字軟了蒙古人的骨氣。蕭虎偶爾會站在閣上,看底下人對鍘刀的反應,像在看一場無聲的戲。
    孟珙的招撫進展順利,又有三個州府獻城歸附,他在給蕭虎的捷報裏寫道“皆賴虎頭鍘威,和議之名。” 蕭虎批複“鍘是死物,人是活棋 —— 下得好,滿盤皆活。” 這話讓孟珙心驚,他忽然明白,自己這枚 “棋子”,或許早被算進了更大的局裏。
    夕陽西下時,虎頭鍘的影子拉得很長,蓋住了廣場上的石板縫。那些縫隙裏,藏著汴梁城的塵土,也藏著南人與北人、降將與主君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心事。這口鍘刀,終究沒能斬盡猜忌,卻暫時穩住了人心 —— 而這,或許就是蕭虎想要的第一步。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