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燕都定鼎

字數:5547   加入書籤

A+A-


    901 章燕都定鼎(遷都中都的龍脈之爭)(至元四十三年初秋?虎都白虎堂)
    白虎堂的銅爐裏燃著西域進貢的乳香,煙氣繞著梁上的白虎浮雕盤旋。蕭虎將一幅泛黃的輿圖鋪開在案上,圖上用朱筆圈出 “金中都” 舊址(今北京西南),墨跡尚未幹透。“江淮已定,江南將平,” 他指尖叩著輿圖,“虎都(汴梁)偏居中原,北控燕雲不足,南鎮吳越有餘,非長久帝都之選。”
    帳下的蒙古將官先是錯愕,隨即嘩然。帖木兒按捺不住,起身道“中都乃金虜舊都,荒棄十餘年(金亡後遭戰火焚毀),重建需耗百萬民力!且離漠北太遠,宗室親貴豈能應允?” 他的靴底在青磚上碾出輕響,顯是動了怒氣 —— 蒙古貴族多視草原為根本,遷都中原腹地,無異於背離祖地。
    漢臣周顯卻上前一步,指著輿圖上的燕山山脈“中都背靠燕山,左臨渤海,右扼居庸關,正合‘負山帶海’之勢。若於此定都,北可製蒙古諸部,南可威懾江南,比虎都更具中樞之利。” 他特意加重 “威懾江南” 四字,暗合蕭虎平定南宋後的長遠布局。
    蕭虎未看爭論雙方,隻對侍立一旁的欽天監少監李德彰道“李先生精通風水,可曾踏看中都舊址?” 李德彰躬身應道“三月前奉將軍密令前往,中都廢墟下仍有龍脈之氣,其勢如潛龍在淵,待時而動。” 這話一出,帳內的議論聲頓時低了三分 —— 蒙古人雖不信風水,卻敬畏 “龍脈” 之說(草原亦有 “聖山” 信仰)。
    遷都之議傳到汗廷,果然如帖木兒所料,宗室親王炸開了鍋。忽必烈的異母弟阿裏不哥在和林(蒙古舊都)召集宗王會議,摔碎了蕭虎送來的中都輿圖“蕭虎不過一江淮統帥,竟敢妄議遷都!他是想把大汗困在漢地,學金海陵王(遷都燕京的金朝皇帝)偏安嗎?” 帳外的親兵聽到 “金海陵王” 三字,都縮了縮脖子 —— 這位金朝皇帝因遷都南下而身死國亂,是蒙古貴族眼中的前車之鑒。
    赴和林奏事的蒙古千戶阿古拉,帶回了宗王們的聯名奏章,墨跡裏混著酒漬(顯是飲宴時倉促寫就)“請大汗收回成命,誅殺妄議遷都者以儆效尤。” 蕭虎看著奏章上歪歪扭扭的蒙古文,忽然笑了“他們怕的不是遷都,是怕我在中都站穩腳跟,斷了他們南下劫掠的念想。”
    周顯在旁補充“阿裏不哥暗中聯絡漠北諸部,若遷都事成,他的封地(漠北)便失了中樞優勢。” 蕭虎點頭 —— 他要的不僅是一座都城,更是借遷都削弱漠北宗室的影響力。“告訴阿古拉,” 他對親兵道,“讓他在汗廷散布消息,就說中都藏有金朝內庫的金銀,足夠賞賜宗王。” 對付貪婪者,最有效的永遠是利益。
    蕭虎特意在白虎堂設下風水宴,邀李德彰詳解中都龍脈。李德彰捧著羅盤,羅盤的銅針在磁石上微微顫動“中都之地,太行山脈自西而來,燕山山脈從北而至,二龍交匯於永定河,此謂‘雙龍抱水’。金代在此定都百年,非無因也。” 他取出隨身攜帶的土壤樣本,土色呈褐黃,混著細小的螺殼“此乃‘龍涎土’,證此地曾為水脈匯聚之所,生氣旺盛。”
    有個蒙古百戶不懂裝懂,指著羅盤問“這針為何總動?莫不是有妖?” 李德彰不慌不忙道“此乃地磁之理,針指北方,正合中都‘麵南背北’的帝王之相。” 他怕蒙古人不信,又補充,“草原的聖山不也有方向嗎?中都的龍脈,就是漢地的聖山。” 這話竟讓那百戶啞口無言。
    蕭虎冷眼旁觀,見蒙古將官的神色漸緩,便對李德彰道“李先生可敢立誓?若遷都中都,必能鎮住江南氣運,保江山穩固?” 李德彰慨然道“願以項上人頭為誓!虎踞燕山,必能扼住江南龍氣,不出十年,南宋舊地自會臣服如江淮。” 他這話半是風水,半是政治 —— 蕭虎要的,正是 “天命所歸” 的輿論支撐。
    深夜的白虎堂,蕭虎單獨召見周顯,案上擺著兩份賬冊一份是重建中都的預算(需征調工匠三萬,民夫十萬),另一份是江淮賦稅的明細(秋糧已入庫,足夠支撐初期工程)。“蒙古人反對,無非是怕失去草原的話語權,” 蕭虎蘸著茶水在案上畫了個圈,“中都離漠北遠,但離中原近 —— 把漢地的財賦、人才聚於此,他們縱有不滿,也奈何不得。”
    周顯指著賬冊上的 “琉璃瓦” 一項“需從江南調窯工,臨安的官窯最擅此技。” 蕭虎點頭“讓孟珙去辦,就說‘為新帝都燒瓦,是降臣的本分’。” 他要讓南宋降臣參與遷都,既顯信任,又將其與新帝都綁定,斷了他們的退路。
    “還有帖木兒,” 周顯憂心道,“他在蒙古將官中威望高,若執意反對,恐生兵變。” 蕭虎冷笑“給他個肥差 —— 命他掌中都衛戍,轄三萬蒙古騎兵。” 周顯一愣,隨即醒悟讓帖木兒參與建城,等於把他的勢力納入新帝都體係,想反也難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忽必烈在和林的大安閣,對著中都輿圖看了三日。阿裏不哥的奏折堆在左側,蕭虎的陳情書放在右側,他指尖在兩者間徘徊。“蕭虎想遷都是假,想把漢地牢牢攥在手裏是真,” 他對耶律楚材道,“但他說的沒錯,虎都確實偏了。”
    耶律楚材遞上一份密報“江南士紳暗中聯絡,說‘若北朝定都汴梁,猶存南顧之心;若定都燕雲,則有一統之誌’。” 忽必烈眼神一動 —— 他需要江南士紳的認可,而遷都中都,正是向他們釋放 “長治久安” 的信號。
    “傳旨蕭虎,” 忽必烈最終拍板,“準遷都,但需依三事一,中都需留蒙古勳貴封地;二,漠北至中都的驛道要年年修繕;三,新宮需設蒙古包式的議事殿。” 這三道旨意,是製衡也是妥協 —— 允許遷都,卻要在新帝都裏埋下蒙古勢力的楔子。
    蕭虎親自率隊前往中都舊址,隨行的有工匠、堪輿師、軍需官,一行百餘人。金中都的宮城遺址已長滿荒草,斷壁殘垣間還能看出當年的殿基輪廓(夯土台高達丈餘)。李德彰拿著羅盤在廢墟中行走,忽然在一處台基前停下“此處是金宮的太極殿舊址,龍穴正位!新宮的主殿必須建在此處,方能承接龍脈。”
    工匠頭領郭守敬(水利專家,被蕭虎征召)卻指著不遠處的積水坑“此處地勢低窪,夏季易澇,需先修排水渠,引永定河水入護城河。” 他蹲下身,用樹枝畫出水渠走向,“渠寬三丈,深一丈,既可排澇,又可作城防。” 蕭虎讓親兵記下“水渠要用青石砌岸,刻上‘永固’二字。”
    勘察時,帖木兒帶的蒙古兵在廢墟裏撿到幾枚金朝的銅錢,上麵的 “正隆元寶” 已鏽跡斑斑。“這就是蕭將軍要的帝都?” 帖木兒冷笑。蕭虎接過銅錢,在衣襟上擦了擦“十年後,這裏的新錢會比金朝的更值錢。” 他把銅錢扔給帖木兒,“留著,將來可作見證。”
    阿裏不哥不甘心失敗,暗中派使者聯絡中都附近的蒙古部落(劄剌亦兒部),許以 “若阻止遷都,封其為中都王”。劄剌亦兒部首領帖木格心動,率五千騎兵襲擾中都勘察隊,燒毀了郭守敬繪製的圖紙。
    消息傳回虎都,蕭虎當即命陳六率吞江軍一部(此時已改為步騎混合營)北上,臨行前授計“隻擒首惡,餘者不問,尤其要保護劄剌亦兒部的牧民。” 陳六依計而行,擊潰騎兵後,隻斬了帖木格,卻將部落的牛羊如數歸還,還送去三十車糧草。牧民們感念蕭虎恩威,反而自發護衛勘察隊 —— 阿裏不哥想借部落之力阻撓,反倒幫蕭虎收了人心。
    帖木兒在旁看著,對蕭虎道“將軍這手‘打拉結合’,比蒙古的‘屠城威懾’管用。” 蕭虎沒接話,隻是讓人把帖木格的首級送往和林 —— 這是做給忽必烈看的遷都之事,不容置喙。
    為安撫蒙古貴族,蕭虎奏請忽必烈,在中都劃出 “北館”(專供蒙古勳貴居住),賜給親王們的府邸比漢臣的更大,且允許保留草原習俗(如設斡耳朵帳)。阿裏不哥的長子忽察來中都 “視察”,見府邸的氈帳比和林的更華麗,帳內的金銀器皿(從南宋宮廷繳獲)堆積如山,回去後便不再反對遷都。
    對持觀望態度的漢臣,蕭虎則用 “科舉” 施壓。他宣布“新帝都建成後,首開科舉,取士名額向中都周邊傾斜。” 江南士子聞風而動,紛紛上書支持遷都 —— 對他們而言,離帝都越近,仕途越順。
    有個老臣憂心忡忡“蒙古人有北館,漢人有科舉,怕是會生隔閡。” 蕭虎道“隔閡不怕,怕的是一方獨大。讓他們在中都爭,在中都融,才是長久之道。” 他要的不是無差別的 “共生”,而是在權力平衡中形成新的秩序。
    至元四十三年,中都舊址舉行奠基禮。蕭虎親自主祭,祭品用了 “三牲”(牛、羊、豕),卻按蒙古習俗殺了一匹白馬(祭天),又按漢俗用了太牢(祭地),禮官是李德彰(漢)和薩滿(蒙古),兩相並行,無人敢非議。
    蕭虎執起奠基的鐵鍬(鐵鍬柄纏了紅綢,柄首刻著虎紋),鏟起第一抔土,擲入奠基坑。“自今日起,” 他朗聲道,“中都重建,定名‘大都’,取‘天下大都’之意!” 周圍的工匠、民夫齊聲歡呼,聲浪驚飛了廢墟上的寒鴉。
    周顯在奠基坑旁埋了塊石碑,碑上刻著 “至元四十三年冬至,蕭虎奠基”,卻用漢蒙兩種文字書寫。他對蕭虎道“讓後人知道,這座城是漢蒙共築。” 蕭虎點頭 —— 他可以不讓 “共生” 二字見於文字,卻不能無視現實中的共存需求。
    奠基禮畢,蕭虎獨自站在燕山南麓,望著中都的方向。李德彰說的 “龍脈” 或許有假,但他要的 “勢” 卻是真的 —— 把政治中心移到燕雲,等於在蒙古草原與江南之間釘下一根楔子,既防漠北宗室反噬,又能牢牢掌控漢地財賦。
    忽必烈派來的使者帶來密信,信中隻寫 “大都建成之日,朕將親往巡幸”。蕭虎明白,這是默許他主持建城,也是提醒他 “終究是臣”。他把密信燒在奠基坑裏,灰燼隨風飄向江南 —— 那裏的戰事尚未結束,但他已在為平定後的天下布局。
    帖木兒不知何時站在身後,手裏把玩著那枚 “正隆元寶”“將軍真信龍脈能鎮江南?” 蕭虎轉身,望著遠處的長城烽燧“鎮江南的不是龍脈,是這座城 —— 站在這裏,江南才是真正的‘腹地’,而非‘邊疆’。” 江風從南方吹來,帶著濕潤的氣息,仿佛在回應他的野心。
    這場遷都之爭,名為 “龍脈”,實為 “權力”。當第一塊基石嵌入燕雲的土地,蕭虎知道,他與忽必烈、與蒙古宗室、與江南舊勢力的博弈,已進入新的棋局 —— 而大都,就是他落下的最關鍵一子。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