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青銅虎首

字數:5185   加入書籤

A+A-


    908 章青銅虎首(大都宮闕的鎮殿重器)(至元四十三年年末?大都白虎殿工地)
    大都的冬雪剛霽,一批西域匠師踏著殘雪進入工地。為首的是來自波斯的鑄銅大師阿拉丁,他帶來的《天工開物》抄本(阿拉伯文譯本)裏,記載著古希臘的失蠟法鑄造技藝。蕭虎在臨時官署接見他時,案上擺著虎首的青銅小樣 —— 虎目突出,獠牙外露,卻在雙耳處刻了卷草紋(西域風格)。
    “要三丈高,” 蕭虎用木棍指著圖紙,“虎口含火珠,內置機關,晨昏吐煙如烈焰。” 阿拉丁撫著胡須笑了“波斯的聖火壇能讓煙氣變色,中國的機關術能控煙氣時辰,合二為一,不難。” 他沒說的是,這虎首的鑄造難度遠超波斯的太陽神像 —— 中國人對 “虎形” 的氣韻要求,比西域的幾何精準更難把握。
    隨行的漢人匠師郭守敬卻皺起眉“三丈青銅需萬斤料,西域的坩堝太小,得用江南的泥範(大型鑄造模具)。” 爭執間,蕭虎拍板“阿拉丁掌熔鑄,郭守敬掌模具,誰都別想獨攬功勞。” 他要的不僅是一件器物,是讓漢蒙西域的工匠在協作中磨合,斷了 “術業專屬” 的念想。
    鑄造虎首的銅料需從各地征集雲南的斑銅(質地細密)、江淮的青銅(含錫量高)、西域的紅銅(色澤鮮亮),每批料都要刻上產地印記。周顯帶著戶部吏員核對賬目時,發現雲南銅料少了三千斤,押運官說是 “山路遺失”。
    “查,” 蕭虎在賬冊上畫了個黑圈,“雲南宣慰使是阿裏不哥的人,我倒要看看,他敢動宮闕用銅。” 三日後,真相水落石出 —— 銅料被偷運去鑄錢,流入漠北黑市。蕭虎沒殺押運官,隻命他帶著殘銅去雲南宣慰使麵前自焚,濃煙滾滾的銅車在宣慰司衙門前燒了三日,雲南再沒敢克扣過一粒銅。
    阿拉丁看著堆成山的銅料,對郭守敬道“你們的銅裏摻了鉛,是為了降低熔點?” 郭守敬點頭“但鉛多了會脆,得按‘三分鉛、七分銅’的比例配。” 兩種技藝的碰撞,在銅料堆前擦出火花 —— 就像大都的建造,從來不是簡單的堆砌,是無數次配比與妥協。
    虎首的圖紙改了七遍。阿拉丁想讓虎耳帶波斯式的尖角,被耶律楚材駁回“虎為山君,尖角類羊,失威嚴。” 郭守敬提議在虎首額間刻 “王” 字,帖木兒卻冷笑“蒙古人隻認狼,不認王字。” 爭論傳到忽必烈耳中,他隻批了 “依蕭虎所定”,卻讓使者帶回一塊狼形玉佩 —— 暗示 “虎不可壓狼”。
    蕭虎最終拍板虎耳用中原的圓耳,額間刻蒙古文 “鎮” 字(替代王字),胡須鑄成像西域彎刀的弧度。“這樣,” 他對爭議雙方道,“漢人看耳,蒙古人看字,西域人看須,各得其所。” 阿拉丁望著圖紙,忽然明白,這虎首不是藝術品,是平衡各方的秤砣。
    最棘手的是火珠機關。阿拉丁設計用硫磺助燃(煙氣呈黃色),郭守敬堅持用硝石(煙氣發白),爭執不下時,孟珙帶來江南的桐油“混著燒,煙色橙黃如火焰,時辰也能控。” 他沒說的是,這配方是南宋軍器監的秘傳 —— 降臣的價值,正在於這些 “跨陣營” 的智慧。
    鑄造工坊設在白虎殿西側,三十座熔爐日夜不熄,火光映紅了半個大都。阿拉丁光著膀子,用波斯語喊著 “火候!火候!”,身旁的漢人學徒捧著《考工記》,逐字翻譯 “金有六齊(銅錫配比)”。有次錫料加少了,銅水剛倒出就凝固,阿拉丁要斬掌爐工,被郭守敬攔住“重熔便是,殺了人,誰還敢掌爐?”
    蒙古兵送來的木炭總帶著鬆脂(不耐燒),漢人匠師偷偷換成棗木炭(火力持久)。阿拉丁發現後,沒告發,反而讓西域工匠學辨木炭“你們的羊毛能織地毯,漢人的木炭能鑄虎首,各有各的道。” 工坊的角落裏,漸漸堆起各種語言的便簽“銅水需千度”“泥範要陰幹七日”“機關齒輪用檀木防蛀”。
    冬至那日,銅料第一次澆鑄失敗,虎首的下頜裂了道縫。蕭虎來看時,見匠師們跪在雪地裏請罪,忽然讓人把裂銅抬到工地中央“這不是罪證,是教訓 —— 讓所有人都看看,鑄虎首有多難。” 裂銅在寒風中凍得發黑,反倒成了最鮮活的警示。
    忽必烈派來的秘探孛魯歡,每日混在工匠裏,記錄虎首的進度“西域匠師與漢匠爭執三次,銅料損耗三成,蕭虎每日必至工坊……” 他特別注意到,虎首的眼睛用了雲南的赤銅(與忽必烈禦座的銅釘同料),當即在密報裏批注“蕭虎有僭越之心。”
    耶律楚材看過密報,對忽必烈道“三丈虎首再大,也大不過大都的城牆。蕭虎要的是‘鎮物’,不是‘反物’。” 忽必烈卻指著密報裏的 “蒙古文‘鎮’字”“他倒會收買人心。” 最終下旨“虎首可鑄,但火珠機關需由怯薛軍(皇帝禁衛軍)掌管 —— 煙氣何時吐,得聽朕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孛魯歡把聖旨傳給蕭虎時,特意強調 “怯薛軍掌管”。蕭虎笑了“本該如此。” 轉身卻對阿拉丁道“給機關加個備用發條,沒怯薛軍的令,也能轉半個時辰。” 權謀就像這機關,總得留個後手。
    帖木兒在宗王會議上拍了桌子“咱們的聖祖成吉思汗,用狼旗號令天下,從沒聽說過鑄個老虎頭鎮殿!” 合丹王附和“銅料該用來鑄兵器,不是給漢人當玩意兒!” 他們聯名上奏,要求 “毀虎首,鑄狼像”,卻被忽必烈壓下 —— 他需要蕭虎建大都,暫時不能翻臉。
    反對聲傳到工坊,阿拉丁問郭守敬“老虎和狼,不都是猛獸嗎?” 郭守敬正在給虎首的牙齒拋光(每顆牙都要磨七七四十九遍),頭也不抬地答“在中原,虎是守山的,狼是闖禍的。” 這話被路過的蒙古兵聽見,拔刀就要砍,卻被帖木兒喝止 —— 他知道,此刻動手,反倒坐實了 “狼性暴戾”。
    蕭虎特意請帖木兒來看鑄造“你看這虎首,雖凶,卻不噬人(虎口閉合,不露獠牙)。” 帖木兒盯著虎目裏的赤銅,忽然道“若它敢瞪我,我就砸了它。” 蕭虎道“它隻瞪亂臣賊子。” 兩人的影子投在銅坯上,像兩隻對峙的猛獸。
    虎首鑄成那日,舉行了 “開光” 儀式。李德彰用朱砂點虎目,念的是道教的 “鎮宅咒”;阿拉丁撒了把波斯香料,誦的是拜火教的 “淨化經”;蒙古薩滿圍著虎首跳了圈舞,唱的是 “騰格裏護佑”。三種儀式同時進行,誰也不幹涉誰。
    盧景裕率士族送來 “五穀包”(稻、黍、稷、麥、菽),要埋在虎首基座下。“這是中原的‘接地氣’,” 他對蕭虎道,“讓虎首認大都的土。” 帖木兒卻讓人牽來一匹白馬,要殺了祭虎首 —— 按草原規矩,重器需見血。
    蕭虎攔住了白馬“用雞血代替吧,馬要留著拉車。” 他知道,妥協不是退讓,是讓儀式能進行下去。最終,雞血混著五穀埋進了基座,漢蒙的習俗,像這混合物一樣,再也分不清了。
    安裝火珠那日,阿拉丁親自調試機關。他轉動虎首內側的齒輪,火珠便緩緩升起,藏在珠內的煙管(用江南的竹節打通,裹著錫箔)開始吐煙。“辰時用硝石煙(白),象征‘朝露’;酉時用硫磺煙(黃),象征‘晚霞’,” 他對怯薛軍頭領道,“鑰匙有兩把,你一把,蕭將軍一把。”
    沒人知道,煙管裏還藏著第二層機關 —— 轉動特定齒輪,煙氣會顯出 “元” 字(用桐油煙的黑與硫磺煙的黃交織而成)。這是阿拉丁給蕭虎的獻禮“波斯的國王喜歡在聖火裏藏預言,將軍的虎首,該藏國運。” 蕭虎摸著煙管,忽然明白,最厲害的權謀,是讓對方覺得在幫你,其實在幫自己。
    試機那日,忽必烈的使者特意來查。見煙氣隻是普通的黃白二色,才放心離去。使者走後,蕭虎對阿拉丁道“讓‘元’字出來看看。” 黃白煙氣翻滾間,一個模糊的 “元” 字浮在半空,像老天爺寫的判詞。
    虎首安在白虎殿正脊上的那日,大都百姓擠在工地外觀看。有個從汴梁遷來的老婦,對著虎首磕頭“比汴京的龍首看著親切,不嚇人。” 她不知道,這正是蕭虎要的 —— 龍是帝王專屬,虎卻能讓百姓覺得 “可親近”。
    孩童們編了歌謠“虎爺爺,吐白煙,保咱歲歲有飯吃。” 工匠們則更關心機關“聽說裏頭有齒輪,比江南的水鍾還巧。” 民間的解讀,總比朝堂的算計更樸素,卻也更紮實 —— 當百姓開始給虎首編歌謠時,這尊銅器就真的 “活” 了。
    帖木兒的親兵想驅散圍觀者,被蕭虎製止“讓他們看。” 他要的不是隱秘的威嚴,是讓所有人都知道,大都的殿頂,蹲著一隻鎮宅虎 —— 這比任何詔書都更能安民心。
    至元四十三年除夕,白虎殿的銅鈴在寒風中輕響,三丈高的青銅虎首俯視著大都的萬家燈火。火珠準時吐出橙黃煙氣,像給新城鍍了層金邊。蕭虎站在殿內,望著虎首投在地上的影子,忽然明白,這尊銅器承載的太多西域的技藝、中原的禮製、蒙古的製衡、百姓的期盼……
    忽必烈的禦筆從和林傳來,隻寫 “虎首可用” 四字。沒有褒獎,沒有斥責,卻比任何話都更有分量 —— 這是默許,也是提醒虎首再威,終究是殿上的器物,不能越過上頭的龍椅。
    阿拉丁準備返回波斯了,臨走前對蕭虎道“虎首會鏽,但機關裏的檀木齒輪,能轉五十年。” 蕭虎道“五十年後,自有新的匠人來修。” 就像權謀,從來不是一勞永逸,是代代相續的博弈。
    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照在虎首上,赤銅的眼睛反射出金光,恰好落在白虎殿的禦座上。那瞬間,仿佛有隻無形的手,將帝王的權柄、匠人的智慧、百姓的祈願,都凝固在了這尊青銅虎首裏 —— 它不再是西域的銅,中原的範,蒙古的字,是屬於大都的,獨一無二的鎮殿重器。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