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白虎議策
字數:9578 加入書籤
1044 章白虎議策(至元四十六年秋蕭虎白虎殿議阿魯台叛亂應對)
至元四十六年秋的白虎殿,殿頂的琉璃瓦在晨光中泛著淡青色,殿內列著十二根朱紅立柱,柱上雕著纏枝蓮紋,卻難掩議事的凝重氛圍。蕭虎身著赭黃常服,端坐在殿中鋪著白虎皮的禦座上,案前攤著三張文書 —— 分別是那拉珠爾送來的 “援軍啟程奏報”、李衡發的 “蒙古故地安撫進展”,以及剛收到的 “阿魯台聯合察八兒襲擾怯綠連河驛站” 的急報。案角的鎏金銅爐燃著沉香,煙氣嫋嫋,卻沒衝淡殿內的緊張。
樞密院使伯顏身著紫袍,手持一卷軍報,率先出列“陛下,阿魯台昨日已率五千騎兵,襲擾蒙古故地怯綠連河驛站外圍,雖被李衡派吏員擊退,卻已造成三名校尉陣亡、十餘匹戰馬被奪。據探子回報,阿魯台還在派人聯絡斡端地區的忽都魯帖木兒,似要擴大聯盟,若不盡快遏製,恐有更多宗藩跟風反叛。” 他將軍報遞上,蕭虎接過,指尖劃過 “忽都魯帖木兒猶豫未應” 的字句,眉頭微蹙。
中書省左丞相耶律鑄緊隨其後,手中攥著一本 “西北牧地調整冊”“陛下,臣連夜核對了阿魯台部的牧地記錄,其部原應配牧地兩百頃,因察合台係旁支的特殊身份,元廷額外撥付五十頃,可阿魯台仍私占阿爾泰山南麓三百頃,此次朝廷清退超占牧地,他便以此為借口起兵。臣以為,叛亂根源之一,是部分宗藩對‘牧地限額’仍存抵觸,需在平叛後重新斟酌調整尺度。”
吏部尚書哈剌哈孫則關注宗藩聯盟的隱患“陛下,阿魯台能快速聚眾兩萬,除私擴兵力外,還因窩闊台係察八兒的加入 —— 察八兒部雖弱,卻代表了窩闊台係殘餘的不滿情緒。若平叛時隻懲阿魯台,不撫其他宗藩,恐讓窩闊台係、甚至術赤係的殘餘勢力趁機聯合,屆時西北局勢更難收拾。” 他話音剛落,殿外傳來驛卒的腳步聲,通政院使帖木兒匆匆進來,遞上一封新的急報“陛下,嶺北行省奏報,忽都魯帖木兒已派使者赴阿魯台營中,似有結盟之意!”
蕭虎將急報放在案上,目光掃過殿內重臣“看來此事刻不容緩。今日召諸位來,便是要析叛亂根源、定應對之策 —— 既要平得了阿魯台,也要防得住連鎖反叛。諸卿可暢所欲言,無需避諱。” 晨光透過殿窗,灑在重臣們的朝服上,一場關乎西北安穩的議事,在白虎殿正式展開。
白虎殿議事的開場,並非直奔主題,而是先由各部門奏報與叛亂相關的近況,讓蕭虎與重臣們全麵掌握局勢 —— 從援軍動向到宗藩反應,從糧草籌備到驛站安危,每一份奏報都透著細節,為後續析根源、定策略打下基礎。
通政院使帖木兒先奏報驛路情況“陛下,自阿魯台斷西北糧道後,蒙古故地至中都的驛路雖仍通暢,卻需繞走東部小驛,每日需多耗兩個時辰。昨日怯綠連河驛站遭襲後,李衡已派五百名馬倌協助驛卒巡邏,還在驛站周邊設了三道預警哨卡,目前暫無大礙。隻是斡端地區的驛路,因忽都魯帖木兒的異動,已暫停普通公文傳遞,隻留急報通道。” 他遞上 “驛路巡查記錄”,上麵詳細記著每日巡邏的人數、哨卡的位置,蕭虎翻了兩頁,點頭道“驛路是消息與糧草傳遞的關鍵,需再加派兵力守護,絕不能讓阿魯台斷了蒙古故地的驛路。”
中書省右丞撒敦則奏報糧草籌備“陛下,支援博羅大軍的兩萬石青稞,已從嶺北行省調出,由兩百輛驛車運送,配備五百名騎兵護送,預計五日後抵達博羅大營;中都調撥的三萬石糧草,也已裝袋完畢,明日便可隨那拉珠爾的援軍啟程。此外,還預備了一萬石青稞,作為蒙古故地受襲部民的補貼,隨時可調撥。” 他還帶來了糧庫官的呈文“每袋青稞均稱重五十斤,無摻劣糧,護送騎兵均選自中都衛戍軍,戰力可靠。” 蕭虎道“糧草是平叛的根本,需確保途中無失,若遇阿魯台的劫糧隊伍,可不必戀戰,優先護糧草撤離。”
樞密院副使孛羅奏報援軍進度“那拉珠爾將軍的三萬援軍,昨日已行至蒙古故地的黑泉驛,預計十日可抵博羅大營。巴圖額爾敦率前鋒五千騎兵,已提前一日出發,沿途清理阿魯台的小股巡邏兵,目前已肅清三處隱患。此外,阿術平章已從嶺北行省調五千兵,駐守怯綠連河驛站,防止阿魯台東擴。” 他還展示了援軍的行軍路線圖,上麵用紅筆標注了每日的行軍裏程與宿營地點,蕭虎指著圖上的 “白水驛”“此處是阿魯台部的邊緣控製區,讓那拉珠爾多派探子,防其設伏。”
這些近況奏報,讓殿內重臣對叛亂局勢有了全麵認知 —— 阿魯台雖有襲擾與聯盟動向,卻尚未形成氣候;元廷援軍與糧草籌備有序,仍占主動。耶律鑄道“陛下,從近況來看,咱們仍有時間析清根源、定準策略,不必急於求成。” 蕭虎頷首“正是如此,隻有知其根源,才能對症下藥,既平此次叛亂,又防日後再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議事進入析根源環節,蕭虎先讓重臣們各抒己見,從不同角度拆解阿魯台叛亂的緣由 —— 軍事、治理、宗藩關係,各有側重,殿內的討論漸漸熱烈起來,卻始終圍繞 “為何叛亂” 展開,無一句空言。
伯顏從軍事角度分析“陛下,阿魯台叛亂的直接誘因,是私擴兵力被朝廷察覺。據查,他此前登記部眾八千戶,卻私下收攏散兵、招募小部落騎兵,實有部眾一萬兩千戶,聚兵兩萬,遠超‘戶出兩兵’的慣例。朝廷清退牧地時,順帶核查兵力,他怕私擴之事暴露,才索性起兵,這是‘畏罪反’。” 他遞上探子畫的 “阿魯台軍營分布圖”“其軍營分三營,中軍駐杭愛山,左右營分別守斡難河、黑山口驛站,可見早有備戰之心,並非臨時起意。”
耶律鑄則從治理層麵補充“臣以為,深層原因是部分宗藩對‘牧地限額製’仍有抵觸。阿魯台部的牧地,即便清退超占部分,仍比普通部落多五十頃,可他仍不滿足,覺得朝廷‘削其利益’。此外,朝廷在西北的實務官數量不足,對宗藩的訴求回應不及時 —— 阿魯台曾派使者請求緩退牧地,卻因實務官忙於蒙古故地事務,延誤了回複,讓他覺得朝廷‘輕視’,這才給了他煽動部眾的借口。” 他翻出 “阿魯台使者到訪記錄”,上麵記著使者等待三日仍未得回複的細節。
哈剌哈孫則關注宗藩聯盟的推手“窩闊台係的察八兒,是叛亂的重要推手。察八兒部失勢後,一直想恢複窩闊台係的地位,便借機拉攏阿魯台,許以‘戰後分牧地’,兩人一拍即合。此外,部分小部落因害怕朝廷清退牧地,也願意跟隨阿魯台,覺得‘法不責眾’,這才讓叛亂有了規模。” 他還提到“忽都魯帖木兒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部的牧地調整已完成,且朝廷給了額外補貼,若阿魯台不能給他更多好處,他未必會真的結盟。”
蕭虎靜靜聽著,不時點頭,待三人說完,才開口道“諸卿所言皆有道理,卻可歸為一點 —— 阿魯台‘既貪且畏’,貪於牧地兵力,畏於朝廷追責,又有察八兒推波助瀾,才釀成叛亂。若隻看表麵,定其‘畏罪反’,便漏了治理與宗藩關係的問題;若隻怪‘限額製’,便縱了他的貪念。隻有看清這兩層,才能定好後續策略。” 他的話,讓殿內的討論稍歇,重臣們都在琢磨 “貪且畏” 三字,覺得切中要害。
蕭虎在聽完重臣們的分析後,並未立刻定策,而是起身走到殿側掛著的 “西北輿圖” 前,指尖從杭愛山劃過阿爾泰山,再到蒙古故地,一點點梳理叛亂的脈絡,口中不時低聲自語,似在整合所有信息,殿內的重臣們都屏息等待,無人敢打斷。
“阿魯台的中軍在杭愛山,這裏是察合台係的舊地,他以為有地利可依,” 蕭虎指著輿圖上的杭愛山,“可他忘了,那拉珠爾熟悉杭愛山的地形,去年削藩時曾率軍走過這裏的每一條山路,援軍抵達後,可從後山繞襲,斷他的退路。” 他又指向斡難河驛站“此處是糧道關鍵,阿魯台派五千兵駐守,卻多是小部落的散兵,戰力不足,博羅大軍若從正麵攻,再派一支輕騎繞後,很容易奪回。”
“再看宗藩動向,” 蕭虎的指尖移到斡端地區,“忽都魯帖木兒雖派使者,卻未出兵,說明他仍在觀望,隻要咱們能快速平定阿魯台,讓他看到朝廷的實力,他便不敢輕舉妄動。窩闊台係的其他殘餘,多分散在別失八裏、阿力麻裏等地,各自為戰,難以形成合力,察八兒能調動的,隻有八千騎兵,不足為懼。” 他回頭看向重臣“所以,此次叛亂,看似聲勢浩大,實則是‘虛胖’—— 阿魯台的兵力雖多,卻雜;聯盟雖有,卻散;地利雖占,卻非不可破。”
他又拿起案上的 “蒙古故地安撫記錄”“李衡在蒙古故地做得好,已安撫了脫脫、弘吉剌等部,他們承諾不會被阿魯台煽動,還願派馬倌協助守護驛路。隻要蒙古故地安穩,咱們便可集中兵力對付阿魯台,無需分心東顧。” 伯顏道“陛下所言極是,阿魯台的叛亂,看似有蔓延之勢,實則根基不穩,隻要咱們策略得當,很快便能平定。”
蕭虎走回禦座,端起案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才緩緩道“既然看清了根源與局勢,策略便好定了 —— 核心是‘先剛後柔’,既要用雷霆手段平叛,快刀斬亂麻,防其蔓延;又要在平叛後施恩撫,安宗藩、穩部民,防日後再亂。這兩點,缺一不可。” 他的話,為後續的策略討論定下了基調,重臣們紛紛點頭,覺得這是應對當前局勢的最佳選擇。
議事進入定策略的關鍵環節,圍繞 “雷霆平叛” 的具體措施,重臣們展開細節討論 —— 兵力調配、進攻路線、時間節點,每一項都反複斟酌,確保 “快、準、狠”,能在最短時間內擊潰阿魯台的主力,防止叛亂蔓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伯顏率先提出具體的平叛部署“陛下,臣建議讓那拉珠爾的援軍與博羅大軍匯合後,分三路進攻 —— 那拉珠爾率一萬五千騎兵,從杭愛山後山繞襲阿魯台的中軍大營;博羅率一萬騎兵,正麵進攻斡難河驛站,奪回糧道;再派五千騎兵,由巴圖額爾敦統領,進攻黑山口驛站,切斷阿魯台與察八兒的聯係。三路同時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他還建議“進攻時間定在援軍抵達後的第三日清晨,此時阿魯台的注意力多在正麵,後山防禦薄弱,容易得手。”
孛羅補充道“為確保速勝,可派使者聯絡阿力麻裏地區的小部落,許以‘平叛後免一年牧稅’,讓他們出兵襲擾察八兒的後路,牽製其兵力。察八兒的八千騎兵,若被牽製,便無法支援阿魯台,阿魯台的中軍孤立無援,更容易被擊潰。” 他還提到“需讓李衡在蒙古故地多派探子,密切關注忽都魯帖木兒的動向,若他有出兵跡象,便派五千兵威懾,不讓他加入叛亂。”
蕭虎仔細聽著,不時提出疑問“三路進攻,兵力是否足夠?那拉珠爾的一萬五千騎兵,繞後需多長時間?會不會被阿魯台的探子發現?” 伯顏道“陛下放心,那拉珠爾熟悉杭愛山後山的小路,隻需兩日便可抵達中軍大營附近,且會派探子清理沿途的巡邏兵,不會暴露;三路兵力共三萬,阿魯台的中軍雖有一萬五千,卻多是烏合之眾,咱們的騎兵是精銳,戰力遠超他們。”
耶律鑄則關注糧草的配合“平叛需速戰,糧草必須跟上。臣建議讓護送糧草的騎兵,在援軍匯合後,每日向前線運送一日的口糧,確保將士們不用為糧草擔憂。此外,可在斡難河驛站附近設臨時糧庫,奪回驛站後,便可就近供應糧草,節省運輸時間。” 蕭虎點頭“糧草的事,就交給中書省,務必與軍事行動同步,不能拖後腿。”
經過一番討論,“雷霆平叛” 的措施終於敲定 —— 三路進攻、牽製察八兒、威懾忽都魯帖木兒、糧草同步,每一項都有具體的負責人與時間節點,伯顏將這些整理成 “平叛部署表”,遞到蕭虎案前,蕭虎看後,提筆在上麵簽下 “準” 字,字跡有力,透著果斷。
“雷霆平叛” 的策略定後,議事轉向 “恩撫” 的具體內容 —— 平叛後如何安撫宗藩、如何救濟部民、如何調整治理措施,確保叛亂不再發生,這些細節同樣重要,關乎西北的長久安穩。
哈剌哈孫率先提出對宗藩的安撫方案“陛下,對主動歸順、未參與叛亂的宗藩,如斡端地區的忽都魯帖木兒,可免其明年一半的牧地清退額度;對被阿魯台脅迫、中途歸順的小部落,可既往不咎,還可從阿魯台的超占牧地中,劃撥部分給他們作為補償。這樣既能安撫現有宗藩,又能吸引阿魯台部的人歸順。” 他還建議“對阿魯台部的從犯,除帖木兒等親信外,其餘士兵與部民,隻要放下兵器,便可返回原牧地,不予追責。”
耶律鑄則關注部民的救濟“受叛亂影響的部民,如怯綠連河驛站周邊的牧民,他們的馬群被劫、草場遭破壞,需給予青稞補貼與牧草種子。臣建議按‘每戶五十斤青稞、十斤種子’的標準發放,由李衡在蒙古故地的管控司負責落實,確保補貼能真正送到部民手中,不讓官吏克扣。” 他還提到“可派農技官赴受影響的地區,指導部民種植苜蓿,修複草場,讓他們盡快恢複生產。”
蕭虎補充道“恩撫不僅要給好處,還要改弊端。之前實務官不足、回應宗藩訴求不及時的問題,需盡快解決 —— 從中央選派五十名熟草原事務的實務官,赴西北各宗藩,專門負責接收訴求、傳遞消息,確保宗藩的問題能及時上報、及時處理。此外,牧地限額製的調整,可對西北宗藩適當放寬,比如‘戶均草場’從二十頃增至二十二頃,讓他們覺得朝廷有誠意,不是一味地削奪。”
伯顏有些擔憂“陛下,放寬限額會不會讓宗藩覺得朝廷‘軟弱’,日後再私占牧地?” 蕭虎道“不會。放寬是在製度框架內的調整,不是無底線的縱容。同時,要加強管控司的核牧力度,每季度核計一次,發現超占及時勸諭,初犯免罰,再犯嚴懲,這樣既顯誠意,又不失規矩。” 哈剌哈孫道“陛下考慮周全,這樣的恩撫,既能安宗藩之心,又能固製度之基,可避免日後再因‘貪與畏’引發叛亂。”
經過討論,“恩撫” 的措施也敲定下來 —— 宗藩安撫、部民救濟、治理調整,每一項都具體可行,耶律鑄將這些整理成 “恩撫方案”,與 “平叛部署表” 一並放在蕭虎案前,蕭虎看後,滿意地點頭“平叛是手段,安穩才是目的。隻有剛柔並濟,才能讓西北真正太平。”
議事中,突然有通政院的吏員闖入,遞上一封緊急軍報 —— 阿魯台已察覺元廷援軍的動向,正收縮兵力,將斡難河、黑山口驛站的騎兵調回杭愛山,似要集中兵力與元廷大軍決戰。殿內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重臣們紛紛看向蕭虎,等待他的決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蕭虎接過軍報,快速瀏覽後,臉色平靜“阿魯台這是慌了,想靠集中兵力賭一把。他以為收縮兵力便能守住杭愛山,卻不知這樣反而斷了自己的退路 —— 沒了驛站的防守,咱們的糧草運輸會更安全;他的兵力集中,咱們的三路進攻也更容易形成合圍。” 伯顏道“陛下所言極是!阿魯台收縮兵力,是自斷臂膀,咱們正好趁機加快進軍速度,打他個立足未穩!”
蕭虎立刻調整部署“傳朕令,讓那拉珠爾的援軍加快行軍速度,爭取八日內抵達博羅大營,而非十日;讓博羅將軍提前做好進攻準備,待援軍一到,即刻發起三路進攻;讓阿術平章派兩千騎兵,襲擾阿魯台的後側,不讓他安心收縮兵力。” 他還對通政院吏員道“立刻將調整後的部署,用加急驛傳遞給那拉珠爾與博羅,不得延誤!” 吏員躬身領命,快步跑出殿外。
耶律鑄擔憂道“陛下,援軍加快速度,糧草能否跟上?” 蕭虎道“讓護送糧草的騎兵也加快速度,必要時可丟棄部分非必要物資,優先保證青稞的運輸。中書省要立刻與嶺北行省聯絡,讓他們再預備一萬石青稞,隨時準備補充。” 撒敦道“臣這就去安排,確保糧草不拖援軍後腿。”
哈剌哈孫則擔心忽都魯帖木兒會趁機行動“阿魯台收縮兵力,忽都魯帖木兒若以為元廷大軍無暇顧及他,可能會出兵支援。” 蕭虎道“派使者立刻赴斡端地區,見忽都魯帖木兒,告訴他‘若出兵支援阿魯台,平叛後定嚴懲;若保持中立,朝廷仍許他之前的補貼與放寬限額’,同時派一千騎兵進駐斡端地區附近,威懾他的同時,也讓他看到朝廷的決心。”
這突如其來的軍報,並未打亂議事的節奏,反而讓蕭虎與重臣們更快地敲定了調整後的部署。待吏員與使者出發後,蕭虎對重臣們道“戰場形勢多變,咱們的策略也要靈活調整,不能墨守成規。隻要咱們應對及時,阿魯台的這步棋,隻會加速他的敗亡。” 伯顏道“陛下英明,有您這樣的決斷,咱們定能盡快平定叛亂。”
議事接近尾聲,蕭虎讓通政院擬寫 “平叛與恩撫詔書”,明確此次議事的所有決策 —— 平叛的兵力部署、進攻時間、恩撫的具體措施、各部門的職責,確保詔書能清晰地傳遞到西北各軍、各宗藩,讓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策略,避免因信息模糊導致行動失誤。
通政院使帖木兒親自執筆,在殿內的案上擬寫詔書 —— 先寫阿魯台叛亂的事實,再寫朝廷 “雷霆平叛” 的部署,最後寫 “恩撫” 的具體內容,語言簡潔明了,卻字字千鈞。蕭虎站在一旁,不時提醒“要寫明‘阿魯台的親信嚴懲,從犯免罪’,讓他部的士兵與部民知道,朝廷隻懲首惡,不牽連無辜;還要寫明各部門的職責,樞密院管軍事、中書省管糧草、吏部管實務官選派,避免權責不清。”
帖木兒按蕭虎的要求,逐字修改詔書,待初稿完成後,遞給蕭虎審閱。蕭虎接過,逐字核對,看到 “三路進攻、八日內匯合”“每戶五十斤青稞補貼” 等字樣,均準確無誤,才點頭道“可以了,蓋上‘天子之寶’印璽,即刻發往西北各軍、各宗藩,還有蒙古故地的管控司,確保他們能及時收到。” 帖木兒道“臣這就去辦,會派最精銳的驛卒,分多路傳遞,確保詔書能盡快送達。”
蕭虎又對各重臣分配後續職責“伯顏,你負責跟進平叛的軍事進展,每日向朕匯報援軍與博羅大軍的動向;耶律鑄,你負責糧草與恩撫物資的籌備,確保不缺一分、不少一粒;哈剌哈孫,你負責聯絡各宗藩,傳遞朝廷的恩撫政策,安撫他們的情緒;撒敦,你協助耶律鑄,重點跟進受叛亂影響部民的救濟,確保補貼能真正落地。” 重臣們齊聲道 “遵旨”,各自領命。
蕭虎最後道“此次議事,定了策略,也分了職責,接下來就看咱們的執行。平叛要快,恩撫要實,隻有這樣,才能平定此次叛亂,防住連鎖反叛,保住咱們之前的削藩成果,讓西北長久安穩。” 他的話,既是對此次議事的總結,也是對重臣們的期許,殿內的重臣們都神色凝重,卻眼神堅定,知道接下來的日子,便是對他們執行力的考驗。
待詔書擬寫完畢、印璽蓋好、重臣們領命離去後,白虎殿內隻剩下蕭虎與幾名內侍。蕭虎走到輿圖前,再次看向西北的方向 —— 杭愛山、斡難河、阿爾泰山,這些地名在他的腦海中一一閃過,他仿佛能看到那拉珠爾的援軍正疾馳在草原上,博羅的大軍已做好進攻準備,李衡在蒙古故地安撫著宗藩與部民。
內侍輕聲道“陛下,議事已畢,您要不要歇息片刻?” 蕭虎搖頭,目光仍在輿圖上“西北不安,朕怎能歇息。待那拉珠爾的援軍與博羅匯合,發起進攻,朕才能稍稍放心。” 他伸手撫摸著輿圖上的杭愛山,仿佛能感受到那裏的緊張局勢,卻也透著信心 —— 有周密的策略,有得力的大臣,有精銳的士兵,阿魯台的叛亂,定能很快平定,西北的草原,終將恢複往日的安穩。
晨光已漸漸升至中天,透過殿窗灑在輿圖上,照亮了西北的每一寸土地,也照亮了蕭虎眼中的期許。白虎殿的議事雖已結束,可平叛與恩撫的行動,才剛剛開始,一場關乎西北安穩的較量,即將在草原上展開。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巴圖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