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突破困境
字數:4054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三十一章:突破困境
醫穀實驗室的青銅燈已連續燃燒了九十天,燈油凝結的油垢在燈座上堆積成奇特的形狀,像極了那些紫色病毒的螺旋結構。蘇璃月的白袍上沾著各色藥漬,右手的指關節因長期握持銀勺而泛著青白色。她麵前的實驗台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顏色,三百多個失敗的樣本瓶在晨光中反射著慘淡的光,唯有最右側的那支試管,正散發著微弱的銀光。
一、關鍵突破:意外中的發現
那是第七十三次調整藥物配比的清晨,阿杏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咳出的血珠濺落在裝有 “幽冥草” 汁液的燒杯裏。蘇璃月慌亂中打翻了旁邊的 “同頻草” 萃取液,兩種液體與血珠混合,竟冒出銀白色的泡沫。
“快記錄!” 她的聲音因激動而顫抖。當混合液滴入病毒培養皿時,原本瘋狂繁殖的紫色病毒突然停滯,表麵的倒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軟化。光量子掃描儀顯示,病毒的活性在三分鍾內下降了 92,且沒有出現反彈的跡象。
這一次的藥物組合與之前截然不同:
幽冥草汁液提供黑暗能量誘餌,吸引病毒聚集;
同頻草萃取液中和幽冥草的毒性,同時穩定能量場;
最重要的是加入了能與傳承能量共鳴的血液成分 —— 蘇璃月後來發現,並非隻有她的血液有效,任何與傳承晶體產生過共鳴的生物體液都可以。
“是血珠裏的共鳴因子!” 蘇璃月將混合液塗抹在感染病毒的兔子皮膚上,紫色紋路在銀霧中逐漸淡化,“它能讓藥物穿透病毒的能量屏障,就像給鑰匙配了正確的齒紋。”
為了驗證穩定性,他們連續七日重複實驗。從剛出生的幼鼠到年邁的雪狐,不同物種的實驗體都呈現出相同的療效,且沒有出現之前的抽搐或排斥反應。當最後一隻實驗體完全康複時,實驗室裏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有人甚至激動得打翻了試劑架。
二、配方定型:精密的配比藝術
接下來的五日,蘇璃月帶領弟子們鎖定最佳配比。他們發現:
幽冥草與同頻草的最佳比例為 37,過高的幽冥草濃度會損傷正常細胞;
共鳴因子的添加量需精確到萬分之一,過多會引發能量紊亂;
必須在月光下完成混合,日光會破壞銀霧的穩定性。
阿竹用鎏金天平稱量藥材,每一份都精確到毫克。“這比煉製‘九轉還魂丹’還要精細。” 他擦去額頭的汗,天平的遊碼在 “0.01 克” 處微微顫動,“多一絲就可能讓整批藥失效。”
墨寒淵在藥田開辟出特殊的培育區,這裏的土壤混合了噬月空間的白玉粉末,能讓幽冥草和同頻草的藥性更加純粹。他親自看守藥田,斷劍插在田埂上,劍身的螺旋印記與月光共鳴,為草藥注入微弱的傳承能量。
阿裏則設計出自動化配比裝置,用靈脈珊瑚製成的管道輸送藥液,水晶閥門能在千分之一秒內完成開合。“誤差率控製在 0.003 以內。” 他拍著裝置外殼,“比機械醫者的納米機器人還要精準。”
當第一萬份標準藥劑封裝完成時,蘇璃月在藥瓶上刻下特殊的符文 —— 這個由螺旋符號和銀針圖案組成的標記,後來成為拯救千萬生命的象征。
三、量產難題:原料與工藝的挑戰
大規模生產的第一道難關是原料供應。幽冥草隻生長在歸墟邊緣,每日的采摘量有限;同頻草的培育周期需要二十一天,現有的藥田根本無法滿足需求;而共鳴因子的提取更是耗時費力,十毫升血液才能提煉出一滴有效成分。
墨寒淵當即做出決斷:“開放噬月空間的藥圃。” 那裏的時間流速是外界的三倍,二十一天的培育周期縮短至七天。他帶領和平衛隊深入歸墟,在迷霧海域建立臨時采摘點,用淨化符在幽冥草叢中開辟出安全區,每日能多收獲三百斤新鮮藥材。
共鳴因子的提取則催生了新的技術。阿澈發明了 “共鳴蒸餾法”,將傳承晶體放在蒸餾器底部,能讓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自動分離,提取效率提升了十倍。醫穀的弟子們紛紛自願獻血,連隔離病房裏的患者也要求參與,他們說:“就算不能立刻痊愈,能為藥方出份力也好。”
工藝上的難題同樣棘手。手工混合的效率極低,每人每日最多隻能完成一百份藥劑;而自動化裝置的核心部件 —— 靈脈珊瑚閥門,在連續工作十二小時後就會出現能量衰減。
蘇璃月想起機械醫者的納米技術,雖心有芥蒂,仍決定借鑒其原理。她讓阿裏在閥門內壁鍍上一層納米級的傳承能量膜,這種薄膜能自我修複,使裝置的連續工作時間延長至七十二小時。當第一台改良後的量產設備啟動時,銀色的藥液在透明管道中流淌,像一條治愈的河流。
四、質量把控:嚴苛的標準體係
量產開始的第十天,一批藥劑突然出現了失效現象。蘇璃月追查發現,是新采摘的幽冥草中混入了變種植株,其汁液的黑暗能量超標 30。她當即下令:“所有原料必須經過三重檢測。”
檢測體係很快建立起來:
第一重由藥農完成,通過葉片顏色和氣味初步篩選;
第二重由阿竹帶領的團隊負責,用銀針測試藥性,合格的藥材會讓銀針泛起銀光;
第三重由阿裏的光量子設備進行最終確認,能量波動超出標準值 0.1 赫茲的立即銷毀。
為了確保藥效穩定,蘇璃月在每批藥劑中都加入了 “追蹤因子”—— 一種能在患者體內發出微弱信號的能量粒子。當藥劑注入患者體內時,遠處的監測站能實時接收信號,判斷藥物是否起效。
“這不是不信任,是對生命負責。” 她在給各醫療隊的信中寫道。監測站的弟子們日夜守在屏幕前,當第一例患者的信號顯示藥物起效時,所有人都起立鼓掌,連空氣都仿佛變得甘甜。
五、戰前準備:救治的序幕
醫穀的廣場上搭建起百座臨時藥爐,每座藥爐都由兩名弟子看守,按照嚴格的時辰添加藥材。銀色的藥霧在廣場上空匯聚成雲,與觀星台的傳承晶體遙相呼應,形成一道巨大的能量穹頂。
墨寒淵組織了五百人的配送隊伍,每人配備三匹快馬和十份應急藥劑。“疫區的情況緊急,我們分三路進發。” 他在地圖上劃出三條路線,分別通往東海、中原和西域,“每隊都要有醫師、武者和技師,確保藥劑能安全送達並正確使用。”
蘇璃月則在抓緊編寫《藥劑使用手冊》。她用全息投影詳細演示注射方法:“必須在患者膻中穴三指上方注射,那裏是能量交匯點;注射後要引導患者冥想一刻鍾,幫助藥物與傳承能量共鳴。” 手冊的最後,她特意加上了一句話:“醫者之心,即藥效之本。”
出發前夜,醫穀舉行了簡單的誓師儀式。五百支藥劑箱在月光下排列成陣,反射著聖潔的光芒。蘇璃月舉起第一支量產藥劑,銀色的液體在瓶中旋轉:“這不是普通的藥,是希望,是我們所有人用智慧和勇氣凝結的希望。”
墨寒淵的斷劍在儀式上劃出銀色的弧線,劍氣將藥劑箱上的符文全部激活:“此去前路未卜,但隻要藥劑在,希望就在。” 當第一縷晨光染紅天際,配送隊伍的馬蹄聲驚醒了沉睡的山穀,五百道身影如離弦之箭,載著千萬人的期盼,朝著疫區疾馳而去。
實驗室裏,蘇璃月望著空蕩蕩的實驗台,突然發現那盞燃燒了九十天的青銅燈,燈芯處結出了一顆透明的燈花,形狀像極了綻放的本源花。她知道,這隻是開始,真正的救治之戰,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