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大典鼎銘

字數:3683   加入書籤

A+A-


    仁王巨像在胸膛菌絲與理氣卦象的激烈衝突中劇烈震顫、嘶吼,暫時失去了對鼎內空間的絕對掌控。那幅由《天符經》碎片與世宗藍圖開辟的逃生裂痕,在混亂的能量亂流中明滅不定,卻頑強地維持著存在。
    “快!通道支撐不了多久!”林語勉力維持著測雨器對裂痕的穩定輸出,銀白紋路已黯淡如風中殘燭。
    墨衡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驚人的一幕。他原本試圖用殘存的機械單元來計算裂痕的穩定周期,但突然間,他注意到刑鼎內壁正在發生一種前所未有的異變。
    那些原本鐫刻在鼎壁上的《永樂大典》文字,此刻竟然像是被高溫灼烤的漆皮一般,紛紛從鼎壁上剝落下來!這些文字原本如同青銅的血脈一樣,與鼎壁緊密相連,但現在卻像是失去了生命的皮膚,輕易地脫落下來。
    無數金色的篆文、楷體和插圖注解在空中飛舞,如同一場逆流的黃金暴雨。它們脫離了冰冷的青銅基座,卻並沒有像墨衡預期的那樣飄散開來。相反,這些文字似乎受到了某種無形力量的牽引,開始在空中飛速重組!
    墨衡驚愕地看著這一切,他完全無法理解這是怎麽回事。這些文字在鼎內混亂的能量場中迅速移動,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它們。它們相互交織、融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令人驚歎的圖案。
    “文字…文字在重組!”藤原浩介驚呼,他手中的青銅劍微微震顫,仿佛與那些文字產生了某種共鳴。
    它們並非雜亂無章地匯聚,而是以一種極其玄奧的軌跡,交織、盤旋,最終凝聚成六條巨大的、由璀璨文字構成的光帶,如同六條金色的鎖鏈,又似六道神秘的爻象,環繞在巨像與逃生裂痕之間的虛空之中!每一道光帶都散發出浩瀚而古老的氣息,其結構竟與《周易》中的“鼎卦”六爻一一對應!
    “是鼎卦!”諸葛青陽空洞的盲眼“望”向那六條文字爻辭,血痂覆蓋下的麵部肌肉微微抽搐,“元吉,亨…以木巽火,亨飪也…觀測者竟以鼎卦爻辭…顯化其篩選之道!”
    那六條由《永樂大典》文字構成的爻辭光帶緩緩旋轉,散發出無形的威壓,甚至暫時壓過了巨像的混亂咆哮。每一爻的光芒閃爍,都映照出鼎腹深處那片沸騰的文明殘渣之海的不同區域。
    倭國船員藤原幸助的心跳如雷,他緊緊地盯著眼前的逃生裂痕,仿佛那是他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就在他全神貫注的時候,他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被那道“初六”爻辭的光帶所吸引。
    那道光帶由無數的文字變體構成,這些文字在光帶中流動、閃爍,仿佛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藤原幸助凝視著這些文字,突然發現它們竟然組成了一個爻象——“鼎顛趾,利出否”。
    當光帶的光芒掃過那些文明殘渣時,驚人的一幕發生了。殘渣中頓時浮現出大量的景象,這些景象如同電影一般在藤原幸助的眼前放映。
    他看到了扭曲的星艦引擎在爆炸中化為灰燼,失控的納米機械洪流如狂潮般席卷而過,基因鏈在瞬間崩解成一團彩色的毒霧……這些景象無一不是科技失控、自我毀滅的可怕場景。
    藤原幸助的瞳孔急劇收縮,他的心中湧起一股明悟:“‘鼎顛趾’……鼎足顛倒,傾覆廢物……這些就是那些科技失控、自我毀滅的文明殘骸啊!”
    他的話音未落,身旁的另一名船員指著“九二”爻辭——“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的光帶,那光芒籠罩的區域內,殘渣沉澱,浮現的卻是相對完整的城市虛影、穩定的能量網絡、以及井然有序的社會結構畫麵,雖然這些文明同樣已被吞噬,但其殘骸呈現出一種“完整”感。“‘鼎中有實在之物’…”船員喃喃道,“這些…是曾經存活下來、達到某種穩定標準的文明?但它們…還是被否定了?因為‘我仇有疾’?因為存在某種觀測者認定的‘痼疾’?”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一名年長的船員顫抖著指向第三條爻辭,那光帶下浮現的文明殘骸,大多呈現出極度保守、僵化、拒絕變革的特征,如同鼎耳變革無法提攜,最終困頓消亡。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墨衡的機械義眼鎖定第四條,那景象更是慘烈——無數文明在即將突破某個臨界點、承擔更大責任“公餗”)時,因根基“足”)不穩或內部崩潰而徹底傾覆,下場極慘“其形渥”)。
    “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林語輕聲念出第五條,這條爻辭光芒下的殘骸極少,且都閃爍著尊貴、堅韌的光芒,仿佛曾無限接近通過篩選,卻終究差之毫厘。
    “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樸正雄望向最後一條,也是最璀璨的一條爻辭光帶,其下幾乎空無一物,唯有極遠處,似乎有幾縷微弱到幾乎看不見的、溫潤如玉的光芒閃過,那或許是…極少數被認為“完美”的文明?
    “它們…它們在用《周易》鼎卦…給文明分類!”藤原幸助聲音發顫,一股寒意席卷全身,“初六清除廢物,九二審視存量但找出瑕疵,九三批判停滯,九四警示崩潰,六五認可優秀但非極致,上九…才是它們想要的‘無不利’的完美道種!”
    這並非簡單的毀滅,而是一套極其嚴酷、極其精細的篩選機製!觀測者以無上智慧《永樂大典》)為載體,以宇宙至理《周易》)為框架,冷漠地執行著它們的標準:保留“實用”、“穩定”、“完美”的,剔除一切“失控”、“有疾”、“僵化”、“崩潰”的文明!所謂的“刑鼎”,真意竟是“烹飪”文明之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冷酷…太冷酷了…”韓秀英感到一陣眩暈,手中的糞勺幾乎握不住。這標準之下,人類文明那點苦難、溫情、掙紮,顯得如此渺小,似乎隨時可能因某個“瑕疵”而被歸入“利出否”的範疇。
    “實用型文明…”諸葛青陽沙啞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絲嘲諷,“原來如此…觀測者要的,不是最有情的文明,而是最‘有用’、最符合它們某種未知目的的文明…”
    就在這時,那“九二:鼎有實”的光帶忽然光芒大盛,其光芒掃過人類眾人,似乎在評估、在度量。光芒過處,眾人隻覺自身文明的一切特質——農耕倫理、科技樹現狀、社會結構、甚至剛剛發生的抗爭——都被瞬間解析、對標爻辭標準。
    林語的測雨器瘋狂報警,顯示人類文明正被標記多處“疾”:情感依賴過重、技術路線存在風險如剛暴走的八岐耒耜)、曆史包袱徐福癡屍)…
    那光芒仿佛化作了無形的鍘刀,懸於頭頂。
    然而,就在這評估即將完成的刹那,樸正雄猛地踏前一步,他指著那團仍在仁王巨像胸膛瘋狂滋長、由他親手擲出的糞壤菌絲,厲聲喝道:“看看這個!這也是‘疾’嗎?還是‘實’?我們的‘實’,就在這糞壤之中,在這生生不息的循環裏!豈是爾等冰冷爻辭所能盡括?!”
    那“九二”爻辭的光芒微微一滯,似乎真的被那混亂、蓬勃、充滿底層生命力的菌絲幹擾了判斷。
    而這一滯,給了所有人最後的機會。
    “走!”墨衡大吼,殘存的機械臂將最後能量轟向逃生裂痕,將其短暫撐開,“趁現在!”
    眾人再無猶豫,衝向那閃爍著希望與未知的裂痕。
    身後,是仁王巨像的咆哮、《周易》鼎卦爻辭的冰冷光芒、以及觀測者那套實用至上、冷酷無情的篩選邏輯。
    而前方,是他們用犧牲、勇氣、乃至一捧糞肥換來的,一絲脆弱的生機。